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
2. 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知晓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深入讲解电信诈骗的各种手段和防范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理解。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警惕并防范电信诈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展示电信诈骗的真实案例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案例一:2024年2月12日,受害人小陈(11岁,学生)在微信视频上刷到了一条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于是小陈便扫描视频上的二维码,随后添加了对方为微信好友。小陈按照要求操作后,对方却称小陈操作不当导致其账户被冻结,银行将会转走小陈妈妈银行卡里的所有钱。小陈感到很害怕,这时对方又称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指导小陈解除账户冻结。于是小陈便与对方开启视频通话,对方要求小陈用摄像头对准妈妈的手机,并在对方的诱导下查看了妈妈的银行卡信息,随后将微信零钱通里的钱提现到银行卡中,期间小陈妈妈的手机多次收到银行发来的验证码。一系列操作过后,对方还教小陈将转账记录、验证码短信等信息删除,直到次日小陈妈妈发现微信上的转账提示才知道被骗,于是报警,共损失145480元。
案例二:郑某(15岁)想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卖掉,就在应用商店下载了APP,下载好后其就将账号信息挂在APP内,没多久就有人跟其私聊,并约定好购买价格,其将链接发给对方后,对方称已经付过款了,但需扫二维码解绑游戏账号,其在QQ上和客服联系时,客服称需要缴纳20000元的违约金并称对方已经缴过了一部分违约金,其缴纳过违约金后客服称账户被冻结,需要再转账60000元,其转账8000元后和买家联系,发现对方联系不上,其便在官方APP内联系客服,客服称不需要缴纳那么多钱,其感觉被骗报警,共被骗8000元。
案例三:有人将张某(14岁)拉进一个卖明星签名照的QQ群,然后一个陌生人加了其QQ好友,对方称买卖明星签名照属于侵犯明星隐私,要其接受调查,将要进监狱,然后其因害怕,就完全听从对方指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指挥其用父母的手机在某巴APP上付款,总计用其父母的支付宝在某巴平台上向对方账户付了35笔钱,共被骗15842元。
案例四:南充市营山县某校初中生张某为获取利益,将自己手机卡租借给不法分子拨打诈骗电话,导致一群众被骗20万元。目前,张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例五:南充市营山县某校初中生张某为获取利益,将自己手机卡租借给不法分子拨打诈骗电话,导致一群众被骗20万元。目前,张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 提问学生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详细介绍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如假冒身份、虚假中奖、虚投资等。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和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电信诈骗的手段:
1.网络贷款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会以“无抵押”、 “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幌子,吸引你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
第二步:
让你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先交纳各种费用。
第三步:
当骗子收到你转的钱,便会关闭诈骗APP或网站,并将你拉黑。
2.刷单返利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险”“日清日结”等方式诱骗你。
第二步:
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款让你尝到甜头,当你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你拉黑。
3.杀猪盘”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寻猪”。骗子伪装为成功人士,通过婚恋网站、网络社交工具寻觅、物色诈骗对象,与你聊天交友,确定男女朋友,婚恋关系,甚至远程下单赠送昂贵礼品,取得信任。
第二步:
"诱猪”。骗子推荐博彩网站、赌博APP,谎称系统存在漏洞、有内幕消息、有专业导师团队等,只要投注就能稳赚不赔,甚至先提供一个账号让你帮忙管理,进行体验,从而诱导你投注。
第三步:
“养猪"。当你少量投注时,回报率很高,提现很快,让你逐渐产生贪婪的欲望,继续加大投注金额。
第四步:
"杀猪"。在你投入大额资金,无法提现后,发现网站、APP账户里的资金无法提现,或在投注过程中,全部输掉。此时,才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
4.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你的购物信息。
第二步:
诱导你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你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或者是利用你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你从中借款,然后转给骗子。
6.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领导"主动添加好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手机通讯录和相关信息,冒充相关“领导”通过微信或QQ添加你为好友。
第二步:
"暖心关怀”骗取信任。骗子用关心下属的口吻,降低你的戒备之心,甚至还会主动提出帮助你解决困难,让你对个人事业发展浮想联翩。.
