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4)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4)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高州开学考)如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其中中国共产党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处于(  )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损失严重。在分析了革命形势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27年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中的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
2.(2024九下·德庆月考)谢觉哉在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这5个圆圈是因为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对日记中的这件大事解读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
B.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材料“1921年6月29日”“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此得出谢觉哉回忆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应中共一大之招前往上海,所以日记中的这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B项。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排除A项。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排除C项。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一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历史知识。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在一本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19年5月)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D.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走向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故C正确;
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A错误;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B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4.(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下图是解放战争中某一战役形势图,该战役中图中①所示城市获得了和平解放。该战役胜利的意义是(  )
A.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以张家口、天津为主要作战地区,和平解放了北平,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A项正确;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B项;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首先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解放区军民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排除C项;
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的认识。
5.(2020·宿迁模拟)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A. 开赴北伐战场 ,不符合史实;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不符合史实;
C. 胜利结束长征 ,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 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青天白日徽是国民党军队的,1937年9月,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为了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要特别注意时间,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
6.(2023·汕尾模拟)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2023·揭阳模拟)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者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了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这反映了(  )
A.百团大战使中国共产党影响力上升
B.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影响力不断提升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者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了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影响力不断提升,C项正确;
百团大战是1940年,因而不是30年代,排除A项;
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重强调两党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提出抗日主张,排除B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而不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的认识。
8.(2022·广东)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A项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是在1921年,不符合题意;
D项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错误,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3八上·福田期中)《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申报》的报道认为五四运动是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这说明中日两国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符合题意;
新闻报道可以作为研究史料,但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合题意;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表述错误,B不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的观点,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10.(2023·德庆模拟)(2分)如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它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
A.总体水平落后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行业发展不平衡 D.曲折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总体水平落后,不是题干主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地区分布不平衡,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可知,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说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行业发展不平衡,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曲折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11.(2024·新邵)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这次军事行动(  )
A.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B.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大别山区”“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
A: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
B: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B项。
C: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排除C项。
D: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12.(2023·天元模拟)下边是小明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故D项影响错误,符合题意;
ABC项都是正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13.(2022八上·深圳期末)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第三次长沙会战”“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初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A项符合题意;
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B项不符合题意;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14.(2022八上·深圳期末)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60—70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应“千呼万唤始出来”,A项不符合题意;
B: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应“小荷才露尖尖角”,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忽如一夜春风来”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对应“忽如一夜春风来”,C项符合题意;
D:国民党统治后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对应“无可奈何花落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
15.(2022八上·深圳期末) 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是因为(  )
A.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三大战役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为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1942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地主减租减息,A项不符合题意;
B: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和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C项符合题意;
D: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16.(2022八上·龙岗期末)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这段史实可以用于理解(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军犯下的罪行
B.九一八事变前日军蓄谋已久的准备
C.日军扩大侵略占领东北三省的过程
D.全民抗战时期军民浴血奋战的场景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1931年11月”“齐齐哈尔沦陷”等信息可知,这段史实日军在九一八侵华后,不断侵略东北三省的过程,C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为1894年,与题干中“1931年11月”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九一八发生的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齐齐哈尔尔沦陷前,排除B项;
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7月7日,与“1931年”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九一八相关事件的认识。
17.(2022八上·龙岗期末)火柴产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某同学收集了一组近代火柴盒的图片,其传递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火柴盒上印有“救国”“七七纪念”“振兴国货”“请用国货”等字样,这说明火柴制造者们想通过创办实业的方式救亡图存,D项正确;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追求,都是与材料联系不强,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实业救国的认识。
18.(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图是漫画家沈伯尘创作的《工商学打倒曹、陆、章》。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工人、商人等群体集体参与,反帝反封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首当其冲,所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B项正确;
义和团运动的矛头是指向外国侵略者的,北伐战争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百团大战打击的是日本侵略者,均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9.(2022八上·龙岗期末)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别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随后,其他国家如比利时、加拿大、瑞典、荷兰、丹麦、葡萄牙等国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并与中国签订了平等的新条约。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  )
A.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B.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C.废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D.实现了独立自主的伟大梦想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43年”,结合所学解读材料可知,1943年,因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需要和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美、英、比利时、加拿大、瑞典、荷兰、丹麦、葡萄牙等国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这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A项正确;
1943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未取得彻底胜利,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中国废除了一部分不平等条约,无法看出是否废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排除C项;
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的伟大梦想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20.(2022·肥西模拟)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
A. 中国传统体育有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民众的体育观念得到极大的增强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由“1933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可以看出,体育界号召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材料反映的是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八上·深圳期末)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认识中国只产党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角度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术,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并领导革命事业向前进。
材料二
角度二 ;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对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取得新民无主义革命的针利。
——摘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中国民产党自从诞生开始,就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请问是什么?
