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2.3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长江经济带各省区受自然条件、农业类型、撂荒现象等影响,粮食自给率空间差异明显。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指粮食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数量)跨区域流动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省际间隐含耕地流动主要呈现出区域的( )
A.等级性 B.邻近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2.与云南相比,四川成为隐含耕地净输入省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耕地面积 C.地形状况 D.农业结构
3.为缓解土地撂荒的问题,长江经济带应( )
A.承接产业转移 B.完善基础设施 C.扩大隐含耕地 D.加快城镇建设
虚拟耕地资源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需要投入的实际耕地资源。对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生态要素流动格局进行分析,虚拟耕地资源流动在空间上呈现出“北耕南运”格局,并根据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的正负值确定区域农业生态补偿支付、受偿的区域,得出受偿区域为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支付区域主要为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图示意全国及区域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资源流动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4.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镇化进程快,耕地占用面积大②人口数量多,农产品需求量大
③耕地资源退化严重,粮食产量低④退耕还湿力度大,耕地资源大幅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支付、受偿区域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
A.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率高 B.耕地过度利用,撂荒现象严重
C.土壤肥沃,耕地产出率高 D.耕地分布分散,机械化水平低
耕地非粮化是将大量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用地的行为,以非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下图为2013—201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非粮化变动强度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四省市农业部门门类最齐全的是( )
A.上海市 B.浙江省 C.安徽省 D.江苏省
7.2013—2019年图中耕地非粮化变动强度高值区( )
A.地形起伏较大 B.多位于沿海区域
C.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城镇化水平较低
8.该区域防止耕地非粮化规模扩大的合理措施有( )
①推进耕地规模经营②降低蔬菜、瓜果价格③严格耕地用途管制④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2年2月以来,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给全球小麦的供给安全造成威胁。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口粮,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下图示意2020—2022年1—6月我国国内小麦价格走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20—2022年每年5月中下旬小麦价格会出现轻微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进入( )
A.小麦播种季节 B.新小麦收获季节 C.小麦进口高峰期 D.其他粮食收获季节
10.针对世界粮食市场新局面,我国应( )
A.调整种植结构,保证市场供应 B.减少投入,降低小麦生产成本
C.调整口粮结构,增加玉米消费 D.增加化肥施用,提高小麦单产
隐含耕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资源。长江经济带耕地质量和数量区域差异大,是隐含耕地主要流入区,且内部隐含耕地差异显著。下图为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空间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长江经济带内部隐含耕地的流动特征主要是( )
A.邻近省区间流动较显著 B.均向沿海省区流动
C.西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D.中部省区为净输出省区
12.隐含耕地净流动对浙江粮食安全的影响是( )
A.增加当地粮食产量 B.提升当地粮食品质
C.增加当地粮食消费量 D.增加当地粮食供给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种类 2012年 2003年
产量(万吨) 比重(%) 产量(万吨) 比重(%)
粮油 58957 100 43070 100
稻谷 20429 37.7 16066 37.3
小麦 12058 20.5 8649 20.1
玉米 20812 35.3 11583 26.9
大豆 1815 2.2 1539 3.5
其他 4343 7.4 5288 12.1
13.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B.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C.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D.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14.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让18亿亩耕地红线降低 B.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低产作物应该淘汰 D.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下图中,左图为“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右图为“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丘陵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 B.土地资源种类少,开发难度大
C.土地资源总量少,人均数量亦少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16.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
