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8)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8)

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8)
一、选择题
1.(2021·定陶一模)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导致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不符合题意;
D. 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2024九下·麒麟月考)《神曲》是欧洲中世纪黑暗年代和文艺复兴初期的曙光相结合的产物。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3.(2024九下·麒麟月考)该组织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全球化,通过关税与贸易协定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该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4.(2023九下·普洱开学考)“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人上述宣言。”该宣言的签署(  )
A.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5.(2021·济南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不符合题意;
B. 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不符合题意;
C.根据材料“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面临内忧外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慑于人民革命的威力,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2024九下·乐昌开学考)“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可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间,英法德俄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争夺殖民地和霸权,因此对双方来说都没有正义性质可言,而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C正确;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双重性质,A排除;
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发生在1861~1865年,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排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7.(2024九下·汕头开学考)表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  )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
1872年 《学制》 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
1884年 《町村会法》 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
1890年 《集会及政治结社法》 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
1898年 《民法》 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
A.天皇制度发生动摇 B.选举权的范围扩大
C.女性权利受到限制 D.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选举权只限男性”“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可知,材料表明日本政府颁布的法规内容,严格限制了女性的权利,说明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仍然未实现男女平等,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女性权利受到限制,没有涉及天皇制度,排除A项。
《町村会法》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说明选举权的范围未扩大,排除B项。
材料反映女性权利受限,说明日本社会生活文明开化程度仍然受到限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8.(2024九下·深圳开学考)《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两极格局加剧国家的负担
C.肯定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帮助 D.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答案】D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福利政策的弊端,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而不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未涉及政治格局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美国家福利政策的认识。
9.(2023九上·期末)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A.导致劳动力短缺 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可知,材料表明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现世的享乐,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故选B项。
据“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可知,劳动力并不短缺,排除A项。
材料反映受疫情影响,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未体现社会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
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14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2022九上·顺德期末)下图是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美国政府为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工代赈 B.实行福利制度
C.整顿金融 D.调节工业生产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为缓解失业率这一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A选项正确;
实行福利制度、整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无关,B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1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俄国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被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这场改革(  )
A.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 D.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彼得一世进行的这场改革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C项正确;
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12.(2022九上·顺德期末)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  )
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
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
【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崛起的德国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与海上霸权,因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加成三国军事同盟——协约国(三国协约),B选项正确;
三国同盟国是德意奥三国结成的军事同盟,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主导瓜分世界,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英德矛盾的激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形成。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1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这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项正确;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A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相关史实。
14.(2023·东莞三模)第22届奥运会于1980年7-8月在莫斯科举行,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拒绝参赛,最终参赛的仅81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
A.美苏对峙导致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B.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愈演愈烈
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
D.体育的竞争成为美苏争霸的目标
【答案】C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第22届奥运会于1980年7-8月在莫斯科举行,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拒绝参赛,最终参赛的仅81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仍处在美苏冷战时期,美苏冷战对峙影响竞技体育发展,C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得不出20世纪80年代冷战达到最高潮,排除A;
体育领域的相互抵制不能说明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愈演愈烈,排除B;
体育的竞争成为美苏争霸的目标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苏冷战不仅在政治方面有影响,在体育领域也有明显的影响。
15.(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相继提出要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只有一个苏联称霸欧陆,它希望与法国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扩张,但斯大林坚决反对。据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
A.推动了二战的最终胜利 B.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C.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D.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相继提出要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只有一个苏联称霸欧陆,它希望与法国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扩张,但斯大林坚决反对”可知,各国因国家利益不同产生分歧,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不是强调雅尔塔会议推动了二战的最终胜利、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排除AB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雅尔塔会议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16.(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明治政府这项措施(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达到了文明开化 D.改革了经济制度
【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废藩置县、强制在东京居住”可知,废藩置县,这样就消除了藩邦,县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题意,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措施,排除A项;
废藩置县,这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体现不出文明开化,排除C项;
废藩置县是政治措施,不是经济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治维新,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7.(2024九下·南沙开学考)列宁曾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列宁的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B.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C.战争是俄国发生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说明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B项正确;
这里的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
战争是俄国发生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关系。
