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 历史 (含答案)高中历史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湛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考试 历史 (含答案)高中历史通用版

资源简介

2024 年湛江市普通局考第二次模拟测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所示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日用陶器。这些陶器可用来说明二里头文化
A.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B.汇聚了多元文化要素
C.对外辐射能力加强 D.形成了多元发展格局
2.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记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汉朝重用文法吏,对官员进行惩罚也是以利益为基础的。这体现了汉代
A.推崇儒家提高了治学意境 B.统治者奉行实用主义的理念
C.推行利益标准考核官员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如柳远“时有文咏,为肃宗挽郎”,其堂弟柳谐亦“颇有文学”。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如南士袁跃“言辞甚美”,清河王“(元)怿之文表多出于跃”。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南方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B.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C.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 D.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
4.唐玄宗时,润州刺史韦铣虽为高门却不同意让“门第贵盛,声名籍甚者”为婿,坚持嫁女于进士
【高三历史 第1页(共6页)】 ·24-390C·
裴宽。尚书李翱的女儿看中文士卢储,李翱遂招其为婿。后来卢储中了状元,一时传为佳话。这反映出唐代
A.科举取士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B.封建门第观念已经消除
C.科举制推动了社会观念变迁 D.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加强
5.表1所示为文献中对中国古代南方部分地区经济信息的记载。这些记载最有可能出现在
表1
地区 记载
吴越十二州(今浙江大部及闽北) 以境内田亩荒芜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
杭州 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成都 岁市布织缣数千万以给秦、陇军用
江西、浙江、福建及四川的丘陵地区 垦山垅为田,层起如阶梯,每远引溪谷水以灌溉
A.公元3——6 世纪 B.公元10——13世纪
C.公元14——16世纪 D.公元17—19世纪
6.表2所示为明代中后期部分地区冶铁业的发展概况。据此可知,明代中后期
表2
广东惠州 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煸铁取利
山西潞州 有苗氏者,富于铁冶,业之数世矣,多致四方之贾,椎、凿、鼓、淀、挽、所薪食者,常百余人
福建尤溪 坊长大户,招集四方无籍之徒,每一炉多至五七百人
A.经济社会呈现多元发展 B.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7.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1902年,清政府启动修订律法程序,明确宣布推行“中外通行”方针,并提出:“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这折射出这一时期
A.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B.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C.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 D.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
8.1919 年 12月,陈独秀提出:“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要注意政治经济两方面,是应该在民治的坚实基础上做功夫,是应当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这基础。这基础是什么 就是人民直接的实际的自治与联合。”这反映了陈独秀
A.对民主政治的思考与探索 B.主张学习苏俄革命模式
C.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 D.积极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9.1944年,中国共产党西北局号召各工业管理部门加强领导工业生产,有计划地发展合作社或民营纺织、造纸、煤矿、瓷器等工业,还提出要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技术革新。这一号召旨在
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 B.争取民族战争胜利
C.促进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高三历史 姓^三,此^万丷 ·24-390C·
10.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针对全国25个省(区、市)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领导进行的成分调查表明,在支委、社管委、生产队长和社会计四种领导职务中,均是贫农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到42.8%、43.3%、43.7%、35.1%;其次是贫下中农,均占20%以上。这一调查说明当时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业已完成 B.国民经济的恢复颇见成效
C.国家强化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D.农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法官审理案件作出正式判决后又变更其判决,则应被处以擅改判决之罪,并处罚其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12倍罚金,该法官之席位亦应从人民会议中撤销,其不得再出席审判。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A.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已形成了分权与制衡制度
C.司法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 D.注重维护司法权威与尊严
12.1327年,当英格兰贵族罢黜国王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子推上王位时,引用了“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这句格言。两个世纪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党人曾表达了如下观点:“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因为国王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这反映出14—16 世纪的西欧
A.有限王权观念得到了承认 B.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激化
C.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 D.人民主权原则深入人心
13.15 世纪,意大利很多城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对《圣经》的研读,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体育等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城市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些地方还开设了商科等课程。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A.思想解放促进教育变革 B.教育开始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C.教育已摆脱宗教的束缚 D.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14.图2为1874年到 1900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据图可得到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A.英国工业经济日益衰退 B.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C.西方工业化得到了发展 D.西方工业化发展较均衡
15.1917年4月 16 日,列宁在彼得格勒演说中说,要“立刻有系统地、逐步地过渡到由工人代表
【高三历史 第3页(共6页)】 ·24-390C·
