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选择题
1.印第安时期的美洲人生产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粗放”,如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而印第安人并不需要努力改进工具和施肥手段,即使采用简单的手工劳动形式也能凭借水利、地广人稀等因素满足数万人口的土著帝国的生存需要。据此可知,印第安时期美洲( )
A.渔猎采集业与定居农业并存 B.生产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C.原始农业依赖于优越的资源 D.农业发展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2.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出现民主政治的雏形 B.国君独揽国家行政大权
C.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 D.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较完整
3.9-11世纪,西非人掌握了铁器和青铜器的冶炼技术;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南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这表明( )
A.中国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
C.非洲文明地域性差异明显 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4.15世纪末,墨西哥中、南部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特诺奇蒂特兰城成为这一大帝国的政治中心。该帝国( )
A.发明了“浮动园地” B.地方实行行省制。
C.采用了20进制 D.经济基础是商业
5.印加帝国修建了横贯国土的两条主要公路,并且依托这两条公路建立了公路网。修建这些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道路系统 B.加强商业联系
C.强化国家统治 D.促进农业生产
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东汉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在今坦桑尼亚地区的陵墓中出土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瓷器 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印加帝国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
A.① B.② C.③ D.④
7.综合如图信息,最适合探究的主题应是( )
时间:5-15世纪 国家:英格兰,拜占庭,俄罗斯,阿拉伯,笈多,日本,摩加迪沙,玛雅,阿兹特克 内容:基督教,罗马法,领土扩张,《一千零--夜》,印度教,幕府,环印度洋贸易,种植玉米,“浮动园地”
A.中古时期的世界 B.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C.整体世界的发展 D.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8.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太阴历,中国商朝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纪日方法。以下同时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美洲人是(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
9.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是14—15世纪进入鼎盛期的( )
A.阿克苏姆 B.摩加迪沙 C.津巴布韦 D.马里
10.下面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它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体现了( )
A.中国古代发达的手工技艺
B.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
C.不同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
D.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11.西班牙殖民者到达美洲以前,印第安人以其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印加人创造的“独特”文化是( )
A.金字塔庙宇 B.马丘比丘城 C.“浮动园地” D.20进位制
12.大津巴布韦古城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周围发掘出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这反映出大津巴布韦( )
A.实行中央集权体制 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开辟了同亚洲的新商路 D.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13.下表是对某一美洲文明的历史解释。据此可知这一文明是( )
○位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独特的文字,采用 20 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加文明 D.库斯科文明
14.“浮动园地”(如下图所示)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7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据此可知,“浮动园地”( )
A.是古代玛雅人智慧的体现
B.有助于缓解人地矛盾
C.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D.培育出甜高粱等作物
15.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很多学者认为,非洲人“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等观念与现代化文明背道而驰,只有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类观点( )
A.认为古非洲文明具有独立封闭的特点 B.对非洲历史文化的认识全面客观
C.看待非洲文明的态度存在歧视与偏见 D.为非洲国家走向现代化指明方向
16.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墨西哥境内玛雅城邦遗址的一座兴建于7世纪、被称为“铭记的神庙”的金字塔内部,发现一个布满浮雕人像的宽大墓室,死者遗体的头部覆盖着玉制面具,并有玉制装饰品等随葬器物。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用来印证当时( )
A.玛雅人对埃及文明的吸收 B.玛雅宗教具有较高地位
C.玛雅城邦手工业规模庞大 D.玛雅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之火,带到更远的地区。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据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一小撮西班牙征服者,便轻而易举地摧毁了这三大文化,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千百年来的孤立隔绝所造成的恶果,它意味着,最重要的一点是,印第安人在新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带来的疾病面前,毫无免疫能力,这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严重得多。数千年来的孤立使印第安人在军事上与在生理上一样不堪一击。他们从未发展过耕作技术,还不能熔炼矿石,因此也就没有西班牙人那样的刀剑和火器。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古代美洲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特别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
——据孙兴杰刘德斌《巴西:翩翩起舞的桑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美洲文明发展“孤立性”特征的理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带,它们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即地理环境更为恶劣,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虽然印第安人在物质生产方面相对落后,在社会形态进化方面极其缓慢,但是他们在天文、历法、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印第安时期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印第安时期的美洲人的生产方式体现出“粗放”的特点,而在“不需要努力改进工具和施肥手段”的前提下,便能以简单的手工劳作,凭借水利、土地等资源优势,满足生存需求,这表明当时美洲原始农业依靠自然资源优势,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渔猎与农业的并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生产耕作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时期美洲农业发展的条件,没有体现其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印加。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印加设置行政区、省、艾卢进行管理,地方长官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巡视各地进行检查。从而可知印加帝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D项正确;因材料只是管理体系,没有多数人掌权的内容,不能体现民主,排除A项;据材料“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可知地方长官有一定权力,国君没有独揽国家行政大权,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政府行政的效果,不能得出“效率比较高”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11世纪的非洲。