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课件(7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课件(7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86张PPT)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主题概览
思维导图
重点详解——考点1.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从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来看他们生活的地方有何共同点?指出最具代表性的远古人类。
(一)我国早期人类遗址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
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位于长江上游的是哪支远古人类?
元谋人。
(二)元谋人的发掘
1965年在云南省
元谋县发现两颗人类牙齿的化石
结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依据: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等
化石:古化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研究化石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发展的过程。
元谋人想象图
(三)元谋人的特征
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观察下面三幅图,说一说元谋人掌握了哪些生存技能?
元谋人打制的石器
遗址中发现炭屑和小块烧骨
元谋人狩猎图
推断:元谋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你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山顶洞人
测定:距今约3万年
【图片展示】
山顶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模样已经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现代人
(一)山顶洞人——体貌特征、生产生活状况
自我总结
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姓名:
居住地点:
生活年代:
发现时间:
面貌特征:
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所处时代:
山顶洞人
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距今约3万年
1930年(裴文中主持发掘)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采集狩猎,捕鱼,缝制衣服
母系氏族,平均分配,原始民主
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档案
(二)山顶洞人——生产与生活的探究
材料:
如图
1.图1中是什么物件?是什么人用什么材质制成的?说明了什么?
图1
图2
骨针 山顶洞人 动物骨头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图2中是什么物件?说明了什么?
装饰品 说明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
远古人类 时间 地点 生产生活状况 意义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使用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距今约3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了审美观念,会人工取火
由群居生活到氏族
重点详解——考点1.2:了解北京人
北京人
(一)北京人的发现
北京周口店博物馆:北京猿人
时间 人物 发现成果
1921年 瑞典的安特生 发现北京人遗址
发现3颗牙齿化石,“北京人”的命名
1929年 中国的裴文中 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用火遗迹
原址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
意义 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北京人遗址和北京人的发现
【总结】(1)北京人遗址—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二)北京人的体貌、生产、生活
北京人复原头像
“北京人”档案
姓名:
生活年代:
居住地点:
面貌特征:
发现时间/发现人:
生活环境:
生存技能:
北京直立人
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
1929年 裴文中
距今70万—20万年
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平均身高1.57厘米
气候温暖湿润,有大片森林和水域。
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会保存火种
脑容量/身高:
自我学习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猿手
北京人手
现代人手
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结论: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够直立行走
2.北京人的生产与组织
周口店出土的石器
刮削器
尖状器
长尖石锥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时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想一想北京人使用这些
工具去做什么?
狩猎动物 采集果实
(2)生产生活
(3)社会组织
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群居生活
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着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远古环境险恶,而远古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
不能独自抵抗野兽,必须过群居生活。
历史·理解
3. 北京人使用火
史料实证
你认为北京人能用火做哪些事?
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
结论: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子等。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发挥你们的想像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又是如何保存的?
长时间保存火种
雷击、森林或露天煤自燃、偶尔的摩擦起火……
不用火时用灰土盖上,使其阴燃;到下次用火时,扒开灰土
(三)北京人遗址的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北京
周口店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北京人狩猎想象图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
洞人

- 万
万年
3
70
20
1
7
0
中国远古人类发展历程
直立人
直立人
晚期智人
旧石器时代
课堂小结:1
旧石器时代特征
1
2
3
4
过着群居生活
采集和渔猎
学会了用火
出现了骨器
课堂小结:2
(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
北京人
元谋人
用火
情况
工具
制造
体质
特征
距今
年代
生活
地点
原始人类名称
用表格将本课所学原始人类的知识进行归纳
云南
元谋县
人工取火
磨光和钻孔技术
和现代人
差不多
约3万年
打制石器
保留猿的特征
约70-20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
自然火
约170
万年
周口店龙骨山
自然火
打制石器
小结与归纳:3
北 京 人 时间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发现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体质特征 北京人(也称“北京直立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
生产、生活状况 过群体生活,共同劳动;会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发现的意义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遗址地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019年印次)
史料分析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遗址堆积厚40多米,1921年一1927年先后发现3枚古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此外,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石头以及大量的树籽。
①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群居生活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捕猎、采集
③使用火并保存火种
④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
重点详解——考点2.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一)河姆渡遗址的时空
读图回答: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在何处?河姆渡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什么?
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河姆渡遗址
房屋建筑
(二)河姆渡人的房屋
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
原因: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
作用:①通风防潮;②防虫蛇猛兽;③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木构水井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凿井的技术
(三)河姆渡人的水井
7000年前的水井
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木构水井
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
(四)河姆渡人的人工栽培水稻
原始农业
种植的主要作物:水稻
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
起源地之一
骨耜
(五)河姆渡人的农具
农业生产工具
骨耜是用偶蹄类动
物的肩肿骨制成的。
河姆渡人农业工具以
骨耜最为典型


猪纹黑陶钵
陶猪
圣水牛头骨
猪下颌骨
(六)河姆渡人的畜牧业
原始畜牧业
表明河姆渡人饲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骨器
河姆渡陶器上面是陶盆,下面是陶灶。
玉器
骨哨
(七)河姆渡人的手工业
1.说明河姆渡人
会制作陶器和玉器,
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原始手工业
双鸟朝阳纹牙雕
2.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
技术,用象牙和兽骨
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3.懂得使用天然漆装
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原始手工业
(七)河姆渡人的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
居民
原始
居民
距今
时间
活动
区域
房屋
形式
原始农耕
原始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距今约七千年
浙江
余姚
长江
流域
下游
干栏式建筑
(木建构水井)
栽培水稻
使用骨耜
猪、狗和水牛
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
象牙雕刻、天然漆
重点详解——考点2.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的生活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一)半坡遗址的时空
读图回答:半坡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在何处?半坡遗址所处怎样的地理环境?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地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
冬季严寒,干燥少雨。
(二)半坡居民的房屋
灶坑
半坡遗址图
柱洞
房屋聚落
壕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房屋建筑
(二)半坡居民的房屋
思考: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
半地穴式房屋构造图
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
作用:抵挡风雨,防寒保暖。
房屋建筑
骨铲
(三)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
石锥
石锛(bēn)
石刀
石凿
半坡遗址角锥
1.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和角器等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渔猎工具
弓箭
骨制箭头
2.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狩猎)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
骨鱼叉
石网坠
(四)半坡居民的农业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原始农业
史料实证
石刀
石锥
石锛
石凿
这些半坡遗址出土的实物史料,
说明了什么?
半坡人可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
弓箭
骨制箭头
石球
鱼钩
石网坠
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为什么还要进行渔猎?
说明生产力低下,农业收获不能满足需求,以渔猎来补充食物