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建立在公有基础上的农场”。这些言论表明列宁
A.准确研判当时俄国国情
B.放弃了革命和平过渡的设想
C.主张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主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6.20世纪80年代,在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美国里根政府拒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同时还推出一系列破坏公约的政策,但均未能阻止国际社会签署该公约。这反映出
A.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走向破产 B.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C.海洋开始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D.霸权主义行为被国际社会抵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一时期的壁画也发生了地域性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艺术传统的多样性。许多壁画创作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北方少数民族、江南等地区的艺术中常见的各种手法相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民族的交融促进了中国独特壁画风格的发展,也对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王芷冉《民族融合视域下魏晋南北朝壁画创作研究》
材料二
早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画主要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场景的反映,随着契丹民族的崛起和进入中国北方地区,辽代中后期墓葬壁画逐渐显露出同中原文化趋同的特点。
—摘编自石惠杰等《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壁画及其发展现状》
材料三
五代十国时期壁画图像主题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展现了极大的自由性和区域性特点。宋代墓室壁画风格有别于唐代墓室壁画中森严的礼制规范,在题材上丰富多样,且更加生活化,宋代成为继汉唐以后壁画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高峰期。
—摘编自金凡茜《宋代墓室壁画中世俗之美演变的成因分析》
(1)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壁画“成了拥有多种风格的文化艺术形式”的原因。(4分)
(2)指出古代壁画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谈谈古代壁画的价值。(10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末清初,在儒生明确意识到理学和心学的缺陷时,吸收外部思想资源就成为必要,格致之学由此勃兴,成为广泛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载体。而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被译作“格致”,正可作为其标志。从1902年起,中国出现了一股放弃“格致”而改用“科学”的潮流。图3所
示为1894 年至 1915年报刊言论中“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和“科子的权用 。
—摘编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材料二
中国人对“科学”所作的最早的权威性界说,见之于任鸿隽的文章。1915 年,他在《科学》杂志的第一篇文章中说:“科学者,智识而有统系之大命。就广义言之,凡智识之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井然独绎一事物者,皆得谓之科学。 自狭义言之,则智识之关于某一现象,其推理重实验,其察物有条贯,而又能分别关联抽举其大例者,谓之科学。”至此,科学在中国,终于被确定为一种研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的系统学问;而科学的地位,也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同,被安放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里了。
—摘编自李双璧《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技观的演变轨迹》
材料三
1926 年1月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提出实现“科学中国化(本土化)必须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学语言为适切的说明;第二,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第三,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 ,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经验”。在介绍欧美科学之时,科学家首先遇到的是翻译西方科学名词的艰难。由此,科学中国化的首要工作是开展科学国语化运动。科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为我国名词的编译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国立编译馆,此后科学工作由中央教育部直接办理。1924年,中基会成立后建立了编译委员会,着手编译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书籍和教材。
—摘编自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
——以〈科学〉杂志为中心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报刊言论中“科学”相对于“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使用次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科学观演进的影响。(6分)
【高三历史 第5页(共6页)1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西方现代法治文明的发源与形成
阶段 阶段特征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民主法治思想及古罗马法律制度
15—16世纪 批判神法至上、君权神授等观念;复兴罗马法
启蒙运动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规划法治具体的蓝图与方案
—摘编自翟存柱《西方法治—不可模制的法治模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现代法治文明的发源与形成”,自拟论题,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指20世纪30年代运用国家干预的手段使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举措。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但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则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政府在救济失业和生活无保障人员、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复兴美国工农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不断扩大,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美国的经济和日常生活中,奠定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摘编自倪昕《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材料二
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以统购统销政策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所需,如1962 年在全国发放火柴、暖壶等日用工业品消费券。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又明确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规定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统购统销政策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高倩《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某学者认为,时代环境的不同是中美经济模式调整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美现代史上经济模式调整的不同方向,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 年湛江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文明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素养。据材料可知,二里头都城遗址出土的日用陶器蕴含着多元文化要素,这表明二里头文化汇聚了多元文化要素,故选B项;二里头都城遗址出土的日用陶器蕴含着多元文化要素,但不能由此判定二里头文化具备早期国家形态,故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二里头文化吸收其他地区的文化,而不是二里头文化对外辐射,故排除 C项;材料未涉及二里头文明发展的多元化,故排除D项。
