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古代户籍制度和财政管理》知识清单--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 《古代户籍制度和财政管理》知识清单--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8 《古代户籍制度和财政管理》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知识重点】户籍制度演变及特点;社会治理、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知识结构】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户籍制度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1、战国时期:制定户籍开始。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2、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百姓户籍,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3.汉朝
(1)管理: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
(2)登记: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3)检查: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4、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地主豪强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
5、东晋:黄籍和白籍。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 郡、县人口以“白籍”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5、隋朝: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管理登记相比较,核定户籍。
6、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7、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8、元朝:户口类型复杂,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9、明朝:
(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10、清朝:
(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2)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3)乾隆年间,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二、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见 学案后面图片
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的演变历程
(1)西周:贡赋。
(2)春秋后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3)秦朝:按人丁收税,征发徭役、兵役。
(4)汉朝:编户齐民制度,依据资产多少对封建国家承担田租、赋税、徭役、兵役四项负担。
(5)北魏:租调制。
(6)隋唐:租庸调制,按人丁收税,纳绢代役。
(7)唐中后期:两税法,由人丁税转为财产税。
(8)北宋中期: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9)明朝中后期:一条鞭法。
(10)清朝: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
2.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1)标准:人丁为主→土地为主(以唐两税法为标志)。
(2)地租形式:劳役地租为主→实物为主→货币为主(分别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收种类:繁杂→简单(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4)征税时间:不定时→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5)必须服徭役、兵役→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3.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
(1)承认土地私有,巩固并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
(2)调整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利益,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3)扩大国家税源,增加政府收入,维护政治统治。
(4)劳动者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5)加重了人民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黄宗羲定律)
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
时间 表现
商朝后期 开始出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北宋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1)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2)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明朝 (1)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清朝 (1)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2)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知识点补充
(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演变特点、原因。
(1)作用:统计人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控制人民;客观上有利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地方治安、维护统治。
演变特点: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户籍对人身的控制由紧到松(或答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户籍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传统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2)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1)地域性:政府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
(2)等级性:有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
(3)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如军户、匠户和杂户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世袭性。
(4)功能全面,被赋予社会治安职能:作为人口管理方式,基本功能是为分配土地、征收赋税徭役提供依据。宋代以后的保甲制又为户籍管理增添了社会治安功能。
(三)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治税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缺乏法制观念,随意性较强;人民的赋税负担沉重。
[辨易错] 区分赋税、徭役、田赋、丁税
(1)赋税: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
(2)徭役: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
(3)田赋:中国古时历代政府对拥有土地的人所征收的土地税,是赋税的一种形式。
(4)丁税: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
(四)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直到废除。
(2)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从田租、人头税、杂税简化为土地税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商业征收重税。
(3)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4)征税时间:由不固定逐渐发展为基本固定。
(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五)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币的演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