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姓名______座位号______
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销售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设定的低温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中主要采用冷库贮藏,下图为2020年中国冷库容量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七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代表华东地区冷库容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影响我国冷库容量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 B. 政策支持 C. 技术水平 D. 产地供应
3. 生鲜类农产品采用冷库存储主要是为了( )
①延长产业链②改善产品品质③延长保质期④保持产品新鲜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华东地区人口密集,冷库需求量大,占比较高,③对应华东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对冷库需求量大,A正确。政策支持不是影响我国冷库容量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B错误;技术对冷库容量已经没有地域性影响,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冷库主要分布在消费地,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生鲜类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采用冷库存,可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保质期,保持产品新鲜度,③④正确;只能保障产品品质,不能改善产品品质,无法延长产业链,①②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区位指工业所在地区和地理位置,一般来说工业区的位置主要受交通、土地价格、人口集聚、政策、市场、劳动力、原料、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2022年广东省成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3%,且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人口死亡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下表示意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以及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量。完成下面小题。
数量/万 增量/万
常住人口 12656.8 27
户籍人口 10049.7 102.8
4. 2022年广东省户籍人口增量增加但常住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省外返乡人员增多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④城市化速度放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主要是因为广东省( )
A. 养孩成本低 B. 育龄妇女多 C. 政策支持力度大 D. 家庭平均收入高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广东省2022年人口总量减少,且死亡率较低,应该是外来人口返乡造成。广东省自然增长率为0.33%,自然人口增长数为41.77万,远低于102.8万,故户籍人口增长一部分来自于非户籍的常住人口,即由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所致,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广东省经济发达,养孩成本较高,A错误。广东省人口迁入较多,迁入人口多以青壮年为主,其中育龄妇女多,导致生育率高,B正确。政策支持力度大不一定会提高生育率,C错误。家庭收入高,并不一定带动生育率上升,D错误。故选B。
【点睛】引起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即新出生的人口和已死亡人口之间的差额;迁移增长:即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经济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文化因素: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医疗卫生因素: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及强弱与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下图为北冰洋洋流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推断穿极流强盛的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与甲海域相比,乙海域( )
①水温高②气压高③密度大④降水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中指出穿极流强弱与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冬季时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势力强(冰面广、气温低),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势力强(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两地区气压差异大,风力大,穿极流强盛,故选D。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海域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且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使其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气压较低,降水较多,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或寒流带来的上升流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湿地盐碱化是指湿地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过程,导致土壤pH值升高,土壤结构疏松,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松嫩平原西部有大面积盐碱化湿地。科技人员研发了“稻-苇-鱼”系统,可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下图为盐碱湿地组成及利用方式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 )
A. 草甸区盐碱化严重 B. 沼泽区蒸发旺盛
C. 草甸区地下水位高 D. 湖泡养殖咸水鱼
9. 沼泽区种植芦苇能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芦苇生长茂盛,抑制水分蒸发 B. 芦苇耐盐碱性强,增加生物多样性
C. 芦苇释放酸类物质,中和盐分 D. 芦苇生长需水分,降低沼泽区水位
【答案】8. A 9. A
【解析】
【8题详解】
湿地盐碱化中盐的来源主要有土壤中水分及河流带来的碱性物质,从图中可以看出草甸区地势略高,蒸发时地下水位上升,将土壤中盐分带到表层,盐碱化严重,A正确;沼泽区蒸腾旺盛,湖泡区蒸发旺盛,B错误;湖泡区地下水位高,C错误;湖泡盐度相对较低,应养殖淡水鱼,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芦苇生长茂盛,水分蒸发较弱,A正确;芦苇耐盐碱性强,但不能改善土壤盐碱化,对增加生物多样性影响小,B错误。芦苇不能释放酸类物质,C错误;芦苇生长需水分,降低沼泽区水位,会加重盐碱化状况,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盐碱化是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渍(碱)土的过程。除在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影响而发生盐碱化外,一般的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地区。