2. 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对官员进行惩罚也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等信息可知,汉代统治者重视利的作用,这体现了汉代统治者实用主义的统治理念,故选 B项;材料未体现治学意境,故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利益标准的信息,故排除 C项;材料体现的是汉代以利为手段,重视提升儒家思想地位,故排除D项。
3. D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这反映出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故选D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并不能说明南方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故排除A项;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并不能说明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较快和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故排除 B、C两项。
1. 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对婚姻观念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唐人的择婿标准以才学为重。这是因为在科举制下,有才学就意味着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这种潜在的利益使才学之士成为人们择婿的标准,故选C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科举取士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故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当时封建门第观念依然存在,故排除 B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社会阶层流动,故排除D项。
5. B 【解析】本题考查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不同地区执行不同的赋税政策说明当时可能并非由大一统王朝统治,杭州成为江南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说明当时太湖平原和钱塘江流域得到进一步开发,蜀地的手工业收入主要用于陕西、甘肃一带的军事活动,说明河西走廊乃至西域均不在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南方广大地区兴起了梯田建设一定程度上说明南方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综上可以判断这些史料描述的最可能是(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的南方,故选 B项;3—6世纪主要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并未如材料所描述那样繁盛,故排除 A 项;14—16 世纪主要为元中后期到明朝,17—19 世纪为明末至清中叶,都属于大一统王朝统治时期,故排除C、D两项。
6. 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与史料实证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明代中后期南方和北方地区均出现了大规模的冶铁业雇佣劳动生产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增强,故选D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经济社会多元化,故排除A 项;当时朝廷并未放松社会控制,故排除B项;明代中后期经济结构依然以农业为主,故排除C项。
7.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晚清法律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清末司法改革前,一些官员产生中外通行法律思想;随着统治危机加深,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维护统治的需要,清廷实施“中外通行”的修律思想,故选 B项;“彻底沦为”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中外通行”修律思想并不意味着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政府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
8. 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919年12月,陈独秀提出要实行民治主义,要借助人民的力量创造民治的基础,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陈独秀认识到民众的力量,主张建立人民的民主,这反映了陈独秀对民主政治的思考,故选 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当时陈独秀主张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故排除B项;人民直接实际的自治与联合并不是直接民主,故排除C项;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排除D项。
9. B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1944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提倡发展工业和技术革新,这是为了促进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适应持久抗战的需要,故选B项;当时中共领导的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而不是苏维埃政权,故排除A项;当时尚未讨论和推动工作重心的转移,故排除C项;当时也未提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
10. 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农民阶级逐渐走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岗位并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当时国家在强化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农村生产资料的变革信息,不能说明当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故排除 A项;全国范围内农民阶级逐渐走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岗位并占据主导地位并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恢复颇见成效,故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就已经表明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故排除D项。
11. D 【解释】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法治文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于法官的司法审判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且对擅自修改判决的法官进行严厉惩罚,这表明古巴比伦地区注重维护司法的权威与尊严,故选D项;法官不一定属于贵族阶层,故排除 A项;对法官的司法审判进行严格限制并不表明古巴比伦已形成分权制衡制度,故排除B项;将该法官之席位从人民会议中撤销,并规定其不得再置身于法官之列并不是因为审判受到原始民主制的影响,故排除C项。
12. A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4世纪至16 世纪,西欧有些人认为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这表明有限君权观念得到了承认,故选 A 项;材料不能说明教权与王权矛盾激化,故排除B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出现,故排除C项;人民主权原则在启蒙运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2页(共4页)】 ·24-390C·
动后逐渐深入人心,故排除D项。
