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平陈立业
——隋朝的统一

十六国
西

东晋
北朝(439-581年)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南朝(420——589年)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隋文帝杨坚(541-604)
北周外戚
隋文帝杨坚(581年-604年在位),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女儿为周宣帝皇后。580年,宣帝病死,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辅政。大定元年(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建都长安。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时间:
581年
都城:
长安
建立者:
隋文帝 杨坚(改年号为开皇)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十六国
西

东晋
北朝(439-581年)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南朝(420——589年)




根据图示可看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启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西晋、隋
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思考
探究
材料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材料2: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3:.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③隋朝国力强盛,准备充分;
④南陈政治腐败
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与统一新局面,
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思考:隋统一后,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三省六部制
执行
皇 帝
中书省
内史省
吏部
起草
审核
尚书省
民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思考:隋文帝的治理措施影响如何?
材料1: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唐 《贞观政要》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12米
18米
12米
先进的储粮技术
50万斤
保质期9年
710米
612米
大约有粮窖400余个,储存粮食4亿多斤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②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yáng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一、营建东都洛阳,开凿长城驰道,开通京杭大运河
二、确立科举制
三、耗费民力营建系列重大工程,三征辽东,导致农民起义,隋亡
功在千秋
——开通大运河

互动探究:隋朝大运河
琼 花
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
思考: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陈朝残余势力
政治中心
江南开发,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时间:
人物:
605年
隋炀帝
洛阳
余杭
涿郡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开凿运河、沟通南北
一条:
二长:
三点:
四段:
五河:
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中心洛阳、
北到涿郡、南到余杭
全长2700多千米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
zhuō
hán
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的比较
隋朝大运河的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开通后的影响是什么?
隋朝前期经济繁荣,为开河提供了经济实力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
以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古运河为基础;
思考
如何评价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
肯定
否定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功在千秋
消极:劳民伤财,徭役繁重,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弊在当时
评价:我们要辨证地、一分为二地评价。
开科取士人才举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开始: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拼爹娘
拼人命
拼人品
拼爹娘
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
思考: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门第出身
逐步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局面。
有何弊端?
· 任人惟门第,缺乏公平性,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无法担任高官;
· 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易错易混点
“科”指考试科目;
“举”指选举人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考试流程
标准:才能
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平公正(主要特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主要不同点:在于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式不同。
思考: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各阶层带来了什么影响?
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朝廷得到了什么?
实行科举制的根本原因:
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失去选官的权力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
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消极:后期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抑制了近代科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科举制的创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国祚速亡后世惕
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有如此功绩的隋炀帝,为什么千百年来,都是作为暴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口诛笔伐?
【杨广其人】
隋炀帝(杨广)
谥号:“炀”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
——《谥法》
不恤民力:营建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好大喜功 战争频发:
三次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的暴政表现: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
隋末农民起义
程咬金
相关史事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隋炀帝残暴的统治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仅存38年)
隋朝的灭亡:
起义军开仓分粮
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直接原因:隋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成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后果。
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是?
历史进程: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制度创举: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工程建设:都有伟大工程(秦朝:长城、灵渠;隋朝:大运河)
存在时间:都是短命王朝,实行暴政引起农民起义,二世而亡。
对后朝的影响:为继之而来的王朝提供借鉴。(秦后面出现“文景之治”及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隋后面出现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思考:隋朝的两位皇帝功与过
隋文帝
581年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开皇之治;创立三省六部制
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残暴统治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大兴土木,多次巡游,三征辽东)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拓展提高: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从政治、经济和制度方面思考)
政治上:589年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经济上: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制度上: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知识拓展:
设计者:隋朝工匠李春
赵州桥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派人前往流求,先后有三次。第三次是在610年,由文臣武将率领10000多人,从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在《隋书》中,就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情况。(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首次联系)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巩固统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建立
统一
灭亡
581-隋文帝-长安
589-灭陈
隋的统一,结束了...顺应了...
隋文帝
隋炀帝
大运河
科举制
隋炀帝残暴统治
618年
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
①发展...②统一....③加强...
隋文帝-考试
隋炀帝-进士科
创立
意义
目的
时间
概况
意义
是...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才学的人...推动了...成为了...维持了...
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加强交通,巩固统治
605年
课堂练习
2.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1.589年,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实现了统一。这个重新统一的朝代是杨坚建立(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B
B
课堂练习
3.史书记载,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这说明隋统一后( )
A.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B.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
C.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D. 加强了南北方的交流
A
4.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课堂练习
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6.隋朝末年,走水路由余杭到长安,依次要经过的人工河是( )
①广通渠 ②永济渠 ③通济渠 ④白渠 ⑤江南河 ⑥邗沟
A.②③⑤⑥ B.④③②① C.⑥④①⑤ D.⑤⑥③①
A
D
课堂练习
7.“隋炀帝……名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   )
A.加强民族交融 B.加重人民负担
C.加速隋朝灭亡 D.促进南北交流
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下列关于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赞扬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
B.诗人认为,隋灭亡是因为开凿大运河
C.大运河的开通实现了我国南水北调
D.大运河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A
D
课堂练习
9.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它正式确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0.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B
B
课堂练习
11.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科举制的
12.“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据此可知,史书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A.施行暴政,民不聊生 B.开通运河,巡游江南
C.三征辽东,穷兵黩武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A
C
课堂练习
13.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