A.类型多样,适合多种经营 B.可利用土地多,可以大规模操作
C.分布不均,区域协调发展 D.人均耕地有限,适合精耕细作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稻是指能够耐受上壤含盐量在0.3%的环境下生长一种梗稻,多种植于海边滩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广有分布,其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有机质和氮元素等不足,与普通大米相比淀粉含量少,口感坚硬干涩,但其富含钙、锌、硒及氨基酸等人类所需的微量元素又称富硒大米。中国是人口大国,从“种粮”“储粮”“进粮”“节粮”等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约有2亿亩盐碱地可种植海水稻,其作用不容小觑。表为碱地海水稻与普通大米的对比。
成分 碱地海水稻(/100g) 普通大米(/100g)
蛋白质含量 14.6g 6.7g
脂类含量 0.5g 较低
钠含量 17.6mg 几乎为零
(1)列举海水稻除具有耐盐碱外的生长习性。
(2)海水稻与普通水稻相比“难吃”,从海水稻自身优势分析我国积极推广的原因。
(3)从“种粮”角度,分析如何发展海水稻种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非粮化”是将大量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如花卉或苗圃种植、家禽养殖和农业旅游等活动的行为。“非粮化”活动可以为农民带来收益,缩小城乡差距,但同时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过度“非粮化”还会造成对粮食生产前景高估的情况,进一步威胁粮食安全。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西北部和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部邻接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大山脉。下图为2011和2020年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
(1)分析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
(2)简述重庆市中心城区耕地高度“非粮化”的原因。
(3)分析重庆市防治耕地“非粮化”的主要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种植面积为13942000公顷,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14683200公顷,10年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741200公顷。2021年我国粮食自给率为80.9%,黑龙江省粮食自给率达618%且粮食生产成本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二下表示意2012年和2022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状况(单位:公顷)。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2022 17131271 21634791 1172842 1176401 554550 1724034
2012 15845890 21828784 2046608 1171862 584267 2175823
(1)简述10年间黑龙江省为增加粮食种植面积采取的主要措施。
(2)从气候角度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3)从育种角度说明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的措施。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资金缺乏,莫桑比克农业发展落后。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位于莫桑比克南部,该项目采取“公司+小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负责农田开发工作、生产技术培训及提供种子和生产设备,农户负责种植并出售给中国公司。随着种植规模扩大,产量提高,该项目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是保障当地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典范。
材料二:莫桑比克局部区域图(图1)及赛赛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2)。
(1)从气候角度,评价当地水稻生产条件。
(2)分析“公司+小农户”模式在当地得以推广的原因。
(3)分析与中国公司合作对于保障当地粮食安全的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解析】1.依据材料可知,隐含耕地指粮食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跨区域流动主要发生在相邻的省份之间,距离较远的省份之间基本没有隐含耕地的流动,所以隐含耕地流动的主要特征是邻近性,B项正确;从给出的信息并不能判定各省隐含耕地跨区域流动具备等级性、过渡性、整体性的特征,所以ACD三项错误。故选B。
2.隐含耕地净输入省份是指该省份通过农产品贸易,实际上消耗的耕地资源多于本身拥有的耕地资源,这就意味着该省份的农业结构可能更倾向于种植高产值、高效益的农作物,从而需要更多的耕地资源来满足生产需求。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成为隐含耕地净输入省份,而云南成为隐含耕地净输出省份。与云南相比,四川省的农业结构更加多元化,除了粮食作物外,还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畜牧业等,这使得四川省对耕地资源的需求较高,从而成为隐含耕地净输入省份,D项正确;虽然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和地形状况也是影响省份成为隐含耕地净输入省份的因素,但在与云南比较时,这些因素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云南和四川在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和地形状况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大。而四川省则是凭借更加优化的农业结构,使其在农产品贸易中具有更高的竞争力,从而成为隐含耕地净输入省份,ABC三项错误。故选D。
3.土地撂荒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缓解土地撂荒问题,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在长江经济带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减少土地撂荒现象,B项正确;承接产业转移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会加深土地撂荒的问题,A错;扩大隐含耕地是指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将非耕地资源转化为耕地,从而增加耕地面积,原本土地撂荒的问题就比较严重,再扩大隐含耕地会加重土地撂荒现象,C项错误;加快城镇建设会减少耕地,一方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土地撂荒的问题,D项错误。故选B。