第三步:
花式理由要求转账。当你感觉与“领导”更亲近时,骗子趁势而为,向你提出转账汇款的要求,转账理由多种多样,比如借钱、送礼、请客等。
7.冒充“公检法”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个人身份等信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
第二步:
检察院”已在网上发布“通惜令”
编造你涉嫌银行卡洗钱、拐卖儿童犯罪等理由,同步发送伪造的公检法官网、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对你进行威逼、恐吓,以使你相信和就范。
第三步:
诱导你去宾馆等独立空间进行深度洗脑,以帮助你洗脱罪名为 由,要求你将名下账户所有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8.虚假购物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络购物交易平台上发布低价出售物品的信息。
第二步:
你发现低价销售的物品,与其聊天沟通时,对方要求你添加QQ、微信私下转款、扫码交易。
第三步:
订单无法正常发货请交纳定金! 骗子会让你先转款但不发假货,还会编造收取运费、货物 被扣要交罚款、收取定金优先发货等理由,一步步诱骗你转账汇款,随后把你拉黑。
9.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
作案手法:
第一步:
骗子在社交平台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信息。
第二步:
诱导你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让你以“注册
低价充值费、押金、解冻费”等名义支付各种费用。
第三步:
当你支付大额费用后,再联系对方时,才发现已被对方拉黑。
警惕这7种新式传销骗术:
1.金融传销
主要特点: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承诺高收益,引诱投资。
行骗外衣:“XX金融互助社区”、“XX金融互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入股等。
2.网络传销
主要特点:声称电商或者微商,通过QQ群、微信群、网络游戏、网络论坛等发展下线,骗钱不见面。
行骗外衣:“网络营销”、“网络直销”、“循环消费”等。
行骗口号:“满100返100”、“消费增值”、“一边上网娱乐,一边上网赚钱”等。
3.“旅游”传销
主要形式:通过加手机微信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群众入会交费,病毒式传播、速度非常快。
行骗外衣:“边旅游边赚钱”、“只需交少量会员费便可免费高端游”、“旅游直销”、“旅游创业”等。
4.“国家工程”传销
主要形式: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精神文明”、“好项目产业大联盟”、“农业发展平台”等旗号,伪造国家机关文件虚拟公司企业,打着新产业的幌子虚假宣传。
行骗外衣:“连锁销售”、“连锁加盟”、“投资开发”、“资本运作”、“发展代理”、“建立工作站”等。
5.“假冒直销企业”传销
主要特点:冒用正规企业名称,开展其他传销活动,或开通微信公众号虚假宣传、通过网络招聘销售人员,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淘宝网店、微信商铺销售正规直销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假冒产品。
6.“假慈善”传销
主要特点:号称自己有官方背景,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等幌子,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资助贫困学子”等形式,诱导大家上当受骗。
7.“养老”传销
主要特点:以“消费养老”、投资养老院等为名,大量发展会员,达到融资敛财的目的。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
1. 假冒身份:骗子会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银行等机构的工作人员,或者冒充你的亲戚、朋友、领导等,以各种理由要求你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2. 诱骗点击链接:通过发送虚假的中奖、优惠、退款等信息,诱导你点击链接,从而获取你的个人信息或安装恶意软件。
3. 虚假投资理财: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你参与虚假的投资理财项目,最终骗取你的钱财。
4. 紧急情况:编造你或你的家人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你立即转账汇款。
5. 利用恐惧:威胁你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就会面临严重后果,如被起诉、冻结账户等。
6. 要求保密:骗子会要求你不要告诉任何人,以防止被揭穿。
7. 跨国诈骗: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跨地区甚至跨国实施诈骗。
8. 团伙作案:电信诈骗通常是有组织的团伙作案,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9. 难以追踪:犯罪分子使用虚拟身份和虚假信息,一旦得手后很难被追踪和抓捕。
诈骗者的心理:
1. 贪婪心理。
2. 欺骗技巧。
3. 社会工程学。
利用的漏洞:
1. 信息不对称。
2. 人性弱点。
3. 技术漏洞。
诈骗者常用的利用手段:
1. 虚假信息:制造虚假的身份、事件或信息,骗取信任。
2. 恐惧和焦虑:利用人们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如威胁安全、涉及法律问题等。
3. 利益诱惑:提供高额回报、奖品或特殊优惠,吸引人们上钩。
4. 情感操控:利用情感关系,如恋爱、友情等,获取信任后进行诈骗。
5. 信息泄露:通过获取个人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