一般情况下,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研究发现在长江下荆江河段急弯处丰水期主流线(主流线是河槽各断面水流流速最大处的连线)偏向凸岸一侧,越接近主流线流速越快。为整治河道,当地在下荆江急弯段修建护岸堤坝工程。下图示意下荆江河段某典型急弯的心滩及护岸堤坝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0. 有利于M处凹岸心滩形成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 N处修建护岸堤坝,可( )
A 减少凸岸侵蚀速度 B. 防止河道裁弯取直
C. 增加汛期下泄速度 D. 加快凹岸堆积速度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M处凹岸心滩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其主流线离M处远,即主流线靠近凸岸,为丰水期,长江的丰水期在夏季,故选B。
【11题详解】
主流线靠近N处,侵蚀作用较强,N处修建护岸堤坝,可防止丰水期时河道裁弯取直,B正确。N处修建护岸堤坝对凸岸侵蚀没有影响,对凹岸堆积也没有影响,AD错误。修建护岸堤坝,未能改变河流落差及河道宽度,故不能影响汛期下泄速度,C错误。故选B。
【点睛】河道弯曲处,凸岸水流速度小,泥沙易沉积,河岸较缓;凹岸水流速度大,河岸受侵蚀,河岸较陡。在凹岸处, 水流速度大,河岸较陡,泥沙不易沉积,适合建码头;如果建住所或旅游地,建在凸岸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凸岸泥沙易沉积,建筑的地基就比较稳定。
“畎(沟)亩(垄)法”是为农业生产而改造自然条件的一种种植方法。最早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在我国北方地区,与“上田弃亩”相比,“下田弃畎”( )
A. 地势低 B. 抗干旱 C. 抵风沙 D. 耐低温
13. 图b中起垄对土壤的影响有( )
A. 改善土壤透气性能 B. 增加土壤温度湿度
C. 使农作物通风透光 D. 加速母岩层分解
【答案】12. A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下田弃畎”中的农作物主要种植在垄上,雨季沟可以进行排水,垄可以减少淹没的机率,A正确。农作物种植在垄上,地势略高,水分条件较差,抗旱能力和抵风沙能力较弱,BC错误。下田弃畎苗种在垄上,幼苗时,垄受地温影响明显,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起垄是使平地变得凸起,使土层变厚,变疏松,能改善土壤透气性能,A正确。会减少土壤湿度,B错误。使农作物通风透光不是对土壤的影响,C错误。母岩层埋藏较深,垄沟较浅,对母岩层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
温度露点差是温度与露点(露点: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的差值,是相对湿度的一种度量,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下图示意2023年3月16日河南降雪天气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4. T1—T2时,该地可能出现的因果现象是( )
A. 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变大 B. 气温较高,风速逐渐变大
C. 湿度变小,风速先升后降 D. 风速变大,空气湿度变大
15. T3时刻,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 )
A. 温度露点差较小 B. 逆温现象明显
C. 冷暖气团交汇处附近 D. 降雪逐渐增弱
16. 此次降雪天气对河南农业的主要影响有( )
A. 为大规模春播提供水分 B. 有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
C. 给玉米等造成低温冻害 D. 农作物烂根现象严重
【答案】14 D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T1—T2时,由2级西南风变为3级南风,风力加强,从南部带来的暖湿空气加强,空气湿度变大,D正确,C错误;偏南风加强,气温可能上升,A错误;偏南风风速影响气温,即偏南风风速增长,气温升高,而非气温影响风速,B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T3时刻正是由3级南风到4级北风的过渡地带,应位于冷暖气团的交汇处,C正确;风力大小与温度露点差大小关系不大,A错误;该日发生降雪,没有出现明显的逆温现象,B错误;温度露点差没有达到最小,降雪会加强,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降雪可增加土壤墒情,利于小麦返青,B正确;本次降雪出现在3月16日,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季节,不是大规模春播季节,A错误;河南省玉米主要在6月份种植,C错误;农作物烂根现象是由于长时间低温潮湿状态下形成,河南3月份降水较少且降水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会出现农作物烂根现象,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而言,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二、综合题:共三大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常年份每年冬春时节,不同性质的气团在乌蒙山脉东侧呈对峙状态,形成云贵高原特有的天气系统昆明准静止锋(图a)。但在异常年份,却会形成如图b所示的天气系统。
(1)指出昆明准静止锋在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的位置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明两图中昆明的天气特征。
(3)简析异常年份昆明准静止锋可能给曲靖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在正常年份昆明准止锋位于乌蒙山脉东北部附近即位置偏东北;异常年份昆明准止锋位于哀劳山西南附近,即位置偏西南。
原因:正常年份北方冷空气由于长期跋涉,到乌蒙山脉附近势力较弱,受山脉及暖湿气流阻挡,形成准静止峰;异常年份北方冷空气势力过强,长驱南下,先越过乌蒙山,后到达哀牢山,势力减弱(或西南暖气团势力较弱),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准静止锋。
(2)图a昆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图b昆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阴雨连绵。
(3)亚热带作物和反季节蔬菜受低温冻害,农作物减产;光照不足,降水较多,农作物生长缓慢。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昆明准静止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准静止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在正常年份昆明准止锋位于乌蒙山脉东北部附近即位置偏东北;在正常的年份北方冷空气由于距离西南地区较远,经过长期跋涉,到乌蒙山脉附近时势力较弱,此时,与从西南来的暖气团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脉东北部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异常年份昆明准止锋位于哀劳山西南附近,即位置偏西南。 异常年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影响范围大,长驱南下,先越过乌蒙山,后到达哀牢山,此时,与从西南来的暖气团在云贵高原的哀劳山西南相遇,形成准静止锋。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a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图b昆明位于冷气团一侧,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正常年份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而异常年份,曲靖位于冷气团控制范围内,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往年低,亚热带作物和反季节蔬菜受低温冻害影响,出现农作物减产;受准静止锋控制,降水天气多,光照不足,农作物生长缓慢。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为13942000公顷,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14683200公顷,10年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741200公顷。2021年我国粮食自给率为80.9%,黑龙江省粮食自给率达618%且粮食生产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二下表示意2012年和2022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状况(单位:公顷)。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022 17131271 21634791 1172842 1176401 554550 1724034