13. A 【解析】本题考查意大利文艺复兴对教育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5世纪的意大利教育日益世俗化,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改革,故选 A项;材料信息可以反映当时意大利教育的世俗化,但不能表明这一时期才开始世俗化,故排除B项;当时意大利依然受到宗教的束缚,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无关,故排除D项。
14. 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工业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图表可知,1874—1900年西方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不均衡,但是这些国家工业化依然在增长,这表明这一时期西方工业化依然得到发展,故选 C项;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低于美德法三国,但是依然有增长,故排除 A项;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高于英法两国,但并不表明德国工业总实力高于英法两国,故排除 B项;西方工业化发展不均衡,故排除D项。
15. C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列宁这一演说中,要求当时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建立公有制的农场,表明当时列宁主张“立刻”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选 C项;当时革命尚不具备“立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故排除 A 项;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能表明当时列宁放弃革命、和平过渡的设想,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十月革命之后提出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6. 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美国试图否定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海洋规则,但是最终美国的政策未得逞,国际社会最终还是签署了海洋法公约,这表明霸权主义行为被国际社会所抵制,故选D项;A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 项;美国的霸权行为受到了抵制,这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被动摇,故排除 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海洋开始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故排除C项。
17.(1)原因:民族交融加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社会上层高度重视;不同地域文明的多样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基本特征:交融性;地域性(本土性);连续性;多样性;民族性。(4分,答出四点即可)
价值:古代壁画是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融合了古代文化、历史和民俗等元素,展现了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古代壁画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线索;古代壁画所描绘的人物、场景和文化符号,都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古代壁画所反映的是古代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内涵。(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变化:科学一词的使用次数日益增多并逐渐超过“格致”;“格致”一词逐渐淡出报刊舆论。(4分)
原因: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儒学思想受到冲击;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知识的不断传入;对于科学认识的逐渐深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传播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有利于救亡图存运动的深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3页(共4页)】 ·24-390C·
入发展;促进了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利于近代科学知识体系在中国的建立;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培育了新式人才;促进了工业化及国民经济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示例一
论题:罗马法的复兴促进了近现代西方的法治建设。(2分)
阐述:6世纪东罗马帝国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它为东罗马帝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罗马法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原则,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对于近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15 世纪前后,伴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罗马法逐渐复兴,罗马法中的一些原则被世俗统治者作为反封建武器加以应用。例如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近代欧洲主要国家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8分)
综上所述,罗马法的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近代西方社会的转型。(2分)
示例二
论题:启蒙运动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文明的理论基础。(2分)
阐述:略。(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20.示例一
不同方向: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评述:赞同此观点。(1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实施的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为手段,不断扩大政府在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职权,以政府手段解决失业、提供日常生活保障及发展工农业生产。二战后,美国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不断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此相反,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局面,新中国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 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不同的时代环境是现代中美经济模式调整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9分)
示例二
不同方向: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评述:社会性质的不同是中美经济模式调整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1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奉行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鉴于此,20世纪 30年代,罗斯福政府在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方面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减轻经济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大国家干预力度,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自我调整。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后,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向苏联学习,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社会性质的不同是现代中美两国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9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4页(共4页)】 ·24-39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