猪下颌骨
鸡肢骨
羊下颌骨
狗下颌骨
(五)半坡居民的畜牧业
原始畜牧业
半坡居民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尖底瓶
人面鱼纹盆
鹿纹
陶盆
(六)半坡居民的手工业
半坡陶器刻画的符号
1.陶器—彩陶
思考·探究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猜一猜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呢?
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埙(xūn)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形状有管形、橄榄鱼形、圆锥形等多种。它们的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的有若干按音孔。多为陶制品,也有骨制品。
1956年半坡出土的陶埙
2.乐器——陶埙
(六)半坡居民的手工业
纺轮
布纹陶钵
纺线工具
骨针、骨梭
我国最早使用的纺织
原料是半坡时期的麻。
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从事
简单的纺织、制衣。
3.纺轮——纺织制衣
麻布印迹
(六)半坡居民的手工业
半坡原始居民
原始
居民
距今
时间
活动
区域
房屋
形式
原始农耕
原始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距今约六千年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半地穴圆形房屋
磨制石器
骨器、角器;主要种植粟;用弓箭等捕猎;用鱼叉等捕鱼。
饲养猪、狗等家畜
制作陶器,最具特色为彩陶。乐器、骨针、纺织、制衣等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不同点 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距今年代 距今约6000年 距今约7000年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生产工具 骨器、角器 骨耜
种植作物 粟 水稻
相 同 点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
特别提示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范围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3.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考点2.2: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概况: 距今一万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先民栽培稻,北方先民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这些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北京东胡林遗址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炭化稻谷 刻符龟甲 七孔骨笛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一)农作物的栽培
江西仙人洞遗址复原陶罐
这是目前世
界上发现最
早的陶器之
一。
农业生产工具——耒耜图
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耜作为翻土工具,用来耕种。(骨耜)
裴李岗遗址出土羊头、猪雕塑
家畜的饲养开始出现
(二)农业的发展表现
(1)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得到推广。
(2)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进行耕种,农业在生活中所占比重增加。
(3)出现了家禽饲养、制作陶器等。
【考古佐证】
(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②家畜饲养
①农作物种植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石器
粟和稻
陶猪
聚落遗址
石斧
贾湖遗址出土石磨盘和磨棒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地区
标志
意义
历史
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大河流域-农耕文明
大河流域原因: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有利于原始农业的产生
重点详解——考点3.1:炎帝和黄帝
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伏羲画挂
神农尝草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一)神话传说与传说人物
炎黄联盟
黄帝
炎帝
蚩尤
1、五六千年前,中国步入部落联盟时期
2、黄河流域的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结成联盟,推选联盟首领。
(二)部落联盟时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
阪泉
涿鹿
黄帝
炎帝
涿鹿之战
1.结果: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炎黄部落
蚩尤
指南车
2.结果:蚩尤战败,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
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三)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后,黄帝因此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
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华人也自称为“炎
黄子孙”。
2020年黄帝陵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现场
炎帝
黄帝
阪泉之战
炎黄联盟
华夏族
蚩尤
涿鹿之战
其他部落
(四)华夏族的形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
逐渐融合而成。
历史·探究
“···神农···,制耒耜,教民耕作···” ——《白虎通义》卷二
发明:1.炎帝会制作生产工具,教民开垦耕作。
发明:2.种植五谷和蔬菜
(一)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礼纬含文嘉》曰:“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太平御览》第七十八卷《炎帝神农氏》
“(炎帝)能殖百谷百蔬。” ——《国语·鲁语上》
材料·研读
“神农耕而作陶”——《太平御览》引《周书》
神农氏 “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新论·琴通篇》
发明:3.炎帝神农发明陶器
发明:4.炎帝神农发明医药
发明:5.炎帝神农发明弦琴
“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史记·补三皇本纪》
“神农和药济人” ——《世本》
教民开垦耕种
制作生产工具
种植五谷和蔬菜
制作陶器
发明纺织
学会煮盐
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
具有天文和历法知识
半坡尖底瓶
仰韶葫芦纹彩陶壶
出土器物充分证明炎帝时确实已掌握较高的制陶技术。
炎帝发明
(二)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像
轩辕黄帝像
“黄帝作车、引重致远。”
——《古史考》
“轩辕变乘桴以造舟楫。”
——《拾遗记》
“黄帝作弩。”
——《古史考》
发明:1.黄帝造车
发明:2.黄帝制造船只
发明:3.黄帝发明弓箭
材料·研读
建造宫室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制造船只
炼铜
发明弓箭
发明指南车
这些传说哪些是可信的 (用你学过的知识举例证明)
浙江跨湖桥独木舟出土现场
距今8000年“世界第一舟”
1.传说中黄帝的发明
仓颉造字
“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 ——《易系辞》
黄帝官员仓颉创造文字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河南省濮阳市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2.传说中黄帝部属的发明——仓颉造字
《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了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史记·五帝本纪》
“西陵氏始劝蚕。” ——《蚕经》
黄帝妻子嫘祖会养蚕缫丝
2.传说中黄帝部属的发明——嫘组养蚕缫丝




