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3)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3)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麒麟月考)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遵到了破坏。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2.(2023九下·高州开学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的“西化”(  )
A.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引发了清政府的体制变革
C.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3.(2024九下·德庆月考)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该事件(  )
A.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4.(2024九下·德庆月考)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5.(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时间 历史大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 天京沦陷
A.天京事变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北伐失败
6.(2023·汕尾模拟)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句话揭示了(  )
A.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B.辛亥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D.辛亥革命彻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7.(2022·福建)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 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8.下列图示人物都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典型代表,其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李大钊 D.陈独秀
9.(2022·广东)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10.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 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11.“东交民巷从 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
第十三章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
13.3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进式成军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13.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14.”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与材料现象直接关联的戊戌变法的措施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C.裁撤冗官冗员,裁减绿营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5.史载: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妒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使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C.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6.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从下边图示内容中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园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7.(2022·苏州)“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18.(2023八上·宝安月考)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19.(2020·成都)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023八上·福田期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据此分析,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盲目乐观,准备不足 B.保障不足,武器落后
C.指挥不当,战术错误 D.政府腐败,官兵怯战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19世纪,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带着屈辱、彷徨和困惑堕入近代社会面对国家危亡,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也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
——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炮口下的震撼不仅是一种精神冲击而且使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随后的100余年里,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千余。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四
严格来说,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据所学知识,概括此次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面对危局,先进的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哪一救亡图存的探索?
(4)材料四中的“拳匪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指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可推断,这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文中的“西化”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D项正确;
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引发了清政府的体制变革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1839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故选B项。
英国通过鸦片走私获取暴利,无法做到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排除A项。
禁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但虎门销烟不足以起到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的作用,排除C项。
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的侵略行径,并不是打击清王朝的统治,而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虎门销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材料“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而地方官员却“讳言夷务”“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反映了政府官员对西方的畏惧,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故选A项。
据所学可知,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洋务运动还没有兴起,排除B项。
材料反映官员“讳言夷务”,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夸大其词,排除C项。
材料反映官员“讳言夷务”,畏惧洋人,不能证明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关键转折点,A项正确;
安庆陷落发生在太平天国衰落时期,但并不是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排除B项;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排除C项;
1853年,太平军开始北伐,北伐失败发生在天京事变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6.【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冲击旧的封建思想文化,只有用西方思想文化改造国民,才能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这段话揭示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A项正确;
辛亥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而题干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排除B项;
缺乏群众基础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排除C项;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冲击封建思想文化,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诗句可知,李大钊的《山中即景》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因此,该诗句具有白话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D项正确;
由此可知,李大钊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诗句无法体现民主、平等及抨击旧道德,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8.【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故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陈独秀,D符合题意;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A;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排除B;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的第一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即可作答。
9.【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可知,其所述现象有创办报纸,翻译外国报刊,这表明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A项新式学堂开始创办是在洋务运动中,不符合题意;
B项新型媒体得到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国民革命蓬勃开展是在1924年,不符合题意;
D项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是在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符合题意;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B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排除A;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排除C;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A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的前后时间是1871—1881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A项符合题意;
B: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C项不符合题意;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3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3.【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A项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査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牢记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和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裁撤几官几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项法令的实施情况,A项符合题意;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裁撤冗官冗员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有一定难度。
15.【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恰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从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项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B项不符合题意;
C: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的,没有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项不符合题意;
D:洋务运动没有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6.【答案】C
【知识点】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与题干图示内容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图示内容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表格和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属于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属于民族危机的加剧,所以单元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C项符合题意;
D:资产阶级园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与题干图示内容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成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矛头直指清政府, B 项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干中的“ 借来上帝结联盟 ”毫无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8.【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结合所学分析:
A:“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
B: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却没有真正实现目标,所以“有心栽花花不开”故选B项。
C:辛亥革命创建“民主共和”,排除C项。
D: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君主立宪”,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A.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不符合题意;
B.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不符合题意;
C.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建立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没把日本放在眼里,盲目自信、乐观,结果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A项正确;
题干材料并未对清军的武器情况、战术指挥等进行分析,排除BC项;
题干并没有相关内容能直接说明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政府腐败,官兵怯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21.【答案】(1)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等。戊戌变法
(4)义和团运动;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或“三民主义”)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 这场战争 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开展材料提到的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面对危局,先进的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4)根据材料四“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因此“拳匪运动“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指通过革命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等(两条即可);戊戌变法(或答维新变法运动)
(4)义和团运动;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或答“三民主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3)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麒麟月考)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遵到了破坏。材料评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和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C项;
