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
2.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依据我国国情建立的,明确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示意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利用图片和音像材料,了解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
【基础过关】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确立:①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实施情况:全国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6)意义: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7)完善: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2.共同繁荣发展
(1)政治: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经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政策: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这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重难突破】
1.【历史解释】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获得发展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民族地区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4)民族地区人民自身的努力。
2.【家国情怀】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做出哪些努力呢?
1.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班级里少数民族的同学,尊重他们不同的生活习俗;
2.向身边的人们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知识补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实战演练】
1.左图所示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这一设计( )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差异
B.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彰显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D.促进各民族经济共同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文献体现了这一政治制度( )
文献 内容概要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6年《和平建国纲领》 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自治权,但不应提出独立自决口号。
1949年《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用“民族的区域自治”代替“民族自治”,限定了“自治”的范围,使民族政策表述更加准确、全面。
A.延续了历史传统 B.不断完善的过程
C.推陈出新的特点 D.因地制宜的特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广播电台基本覆盖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了二十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建立了少数民族语的影视译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B.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C.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解决了少数民族落后的问题
4.20世纪末以来,我国实施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这些工程对少数民族地区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民主政治得到保障 B.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5.《青藏铁路通车纪念》邮票——“穿越可可西里”(见左图),展现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中平静如镜的高原湖泊、修建在陡峭山峰上的铁路等壮观景象,画面右下角是一群闲庭信步的藏羚羊,尽显高原圣地的静谧与和谐。该邮票体现了青藏铁路( )
A.实现了发展与环保的有机统一 B.是一条现代化的铁路
C.建设难度领先世界上其他国家 D.线路最长、海拔最高
6.我国非常重视出疆入藏通道建设,下表内容体现了( )
1953—1957年 20世纪末 2021年
“一五”计划: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西部大开发:修建青藏铁路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修建川藏铁路、新藏铁路、滇藏铁路。
A.国家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社会发展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7.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 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 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
A.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C.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8.1981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要求开展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抢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抢救、整理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约百万册。这有利于 (  )
A.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B.提高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
C.创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良好条件 D.推动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9.2010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8 800万元,支持新疆地区新建书屋近5 000家,当地许多农牧民将这些书屋视为增收的“指南针”。这体现了 (  )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借助文化资源兴边富民
C.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 D.少数民族聚居我国边疆地区
【能力提升】
10.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政策(部分)
时间 民族政策
1952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99年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15年 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在学前教育阶段基本普及两年双语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双语教育。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产业扶持、资金投入、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族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
——摘编自李波等《“这十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材料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理解。(2分)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年修正文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4分)
材料二 以往的兴边富民政策举措,政府主导投资,注重保障边疆地区的社会福利,对边疆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不足。新时代下,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根据边境城市区位特点和毗邻国产业结构特点,挖掘自我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根据材料二,简述兴边富民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三 中国疆域由大漠游牧、泛中原农耕、东北渔猎耕牧、雪域牧耕、海上文明这五大文明板块构成。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文明板块彼此交流、渐次统合,最终构成了中国疆域。今天,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要坚持“四个共同”理论,即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在与各民族平等相待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陈永亮《“四个共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多维解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C
2.B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实行蒙、回……的平等权利”到“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再到“限定了‘自治’的范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不断完善。故选B。
3.A
4.B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包括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在内的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故选B。
5.A 6.D 7.D 8.C 9.B
10.(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任答两点即可,4分)
(2)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民族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4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11.(1)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分)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2分)
(2)变化:从政府主导投资到民族地区充分挖掘自我发展动力;从对边疆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不足到利用边境城市的特点和毗邻国产业结构特点发展产业。(4分)原因:国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各民族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进行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任答两点即可,2分)
(3)各民族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言之有理即可,2分)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