伶伦造律
隶首发明算盘
河南贾湖骨笛
距今8000年
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
绸片和丝带距今4000年
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2.传说中黄帝部属的发明——伶伦、隶首的发明
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发生了
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
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医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考古材料证明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
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
史实:通过考古资料,掌握确切证据,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区别与联系: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
没有被证明的就是不可信的虚构内容。
问题·思考
炎帝:(神农氏)传说神农尝百草,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生产工具,制作陶器,乐器,发明纺织,煮盐,教民通商交换
黄帝:(轩辕氏)传说建造宫殿,制作衣裳,挖水井,制造船只,炼铜,指南车,制造文字(仓颉),音律(伶伦),算盘(隶首),缫丝纺织(嫘祖)
在中国的大地上,当时存在着许多的部落,其中黄帝与炎帝之间在阪泉进行了大战,最后炎帝归降了黄帝部落,而炎黄部落联合起来与蚩尤在涿鹿进行大战,蚩尤战败。华夏族形成。时至今日,我们将炎帝、黄帝称为“人文始祖”。
重点详解——考点3.2:禅让制
禅让图
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禅 让
(一)禅让的传说
禅让制
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民主)
传位
传位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远古五帝之一。因封于唐,故称“唐尧”。 他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得到人民的爱戴。
功绩:鼓励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推举舜作为继承人。
山西临汾尧庙
背井离乡
尧帝
(二)尧帝传说
尧舜禹的禅让
尧帝
舜帝
你能讲一讲尧舜禹的故事吗?
虞舜孝行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帝,即孝顺友爱的君主。舜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处处以身作则。功绩: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让位于禹。
舜帝陵雕像(湖南)
舜帝
(三)舜帝的传说
(四)大禹治水的传说
1.禹的父亲鲧主持治理黄河水患9年却以失败告终,被舜处死于羽山。
2.禹用疏导的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趋势,疏通九河引水入海,平息了洪水。
3.大禹治水精神: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
史料分析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①皇帝、指南车、涿鹿之战
②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从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①禅让制;世袭制
材料三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①大禹治水
链接中考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大禹
B.炎帝、黄帝
C.蚩尤、大禹
D.炎帝、蚩尤
B
链接中考
2、《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民主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推举制
C
谢谢观看!(共92张PPT)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专题0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主题概览
思维导图
朝代 都城 建立 时间 灭亡 时间 开国 君主 亡国 君主 重要
事件


西周
阳城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镐京
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武王
幽王
盘庚迁殷
分封制
重点详解——考点1.1:夏商周的更替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及启示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实行暴政(即暴政而亡)。启示:君主应多施仁政,勤政爱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易错易混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是我国世袭制产生的第一个君主。
3.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本质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4.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
重点详解——考点1.2: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1、夏朝的建立:
2、夏朝的传承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
(1)都城:
(3)国家机构的实质:
(2)国家机器: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阳城(今河南登封)
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4、夏朝的灭亡
国王桀(jie)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公元纪年与世纪年代的换算:
世纪:百位数+1
年代:十位数数字
时期:前50年为前期;后50年为后期。
(公元前则相反)
例:公元2070年为公元21世纪70年代
(公元21世纪后期)
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公元前21世纪前期)
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统治机构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重点详解——考点1.3:西周的分封制
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2.对象:
亲属、功臣
3.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物,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
4.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奴隶
平民
5.分封制形成的等级
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
权利
权利
建立武装
派征赋役
任免官员
6.诸侯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7.分封制形成的主要诸侯国及其分布图
(1)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公元前841年,周厉王
与民爭利,引起了长“国人暴动”,起义的平
民赶走了周厉王。
(2)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8.西周的灭亡
史料分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①禅让制变为世袭制
②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①分封制
②山东-齐鲁大地
③目的: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链接中考
1.(2021·云南昆明市)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君暴政,不得民心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国君采取利民措施 D.周文王伐纣
A
链接中考
2.(2021·山西临汾)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盂”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医(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A
重点详解——考点2.1: 青铜器
陶寺出土铜盆片正面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5件红铜铸造器物,均属于礼仪用器,距今4000多年。
陶寺遗址出土铜蟾
齐家文化出土铜镜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铜镜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铜镜,距今4000年。
(一)夏朝的青铜器代表
食 器
猜一猜
(二)商朝的
青铜器
酒 器
猜一猜
猜一猜
水 器
猜一猜
乐 器
猜一猜
兵 器
观看了上述各式器具中,我们能体验到商朝以后青铜器制造的哪方面特点呢?
【总结】商朝以后青铜器的特点
1.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用途较广泛,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2.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
(三)西周
你猜猜猜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九鼎八簋
天子
诸侯
卿 大 夫
藏 礼 于 器
统治者赋予青铜器森严的
等级差别,维护统治秩序。
说出含有“鼎”字的成语?
春秋鼎盛 一言九鼎 钟鸣鼎食
人声鼎沸 问鼎中原 三足鼎立
西周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一本记载历史的青铜之书!
西周利簋,高28厘米。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泥范铸造法”的分解
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
(四)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
此鼎形制雄伟,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四羊方尊由两次分铸技术铸造,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方尊
(5)小结
青铜器
出现地点 用途 功能 特点 工艺 代表
黄河流域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 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重点详解——考点2.2: 甲骨文
王懿荣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
祭祀 战争
农牧业
官制 刑法
医药 天文历法
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读图学史
①青铜器用途广泛
②青铜时代
①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
②国家权利的象征
链接中考
1.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记载:“王乍(作)三(师):左、中、右”“王其以众合右旅”。这些记述让我们得以了解
A.商朝军队作战以车战为主 B.商王朝军队具有相当规模
C.商王朝军队兵器种类多样 D.商朝对百姓征收繁重赋税
B
链接中考
2.(2021·河南信阳市)下列不属于商朝文明成就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B
重点详解——考点3.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
名称 土 地 兵 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关系
西周
东周
面积缩小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兵力下降
结论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14万人
直辖
几千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
有最高的地位
天子成为傀儡,
依靠强大的诸侯
王室衰微
今昔对比
西周—分封制
东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地位下降
权力被诸侯取代
难点解析
请你思考,东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说明生产力得到大发展,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
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形势图
1.诸侯争霸
观察地图,春秋时期较强大
的诸侯国有哪些?
分小组讨论诸侯争霸的原因?
③为了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
争当天下霸主。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王室衰微
何为“尊王攘夷”?
借尊奉周王之名号令诸侯,抵御狄戎(少数民族),争夺诸侯霸主。
人物小传
齐桓公
前685-前643年在位,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襄公幼子。姜姓,吕氏,
名“小白”。
宿怨
公子小白与管仲的“一箭之仇”
拜相
法家代表人物
葵丘会盟
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建议,拜管仲为相,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2. 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难点解析
3.齐国率先强大基于哪些因素?
地理优势
地处山东,盛产鱼盐。
政治优势
经济优势
外交优势
尊王,贤才管仲执掌国政。
发展生产,重视工商业。
亲邻、攘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反映出齐国国力强盛
4.一代霸主——晋文公
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一路上吃尽苦头。前636年在秦穆公支持下回晋夺权。
晋文公
(前697-前628)
姬姓,名重耳,
晋国第22任君主。春秋第二位霸主。
逃亡
变革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才,重视农业生产,
降低赋税,使晋国国力大增。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
(山东鄄城)进行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大战,楚军大败。
称霸
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
据史书记载,春秋294年间,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相继称霸。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霸主
夫差矛
勾践剑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4)小结:
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观察两张地图,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春秋初有170多诸侯国
春秋末年数量大幅减少
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5.争霸利弊
本课小结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器、牛耕使用
生产力提高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分封制瓦解
诸侯崛起
王室衰微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春秋霸主
影响:促进民族融合
重点详解——考点3.1春秋战国——战国
战国形势图
礼崩乐坏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
而统一天下的叫“霸”
1.社会背景:经过春秋300年纷争,大部分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统治彻底崩溃。
(一)社会背景:
战国七雄
田氏代齐
读图学史
2.赵韩魏三家分晋
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控齐国朝政。前386年田和被周王册命齐侯,取得合法地位。
难点解析
这些变化反映
出战国怎样的
权力特点?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权力下移




