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作业(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为纪念契诃夫_________,由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创作,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杨申导演的话剧《爱恋·契诃夫》,在北京首演。
该剧讲述了1869年《海鸥》在圣彼得堡首演失败后,__________的安东·契诃夫与丽卡·米齐诺娃在创作事业与婚姻情感之间的故事。剧中,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__________,以支撑自己继续创作。丽卡支持着契诃夫,却为其拒绝自己的婚姻请求而痛苦着。( )。
全剧通过讲述一个失落的知名作家、一个渴望幸福的女人,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____________的矛盾与冲突,让观众看到一个卸下神性光环的契诃夫,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取舍,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更加多面、更加人性化的契诃夫。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诞辰 愁眉苦脸 慰藉 千头万绪
B.寿辰 郁郁寡欢 欣慰 千丝万缕
C.诞辰 郁郁寡欢 慰藉 千丝万缕
D.寿辰 愁眉苦脸 欣慰 千头万绪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剧中的契诃夫,虽然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但是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B.剧中的契诃夫,一边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一边却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C.剧中的契诃夫,不仅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而且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D.剧中的契诃夫,要么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要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3.给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
【答案】1.C 2.B 3.《爱恋 契诃夫》在京首演,讲述大师婚姻爱情(或:纪念大师诞辰《爱恋 契诃夫》在京首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寿辰”指生日,一般用于老年人。“诞辰”也指“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用“诞辰”。
②“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情。“郁郁寡欢”指心中愁闷,缺少欢乐。根据语境可知,此处要表现契诃夫内心的失落,郁闷,因此应选用“郁郁寡欢”。
③“欣慰”指喜欢而心安。“慰藉”指安慰。根据语境“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 安慰可知,应用“慰藉”。
④“千头万绪”和“千丝万缕”均有多而复杂的意思,不过前者强调纷乱多端,多做谓语;后者强调关系密切而复杂,多做定语。此处应选用“千丝万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本题中,观察四个选项,它们的区别在于关联词不同。分析分句“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可知,这里应选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A.“虽然……但是……”表转折。
C.“不仅……而且……”表递进。
D.“要么……要么……”表选择。
只有“一边…一边…”表并列,因此B项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题要求“给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
材料第一段介绍了话剧《爱恋 契诃夫》的演出目的、地点及制作团队。
第二段介绍了该话剧的主要剧情。
第三段则介绍了该话剧的现实意义。
综合分析可知,重点内容集中在第一段和第三段,把相关内容加以概括,组织成类似“纪念大师诞辰《爱恋 契诃夫》在京首演”的答案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契诃夫
有一个新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连卡是别里科夫遇到的“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表现了华连卡的孤独。
B.别里科夫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辖制柯瓦连科、华连卡和其他所有人,是十恶不赦的人。
C.柯瓦连科不尊重上司,别里科夫抬出了校长、督学来劝告他时,柯瓦连科并不买账。
D.柯瓦连科是小说中塑造的正面人物,他穿绣花衬衫、骑自行车,是阳光向上的形象。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柯瓦连科说自己是“正大光明的人”,别里科夫也自诩是“正人君子”,两个“正”相互映衬,既刻画了人物形象,也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B.小说结尾用“结束了……结束了……”的排比句,增强了行文的节奏感和层次性,同时也表明别里科夫恋爱失败和死亡之间的必然联系。
C.小说运用反复的手法来增强语气,表现别里科夫内心的焦急和劝说的努力,如“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十分十分小心才成”等。
D.别里科夫恋爱失败,一个月后死亡,整个过程充满戏剧性,但其中细节的刻画依然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如华连卡看到他摔下来的狼狈相而大笑。
6.夸张是讽刺作品常用的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7.你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D 5.B 6.(1)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荒谬绝伦的思想通过那一本正经的姿态和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显示出讽刺意味。柯瓦连卡姐弟俩骑车本是正常的事,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别里科夫却是那般的惶惑,还竟然说:“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表现了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2)“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作者用夸张的细节描写再次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其极端虚弱。 7.(1)华连卡是在校长太太极力撮合下才对别里科夫表示了好感,并非真正喜欢别里科夫。
(2)从华连卡快活地骑自行车、爽朗清脆地笑等情节可知,华连卡是一个率真爽朗、活泼可爱、具有新思想、敢作敢为、向往自由的年轻人;而别里科夫是守旧、胆小、反动、旧思想根深蒂固的人。二人是性格截然不同。
(3)科瓦连科的反对、骑自行车事件、以及从楼梯上滚下来受到奚落等因素是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失败的导火索。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表现了华连卡的孤独”错误,写华连卡是别里科夫遇到的“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是为了突出别里科夫很不受人喜爱,而并不是“表现了华连卡的孤独”。
B.“是十恶不赦的人”错误,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C.“柯瓦连科不尊重上司”错误,柯瓦连科并非不尊重上司,这只是别里科夫的个人看法。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B.“排比句”错误,“排比”是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的修辞。“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不是排比句。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张扬人物的个性。
比如运用夸张手法张扬套中人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而套中人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却与众不同。比如文中写到“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别里科夫也总是这样的穿着,凸显了他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畏首畏尾,猥猥琐琐的形象。
比如运用夸张的手法张扬人物的思维习惯。生活中人们往往有自己思维模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别里科夫的思维定式从看到科瓦连科与华连卡骑自行车后,“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别里科夫看不来生活中涌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现象。
比如运用夸张的手法张扬人物内在的虚弱无力。具有辖制一个学校和一个城市的别里科夫,竟然被一个女教师的笑声给笑倒了,甚至给笑死了,真是不可思议。其实不是女教师的笑具有如何的威力,而是暴露出别里科夫之类的人内心是多么地苍白、空虚和无力,虚弱到不堪一击,他们在生活中作垂死的挣扎,从而也暴露出沙皇专制统治的虚弱无力。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可知,华连卡并非真正爱别里科夫。
依据“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可见华连卡是一个率真爽朗、活泼可爱、具有新思想、敢作敢为、向往自由的年轻人;而别里科夫是守旧、胆小、反动、旧思想根深蒂固的人。二人是性格截然不同。