18.(2023·汕尾模拟)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看法;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他们的文化,掠夺他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是一个功臣。他们的看法(  )
A.片面 B.全面 C.公正 D.客观
【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远航美洲确实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同时也应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因此可知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看法,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具有片面性,A项正确;
印第安人和欧洲人都只看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某一个方面,没有做到全面、公正和客观,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哥伦布的主要航海成就以及评价。
19.美国作家杜波依斯认为,从16世纪到19世纪,由非洲输往美洲的奴隶人数至少有1000万人,如果包括沿途死亡人数在内,非洲损失约6000万人。这最能反映(  )
A.“三角贸易”的罪恶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统治的残酷性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由材料“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由非洲输往美洲的奴隶人数至少有1,000万人,如果包括沿途死亡人数在内,非洲损失约6,000万人”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三角贸易对非洲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罪恶性,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三角贸易的航程及其影响。
20.从 14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深刻变革。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标志着世界成为“地球村”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图示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历史意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与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下·乐昌开学考)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1763年以后欧洲的控制给美洲、非洲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美洲:人口增长、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贫穷落后。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
(4)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的流通。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观层面材料二表格可知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
原因:根据材料二“1490年、1570年、1650年”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美洲人口下降;根据材料二“1490年、1570年、1650年、185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将非洲的黑人卖到美洲,以及欧洲人的移民,所以导致美洲人口上升。
(3)美洲:根据材料三“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可知导致美洲人口增长、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非洲:根据材料三“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可知导致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贫穷落后。
世界:根据材料三“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可知导致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
(4)影响:根据材料四“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可知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根据材料四根据材料四“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可知是使得人口迅速增长;根据材料四“ ,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可知是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故答案为:
(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美洲:人口增长、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贫穷落后。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
(4)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任答两点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日日练(8)
一、选择题
1.(2021·定陶一模)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当时的“现实”是(  )
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C.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2.(2024九下·麒麟月考)《神曲》是欧洲中世纪黑暗年代和文艺复兴初期的曙光相结合的产物。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自由主义 D.人文主义
3.(2024九下·麒麟月考)该组织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全球化,通过关税与贸易协定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该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4.(2023九下·普洱开学考)“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人上述宣言。”该宣言的签署(  )
A.粉碎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5.(2021·济南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B.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6.(2024九下·乐昌开学考)“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7.(2024九下·汕头开学考)表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  )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
1872年 《学制》 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
1884年 《町村会法》 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
1890年 《集会及政治结社法》 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
1898年 《民法》 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
A.天皇制度发生动摇 B.选举权的范围扩大
C.女性权利受到限制 D.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8.(2024九下·深圳开学考)《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两极格局加剧国家的负担
C.肯定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帮助 D.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9.(2023九上·期末)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A.导致劳动力短缺 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0.(2022九上·顺德期末)下图是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美国政府为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工代赈 B.实行福利制度
C.整顿金融 D.调节工业生产
11.(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俄国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被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这场改革(  )
A.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 D.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2.(2022九上·顺德期末)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  )
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
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
13.(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14.(2023·东莞三模)第22届奥运会于1980年7-8月在莫斯科举行,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拒绝参赛,最终参赛的仅81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
A.美苏对峙导致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B.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愈演愈烈
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
D.体育的竞争成为美苏争霸的目标
15.(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相继提出要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只有一个苏联称霸欧陆,它希望与法国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扩张,但斯大林坚决反对。据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
A.推动了二战的最终胜利 B.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
C.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D.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16.(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1871年8月,岩仓具视等人调集一万御亲兵于东京,进行武力威慑,召集56藩的原藩主到东京,当面宣布了废藩置县诏书,并表示他们必须强制在东京居住,领取国家俸禄。”明治政府这项措施(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达到了文明开化 D.改革了经济制度
17.(2024九下·南沙开学考)列宁曾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列宁的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B.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C.战争是俄国发生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8.(2023·汕尾模拟)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看法;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他们的文化,掠夺他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是一个功臣。他们的看法(  )
A.片面 B.全面 C.公正 D.客观
19.美国作家杜波依斯认为,从16世纪到19世纪,由非洲输往美洲的奴隶人数至少有1000万人,如果包括沿途死亡人数在内,非洲损失约6000万人。这最能反映(  )
A.“三角贸易”的罪恶性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统治的残酷性
20.从 14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深刻变革。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产生 B.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标志着世界成为“地球村”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下·乐昌开学考)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1763年以后欧洲的控制给美洲、非洲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导致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不符合题意;
D. 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3.【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4.【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5.【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A. 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不符合题意;