新兴地主
阶级崛起
战国形势图
(二)战国七雄




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汉 水
江 水
河 水
淮 水
渭 水
渤海
东海
战国七雄形势图
周王城
封国都邑
临淄

咸阳

大梁

洛阳
1
2
3
4
5
6
7
练一练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诸侯并立
七雄
一雄
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材料研读
(三)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社会特点




1.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合纵: 合众势以攻一强
苏秦——合纵主张的代表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社会特点
3.七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
先后崛起。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四)战国三次经典战役与战争特点
战役 交战双方 军事策略 结果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围魏救赵
减灶计
长平之战
离间计
战争特点
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战国铜壶
壶身有水陆攻战图
耗时3年
兵力百万计
孙膑/庞涓
齐魏
孙膑/庞涓
齐魏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齐胜魏败
魏削弱,齐强大
秦国大胜,
加速统一进程
秦赵
兼并战争


长平之战
白起
长平之战
交战双方:
统帅:
廉颇 赵括
战况:
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
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
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
赵括
前261年秦攻赵。廉颇拒不出战。
“ 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虎挚之士。” ——《战国策》
秦国一国独大
纸上谈兵
——以消灭各国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材料解析
材料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
87件,大多为农具范。
——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材料2: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荒地大量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而鲁国最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缴税,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的人逐渐转变为地主,出现新兴地主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力求私有土地的合法化,掌握国家政权。
新兴地主阶级有何需求?


读图学史
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争霸
从争霸到兼并,体现了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
明确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时空观念
重点详解——考点3.2 商鞅变法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法家思想
难点解析
奴隶主
地主
奴隶
农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如果生产力是双脚,
那鞋子就是生产关系。
脚决定鞋子的大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脚大鞋小,脚小鞋大都不行。
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两者必须相适应。
租种土地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的剥削方式
变法到底是要改变什么?
变法本质上改变的是生产关系
旧制度的瓦解 新制度的确立
商鞅变法
(一)背景:
1.经济:为适应先进生产力(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发展封建
经济。
——改革的根本原因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
新的政治秩序。
——改革的政治原因
3.军事: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二)目的:
(三)内容1:
政 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加强基层管理,加强专制统治
改革内容合法化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
上述内容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建立县制
内容
作用
西周:分封制 秦国:建立县制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经 济
军事
(三)内容2: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确立了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合法性
发展封建经济,国富
方便税收和交换
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
兵强;触动旧贵族利益
商鞅铜方量
重点解析
何为“废井田,开阡陌”?说明了什么?
“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和相应的纵横道路,纵称
阡,横为陌。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去掉,即废除奴隶制
土地国有制,确立起土地私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内容
作用
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四)意义:
思考探究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原因);秦孝公的鼎立支持(客观原因);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
徙木立信
封建制
度确立
土地私有合法
建立
县制
地主阶级参政
国富
兵强
战国时期是
中国历史上
大变革的时代!
史料分析
人物:商鞅、秦孝公
内容: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奖励耕织和战功
影响:国富兵强
史料实证
知识拓展
考点3.3:都江堰的修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如今被誉为“天府”的四川成都平原,古时也曾饱受水患之苦:从川西北雪山中发源的岷江,经过上游的高山深谷,汇成急流,冲向成都平原。它曾一次次溃决堤岸、泛滥成灾。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
成都附近泯江上



1.地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对下列知识点进行自我归纳:
(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结构、功效、作用)
李冰石像
鱼嘴
分水堤坝
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飞沙堰
滚水坝
分洪 排沙
宝瓶口
出水口
引水入渠
灌溉农田
内江
灌溉
外江
分洪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2.修建
4.功能
3.构成
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防洪、灌溉、水运等。
5.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重点详解——考点4.1 老子和孔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3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著作及地位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创始人
2
1
1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
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
3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清净状态,人们满足于质朴的风俗和生活。
(一)老子的思想、政治主张、著作: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难——
长——
高——
强——
前——
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其余垒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事物质的变化
出生
明志
教学
从政
周游
修订
逝世
前551
前479
(73岁)
15岁
37—50岁
51岁
55—68岁
68岁
(一)孔子档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
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核心思想

何为“仁”?
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
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
(二)政治主张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为政以德
(二)政治主张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史记》
以礼治国,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
齐景公问政。孔子说:“君象君、臣象臣、父象父、子象子。”齐景公说:“说得好
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到吗?”
通过孔子的论述,你认为孔子推崇何种制度?
西周的礼制,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
在春秋争霸的背景下,你觉得孔子的政治理想能实现吗?
材料研读
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
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
借鉴意义。
(三)教育理念
"学在官府"
变为"学在民间"
观察图片,说明春秋时期的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
垄断教育的局面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阅读课文,总结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理念?
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贵族子弟:蒙德子 司马牛
穷苦子弟:子路 颜回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态度




