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课题名称 5.1判断的概述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内容。教材主要 介绍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具体内容。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要进行 思想交流, 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 形成判断。只有判断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主要介绍判断的含义与特征,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类型 的判断。本框题共设两目:第一目是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第二是判断的表达与类 型。根据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 学生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 条件, 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 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养成科 学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精神,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抽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能够积极回应各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愿意通过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分析判断的概念,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增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通过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发扬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正确运用判断,全面认识事物,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参与 社会实践。教学重点 判断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判断的基本类型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板书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对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了解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的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㈠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 ⑴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⑵判断有真假之分。 ①真判断: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②假判断: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提醒】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知识拓展】不同领域对判断真假特征的研究 ①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 ②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 ③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确定某个判断的真假往往需要借助于语境。语境涉及上下文、时间、地点、被指对象等多种因素。 ㈡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 ⑴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⑵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②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 ⑶根据语境确定判断的含义 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知识整合】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①判断都要用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 ②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判断是一种思想,是人们认识事物情况的结果。而语句则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言语单位,它受社会、习惯的影响。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里,同一语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判断的分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⑴简单判断: ①含义: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②分类: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⑵复合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②分类: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辨识判断 1.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 提示 ×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一个语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 提示 × 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3.划分中,小类是大类的属,大类是小类的种。( ) 提示 ×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 4.我们反对颠倒黑白,因为黑白是矛盾关系。( ) 提示 × 在颜色中,黑白是反对关系。 命题角度一 概念的内涵 【典例1】 (2022·河北沧州期末)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理解。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玄幻小说”下定义,下列评述其中正确的是( ) 甲:玄幻小说是天马行空、任意驰骋的思维精灵 乙:玄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不是诗歌和散文 丙:玄幻小说是励志类和热血类幻想小说的总称 丁:玄幻小说是一种脱离生活实际的玄幻类小说 ①甲把玄幻小说比作精灵,是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②乙下定义时混淆了玄幻小说、诗歌、散文之间的区别 ③丙缩小了玄幻小说的外延,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④丁没有抓住玄幻小说的本质,颠倒了种、属概念的关系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训练1】 (2022·天津河西一模)文学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这一语句( ) ①“文学”是“艺术”的属概念 ②“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是种差 ③把“种差”和“属概念”加起来,形成定义项“文学” ④是一个定义,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属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文学”是“艺术”的种概念,①错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因此,“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是种差,②正确。文学是被定义项,种差加属概念是定义项,③错误。明确概念内涵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种差加属概念。因此,“文学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一个定义,揭示了“文学”的本质属性,④正确。 命题角度二 概念的外延 【典例2】 (2022·广东汕头期末)美国一位作家看到国会议员们营私舞弊,大为不满。一次答记者问,他说:“有些议员是坏蛋。”议员们哗然,要求这位作家公开道歉。过了几天,作家在报纸登出道歉声明: “日前本人说有些议员是坏蛋,对此深感不妥,把我的话修正如下:“有些议员不是坏蛋。”作家前后的表述并不矛盾,发挥了绝妙的讽刺效果。若用S表示“议员”,用P表示“坏蛋”,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二者关系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有些议员是坏蛋”“有些议员不是坏蛋”,这两个判断均表明“议员”与“坏蛋”两个概念之间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存在交叉关系,C图表示交叉关系,符合题意。A图表示全同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与题意不符。B图表示属种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题意不符。D图表示全异关系,即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与题意不符。 【训练2】 (2022·辽宁抚顺一模)下列语句都属于不正确的划分,其中违背相同的划分规则的是( ) ①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②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③概念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④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副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句子还包括疑问句,“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副词不属于实词,“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副词”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这两项违背相同的划分规则,①④符合题意。在四季分明的温度带内,“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正确的划分,②不符合题意。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属于不相容关系,“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的规则,③不符合题意。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的相关知识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