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2023九下·高州开学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的“西化”(  )
A.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B.引发了清政府的体制变革
C.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这部分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可推断,这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文中的“西化”有利于抵制列强经济侵略,D项正确;
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引发了清政府的体制变革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九下·德庆月考)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该事件(  )
A.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C.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答案】B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1839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的”,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故选B项。
英国通过鸦片走私获取暴利,无法做到杜绝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排除A项。
禁烟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但虎门销烟不足以起到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的作用,排除C项。
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的侵略行径,并不是打击清王朝的统治,而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虎门销烟。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知识。
4.(2024九下·德庆月考)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据材料“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材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而地方官员却“讳言夷务”“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反映了政府官员对西方的畏惧,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故选A项。
据所学可知,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洋务运动还没有兴起,排除B项。
材料反映官员“讳言夷务”,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夸大其词,排除C项。
材料反映官员“讳言夷务”,畏惧洋人,不能证明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时间 历史大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 天京沦陷
A.天京事变 B.安庆陷落 C.定都天京 D.北伐失败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关键转折点,A项正确;
安庆陷落发生在太平天国衰落时期,但并不是造成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排除B项;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排除C项;
1853年,太平军开始北伐,北伐失败发生在天京事变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6.(2023·汕尾模拟)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句话揭示了(  )
A.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B.辛亥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D.辛亥革命彻底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冲击旧的封建思想文化,只有用西方思想文化改造国民,才能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这段话揭示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A项正确;
辛亥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而题干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排除B项;
缺乏群众基础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材料未体现该信息,排除C项;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冲击封建思想文化,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2022·福建)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 提倡民主思想 B.抨击旧道德
C.主张男女平等 D.倡导白话文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阅读题干诗句可知,李大钊的《山中即景》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因此,该诗句具有白话诗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D项正确;
由此可知,李大钊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诗句无法体现民主、平等及抨击旧道德,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8.下列图示人物都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典型代表,其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李大钊 D.陈独秀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故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陈独秀,D符合题意;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A;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排除B;
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的第一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即可作答。
9.(2022·广东)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可知,其所述现象有创办报纸,翻译外国报刊,这表明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A项新式学堂开始创办是在洋务运动中,不符合题意;
B项新型媒体得到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国民革命蓬勃开展是在1924年,不符合题意;
D项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是在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 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符合题意;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东交民巷从 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B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排除A;
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排除C;
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
第十三章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
13.3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进式成军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A
【知识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可知,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的前后时间是1871—1881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打败阿古柏。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A项符合题意;
B: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C项不符合题意;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3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3.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A项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査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牢记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
14.”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与材料现象直接关联的戊戌变法的措施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C.裁撤冗官冗员,裁减绿营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和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裁撤几官几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项法令的实施情况,A项符合题意;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裁撤冗官冗员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有一定难度。
15.史载: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妒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使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C.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恰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从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项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B项不符合题意;
C: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的,没有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项不符合题意;
D:洋务运动没有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6.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从下边图示内容中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园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答案】C
【知识点】四次探索运动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与题干图示内容不符,A项不符合题意;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图示内容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表格和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属于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而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属于民族危机的加剧,所以单元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C项符合题意;
D:资产阶级园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与题干图示内容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成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7.(2022·苏州)“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矛头直指清政府, B 项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干中的“ 借来上帝结联盟 ”毫无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8.(2023八上·宝安月考)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结合所学分析:
A:“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
B: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却没有真正实现目标,所以“有心栽花花不开”故选B项。
C:辛亥革命创建“民主共和”,排除C项。
D:维新变法运动倡导“君主立宪”,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9.(2020·成都)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知识点】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A.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不符合题意;
B.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不符合题意;
C.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民国建立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0.(2023八上·福田期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据此分析,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盲目乐观,准备不足 B.保障不足,武器落后
C.指挥不当,战术错误 D.政府腐败,官兵怯战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没把日本放在眼里,盲目自信、乐观,结果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A项正确;
题干材料并未对清军的武器情况、战术指挥等进行分析,排除BC项;
题干并没有相关内容能直接说明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政府腐败,官兵怯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19世纪,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带着屈辱、彷徨和困惑堕入近代社会面对国家危亡,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也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
——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炮口下的震撼不仅是一种精神冲击而且使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战争的胜利而成为近代中西之间的第一组条约。随后的100余年里,中国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千余。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四
严格来说,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据所学知识,概括此次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面对危局,先进的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哪一救亡图存的探索?
(4)材料四中的“拳匪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指什么?
【答案】(1)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等。戊戌变法
(4)义和团运动;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或“三民主义”)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 这场战争 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开展材料提到的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根据材料二“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面对危局,先进的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4)根据材料四“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因此“拳匪运动“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指通过革命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榨取、控制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等(两条即可);戊戌变法(或答维新变法运动)
(4)义和团运动;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或答“三民主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