整理古籍
编定《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




《论语》
(五) 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文化成就
2015年底,全球有500所孔子学院,遍布120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
美国
韩国
澳大利亚
北欧
重点详解——考点4.2 百家争鸣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子
庄子
韩非
(一)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提倡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孟子
《荀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兵家
孙武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子兵法》
难点解析
孔子讲“仁爱”,墨子主张“兼爱”,二者有区别吗?
墨子像
尊为“科圣”
孔子讲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以血缘关系的亲情为出发点,先爱父母子女,之后再爱他人,是一种有秩序的关爱。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秩序。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是一视同仁的
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大爱。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他。
亚圣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
矢志不渝的精神。
荀子
孟子主张不过分
捕捞鱼鳖、要
按时令进山伐树
①孔子
②韩非子
③孙武
④墨子
⑤孟子
孟子
韩非
提倡法治
孙武
军事思想
墨子
兼爱非攻
孔子
教育思想
【跨越时空】
请你推荐节目栏主持人
仁政
《仁政治国》主持人:______ 理由__________
《法治时空》主持人:______ 理由__________
《军事天地》主持人:______ 理由__________
《爱心世界》主持人:______ 理由__________
《教育论坛》主持人:______ 理由__________
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
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出现
的。这表明思想观念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孔孟荀
老庄
墨子
韩非商鞅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儒 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 子 荀子 《荀子》 实行“礼治”
墨 家 墨翟(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 家 韩非 (韩非子)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道 家 庄周(庄子)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家国情怀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习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遵法治等精神
孔子、孟子、墨子: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有教无类”:教育公平和教学方法
韩非: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
道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链接中考
1.(2021·贵州遵义)在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500多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春期》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B
链接中考
2.(2021·河南郑州)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A
谢谢观看!(共139张PPT)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主题概览
思维导图
重点详解——考点1.1: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什么现象?
人民渴望结束战乱,统一天下。
材料二: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
秦国国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
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秦王嬴政又如何?
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民心归一
综合国力
雄才大略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归纳:秦灭六国的原因
(2)经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
(1)战国时期人民渴望结束战乱,统一天下
(4)秦王嬴政积极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
(3)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再抵挡秦军
(5)秦国谋略得当——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二)秦灭六国的过程
前230—前221年,秦统一战争







秦国灭亡六国的顺序
(三)建立秦朝与统一的历史意义
时间:
都城:
意义: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
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
秦灭六国后,又如何拓展和经营边疆的?
北击匈奴、南征越族。
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前213年)
长城
南海
陇西
东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土该如何统治?
考点1.2:中央集权制度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
确立中央集权制
(一)皇帝制度
2.特点: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即: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1.最高统治者——皇帝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自称“始皇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研读】
皇帝
总揽大权 , 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实质: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二)中央政权机构
①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
②影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郡守
县令或县长



(三)地方制度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朝政治建制
示意图
皇帝
总揽大权,皇权至上。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行政
军事
监察
郡(守)
县(令或长)


考点1.3: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李斯
(前284—前208)
(一)文化:统一文字
小篆
巩固统一的措施
目的:为消除文字差异,巩固统一。
意义: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圆形方孔半两钱
意义: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二)经济上:统一货币



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
秦一尺约今23.1cm
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
秦一升约今202ml
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秦一斤约今258g
(三)经济:统一度量衡
意义: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四)交通:统一车轨
秦帝国驰道分布图
意义:车同轨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驰道。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灵渠
南海郡
桂林郡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临洮
辽东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象郡
桂林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小 结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统一中国
前221年
秦巩固统一措施
秦朝疆域
创立大
一统的
中央集
权制度