【点睛】隐含耕地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的耕地面积的变化。它通常是指在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生态建设等过程中,原有的耕地被转化为其他用途,从而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隐含耕地的概念主要用来反映土地资源的变动情况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4.A 5.C
【解析】4.由所学可知,中国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城镇化进程快,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大,且人口数量多,粮食需求量大,所以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大,①②正确;东部沿海农业产值及农业人口占比小,耕地退化及退耕还湿不是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大的主要原因,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5.由材料可知,受偿区域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且多冲积平原,西北地区耕地多分布在绿洲,这三大地区耕地的共同特点是土壤肥沃,耕地产出率高,C正确;东北、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率较高,华北人口稠密,人均占有率不高;三大地区均未出现严重的耕地撂荒现象;三大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都比较高,排除ABD。故选C。
【点睛】粮食生产基地,历来土地肥沃,适于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食,粮食作物的存活率和产量较高,能稳定粮食供应和粮食价格的农业生产地区。一般具有较好的粮食生产土地和资源,有较高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较大的粮食保有量。
6.C 7.C 8.D
【解析】6.图中四省区比较安徽耕地非粮化变动强度平均水平最低,说明安徽非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占比最低,这表明安徽农业用地压力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上海、浙江、江苏三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优于安徽省,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占比很小,且这三个省份城镇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城市用地面积大,农业用地面积小,而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业用地较多,所以相对农业部门门类相对最齐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2013—2019年图中耕地非粮化变动强度高值区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上海、以及安徽西部部分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对于非粮食作物产品需求量大,C正确,D错误;非粮化变动强度高值区包括沿海部分地区,地势起伏和缓,A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在内陆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耕地非粮化变动强度高值区分布,B错误。故选C。
8.蔬菜、瓜果种植成本以及运费费用高,降低蔬菜、瓜果价格不现实,②错误;推进耕地规模经营有利于扩大粮食耕地面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利于防止耕地非粮化规模扩大,①正确;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守耕地红线,保护粮食安全,同时也应该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防止耕地非粮化规模扩大,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虽国土面积广阔,但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占比小,同时中低产田占比较大,耕地资源不足,因此保护耕地资源,坚守耕地红线,发展农业技术,提高作物单产,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9.B 10.A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2020—2022年每年5月中下旬小麦价格会出现轻微下降,说明这个时候我国小麦供给增加,而且我国小麦种植主要以冬小麦为主,每年4、5月收割期,新小麦上市,供给加大,价格略微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从材料可知,2022年2月以来,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给全球小麦的供给安全造成威胁,即小麦出口受限,对于需要小麦进口的国家来说进口减少,只能提升本国小麦产量,一是增加小麦种植比较重和面积,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单产,从而保障小麦的市场供应,故A正确;除了加大技术投入,还得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从而提升小麦产量,减少投入就无法提升产量,且生产效率低,有可能增加生产成本,故B错误;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口粮,主要原因是我国人民喜食面粉的饮食习惯,调整口粮结构,增加玉米消费,不符合饮食习惯特点,故C错误;增加化肥施用,短期可以提升小麦产量,但是不利于土壤保护,最终导致耕地退化,小麦单产下降,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中冬小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冬小麦是在9、10月份播种,一般在次年4 --5月收割,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是春节过后播种,一般在8--9月收割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11.A 12.D
【解析】11.由图可知,长江经济带内部隐含耕地流动特征主要是邻近省区间流动较显著,A正确;均向沿海省区流动不明显,B错误;西部省区为净输入省区,C错误;中部省区为净输入省份,D错误。故选A。
12.耕地净流入省区,可以增加当地粮食供给,缓解粮食安全压力,D正确;耕地净流动不能增加当地粮食产量,A错误;耕地净流动对当地的粮食品质没有影响,B错误;耕地净流动不能增加当地粮食消费量,粮食消费量跟当地人口数量和饮食结构相关,C错误。故选D。
【点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13.C 14.D
