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案

资源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十三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8课,主要讲授了宋元时期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交通。本课不仅在内容承接上1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也在朝代上为讲述下1课《明朝的统治》作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发达的中外交通,子目之间具有紧密关联和因果关系,不仅道出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交通领先世界,而且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之所以能够声名远播,靠的也是发达的中外交通。无论是内容还是子目间的设置,都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的科技交通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先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都市文化等内容,也知道何为四大发明,这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这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热情主动,可塑性强,并且坚定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但他们未曾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交通,缺乏学习专注力。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时要注重提高课堂趣味性,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史料、图片以及地图等资料,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宋元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原因,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通过分析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树立忧患意识,为中国科技的再次崛起而奋斗。(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外交通的基本史实。 2.难点:理解宋元科技先进与中外交通的联系,认识到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进程的一部分。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 2.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材料分析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出示北京奥运会展示中国的四大发明相关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造纸、印刷术成为开幕式演出中介绍中国的一大主题。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它们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新课讲授 第一篇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知识点一: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教师行为】(出示印刷术的发展历程课件)总述印刷术的发展史——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出现了泥活字;到了元朝出现木活字,元朝的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同学们,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请在书中找到雕版印刷术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教师补充】(出示历史图片)讲述何为雕版印刷术及其代表作——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印刷,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金刚经》是至今存于世的中国早期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 【学生行为】了解雕版印刷术。 知识点二:雕版印刷术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雕版印刷术有哪些缺陷?
算一算: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出来以后,当时的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请你算一下,要刻完我们的历史课本约12.8万字,大概需要他刻多长时间? 【学生展示】(观看材料)展示算法——128000÷50=2560(天)÷365=7(年)得出大概需要刻7年。 【教师引导】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到最后一个字时,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学生行为】发现雕版印刷术的弊端:费工费时,不能重复使用,利用率低,成本高,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 知识点三:活字印刷术 【教师行为】(出示视频)观看视频,了解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在哪里? 【学生行为】观看视频,了解活字印刷术的概况。 【教师提问】结合视频和教材,你们能概括出活字印刷术的简要制作过程吗? 【学生回答】北宋毕昇先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字模,接着排字固版进行印刷。印完之后,再次拆版,再次排版……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 【教师提问】(出示史料)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 【学生行为】发现活字印刷的有点: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省工省时,可重复使用,利用率高,降低成本。 知识点四:活字印刷术的完善 【教师提问】活字印刷术之后,能工巧匠在印刷术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请完成【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概括活字印刷术的完善历程。 【学生行为】阅读课本,回答活字印刷术的完善历程:①此后,又发明了木活字。②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转轮排字法。 ③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王祯道:“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 【教师补充】(出示图片和史料)木活字取材方便,成本不高,制造简单迅速。不过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因此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知识点五:传播影响 【教师引导】(出示历史地图和材料)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尝试概括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影响。
材料1: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2: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学生行为】从材料中分析概括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影响:①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②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篇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知识点一:指南针的发明改进 【教师提问】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你知道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战国,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汉王充《论衡·是应》 【教师补充】(出示图片和史料)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也被称为“水手之眼”。 【教师引导】那后来出现人造的指南工具了吗? 【学生回答】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磁针。 【教师补充】(出示图片)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北宋时制造的四种磁性指南工具:悬丝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悬定法。那后来,人们对这种人造的指南工具有所改进吗? 【学生回答】宋代使用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工具,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教师引导】(出示材料)请完成【学习任务二】材料研读: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何好处? 材料1:“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2:“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 材料3: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特别在阴晦天。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学生行为】材料分析,得出答案:指南针辨别方向、利于远航。 【教师归纳】从材料中,我们得知宋代造船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指南针在航海中起到了辨别方向、利于远航的作用。 知识点二:指南针的传播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讲述指南针的传播——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又把指南针传入了欧洲。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学生行为】了解指南针的传播。 知识点三:指南针的影响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请完成【学习任务三】材料研读,概括指南针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①指南针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②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知识点四:火药的发明与改进 【教师提问】(出示表格)火药是如何发明与改进的?阅读书本,填写表格。 【学生展示】唐朝炼丹家偶然发明;唐末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南宋突火枪发明(枪炮始祖);元朝发明了火铳 [chòng]。 【教师行为】(出示突火枪、火铳材料)简要介绍突火枪、火铳。
【学生行为】了解突火枪和火铳。 知识点五:火药的影响 材料一: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德克·海德 【教师行为】(出示历史地图和材料)请完成【学习任务四】根据地图及材料分析火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②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封建化进程;③揭开了军事热兵器时代的序幕,加速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知识拓展——宋元时期科技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教师行为】通过以往学习,我们不难宋元时期的科技领先世界,那么宋元时期科技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历史传承五方面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行为】合作探究宋元时期科技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政治上,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经济上,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上,海外贸易和海陆交通的发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历史传承上,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 发达的中外交通 知识点一:陆上交通 【教师讲授】(出示历史地图)宋元时期,全国交通网形成,驿站制度进一步完善。所谓驿站,指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学生行为】了解宋元时期交通概况。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 【教师行为】(出示史料)想一想:元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1)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2)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3)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二:海上交通 【教师过渡】(出示历史地图)这一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阅读课本,找一找宋元时期海外交通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①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50—60个),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③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知识点三:影响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等也传到中国,双方形成双向交流、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因此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到发达的中外交通所带来的影响,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 【学生回答】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学习了“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还了解了这一时期发达的海上交通与陆上交通,那三大发明之所以能够传播到欧洲,产生世界性影响,靠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发达的中外交通。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四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