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梳理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梳理 素材

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沪粤版)
第六章 力和机械
1.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不一定需要相互接触,比如磁力、重力等。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效果:⑴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速度的改变)。
4.受到力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力的三要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校零;②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③测量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当在弹簧测力计两端各施加2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7.力的示意图: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记住: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受力物体上(两个及以上的力:共点力)
8.重力: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计算公式:G=mg;(g=9.8N/kg,g可取10N/kg)
一个物体从地球到月球后,其质量不变,但是重力变小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认为整个物体的重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增大物体稳度的方法: ①降低重心;②增大物体的底部支承面积。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摩擦力分为: ①滑动摩擦力;②滚动摩擦力;③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无关。
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气垫船、加润滑油)。
11.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人走路时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属于静摩擦,摩擦力的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匀速下落的雨滴与空气的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自行车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前。
12.杠杆五要素: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
13.力臂作图: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如图)。
最小力作图: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一点,连接该点与支点,连线即为最长力臂,最小力过该点垂直于最长力臂。
13.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4.杠杆分为: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如开瓶器、钢丝钳、核桃夹等;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如钓鱼竿、镊子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如托盘天平。省力必然费距离,费力必然省距离。
15.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即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实质:省力杠杆。
使用滑轮时,要匀速直线竖直向上(或向下)拉动绳的自由端。
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上升速度的n倍,即:V绳=nV物
19.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中F、G、S、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
第七章 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一个物体:研究对象;另一个物体:参照物。
2.地球上的房子、树木等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些物体又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4.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公式: 变形公式: ;
6.单位:米每秒,符号:m/s; 1m/s=3.6km/h
7.平均速度公式:;(静止的时间也算)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理解:①没有受到外力指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平衡力(合力为0);②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不为0,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的。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9.惯性: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都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不是力,只能说由于惯性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或惯性的作用。
10.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两个力互相平衡或二力平衡。
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个物体此时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
11.二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一对平衡力):两个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互作用力条件: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2.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物体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1.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被压物体的表面。
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海绵:凹陷程度;沙子:下陷的深度)
4.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6.公式: 变形公式:
柱状固体压强:
7.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Pa
8.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9.液体压强产生原因:(1)受到重力作用;(2)具有流动性
10.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一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3)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11.液体内部压强公式推导:
液体压强公式:(h:深度,该位置到自由液面的竖直高度)
12.连通器原理:若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当连通器内液体静止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13.固体的压力与压强:先求压力:;再求压强
液体的压力与压强:先求压强:;再求压力
14.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15.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760mmHg)
16.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
17.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的大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18.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浮力与升力
1.浮力: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5.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变形公式:
6.浮沉条件:①F浮=G物 漂浮或悬浮;②F浮>G物 上浮 ③F浮实心物体:,物体漂浮;,物体悬浮;,物体沉底
7.潜水艇是利用改变自身重力的方法来控制浮沉的;潜水艇在同一水面下上浮或下潜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
8.轮船:空心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m排);漂浮:F浮=G物
9.密度计原理:利用二力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漂浮:F浮=G,ρ液gV排=G,V排大ρ液小)
10.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
(2)称重法:
(3)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4)受力分析法:漂浮、悬浮:F浮=G物;沉底:F浮+F支=G物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分子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
多数分子直径约为10-10m。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3.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5.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玫提出“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6.能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其大小为7.9km/s;能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其大小为11.2km/s ;能挣脱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其大小为16.7k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