据题意可知,在非洲的不同地区,不同的非洲国家的发展特色不同,说明非洲文明地域性差异明显,C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国主要是与东非国家存在贸易往来,并不能说明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和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排除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墨西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末在墨西哥形成了阿兹特克文明,阿兹特克人发展了一种独特的农业耕作法——“浮园耕作法”,A项正确;美洲文明没有哪个地区实行行省制,据所学可知,古代波斯和中国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B项;采用了20进制是玛雅文明,材料涉及阿兹特克文明,排除C项;15世纪末在墨西哥形成了阿兹特克文明,其经济基础是农业,并非商业,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至16世纪(南美洲的印加帝国)。据本题材料“印加帝国修建了横贯国土的两条主要公路,并且依托这两条公路建立了公路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修建了庞大的道路系统,主要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情报及调动军队,从而达到强化国家统治的目的,C项正确;完善道路系统不是修建这些公路的最主要目的,排除A项;印加帝国修建这些公路的政治目的要强于经济目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有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D项正确;东汉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但是甘英没有到达目的地大秦,汉朝与罗马没有建立直接联系,排除A项;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12世纪末,源赖朝在东京建立了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在今坦桑尼亚地区的陵墓中出土了中国瓷器,只能说明中非之间存在着往来,无法得知是否频繁,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5-15世纪(世界)。据材料“5-15世纪,英格兰、拜占庭、俄罗斯、阿拉伯、笈多、日本、玛雅、阿兹特克……”可知,材料呈现了中古时期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宗教与社会的典型特征,这说明最适合该材料探究的主题是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D项正确;“中古时期的世界”主题过于笼统,未针对图片信息的内容,排除A项;西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是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历史主题之一,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才逐渐明朗,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加人同时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C项正确;玛雅人使用太阳历、神历和长纪年历,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使用太阳历和圣年历,排除B项;班图人是非洲大陆的居民,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南部非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班图人建立的津巴布韦文明,11世纪末,建立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阿克苏姆、摩加迪沙都属于东非文明,排除AB两项;马里帝国属于西非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的瓷器在今“非洲的坦桑尼亚”被发现,这体现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瓷器的制作工艺,不体现中国古代手工技艺是否发达,排除A项;B项有一定道理,但是材料没有对比和参考标准,不能得出15世纪中国瓷器出现在非洲是属于较早、还是较晚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不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D项范围太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美洲。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B项正确;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有些城市的中心面积可能达到15平方千米,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排除C项;古代玛雅文明采用20进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时期。根据材料“围墙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周围发掘出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可知,对大津巴布韦的考古发现,其建筑规模及建筑物规模较大,同时还发现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说明对外交流比较广泛,反映了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D项正确;材料中信息无法判定大津巴布韦是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以及贫富分化,排除A项和B项;开辟了同亚洲的新商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所学可知,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今天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独特的文字,采用 20 进制,知道“零”的概念,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阿兹特克文明兴起于今天的墨西哥地区,并非尤卡坦半岛,排除A项;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今天南美洲西部地区,排除C项;库斯科文明属于印加文明的一部分,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类题目,时空是古代的美洲。根据材料“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7次收成”及所学可知,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这有助于缓解人地矛盾,B项正确;“浮动园地”是古代阿兹特克人智慧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的信息,排除C项;西非的班图人培育出甜高粱等作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可得出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没有自己的历史,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与现代文明相背,这明显是对非洲文明的误解与歧视,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歧视非洲文明,而不是非洲的封闭性,排除A项;从材料的观点看出对非洲评价片面,排除B项;材料中的内容没有为非洲国家走向现代化指明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结合所学知识,玛雅金字塔主要是祭祀等宗教活动的场所,材料中被称为铭记的神庙内室宽大、随葬品有玉器等说明当时宗教具有较高地位,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玛雅对其他文明的吸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玛雅手工业规模,排除C项;材料不能表明这一时期玛雅开始出现阶级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理解:古代印第安文明下,农业发展落后,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各文明间交往极度贫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较低 。美洲与其他地区也处于基本隔绝状态,印第安文明的发祥地大多起源于高原峡谷盆地一带,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文明发展“孤立性”下,不利于文明的交流,也不利于文明的长足发展。对于西方殖民者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为,我们应表示极大地谴责。
【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设问“谈谈对古代美洲文明发展‘孤立性’特征的理解。”可根据材料一先分析古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和古代美洲的发展特点。并分析文明“孤立性”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和启示。根据材料一“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之火,带到更远的地区。”并结合所学可推出古印第安农业生产力落后;根据材料一“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可推出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盛行;各文明间交往极度贫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较低 。根据材料二“最重要的一点是,印第安人在新来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带来的疾病面前,毫无免疫能力,这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严重得多。”可推出西方殖民者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为,给其带来了灾难。并总结古代美洲“孤立性”文明下,对美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18.(1)地理环境恶劣;具有多元性;发展极为缓慢;呈现封闭孤立状态;宗教文明成就突出;科学技术发展不均衡。
(2)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美洲)。据材料“即地理环境更为恶劣”,得出地理环境恶劣;据材料“与亚、非、欧诸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得出具有多元性;据材料“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得出发展极为缓慢;呈现封闭孤立状态;据材料“凡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得出宗教文明成就突出;科学技术发展不均衡。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非洲。据材料“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得出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