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1636年
1644年
1616年
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皇太极
努尔哈赤
顺治帝
清代:顺-康-雍-乾四帝
顺治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继承旧制固统一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吴三桂将清军引入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644年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迁都:沈阳→北京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军入关又称入关战争,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进入山海关、攻占京师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清朝在全中国统治的开始。
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统治全国。
依据地图,指出李自成战败后还有清朝还消除了哪些阻碍清对全国统治的势力?
清初抗清形势图
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吸收汉人的先进文化来统治国家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你会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呢?
政治上: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作用:清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巩固了自身的统治。
为什么清朝统治者尊重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
缓解满汉民族矛盾
清朝疆域简易图
东南——台湾
西北——新疆
东北——黑龙江流域
西南——西藏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关键时期。为了安定边疆,清政府作出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

反侵平叛安四方
——清朝对边疆的治理
二、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南地区(台湾)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1624年)
清初,退守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因荷兰殖民者已经入侵台湾(1624年),影响了他的海上补给计划,面对严峻的形势,决定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
二、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南地区(台湾)
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从福建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受到居民热烈欢迎
把敌人长期围困在台湾城和赤崁城中
1662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经过8个月的围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达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接见荷兰谈判代表团
二、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南地区(台湾)
荷夷:指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荷夷指的是谁?该诗句描写的是哪一事件?
(2)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意义?
意义:①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进一步开发台湾,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如何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
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成功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他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性质: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
时间:1661年—1662年
过程:金门→台湾海峡→台湾岛南部→赤崁城→台湾城
结果: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地位: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开台圣王”
归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郑成功,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二、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南地区(台湾)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治理台湾。
郑经,郑成功之子
“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先王在日,亦只差‘剃发’ 二字。若照朝鲜事例,则可。”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第十四卷
分裂中国,将台湾独立出去
根据材料,郑经的目的是什么?
清政府针对此行为是如何做的?
康熙帝
康熙派人宣示招抚之意允许郑氏封藩,世守台湾……“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
康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追求“国家统一”目标始终如一,粉碎了郑经等人妄图分裂祖国、割据自立的阴谋。
清王朝在稳定了对内地的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
二、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南地区(台湾)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683年(康熙)
1885年(光绪)
1684年(康熙)
清军武力统一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台湾虽设行省,必须与福建联成一气……庶可内外相维”
施琅打败郑军,台湾收至清朝。
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624年
荷兰入侵台湾
1661年
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出兵台湾,包围赤崁城和台湾城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南地区(台湾)
1683年
清军进攻台湾,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1684年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巩固疆域的方式:武力出兵、设置机构
用12345巧记台湾历史:
1661年 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
1662年 荷兰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683年 清军攻入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藏的重要性
(1)面积广大。
(2)资源丰富。
(3)战略位置重要。
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
(唐)文成公主入藏
密切了西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西藏盛行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其起源于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带去的佛像及大量佛经。
藏传佛教派别众多,以格鲁派最为著名。活佛转世制是其一大特色。
(元)设立宣政院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政府实行了哪些措施管理西藏呢?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顺治
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图
册封制度
五世达赖金印
1653年,顺治皇帝正式赐予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达赖在蒙古语中意为大海,喇嘛在藏古语意为上人或上师。“达赖喇嘛”即意为“德行科研成果象大海一样的上师”。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达赖既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称谓,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职位。
康熙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金印
班是梵语"班智达"(学者之意)禅是藏语"钦波"(大之意)的简称,"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达赖、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系统。西藏佛教界认为,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达赖与班禅的转世系统虽然不同,但达赖和班禅的宗教政治地位是平等的。