(1)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城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提出了党的工作电心转移,如何理解“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中国共产党从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两次主动与国民党合作,请问两次分作的标志分别足什么?
(3)日本帝国主义分别于1931年和1937年制造了什么事变,引起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成,请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启示?
【答案】(1)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国民大一大;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3)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4)五四运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第一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城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允许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辱、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3)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日本借口士兵失踪,进宛平城搜查被拒,炮轰我军驻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故答案为:
(1)理解: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第一次:国民大一大;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4)标志:五四运动;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七届二中全会、两次国共合作、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五四运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4)
一、选择题
1.(2023九下·高州开学考)如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其中中国共产党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处于(  )
A.A B.B C.C D.D
2.(2024九下·德庆月考)谢觉哉在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这5个圆圈是因为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对日记中的这件大事解读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
B.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在一本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19年5月)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B.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C.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D.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下图是解放战争中某一战役形势图,该战役中图中①所示城市获得了和平解放。该战役胜利的意义是(  )
A.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5.(2020·宿迁模拟)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6.(2023·汕尾模拟)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2023·揭阳模拟)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者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了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这反映了(  )
A.百团大战使中国共产党影响力上升
B.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影响力不断提升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8.(2022·广东)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9.(2023八上·福田期中)《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10.(2023·德庆模拟)(2分)如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它反映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  )
A.总体水平落后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行业发展不平衡 D.曲折发展
11.(2024·新邵)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方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这次军事行动(  )
A.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B.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2.(2023·天元模拟)下边是小明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事变的(  )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13.(2022八上·深圳期末)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14.(2022八上·深圳期末)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你认为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
A.19世纪60—70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
15.(2022八上·深圳期末) 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是因为(  )
A.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三大战役的胜利
16.(2022八上·龙岗期末)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这段史实可以用于理解(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军犯下的罪行
B.九一八事变前日军蓄谋已久的准备
C.日军扩大侵略占领东北三省的过程
D.全民抗战时期军民浴血奋战的场景
17.(2022八上·龙岗期末)火柴产业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某同学收集了一组近代火柴盒的图片,其传递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18.(2022八上·龙岗期末)下图是漫画家沈伯尘创作的《工商学打倒曹、陆、章》。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19.(2022八上·龙岗期末)1943年1月,中美、中英分别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随后,其他国家如比利时、加拿大、瑞典、荷兰、丹麦、葡萄牙等国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并与中国签订了平等的新条约。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  )
A.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B.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C.废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D.实现了独立自主的伟大梦想
20.(2022·肥西模拟)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
A. 中国传统体育有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民众的体育观念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八上·深圳期末)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认识中国只产党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角度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术,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并领导革命事业向前进。
材料二
角度二 ;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对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取得新民无主义革命的针利。
——摘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中国民产党自从诞生开始,就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请问是什么?
(1)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城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提出了党的工作电心转移,如何理解“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中国共产党从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两次主动与国民党合作,请问两次分作的标志分别足什么?