依据“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可知,科瓦连科的反对、骑自行车事件、以及从楼梯上滚下来受到奚落等因素是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失败的导火索。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 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 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9.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0.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8.CE 9.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是周围群众的奚落。 10.①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社会中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②将奥士高纳大爷置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下,围绕着诚实与说谎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特点。③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小说紧紧扣住奥士高纳大爷“诚实”的性格这一特征,以洗练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描写了他的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写得细致生动,自然而无雕琢。
【解析】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A项,“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错。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德堕落问题。
B项,“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
D项,“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与“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
故选CE。
9.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研读文本,解答时要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丢点,回答要全面。
解答此题要找到奥士高纳大爷死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马具商的诬告“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乡政府的审问“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群众的奚落“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大爷的死亡,三个方面形成一张无形的网,使人在这个藩篱之中无法挣脱,让他有了一种罪恶感,于是只有在困苦交加中,在不信任之中痛苦的死亡。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人的嘲笑和奚落。这三股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的习惯势力。
10.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赏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来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首先要指出文章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这篇小说主要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对奥士高纳大爷的语言描写“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心理描写“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以及行为神态描写“气得满脸通红”“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真切地展现了他虽诚实却无法还自己清白的苦恼,以及最终抑郁而死的过程。奥士高纳大爷是法国社会中一个勤俭、诚实的农民,作者着重描写的不是他物质生活的贫穷,而是精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将奥士高纳大爷置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群体精神麻木的思想状态下,围绕着诚实与说谎这一矛盾冲突,充分展示奥士高纳大爷的性格特点。小说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紧紧围绕奥士高纳大爷“诚实”的性格特征,以洗练精确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描写了他的性格发展,心理变化,写得细致生动,自然而无雕琢,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读者感受更深刻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层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为纪念契诃夫_________,由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创作,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杨申导演的话剧《爱恋·契诃夫》,在北京首演。
该剧讲述了1869年《海鸥》在圣彼得堡首演失败后,__________的安东·契诃夫与丽卡·米齐诺娃在创作事业与婚姻情感之间的故事。剧中,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__________,以支撑自己继续创作。丽卡支持着契诃夫,却为其拒绝自己的婚姻请求而痛苦着。( )。
全剧通过讲述一个失落的知名作家、一个渴望幸福的女人,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____________的矛盾与冲突,让观众看到一个卸下神性光环的契诃夫,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取舍,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更加多面、更加人性化的契诃夫。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诞辰 愁眉苦脸 慰藉 千头万绪
B.寿辰 郁郁寡欢 欣慰 千丝万缕
C.诞辰 郁郁寡欢 慰藉 千丝万缕
D.寿辰 愁眉苦脸 欣慰 千头万绪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剧中的契诃夫,虽然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但是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B.剧中的契诃夫,一边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一边却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C.剧中的契诃夫,不仅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而且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D.剧中的契诃夫,要么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要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3.给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契诃夫
有一个新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别里科夫等了一会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凉的声调接着说:“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密哈益·沙维奇。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唉,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听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连卡是别里科夫遇到的“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表现了华连卡的孤独。
B.别里科夫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辖制柯瓦连科、华连卡和其他所有人,是十恶不赦的人。
C.柯瓦连科不尊重上司,别里科夫抬出了校长、督学来劝告他时,柯瓦连科并不买账。
D.柯瓦连科是小说中塑造的正面人物,他穿绣花衬衫、骑自行车,是阳光向上的形象。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柯瓦连科说自己是“正大光明的人”,别里科夫也自诩是“正人君子”,两个“正”相互映衬,既刻画了人物形象,也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B.小说结尾用“结束了……结束了……”的排比句,增强了行文的节奏感和层次性,同时也表明别里科夫恋爱失败和死亡之间的必然联系。
C.小说运用反复的手法来增强语气,表现别里科夫内心的焦急和劝说的努力,如“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十分十分小心才成”等。
D.别里科夫恋爱失败,一个月后死亡,整个过程充满戏剧性,但其中细节的刻画依然体现出生活的真实,如华连卡看到他摔下来的狼狈相而大笑。
6.夸张是讽刺作品常用的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7.你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 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 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注】坍台:吴方言,丢脸。
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9.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0.小说是如何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