布达拉宫
扎什伦布寺
前藏
后藏
达赖
班禅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设置机构
雍正
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
——《卫藏通志》
清驻藏大臣衙门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雍正皇帝)
乾隆
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
噶厦[gá xià],授达拉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乾隆皇帝)
颁布法律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乾隆皇帝)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主要内容
明确了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驻藏大臣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规定西藏达赖与班禅等活佛转世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必须报请朝廷批准。
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有效的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金瓶挚签制度
金奔巴瓶
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乾隆确立“金奔巴瓶”制。
目的: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保证转世灵童选定的公正性)。
方法:清廷特别颁发金瓶(藏语音译为“金奔巴”)规定选定转世灵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中。由驻藏大臣擎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坐床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寻访转世灵童
写签
掣签确定
中央批准
影响:这一制度保证了转世灵童选定的公正性,既有效防止分裂局面,又能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对选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监督,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保证了西藏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951年5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十世班禅向毛主席献哈达
2005年2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十一世班禅·确吉杰布的拜见。
1995年11月29日,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认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为中国政府批准认定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修建寺庙
乾隆帝
六世班禅像
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人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遭到西藏的拒绝。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



寿

须弥福寿庙
材料一:六世班禅从西藏东行前往承德庆贺乾隆70大寿,历时一年零一个月。为迎接班禅六世,乾隆帝特地在避暑山庄新修建了须弥福寿之庙。沿途赏赐冬季御用的貂帽、貂袍;夏季赏赐西瓜、香瓜等。70岁高龄的乾隆于一个月前开始学习藏语,亲自迎接,并用藏语问候交流。
乾隆皇帝70岁寿辰时,六世班禅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祝寿庆典。乾隆皇帝特意下令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供他居住。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庙的含义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是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山庄的北面修建的,须弥福寿庙由两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
【清政府修建须弥福寿庙的目的何在?发挥了什么作用?】
目的: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
作用:对于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得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想一想:这座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
体现了民族团结。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明修长城、清修庙”
统治者用温和的政治手段笼络其他民族,叫做怀柔政策。
而承德避暑山庄,则是其怀柔政策的体现。
阅读史料,指出清为何不修建长城而修“庙”?
材料二:夫此山庄,乃我皇祖所建,以柔(怀柔,安抚)远人(外族外邦)之地。
--乾隆《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材料一:“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宗实录》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皇帝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山庄的北面和东面,依次排列着十二座庙宇,拱卫着避暑山庄,即有名的“外八庙”。“外八庙”的修建,是当时清朝帝王政治活动的产物。
这些庙宇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的建筑风格,成为团结少数民族首领的重要活动场所,起到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效果。这些庙宇,是清代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象征,也是抵御外辱、战胜民族分裂的历史见证。
清代《避暑山庄图》(局部)
一座喇嘛庙,
胜抵十万兵。
——乾隆帝
因为清朝统治者尊重各族宗教信仰并利用宗教缓和民族关系,以和为主,有利于边疆巩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启示: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材料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礼记·王制第五》
材料一:对于在蒙藏地区广为流行的藏传佛教,清政府采取尊崇的态度,对其领袖人物给予封号,并广建寺庙,优待僧众。对于在维吾尔族和回族中流传的伊斯兰教,也采取相应的政策,一般情况下不加以干涉。
——《清代西藏史研究》
【探究】清政府如何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
三、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南地区(西藏)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1653年
1713年
1727年
1792年
1793年
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
巩固疆域的方式有哪些?
册封
设置机构
制定制度
颁布法律
四、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
东北
起因: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清朝是如何处理中俄边境问题的呢?
其黑龙江之地,最为扼要.....朕以为尼布潮(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俄罗斯。
——《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五
四、清朝对边疆的管辖——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
经过: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油画作品《雅克萨之战》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场景
时间:1689年
双方:中俄
条约:《尼布楚条约》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
特点:平等协商、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俄文)
内容:《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作用: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尼布楚条约》在我国方面所注重的是划界,在俄国方面所注重的是通商。双方均达到了目的,故此约得实行一百六十余年。由于和俄国订约停战,清政府也就能够腾出手来去对付准噶尔叛乱势力,进一步完成国家的统一。
五、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北地区(新疆)
新疆
清朝的疆域1820年
在清朝初年,我国西北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他们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西域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元朝时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清朝是如何加强对新疆的管辖的呢?