(3)日本帝国主义分别于1931年和1937年制造了什么事变,引起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成,请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损失严重。在分析了革命形势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27年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中的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据材料“1921年6月29日”“午后6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ΟΟΟΟΟ之招”,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由此得出谢觉哉回忆的是毛泽东和何叔衡应中共一大之招前往上海,所以日记中的这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B项。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爆发,排除A项。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排除C项。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定都瑞金,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一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共一大的相关历史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走向天安门举行示威游行,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故C正确;
1935年12月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爱国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A错误;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故B错误;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4.【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以张家口、天津为主要作战地区,和平解放了北平,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A项正确;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B项;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首先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解放区军民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排除C项;
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平津战役的认识。
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A. 开赴北伐战场 ,不符合史实;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不符合史实;
C. 胜利结束长征 ,不符合史实;
D.依据题干信息“ 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青天白日徽是国民党军队的,1937年9月,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为了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要特别注意时间,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派领导者梁漱溟评价说:“自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共提出了一系列的抗日主张,特别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深得人心”。可知,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影响力不断提升,C项正确;
百团大战是1940年,因而不是30年代,排除A项;
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注重强调两党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提出抗日主张,排除B项;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而不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的认识。
8.【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A项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是在1921年,不符合题意;
D项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错误,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申报》的报道认为五四运动是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这说明中日两国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符合题意;
新闻报道可以作为研究史料,但与题干内容无关,A不合题意;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表述错误,B不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的观点,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10.【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总体水平落后,不是题干主旨,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地区分布不平衡,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可知,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说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行业发展不平衡,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曲折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11.【答案】D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大别山区”“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
A: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排除A项。
B: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B项。
C: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排除C项。
D: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12.【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故D项影响错误,符合题意;
ABC项都是正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认识。
13.【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第三次长沙会战”“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初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A项符合题意;
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B项不符合题意;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分析】A: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应“千呼万唤始出来”,A项不符合题意;
B: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应“小荷才露尖尖角”,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忽如一夜春风来”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对应“忽如一夜春风来”,C项符合题意;
D:国民党统治后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对应“无可奈何花落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A:为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1942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地主减租减息,A项不符合题意;
B: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和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C项符合题意;
D: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拿它来分析备选项。
16.【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1931年11月”“齐齐哈尔沦陷”等信息可知,这段史实日军在九一八侵华后,不断侵略东北三省的过程,C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为1894年,与题干中“1931年11月”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九一八发生的时间为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齐齐哈尔尔沦陷前,排除B项;
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7月7日,与“1931年”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九一八相关事件的认识。
17.【答案】D
【知识点】张謇兴办实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火柴盒上印有“救国”“七七纪念”“振兴国货”“请用国货”等字样,这说明火柴制造者们想通过创办实业的方式救亡图存,D项正确;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追求,都是与材料联系不强,排除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实业救国的认识。
18.【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工人、商人等群体集体参与,反帝反封建,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首当其冲,所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B项正确;
义和团运动的矛头是指向外国侵略者的,北伐战争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百团大战打击的是日本侵略者,均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19.【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943年”,结合所学解读材料可知,1943年,因为世界反法西斯的需要和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美、英、比利时、加拿大、瑞典、荷兰、丹麦、葡萄牙等国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这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A项正确;
1943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未取得彻底胜利,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中国废除了一部分不平等条约,无法看出是否废除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排除C项;
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的伟大梦想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抗战相关知识的掌握。
20.【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由“1933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可以看出,体育界号召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材料反映的是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答案】(1)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国民大一大;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3)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4)五四运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第一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城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允许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辱、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3)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37年日本借口士兵失踪,进宛平城搜查被拒,炮轰我军驻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第二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故答案为:
(1)理解: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第一次:国民大一大;第二次: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3)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4)标志:五四运动;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点评】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七届二中全会、两次国共合作、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五四运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