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第13课《粽情端午》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技社团第13课《粽情端午》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端午节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的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主要的习俗有:
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莒蒲、拜神祭祖、放纸鸢、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打马球、跳钟道、斗草等,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
当粽子遇上数学:
数说粽子的形状,为啥是三角形
对此,你怎么看
数学控会说:三角形更有稳定性。
吃货说,三角形粽子能一口吃到饱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众说纷纭,
其实有人专门研究过粽子的形状,从实用性和民间传说的角度给出了合理解释。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白姓展涌开吊,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中国的很多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们高温到来,在阳光雨水充足、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以夏至为分界的自然界变化,影响到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为了提示这一关键时日,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粽叶的种类繁多,最早的粽叶是荪叶(茭白叶),
据说在春秋时期粽子用荪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那时的粽子称“角黍”
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荪叶变革为箸叶。
时至今日,人们的粽叶选择也发生了变化,由竹叶、苇叶和佟叶三足鼎立。
矮小的籍竹有着硕大的叶片,因而成为江南一带最为常用的粽叶,尽管箸竹比大部分种类的竹子低矮,但它们硕大的叶片,适合用来包制江南一带流行的三角和四角粽子。
芦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十分常见。大大小小的湖沼与河滩,就是芦苇世代生生不息的家园。采摘宽大的苇叶,稍加修剪,浸泡一夜后煮上片刻,便能用来包粽子。
佟叶是竹芋的叶子,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地区,不过如今早已在世界各地的温暖地区安家落户。虽说在它这个竹芋大家族中,有的根茎可以食用,有的叶片可以观赏,但这种咚叶,几乎完全为了粽子而生。
准备材料:
剪刀、3根吸管、白色彩纸、
一张卡纸、水彩笔、
透明胶、一次性纸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