2012 15845890 21828784 2046608 1171862 584267 2175823
(1)简述10年间黑龙江省为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采取的主要措施。
(2)从气候角度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3)从育种角度说明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措施。
【答案】(1)治理水域,适度开垦耕地或适度开垦草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化肥使用少;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不易过冬,农药施用的少;温带季风气候,农作物生长季降水较多,节约灌溉费用。
(3)加强优良品种培育,提高粮食单产量;筛选和基因改良,增强农作物抗灾害的能力(如耐旱、耐涝、抗风、抗虫等);通过育种技术,培育高品质农作物,减少对外依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龙江的土地利用状况及粮食种植情况为材料,涉及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2012年到2022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减少,草地的面积缩减最明显,说明治理水域,围垦湿地,适度开垦耕地或适度开垦草地;防止耕地非粮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小问2详解】
冬季气温低,微生物不活跃,枯枝落叶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化肥使用少;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杀死越冬虫卵,病虫害不易过冬,农药施用的少;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生长期间季降水较多,可节约灌溉费用。
【小问3详解】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因地制宜,筛选和基因改良,增强农作物抗灾害的能力(如耐旱、耐涝、抗风、抗虫等);通过育种技术,保证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外依赖。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几乎所有行业和产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人工智能区域集聚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的占比为1/3左右。2020年9月,长三角三省市成立了产值超过万亿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根据产业链划分,人工智能产业可细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环节。基础层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提,包括专用芯片和软硬件开发制造等;技术层依托基础层进行识别与机器学习;应用层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材料二下图示意2020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核密度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单位面积内企业数量越多)。
(1)分析近年来长三角人工智能企业快速增长的原因。
(2)与基础层相比,指出2020年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应用层的特点。
(3)说明发展人工智能对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意义。
【答案】(1)经济发达,资金充裕;人才资源集中,科技力量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区域优势突出,市场范围广;人工智能产业(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等。
(2)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集聚规模大。
(3)有利于长三角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大区域竞争力;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长三角人工智能企业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从资金、人才、市场、产业基础等角度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资金充裕,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长三角地区科研机构较多,人才资源集中,科技力量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人工智能产业(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较好,有助于发展人工智能;长三角对人工智能产品需求较大,区域优势突出,市场范围广;国家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小问2详解】
阅读2020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核密度强度可知,应用层企业核密度强度更高,说明企业数量多,集聚规模大,结合核密度分布范围可知,应用层企业分布范围广。
【小问3详解】
发展人工智能对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意义从区域分工协作、科技能力、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发展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有利于长三角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要求更高,发展人工智能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大区域竞争力,人工智能发展能够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姓名______座位号______
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销售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设定的低温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中主要采用冷库贮藏,下图为2020年中国冷库容量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七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代表华东地区冷库容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影响我国冷库容量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 B. 政策支持 C. 技术水平 D. 产地供应
3. 生鲜类农产品采用冷库存储主要是为了( )