【解析】13.增产率是增产量与2003年产量之比,通过计算可知粮食、稻谷、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36.9%、27.2%、39.4%;稻谷增产率小于粮食增产率,A错误;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C正确;贡献率为各作物增产量与粮食增产总量之比,计算可知玉米增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玉米增产率最大),BD错误。故选C。
14.根据中国耕地保护政策可知,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A错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高产粮食作物增加,低产粮食作物减少,长期来看会加剧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B错误;低产作物有其经济适应性,淘汰低产作物不利于我国粮食结构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随着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深入,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D正确。故选D。
【点睛】我国的粮食问题①受自然条件影响,粮食总产量不稳定;②受社会经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③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④受世界粮食价格影响较大。解决途径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④科学种田,提高单产,例如使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15.A 16.A
【解析】15.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山地丘陵多,平原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占有耕地少,A正确,B错误;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CD错误。故选A。
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A正确;人均耕地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少,可利用土地较少,均属于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耕地少;土地类型齐全,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17.(1)①抗早;②抗涝;③抗倒伏;④抗病虫害;⑤适应性强,易扎根于滩涂上。
(2)①海水稻蛋白质含量高,为普通大米的2倍多;
②富含钙、锌、硒及氨基酸等人类所需的微量元素;
③海水稻“绿色”。生长在盐碱环境中,实际面临病虫害非常小,基本不使用农药、海水除草、除虫,还带来海水营养,施用化肥少。
④适应性强,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3)①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海水稻的土地资源;
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海水稻的良种,提高其产量、质量;
③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植海水稻的积极性;
④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
【分析】本题以海水稻种植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海边滩涂水位变化大,海水稻生长在此区域,需要具备抗旱、抗涝习性,海边风大,海水稻需要有抗倒伏特点。滩涂盐碱环境恶劣,几乎不使用农药除虫,海水稻抗病虫害,适应生长环境;对土壤环境适应性强,对区域较差的土壤条件能够适应,扎根在泥土松软的滩涂上。
(2)从表格中看,海水稻蛋白质含量高,为普通大米的2倍多,蛋白质丰富营养高;富含钙、锌、硒及氨基酸等人类所需的微量元素,普通水稻几乎没有,能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海水稻种植过程“绿色”,生长在盐碱环境中,实际面临病虫害非常小,基本不使用农药,有害物质残留少,海水浸泡能够除草、除虫,还带来海水营养,不需要使用化肥补充养分,施用化肥少,更符合现代人高质量食物需求;海水稻对环境适应性强,不需要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我国盐碱地、滩涂地较多,种植海水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
(3)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将适合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滩涂列入耕地保护范围,切实保护海水稻的土地资源;加大技术投入培育海水稻的良种,提高其产量、质量,更好适应人们饮食习惯,扩大市场需求;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植海水稻的积极性,提高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用高质量农田保障粮食产量和国家粮食安全。
18.(1)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程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差异性,总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且整体“非粮化”程度有所提升;高度“非粮化”区域集中于西南部(中心城区)且范围有所扩大,中度“非粮化”区域主要分布于重庆市南部并逐步向东南城镇群蔓延,低度“非粮化”范围大大缩减,至2020年,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山区和少数中部地区。
(2)中心城区因经济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升,耕地逐渐脱离粮食生产的功能,转而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中心城区对花卉、蔬果等需求较大,导致高度“非粮化”;中心城区城镇化迅速,耕地逐渐转变为建设用地,在耕地基数小的前提下,“非粮化”体现更明显。
(3)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优化调整农用地结构,提高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利用主城区粮食作物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保证种粮农民收入;创造品牌效应,增加种粮收益;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小型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规模经营,减少单位面积耕地上的劳动力投入。