统一
度量衡
车同轨
修驰道
南开灵渠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政治上)
(文化上)
(经济上)
(军事上)
人物评价
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当时有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而也有人记载:“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
功—(1)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
(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评价方法:
①呈现观点-例:XXX是......的人
②按照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原则把人物活动分为积极(功绩)、消极(过失)两方面。
③总结这些活动带来的影响
易错易混
1.封建帝制最先确立于秦始皇,最后在辛亥革命时被推翻,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
2.秦朝废除分封制,并不意味着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西汉初期又推行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3.秦朝主要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汉前期主要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以后主要采用的是儒家思想。
链接中考
1.(2021·山东聊城)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据此判断秦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B.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C.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秦国积极策划,策略得当
A
链接中考
2.(2021·北京)“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 )
A.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D.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
重点详解——考点2:大泽乡起义与秦朝灭亡
秦的暴政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自白
请思考:这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
反映了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赋税、徭役兵役沉重
阅读课文总结秦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田租
口赋杂赋
自用
农民上缴2/3的收获物
赋税沉重
修长城40万人
修陵墓宫殿70多万人
征伐南方50万士卒
修驰道等百万人以上
550万
成丁450万
全国约2000万人口,
每年300万成年男子服役
徭役、兵役繁重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二)秦的暴政——法律严苛
材料: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①劓:割鼻子。②醢:剁成肉酱。③黥面:在脸上刺字。④后刖:砍掉左右脚。⑤腰斩:拦腰斩断。⑥诛九族: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法律严苛 ●刑罚残酷
秦代刑具
湖北云梦睡虎
地秦简法律
(三)秦的暴政——秦二世残暴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法律严苛
秦二世胡亥
(前230—前207年)
赵高
秦二世时丞相
秦二世残暴统治
二世骄淫腐败残暴无能
胡亥以矫诏袭位,为巩固皇权,对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对民众剥削更残酷。
法律严苛
秦二世残暴
车裂
急于求成和暴虐
秦始皇统治特点:
(四)秦的暴政——焚书坑儒
目的:控制人们的思想言论。影响:对古代文化造成了严重摧残和破坏。
秦的暴政
失民心
起义
5.更加残暴的秦二世
3.刑罚残酷
4.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
人物小传
1.直接原因:
大雨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陈胜(字涉)
反抗暴秦的先驱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前208年被车夫庄贾杀害
陈胜、吴广起义
2.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3.起义时间、地点:
4.领导人:
前209年、大泽乡
陈胜、吴广
大泽乡起义
5.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与结果
大泽乡
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秦二世反击
陈胜吴广被害
直逼咸阳
起义失败
刘邦
项羽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巨鹿之战
1.公元前207年,
项羽率军在巨鹿之
战歼灭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是古代战
争史上以少胜多的
经典战例。
2.刘邦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前207年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
秦始皇
胡亥
子婴
秦朝
皇帝
世系
巨鹿
破釜沉舟
项羽
6. 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斗争:刘邦、项羽起义
链接中考
1.(2021·广东江门)秦朝时,全国人口约两千万人,每年服兵役、徭役者不下300万人。“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这会造成( )
A.社会生产急剧下降 B.中央集权体制动摇
C.秦朝刑罚更加严酷 D.农民赋税数量上涨
A
重点详解——考点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二)西汉初年的经济形势和首要任务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情景剧
面对此种情景,
如果你是汉高祖该采取哪种措施?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
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
管理,使天下太平。
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
大臣乙:严刑峻法会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事
例啊!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给民休养生息。
(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陆贾
休养生息政策
材料: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 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据材料分析,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
休养
生息
鼓励农业生产
兵皆罢归家
轻徭
薄赋
(十五税一)
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人相食,死者过半”
增加农业劳动力
“民失作业,大饥馑”
鼓励农业生产
(一)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举措
影响:使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
汉景帝刘启
(前188—前141)
陕西汉景帝阳陵丛葬坑出
目标导学三:“文景之治”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
食,寒不可衣,都
不如谷物和桑麻。”
继续与民休息。
田赋降到三十税一。13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一)措 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文景之治”
汉文帝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二)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两代40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治世局面
西汉
建立
休养生息
政策
“文景之治”
背景
内容
结果
内容
影响
前提
链接中考
1.(2021·山东聊城)《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材料中的情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兴建水利工程 C.实行休养生息 D.发动对外战争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而黄老之学则提倡“无为而无不为”,适应当时进行休养生息的需要,故C符合题意;汉武帝时,随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已经成为形势发展的要求,而黄老之学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同时,儒家学说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形成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兴建水利工程属于具体的措施之一,说法片面,故B不符合题意;发动对外战争,与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重点详解——考点4:汉武帝的大一统
“推恩令”的实施
(一)背景
郡国制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封国威胁中央
汉武帝在政治上面临什么烦恼?
材料一: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诸侯王势力强大
有的反抗朝廷官吏
有的举兵叛乱
严重威胁到中央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
兼并土地、聚敛财富
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
导致社会混乱
主父偃画像
汉武帝画像
推恩令
推恩令
诸侯王势力
诸侯王



皇帝
中央统辖的郡
中央统辖的郡
(二)颁行“推恩令”
诸侯王







实行推恩令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刺史制度
——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刺史:代表中央监视地方官员和豪强及子弟的不法行为。
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大大加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知导引】:欣赏历史话剧——“诸子百家”论治国
(旁白:时间:汉武帝时期;地点:长安皇宫;人物:四位学生,一个扮演汉武帝,另外三个扮演诸子百家继承人)
生A: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治理国
家,可永保江山呢?
生B:启奏陛下,恕臣直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人目无国法,说三
道四,这样对国家不利。要加强刑法,看今后还敢诽谤皇上?
生C:陛下万岁!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秦灭亡就是前车之鉴。
先王无为而治才有今天成就,既然先王治国思想那么好,就继续采用
为妙。
生D:万岁!皇帝是天子,奉上天命令统治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谁敢说三
道四就是对上天冒犯,会遭天谴。用“仁”“礼”教化百姓,百姓就
会安分守己,天下太平。
生A:董爱卿言之有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
阅读教材概括西汉初年,在思想上面临哪些问题?
1.统治者“无为而治”政策,
诸子百家学说得到流行。
2.士人依附诸侯王,批评皇
帝,议论朝政。
休养生息,
无为而治
施行仁政,
以德治国
严刑律法,以法治国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前179—前104)
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一)思想上的背景、举措
汉代讲经图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二)历史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秦汉对儒家的态度
态度不同: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目的相同:
巩固政权,控制思想。
材料一:
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
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朕很是烦恼
2、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1、国家财政困难
(一)背景——经济烦恼
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1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2
(二)解烦之措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漠北战役
前119年抗匈奴高潮
卫青
霍去病
※卫青出定襄,在漠北遭遇匈奴单于
主力,汉军大胜。
1.过程: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分道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霍去病出代郡,全力击杀左贤王军
队,俘虏和杀死达到七万多人。
2.结果:漠北战役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实力,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收复失地且大大拓展了疆域。
你如何评价汉武帝的功绩?
儒道之争思想混乱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豪强横行
掌控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铸五铢钱
盐铁官营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推恩令
设置刺史
反击匈奴
开疆拓土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巩固大一统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小结
问题探究: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上 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思想上 “焚书坑儒”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上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知识拓展2——儒家思想的变迁
链接中考
1.(2021·贵州遵义)《史记》记载:“假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为了更好的加强思想控制 B.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让更多的人感恩皇帝 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得到封地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侯王的封地和势力的举措,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符合题意;推行推恩令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A排除;CD项不是推恩令实行的根本目的,排除。故选择B。
重点详解——考点5.1:张骞通西域
张骞通西域
(一)西域的地理位置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阳关
玉门关
阳关
玉门关
新疆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时代背景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
“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至匈奴单于,杀月氏王,以
其头为饮器”。 ——《后汉书》
材料一反映了西域社会状况如何?
(1)西域社会状况:小国林立 被匈奴奴役
材料二: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
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据材料二回答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如何?
(2) 西汉和匈奴关系:匈奴严重威胁着西汉边境
匈 奴
招贤令
自高祖以来,我大汉人民屡遭匈奴侵扰。现招募一勇士,
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共灭匈奴。重赏!
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汉武帝
(3)
【活动探究】假设你是张骞,结合招贤令诏书,你会对汉武帝说些什么,你又会担忧什么?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汉武帝
被匈奴俘虏,有去无回。
张骞,陕西汉中人氏。汉代杰出外交家、探险家。他原是一名郎官,后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成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为“打通中原到西域的道路”。
张骞
(前164—前114)
(三)张骞出使西域
1.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堂邑父
10余年
符节
1年多
(前138—前126年)历时13年
你认为从张骞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坚持不懈 不屈不挠 忠于祖国 开拓进取


