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15课浮和沉(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15课浮和沉(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
《浮和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是水的浮力;了解浮力在生活的应用。
科学思维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
探究实践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实验验证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
态度责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浮力的存在。
教学难点: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
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古时候一叶小舟漂浮在水中的视频。
师: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制造水上工具的灵感,小船很早就出现了,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郁郁不得志,就曾感叹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所说的桴即是木筏子,就是最简易的船。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船能够作为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漂浮在水面上呢?
生:是因为有浮力的原因。
师:什么是浮力呢?为什么浮力能让一些物体飘在水面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活动一: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探究器材,大家看看都有什么?
出示: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皮筋等。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它们就在你们的桌上,这些材料你们都认识吗?下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这些材料在水中会是会上浮还是会下沉,还是会发生其他现象?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观察完后,交流讨论。
师:刚才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验证。
生:我们可以将这些物体依次放入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巡视。
实验结束后,小组间汇报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结果。
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气球、塑料等;
下沉的:铁钉、石块等。
师:为什么木块、乒乓球、饮料瓶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铁钉、石块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
板书:浮力
活动二: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
出示实验材料,测力计、皮筋、尺子、钩码。
介绍测力计的用法:
在使用测力计之前,首先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没有对准零刻度线,需要进行调整或者记录下指针当前所对的刻度。
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垂直悬挂。将重物挂在挂钩上,提起重物时,要注意不要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测量过程中,重物应悬空,确保视线与指针相平。
在测量时,应确保施加的力不超过测力计的最大承受范围(量程)。这可以避免损坏测力计。
在读取测量结果前,应等待示数稳定。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盘表面,确保准确性。
如果需要测量摩擦力,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在使用前,轻轻拉动挂钩几次,以检查弹簧是否被外壳卡住,并确保力的作用线与弹簧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名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学生猜想:我认为沉下去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量杯、钩码、尺子、皮筋等
实验过程: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
我的预判:如果浸入水后橡皮筋的长度比浸入水前橡皮筋的长度短,就说明沉下去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现象:浸入水后橡皮筋的长度比浸入水前橡皮筋的长度短。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活动三: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师: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救生圈、船、浮桥、游泳、还有浮子、淘米等。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浮与沉的现象,掌握了判断物体浮与沉的方法,并深入了解了浮与沉的科学原理。相信通过不断学习,我们一定能解开浮力更多的秘密。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
查找资料,制作一个浮沉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