诈骗的实质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或信息,具有以下危害:
6. 经济损失:导致受害者遭受财产损失,甚至陷入财务困境。
7. 心理伤害: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创伤,影响其信任和安全感。
8. 社会影响:破坏社会秩序和信任,导致社会不稳定。
9. 信息安全风险: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引发更广泛的安全问题。
10. 犯罪滋生:助长犯罪行为的蔓延,影响社会治安。
.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解释如何识别电信诈骗的真伪。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 分析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全过程。
.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疑点,提高识别和防范能力。
. 提问学生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应对,鼓励学生发表看法。
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凡是“不要求资质”,且放款前要先交费的网贷平台,都是诈骗!
2.凡是刷单,都是诈骗!
3.凡是通过网络交友,诱导你进行投资或赌博的,都是诈骗!
4.凡是网上购物遇到自称客服说要退款,索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领导”、“熟人”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公检法”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7.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拉你入群,让你下载APP或者点击链接进行投资、赌博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让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9.凡是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影响个人征信的”,都是诈骗!
10.凡是非官方买卖游戏装备或者游戏币的,都是诈骗!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深刻认识传销的本质和危害积极了解传销有关知识,了解有关案件和手段,提升对传销的辨别能力。
2.保持对传销的警惕心态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不幻想“一夜暴富”的美梦,保持对传销的警觉,对涉及金钱利益的警觉,拒绝参与“高风险高回报”行为。
3.注重加强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大学生应慎重交友,对他人都留一个心眼,时刻确保自身安全,着重保护好个人信息,注意财产安全。
4.学会向学校社会寻求可靠帮助在遇到可能的危险时,及时报告家庭、学校以及公安部门,寻求亲人朋友,老师和社会的可靠帮助,及时止损。同时,在发现亲朋好友在遭遇可能的骗局时,积极劝阻,挽救他们。
5.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增加社会经验,融到社会中去,对社会危险有基本认识,对人性险恶有基本防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①下载注册国家反诈APP
主动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从源头上防止被骗。如遇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轻信虚假信息
②不轻信虚假信息
对于在网络上找你借钱的好友,一定要打电话核实身份。网购在官方平台进行,出了问题尽量不要脱离平台进行交流。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③不随便透漏个人信息
骗子会变换千万种手段来窃取你的信息,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和陌生人的交流中,不随便透漏个人的信息,更不要随便填写调查问卷。惕过于热情的陌生
④警惕过于热情的陌生人
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四)观看视频(10分钟)
观看反电信诈骗的视频。
(五)反诈骗的电影和书籍推荐(5分钟)
电影:
1.《天下无诈》 :该电影讲述了在互联网犯罪多发高发的背景下,江城市十佳检察院检察官安旎与刑警队长何陆源一起破案的故事。
2.《猎屠》 :该电影讲述了警方在东南亚某国打击一个庞大的电信诈骗团伙的故事。这部电影针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杀猪盘,有着强劲的免疫和精准的击杀作用。
3.《草木人间》:电影《草木人间》是国内首部反传销题材影片以当下社会现实为题材揭秘传销背后的情感操控术。
书籍:
1.《骗子家族》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五个身怀绝技的骗子被迫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们通过一场充满温情的惊天密谋来改变命运的故事。这本书将高端精妙的骗术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对提高读者的防骗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还能掌握识别和
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更加注重防范电信诈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