总结提升
3.张 骞 两 次 出 使 西 域
次数 时 间 目 的 结果/意义




公元前
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及西域各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出使西域
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重点详解——考点5.2: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织品
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鄯善
阳关
玉门关
于阗
疏勒
大宛
葱岭
塞琉西亚
西

大月氏








西安西北
和田南
若羌
巴格达
(古 罗 马)




咸海
(波斯湾)
喀什
敦煌西


河西
走廊




西



欧洲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线路
丝绸之路
2.线路
葡萄
苜蓿
石榴
葡萄
苜蓿
石榴
3.西域传入中原的物产1
葡萄
苜蓿
石榴
胡旋舞
琵 琶
佛 教
胡旋舞
琵 琶
佛 教
3.西域传入中原的物产2
挖井技术
冶铁术
印刷术
养蚕术
4.中国传入西域的物产
5.丝绸之路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传入中原
传入西域
(二)海上丝路
海上丝路的路线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
汉朝先后有多条海上航线。
1.“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一:
①山东沿岸→②穿过黄海→③到达朝鲜、日本
①东南沿海港口出发→②经中南半岛南下→
③绕过马来半岛→④穿过马六甲海峡→⑤孟加拉湾沿岸→⑥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2.“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二
最运端: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中国的丝绸通过这条航线转运到欧洲地区,北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3.“一带一路战略”与丝路精神
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1)内涵:
(2)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为,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地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习近平"一带一路"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家国情怀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一带一路增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了经济共同发展,完善了世界贸易体系,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点详解——考点5.3: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一)对西域的管理概述
西域都护
时间
职责
前60年
府邸
管辖
乌垒城
西域地区
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
历史意义: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
(32—102)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
事家、外交家。奉命出使
留守西域31年,为西域回
归、促进民族交融,作出
巨大贡献。(封定远侯)
看图说故事
西汉
东汉
投笔从戎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甘英出使大秦(受阻)
开辟了通往西亚路线
对西域的管理
西

西域都护的设置
①时间:
公元前60年
②职能:
总管西域的事务
③意义: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对西域的管理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1)东汉明帝时期:班超出使西域
(2)目的: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3)班超派 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4)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5)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死后其子班勇继业,再次出使西域
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
名称
西域
张骞通西域
背景
经过
结果
时间
路线
沟通中外文明
意义
链接中考
1.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猪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张骞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人,是因为他的两次出使西域 ( )
①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 
③为西汉与西亚、非洲通商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④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重点详解——考点6:东汉的兴亡
光武中兴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西汉
外戚王莽
篡汉
新朝
想一想:
什么叫“外戚”?
王莽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的侄子。
公元元年
(一)社会背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起义推翻
刘秀于公元 年称帝,定都 ,
史称 。刘秀就是 。
25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二)东汉建立
公元9年
公元25年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公元25年,刘秀称帝
(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光武帝巩固政权的措施
刘秀
(前6年—公元57年)
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28岁起兵,30岁称帝,在位33年。称帝后经过十多年的征伐,基本统一中国,恢复汉朝。其为人谨慎、朴实而有气度,躬亲政务,堪称一代明君。
1.释放奴婢
2.减轻赋税、减轻刑罚
3.合并郡县,裁剪官员
4.监督官吏,惩处贪腐
5.缓和民族矛盾
6.结果: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
中兴
相同点:
①背景: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内容: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
提倡节俭等。都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③结果: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不同点:
①统治思想: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内容: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没有的。
启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
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冲帝刘炳
2岁即位 3岁过世
汉质帝刘缵
8岁即位 9岁过世
汉和帝刘肇
10岁即位
汉殇帝刘隆
百天即位 8个月夭折
东汉未满16岁即位的幼年皇帝占总数的3/4。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成为东汉政治的一大毒瘤。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岁)
和帝 10 27
殇帝 1 2
安帝 13 31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质帝 8 9
桓帝 15 36
灵帝 12 34
少帝 14 14
献帝 9 54
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一览
这10位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是
9.5岁!
平均寿命只有24岁
皇位更迭频繁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一)东汉后期政局特点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影响: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巾大起义
跋扈将军
梁冀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太平道人张角
黄巾起义
(一)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背景(原因):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历时9月被镇压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84年
张角
创立太平道,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黄巾起义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起
东汉的衰败
建立:
措施:
结果:
公元____年光武帝_____以______为都城建东汉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__________的局面
1.直接原因:甲子年(即公元______年)创立太平道的
______领导的____________
2.根本原因:东汉中后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
25
刘秀
光武中兴
张角
184
黄巾起义
洛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小结
链接中考
1.(2021·安徽滁州)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出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
A.北方各族人民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方经济相对落后 
C
重点详解——考点7:佛教和道教
道教和佛教
道教圣地 青城山
(一)道 教
创立时间:_________
创立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
代表:四川成都的_______
东汉末年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中国本土宗教
青城山
张角
张陵
说一说道教为何产生于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极度苦难的人们需要精神寄托。
太上老君
教主
(二)佛 教
释迦牟尼
创立时间地点:_____________
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传入中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河南洛阳的_______
前6世纪古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西汉末年丝绸之路
东汉汉明帝敕建白马寺(第一)
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传播:西汉末年传入。
道教和佛教
积极:
消极:
麻痹人斗志
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
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传入的影响:
下列词语跟何种宗教有关?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无事不登三宝殿
五体投地
大千世界
因果
忏悔
秦汉
文化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和
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外
交流增多;秦汉时期科学家的刻苦
钻研。
√道
√道
链接中考
1.(2021·江西新余)道教和佛教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这两种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教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创立的宗教
B.道教从创立伊始就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扶持
C.两者都迎合了当时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
D.东汉时期佛教由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
C
考点8:秦汉时期的成就
造纸术的发明
材料一 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遗传后世子孙者知之。 —《墨子·兼爱下》
材料二 先王寄理于竹帛。 ——《韩非子·安危》
材料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 范晔《后汉书》
(一)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和缺点
阅读材料说说在纸发明之前人们的书写材料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甲骨
青铜器
丝帛
竹简
书写费力
昂贵
笨重
书写材料:
缺点:
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早期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
(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二)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
(1)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三)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
切麻
⑤舂(chōng)捣
④蒸煮
浸灰水
洗涤