回部
(维吾尔族)
准噶尔部(蒙古族)
俄国唆使
俄国唆使
青海




天山以北地区,居住着蒙古族准噶尔部,经常越过天山攻击回部;
康熙帝平定噶[gá]尔丹叛乱
五、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北地区(新疆)
康熙时,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既兼有回部、青海、漠北……控弦之士数十万”,“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 将大举内犯漠南”
——(清)魏源《圣武记》
噶尔丹
噶尔丹继承蒙古准噶尔汗位后,号称“控弦之众百余万”,“恃其强盛,四出剽掠”,想要扩张领土。 经过多次战争之后在西域地区几乎达到了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地步。
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深入距北京只有700里的乌兰布通,开始通过攻打乌兰布通地区威胁北京,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这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噶尔丹叛乱事件。
噶尔丹叛乱:康熙帝时期,天山北部的蒙古族准噶[gá]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越过天山攻占回部,并向东进攻,占领了青海、蒙古的许多地区。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清代《平定准噶尔得胜图》(局部)
性质:是一次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也是对清朝统治者的挑衅,最好的回击就是以武力战争平定叛乱。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五、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北地区(新疆)
天山以南回部生活场景
大小和卓商议“准噶尔已灭,近地并无强临,可以自立”,他们“虐用其民,屠戮城村,以致群回(维吾尔族)失望,渐致乖(违背)离”。
——《西域闻见录》
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收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乾隆帝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乾隆曾下旨:“尔等皆无罪之人,朕何忍与叛逆之徒,一体诛戮。此次兴师,特为霍集占(小和卓)一人。” ——《平定准噶尔方略》
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会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大小和卓“疟用其民,厚敛淫刑”。
乾隆帝下令: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
村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军,争献牛酒果品。
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
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
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
《平定回部得胜图》
五、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北地区(新疆)
乾隆帝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乾隆时(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 ,正一品武官。
伊犁将军有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职能。
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妥善安置
明朝后期(17世纪初),土尔扈特人为了生存而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乾隆)的妥善安置。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意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五、清朝对边疆的管辖——西北地区(新疆)
乾隆帝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乾隆时(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妥善安置
“恩威并重”
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疆,做出了哪些努力?
1、武力镇压叛乱;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设立机构:
3、迎接蒙古族部落回归:
设立伊犁将军、哨所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
巩固疆域的方式:
武力平叛、善待百姓、设置机构、
安置回归部落
总结归纳:清朝前期皇帝在位期间大事串联
顺治
(1644—1661年在位)
1653年,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康熙
(1661—1722年在位)
雍正
(1723—1735年在位)
乾隆
(1736—1796年在位)
1713年,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
平定噶尔丹叛乱
1684年,设台湾府
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
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叁 四方安定奠版图
清朝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
什池
西南达喜马拉雅
山脉
南至南海诸岛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钓鱼岛、赤尾屿等
清朝的疆域
材料:有清一代的最大贡献,厥为对边疆的经营,使得近代中国的广大版图得以真正巩固而确定。虽清季衰世,列强交侵,尤其是俄国在1850年至1881年间,对我东北、西北边疆鲸吞蚕食,但至民国元年(1912)二月清帝退位之日,其遗留给中华民国的领土,仍广达1120余万平方公里。此一对我民族的丰功伟业,即以汉唐盛世版图相况,亦不能与之比拟。
——吕士朋《清代的理藩院》
清朝的疆域 (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西藏
台湾岛
乌里雅苏台
新疆
京师
黑龙江
东南:台湾
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
1684年设置台湾府
1885年正式建台湾省
西南:西藏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西北:新疆
平定噶尔丹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东归
东北:黑龙江流域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
总结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
特点:恩威并重、刚柔相济
意义:巩固了边疆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通过清朝对边疆治理措施的学习,对于现在西藏、新疆、台湾出现的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应该是什么态度?
态度:我们要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为!
历史证明:西藏、新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国家统一,经济才能进一步发展,只有团结,国家才会更加富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
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2021·吉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台湾府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B
当堂检测
2.(2021·四川成都)秦代以来,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边疆设立了一系列机构。下图中字母所示辖区与清朝所设机构对应正确的是( )
A.安西都护府
B.乌里雅苏台将军
C.伊犁将军
D.澎湖巡检司
C
当堂检测
3.(2021·北京)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发起雅克萨之战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军机处
A
当堂检测
4.(2021·浙江衢州)下图是河北承德某古建筑上的牌匾。其直接见证了( )
A.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康熙帝签订《尼布楚条约》
C.雍正帝在此地创立军机房 D.乾降帝接见西藏政教首领
D
当堂检测
5.(2021·山东聊城)“吾侪本蒙古商,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说这段话的应是( )
A.努尔哈赤 B.噶尔丹
C.五世达赖 D.渥巴锡
D
当堂检测
地区 治 理 措 施
东南 台湾
西南 西藏
1、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2、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1、确立册封达赖(顺治)、班禅(康熙)制度。
2、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3、乾隆: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金瓶掣签制度);
总结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
地区 治 理 措 施
西北 新疆
东北边疆
作用
1、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2、乾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3、1771年(乾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妥善安置。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巩固了边疆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总结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