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共24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共24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时空观念:梳理改革开放时期的基本线索,概括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2、历史解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
4、唯物史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不断开拓进取的结果,体会制度自信。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快速阅读课文“伟大的转折”,思考以下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从内容分析,国家在政治、思想、组织路线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全会的历史意义。
4.平反冤假错案的原则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历史意义。
5.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有什么意义?
6.82宪法与54宪法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了:我们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就受挫折……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的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实质:仍然坚持“左倾” 错误思想
”两个凡是“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①思想理论准备: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思想准备:
②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
经济体制僵化,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经济状况
材料一: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缓慢,工业生产1974年、1976年停滞不前,1976年只增长了0.6%,钢产量倒退5年,财政连续三年出现赤字。
——薛暮桥《对计划管理体制的一点意见》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2)内容
(1)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转折一:政治路线: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转折二:思想路线:“左”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转折三:组织路线:民主法制遭践踏——>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拨乱反正;并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3)历史意义:
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 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
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名誉。
改正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
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
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2、表现: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意义:
①拨乱反正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②《决议》为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民主法治建设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吸收文革教训,表明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视。
1、成就:
3、意义:
2、《宪法》内容:增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快速阅读课文“改革开放的进程”,思考以下问题: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这一措施与改革前相比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什么保持不变?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环节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依据材料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4.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简单说明其过程,最终形成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5.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部署,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的?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农民生活贫苦;②公社挫伤农民积极性;
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一)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1)最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
二、改革开放进程
①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 “分田到户”契约
②1983年,中央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进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3)意义: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②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2)内容: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很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企业失去活力,阻碍生产力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管的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很多年后,他回忆说“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车间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工人们懒散、没有生产积极性,企业没有活力。
(3)意义:增强了企业活力,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依据材料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对外开放
1、目的:
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2、过程:
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90年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④内地开放:沿江城市、沿边城市、内地省会城市
⑤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
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简单说明其过程,最终形成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⑥2000年 引进来”和“走出去”开放战略
⑦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特点: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十二大
十三大
南方谈话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三)改革开放的深化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部署,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的?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2年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邓小平南巡
对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
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
十四大
其他方面
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等重大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部署,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的?
1992年,明确提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改革开放的深化
十五大
1997年
①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001年
②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写入宪法。
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十六大
十七大
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7年,中共十七大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三)改革开放的深化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部署,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的?
1982年十二大
1987年十三大
1992年南方谈话
1992年十四大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
2001年加入世贸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解放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特色论
初级论
本质论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目标论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到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归纳总结:改革开放的深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快速阅读课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思考以下问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时候概括提出的?包含哪些理论?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别说明各个理论的形成时间,解决的问题,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
3.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什么共同点。
1、体系提出与构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提出:
中共十七大首次概括提出
构成: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意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时候概括提出的?包含哪些理论?有什么历史意义?
2.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1)邓小平理论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形成时间:
解决问题:
历史意义:
历史地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分别说明各个理论的形成时间,解决的问题,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一)邓小平理论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
事件/时间 主要内容
酝酿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初步形成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形成体系 (成熟) 1992年“南方谈话”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确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
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重心转移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此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特色论
初级论
本质论
目标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形成时间:
解决问题:
历史意义:
历史地位: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分别说明各个理论的形成时间,解决的问题,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形成时间:
解决问题:
历史意义:
历史地位: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
(3)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7年十七大上写入党章,
2012年十八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分别说明各个理论的形成时间,解决的问题,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
理论 领导人 解决问题 写入党章 意义/地位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建设社会主义、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
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2012年十八大(指导思想)
指引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集中体现、重大成果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坚持党的领导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归纳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平反冤假错案
民主法制建设
改革开放的深化
对外开放: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课堂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时代强音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没有改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