①延长产业链②改善产品品质③延长保质期④保持产品新鲜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22年广东省成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3%,且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人口死亡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下表示意2022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量以及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量。完成下面小题。
数量/万 增量/万
常住人口 12656.8 27
户籍人口 10049.7 102.8
4. 2022年广东省户籍人口增量增加但常住人口增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省外返乡人员增多②人口老龄化严重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④城市化速度放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广东省持续稳居生育大省“第一名”,主要是因为广东省( )
A. 养孩成本低 B. 育龄妇女多 C. 政策支持力度大 D. 家庭平均收入高
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及强弱与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下图为北冰洋洋流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推断穿极流强盛的季节为(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 与甲海域相比,乙海域( )
①水温高②气压高③密度大④降水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湿地盐碱化是指湿地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的积累过程,导致土壤pH值升高,土壤结构疏松,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松嫩平原西部有大面积盐碱化湿地。科技人员研发了“稻-苇-鱼”系统,可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下图为盐碱湿地组成及利用方式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可知( )
A. 草甸区盐碱化严重 B. 沼泽区蒸发旺盛
C. 草甸区地下水位高 D. 湖泡养殖咸水鱼
9. 沼泽区种植芦苇能有效改善土壤盐碱化主要原因是( )
A. 芦苇生长茂盛,抑制水分蒸发 B. 芦苇耐盐碱性强,增加生物多样性
C. 芦苇释放酸类物质,中和盐分 D. 芦苇生长需水分,降低沼泽区水位
一般情况下,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研究发现在长江下荆江河段急弯处丰水期主流线(主流线是河槽各断面水流流速最大处的连线)偏向凸岸一侧,越接近主流线流速越快。为整治河道,当地在下荆江急弯段修建护岸堤坝工程。下图示意下荆江河段某典型急弯的心滩及护岸堤坝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0. 有利于M处凹岸心滩形成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 N处修建护岸堤坝,可( )
A. 减少凸岸侵蚀速度 B. 防止河道裁弯取直
C. 增加汛期下泄速度 D. 加快凹岸堆积速度
“畎(沟)亩(垄)法”是为农业生产而改造自然条件的一种种植方法。最早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在我国北方地区,与“上田弃亩”相比,“下田弃畎”( )
A. 地势低 B. 抗干旱 C. 抵风沙 D. 耐低温
13. 图b中起垄对土壤的影响有( )
A. 改善土壤透气性能 B. 增加土壤温度湿度
C 使农作物通风透光 D. 加速母岩层分解
温度露点差是温度与露点(露点: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的差值,是相对湿度的一种度量,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下图示意2023年3月16日河南降雪天气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4. T1—T2时,该地可能出现的因果现象是( )
A. 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变大 B. 气温较高,风速逐渐变大
C. 湿度变小,风速先升后降 D. 风速变大,空气湿度变大
15. T3时刻,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 )
A. 温度露点差较小 B. 逆温现象明显
C. 冷暖气团交汇处附近 D. 降雪逐渐增弱
16. 此次降雪天气对河南农业的主要影响有( )
A. 为大规模春播提供水分 B. 有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
C. 给玉米等造成低温冻害 D. 农作物烂根现象严重
二、综合题:共三大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常年份每年冬春时节,不同性质的气团在乌蒙山脉东侧呈对峙状态,形成云贵高原特有的天气系统昆明准静止锋(图a)。但在异常年份,却会形成如图b所示的天气系统。
(1)指出昆明准静止锋在正常年份和异常年份的位置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明两图中昆明的天气特征。
(3)简析异常年份昆明准静止锋可能给曲靖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为13942000公顷,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14683200公顷,10年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741200公顷。2021年我国粮食自给率为809%,黑龙江省粮食自给率达618%且粮食生产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二下表示意2012年和2022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状况(单位:公顷)。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022 17131271 21634791 1172842 1176401 554550 1724034
2012 15845890 21828784 2046608 1171862 584267 2175823
(1)简述10年间黑龙江省为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采取的主要措施。
(2)从气候角度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3)从育种角度说明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几乎所有行业和产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人工智能区域集聚区,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的占比为1/3左右。2020年9月,长三角三省市成立了产值超过万亿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根据产业链划分,人工智能产业可细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环节。基础层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提,包括专用芯片和软硬件开发制造等;技术层依托基础层进行识别与机器学习;应用层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材料二下图示意2020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核密度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单位面积内企业数量越多)。
(1)分析近年来长三角人工智能企业快速增长的原因。
(2)与基础层相比,指出2020年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应用层的特点。
(3)说明发展人工智能对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