B. 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 ,不符合题意;
C.根据材料“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面临内忧外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慑于人民革命的威力,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可知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间,英法德俄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争夺殖民地和霸权,因此对双方来说都没有正义性质可言,而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C正确;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双重性质,A排除;
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发生在1861~1865年,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B排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7.【答案】C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据材料“选举权只限男性”“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妻子嫁入夫家,法律视为‘无能力者’”可知,材料表明日本政府颁布的法规内容,严格限制了女性的权利,说明明治维新时代,日本仍然未实现男女平等,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女性权利受到限制,没有涉及天皇制度,排除A项。
《町村会法》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说明选举权的范围未扩大,排除B项。
材料反映女性权利受限,说明日本社会生活文明开化程度仍然受到限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8.【答案】D
【知识点】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福利政策的弊端,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而不是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未涉及政治格局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美国家福利政策的认识。
9.【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材料“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可知,材料表明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现世的享乐,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故选B项。
据“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可知,劳动力并不短缺,排除A项。
材料反映受疫情影响,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并未体现社会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
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14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统计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为缓解失业率这一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新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A选项正确;
实行福利制度、整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与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无关,BC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11.【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彼得一世进行的这场改革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C项正确;
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崛起的德国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与海上霸权,因此,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政策,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加成三国军事同盟——协约国(三国协约),B选项正确;
三国同盟国是德意奥三国结成的军事同盟,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英国主导瓜分世界,C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英德矛盾的激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协约的形成。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
13.【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这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项正确;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A项;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属于近代自然科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第22届奥运会于1980年7-8月在莫斯科举行,美国等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拒绝参赛,最终参赛的仅81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仍处在美苏冷战时期,美苏冷战对峙影响竞技体育发展,C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得不出20世纪80年代冷战达到最高潮,排除A;
体育领域的相互抵制不能说明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愈演愈烈,排除B;
体育的竞争成为美苏争霸的目标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美苏冷战不仅在政治方面有影响,在体育领域也有明显的影响。
15.【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在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相继提出要给法国一个占领区,英国不愿意看到战后只有一个苏联称霸欧陆,它希望与法国联合起来,遏制苏联势力向西欧扩张,但斯大林坚决反对”可知,各国因国家利益不同产生分歧,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
题干材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不是强调雅尔塔会议推动了二战的最终胜利、具有大国强权的政治色彩,排除AB项;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雅尔塔会议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雅尔塔会议暴露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16.【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废藩置县、强制在东京居住”可知,废藩置县,这样就消除了藩邦,县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题意,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措施,排除A项;
废藩置县,这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体现不出文明开化,排除C项;
废藩置县是政治措施,不是经济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明治维新,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7.【答案】B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说明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B项正确;
这里的战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
战争是俄国发生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与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关系。
18.【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远航美洲确实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但同时也应看到,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使掠夺的财富成为原始资本,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因此可知印第安人和欧洲人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看法,他们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具有片面性,A项正确;
印第安人和欧洲人都只看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某一个方面,没有做到全面、公正和客观,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哥伦布的主要航海成就以及评价。
19.【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由材料“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由非洲输往美洲的奴隶人数至少有1,000万人,如果包括沿途死亡人数在内,非洲损失约6,000万人”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三角贸易对非洲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罪恶性,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掌握三角贸易的航程及其影响。
20.【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图示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历史意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内容与影响。
21.【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美洲:人口增长、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贫穷落后。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
(4)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1)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的流通。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观层面材料二表格可知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
原因:根据材料二“1490年、1570年、1650年”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由于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美洲人口下降;根据材料二“1490年、1570年、1650年、185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将非洲的黑人卖到美洲,以及欧洲人的移民,所以导致美洲人口上升。
(3)美洲:根据材料三“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可知导致美洲人口增长、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
非洲:根据材料三“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可知导致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贫穷落后。
世界:根据材料三“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地,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可知导致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
(4)影响:根据材料四“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可知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根据材料四根据材料四“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可知是使得人口迅速增长;根据材料四“ ,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可知是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故答案为:
(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2)趋势:美洲占世界人口比例先下降后上升。原因:早期的殖民掠夺使的印第安人遭到屠杀,所以下降;三角贸易和欧洲人的移民,所以上升。
(3)美洲:人口增长、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非洲:人口减少,导致非洲贫穷落后。世界:客观上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
(4)影响: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任答两点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