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
2、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课时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掌握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时期世界地图的勾勒与不同航线的历史图表分析,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3、通过郑和下西洋后继无人与新航路开辟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对比,审视新航路的开辟,理解把握世界大势与海洋安全的重要性,涵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
水平1:能够认识到15世纪-17世纪全球航路的开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伟大功业,航海家的探险精神是时代的反映,客观上给历史发展带来了进步。能够辨识教材地图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概述全球航路开辟的具体路线。能够结合教材文本和相关史料,合理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原因和条件,比如,伊比利亚半岛居民在大西洋海域的早期探索,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全球航行中的角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和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传播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等。能够将这些解释与初中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如梁启超对西方与中国航海事业的认识加以分析。能够认识到全球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对于整个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调整意义重大。
水平2:能够认识到15世纪-17世纪全球航路的开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伟大功业,航海家的探险精神是时代的反映,客观上给历史发展带来了进步。能够精确提取教材地图中的信息,对西方近代主要探险活动和探险过程加以描述;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比如,能够分析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金银财富渴求增强、人文主义思潮涌动、基督教全球传播、东西方商路受到限制、西葡两国王室大力支持的背景之下进行的。能够运用史料和术语,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特点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开拓的优秀人格。
水平3:能够运用必然与偶然、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性分析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也可以运用布罗代尔的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理论综合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比如,可以运用历史地图和相关史料叙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并解释不同航线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能够通过阅读相关史料,理解早期西方航海家既具有冒险开拓精神,也具有唯利是图的特点,学会合理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加以评析。能够对比认识大航海时代东西方航海事业发展的不同路径与结局,从全球化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格局演变的深远影响,同时深刻反思近代中国海洋事业落后的重要原因,进而增强危机意识、改革意识、奋斗意识等。
水平4:能够运用必然与偶然、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性分析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也可以运用布罗代尔的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理论综合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在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新航路开辟之前已经有伊比利亚半岛居民的对外探索,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并没有因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完全中断,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对新航路开辟也有一定影响,新航路之外还有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在对早期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对自己所探究的问题做出论述。能够通过对比西方新航路开辟取得划时代成就与明朝郑和航海事业后继无人的史实,增强把握世界大势、勇于开拓进取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课时设计:一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过程。
难点:①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②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学思路
本课以“大航海时代”为主题,通过三个篇章“风起西欧”、“扬帆远航”、“百舸争流”为线索贯穿教学。大航海时代是西欧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15世纪末到18世纪,西欧航海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不仅向东穿越好望角,远航到达印度、中国的南海,还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最终通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返回原点,开辟了全球主要大陆之间的航线。英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国航海家又相继开通了大洋洲、太平洋、北冰洋等地的航线,整个世界通过海上航线被联系起来。全球航路的贯通使空间上相互分割的地区性航线连成了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环节一:风起西欧——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任务一:
1、请根据材料及课本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与条件。
动因:(为什么要)①经济根源:②社会根源:③直接原因:④思想根源:⑤精神动力:
条件:(为什么能)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历史传统:
为什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探索新航路?
(从地理位置、技术、精神动力、政权支持、现实需求等方面分析)
材料: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能力层级:水平4:能够运用必然与偶然、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性分析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也可以运用布罗代尔的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理论综合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设计意图: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教材叙述的比较全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基本可以概括出来。但是教材只有结论,没有解释,因此这一部分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材料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教材梳理和史料阅读、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与概括的能力。
环节二:扬帆远航——新航路的开辟
任务二: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中心:以 为中心
2、向东、支持国家:
①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岸南下,次年到达
②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 。从此,绕道非洲达到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的 主干道之一。
3、向西、支持国家:
①1492年,(意)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
②1519-1522年,(葡)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能力层级:水平1:能够辨识教材地图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概述全球航路开辟的具体路线。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的教材梳理,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与概括的能力。
环节三:百舸争流——其他航路的开辟
任务三:分析其他航路开辟的原因、表现、变化、影响?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 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英国、荷兰等国为了发展 ,开始在 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表现
航向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路
向北 1497年 英国 发现了 (意指“新寻获之地”)
16世纪 法国 到 半岛
16世纪 荷兰 三次航行 地区,留下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 通向亚洲的航路
17世纪初 —— 俄罗斯 开辟了 到 的航线
向南 1578年 英国 到达美洲南端的
1642~1643年 荷兰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 岛
3.观察西、葡两国开通的航线,英、荷等国开通的其他航线,航线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特别提醒】其他航路的开辟的特征:在航行方向上侧重于南北方向,并向人际罕至的高纬度和南半球探索,探索的地理意义明显增强 。
库克的航行完全出于兴趣,既不是为了贸易,也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满足对科学的好奇心。而且,这些旅行相当具有地理学方面的意义。
——约瑟夫·雅各布斯《地理大发现的故事》
近代的西方人正在通过海洋这个“宽阔的跳板”而征服了整个世界。他们以海洋代替了草原,以劈波斩浪的船队代替了迅疾奔驰的马队……将整个世界都置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其他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独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能力层级:水平4:在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新航路之外还有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在对早期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机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对自己所探究的问题做出论述。
设计意图:落实课标和突破难点知识。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锻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高阶思维。
任务四:为什么西方新航路开辟取得划时代成就,而明朝郑和航海事业后继无人?
材料一 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
材料二 陛下应该下决心让我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
——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年11月12)
郑和下西洋与全球航路的开辟对比
比较项 郑和下西洋 全球航路的开辟
不 同 点 目的 宣扬国威,以朝贡贸易推动中外交流 海外寻金;打破商路封锁;传播宗教;
性质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 响 经济 七次远航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后续航海业发展衰落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也初现雏形;航海业后续发展蒸蒸日上
政治 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增高了明朝的影响力 掀起了殖民热潮,对亚非美地区人民造成严重伤害
相同点 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能力层级:水平4:能够对比认识大航海时代东西方航海事业发展的不同路径与结局,从全球化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格局演变的深远影响,同时深刻反思近代中国海洋事业落后的重要原因,进而增强危机意识、改革意识、奋斗意识等。
设计意图:审视新航路的开辟,理解把握世界大势与海洋安全的重要性,涵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本课小结:
全球航路的贯通使空间上相互分割的地区性航线连成了一个整体,原有的平衡将被打破、原有的孤立将被改变,一个梦想与欲望交织、希望与绝望同在、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即将到来。
七、目标检测:
1.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2.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八、板书设计:
风起西欧——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扬帆远航——新航路的开辟
百舸争流——其他航路的开辟
九、作业设计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