【分析】本题以2011年和2020年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程度的空间分布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描述、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2011年与2020年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程度在空间上差异较大。2011年西南部主要属于高度“非粮化”区域,东北部主要属于低度“非粮化”区域,2020年整体“非粮化”程度有所提升,东南部地区“非粮化”程度显著提升,低度“非粮化”范围大大缩减,只有东北部和少部分中部地区尚处于低度“非粮化”,中度“非粮化”区域主要分布于重庆市南部并逐步向东南城镇群蔓延。
(2)中心城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该区域高度“非粮化”是因为其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导致耕地逐渐脱离粮食生产的功能,转而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或者寻求生产性调整;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对花卉、蔬果等需求较大,也是导致耕地高度“非粮化”的原因之一;且重庆市山地广布,耕地基数小,城镇化迅速,建设用地增加使耕地“非粮化”更明显。
(3)从农业生产角度看,政府应制定耕地保护政策,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利用主城区人口密集、对粮食需求较大的优势,创建区域粮食品牌,拓宽粮食销售渠道,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丘陵山区,应推广小型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粮食种植对劳动力的需求,缓解乡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发展规模经营。
19.(1)治理水域,适度开垦耕地或适度开垦草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化肥使用少;冬季寒冷漫长,病虫害不易过冬,农药施用的少;温带季风气候,农作物生长季降水较多,节约灌溉费用。
(3)加强优良品种培育,提高粮食单产量;筛选和基因改良,增强农作物抗灾害的能力(如耐旱、耐涝、抗风、抗虫等);通过育种技术,培育高品质农作物,减少对外依赖。
【分析】本题以黑龙江的土地利用状况及粮食种植情况为材料,涉及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从2012年到2022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减少,草地的面积缩减最明显,说明治理水域,围垦湿地,适度开垦耕地或适度开垦草地;防止耕地非粮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冬季气温低,微生物不活跃,枯枝落叶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化肥使用少;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杀死越冬虫卵,病虫害不易过冬,农药施用的少;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生长期间季降水较多,可节约灌溉费用。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因地制宜,筛选和基因改良,增强农作物抗灾害的能力(如耐旱、耐涝、抗风、抗虫等);通过育种技术,保证农作物品质,减少对外依赖。
20.(1)有利:年均温高,水稻生长期长,可一年三熟;雨季降水较多,水源充足。不利:存在明显的旱季,降水少且蒸发旺盛,水源条件差;降水季节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飓风灾害多发。
(2)当地农户缺乏资金、生产技术,该模式减少农户的资金投入;产品出售给中国公司,保障了产品的销路,降低生产风险;中国公司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资源及劳动力资源,降低了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3)中国公司负责土地开发,可以增加当地耕地面积;通过技术培训及引进管理模式,提升当地水稻生产技术水平;中国公司提供生产设备,可提高当地粮食生产效率;引进优质水稻品种,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产量,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减少粮食进口。
【分析】本题以莫桑比克局部区域图及赛赛市气候资料统计图赛为材料,涉及水稻生产条件、“公司+小农户”模式在当地得以推广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详解】(1)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年温差、气象灾害等,评价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读图可知,有利:该地位于热带地区,年均温较高,水稻可全年生长,生长期较长,可一年三熟;雨季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利于水稻的种植。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6-11月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水源条件较差;降水季节变率大,雨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旱季降水少,易发生干旱;旱涝灾害频发;该地雨季时,飓风灾害多发,风力大,降水丰富。
(2)本小题应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公司+小农户”模式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由材料可知,莫桑比克资金缺乏,生产技术技术较为落后,“公司+小农户”经营模式中,公司负责农田开发工作、生产技术培训及提供种子和生产设备,可以减少农户的资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农户负责种植并出售给中国公司,农产品出售给中国公司可以保障产品的销路,增加收入,利于降低生产风险;中国公司收购当地粮食,即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及劳动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3)粮食安全可从耕地数量及质量,粮食类型、产量、质量,粮食供需矛盾等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公司负责农田开发工作、生产技术培训及提供种子和生产设备,中国公司负责土地开发,有利于增加当地耕地面积,提高当地耕地质量;中国公司的技术水平较高,通过技术培训及引进管理模式,利于提升当地水稻生产技术水平;中国公司提供生产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可以提高当地粮食生产效率;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产品出售给中国公司,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减少粮食的进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