⑦抄纸
⑥打浆
⑨揭纸
(四)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欧洲
7世纪
日本
朝鲜
4世纪
美洲
16世纪
阿拉伯国家
8世纪
( 五)造 纸 术 的 传 播
大洋洲
19世纪


12世纪
12世纪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一)张仲景
张仲景和华佗
请说出中国著名老字号中药店?
坐堂医生
同仁堂
九芝堂
华佗(145--208年)东汉著名医学家。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二)华佗
“五禽戏”
鹿形
虎形
猿形
飞鸟形
熊形
猜一猜这些动作分别模仿什么动物?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朝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
壮年游历——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1.个人简介
历史巨著《史记》
内容: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体裁:
《史记》全书分为十二世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130篇。本纪:按年计述帝王之事,为全书之纲;世家:叙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权和诸侯王的历史事迹;列传: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名医、刺客等的事迹。表:按世代或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书:对古代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等进行专门记载和论述。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评价: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实事求是。
(2)贡献——《史记》
《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柳宗元: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黄帝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3000多年
汉武帝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为其辩护,终激怒汉武帝,遭受腐刑。
三年后,获赦。司马迁发愤著书,约于55岁写成《史记》。
想一想从司马迁的著书过程中我们能看出他有哪些优秀品质?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正直不屈
意志坚强
秉笔直书
爱憎分明
知能提升
链接中考
1.(2021·山东潍坊)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灞桥、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发现了西汉时期的纸……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东汉时……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我国己发明造纸术 B.我国最早的纸产生于东汉
C.说明当时的造纸技术高度发达 D.东汉时纸作为书写材料己经在我国普及
A
谢谢观看!(共83张PPT)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主题概览
思维导图
重点详解——考点1.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保证了军粮供应和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招募流民和兵士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官渡之战
阅读材料,说一说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十万人
三四万人
曹操
袁 绍
公元200年
官渡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
胜多
乌巢
官渡之战战况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作 用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积极练兵,战术得当。
(4)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5)人心上: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三)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曹操 胜
袁绍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统一全国
赤壁之战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一)背景
假设你是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为主进言?
刘备(161年-223年)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二)赤壁之战经过
原因
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
战术得当
缺乏统
一全国
的实力
(根本)
(三)讨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以防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纳。后来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
材料二:赤壁之战前,曹操考虑到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就下令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平稳。孙刘联军经过商议,让黄盖假意降曹,最后火烧曹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①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②指挥者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③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④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⑤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四)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历史上的曹操是位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大业是主要功绩。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猜一猜哪个是曹操?
(六)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曹操?
(五)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曹操?
战 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曹军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曹军
曹军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夜烧军粮
联合 诈降 火攻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时 间
作 战
双 方
特 点
简单经过
结 果
影 响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战 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曹军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曹军
曹军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夜烧军粮
联合 诈降 火攻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时 间
作 战
双 方
特 点
简单经过
结 果
影 响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重点详解——考点1.2:三国鼎立
(一)背景
(1)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
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
南发展,攻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
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洛 阳

成都

建业
三国鼎立
的局面形成


220年
曹丕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9年
建业
曹操死 三国始
(二)三国鼎立的过程

赤壁
之战
(直接原因)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
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1)魏
(三)三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吴国船只
(2)吴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吴国的立国方针
“务农重谷”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合作探究
结合《曹操·蒿里行》从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对比,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经济:
政治:
东汉
三国鼎立
中央政权衰败,州牧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三国鼎立,结束割据混乱,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曹魏重视农业,孙吴开发江东,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开发西南
进步
蜀锦
(3)蜀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
链接中考
1.(2021年山东菏泽)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D
链接中考
2.(2020年山东济南莱芜区)关于如图所示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东汉后期 B.发生在三国时期
C.北方政权取得胜利 D.完成了国家统一
A
重点详解——考点2.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重点详解——考点2.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重点详解——考点2.3:人口南迁
小结
重点详解——考点2.4:江南地区的开发
(1)我国古代,黄河上游的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是开发较早的地区,而南方则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2)西汉之前,江南地区还处在火耕水耨的原始农业阶段。(3)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
(4)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大量流民。部分流民南下浙江、福建和广东一带。
第四单元
(一)江南地区的开发概况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书·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概括江南地区发展概括?
第四单元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②自然条件优越。
③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方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南方)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
——《宋书》




a.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小麦推广
水稻为主
第四单元
(1)农业
c.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例子
d.发展种桑、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水稻由原来直播变成育秧移栽,这是水稻生产技术重大进步。
·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b.兴修很多水利。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
第四单元
(2)手工业——纺织业
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东晋青瓷羊尊
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体较薄,造型秀美,釉色青灰,匀净莹润。制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东晋青瓷鸡首壶
第四单元
手工业——制瓷业
南朝青瓷莲花尊


灌钢法
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作出划时代贡献。
第四单元
手工业——冶铸业


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
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
第四单元
手工业——造船业
(东晋船只)相接万里(1里=500米)……
或渔或商也。
——(东晋)郭璞《江赋》


六朝都城建康,东晋时有人口4万户,到梁朝便发展到28万户, 居民和市场多数在淮河两岸,市场多而分散,
第四单元
(3)商业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229年
589年


建业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小结
史料分析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东汉《汉书》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区分两次人口迁移
①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
②北人南迁-江南地区开发
①变化:由荒凉到富裕
②现象:江南地区经济开发
③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④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链接中考
1、下图是东汉以后政权更替示意图,对该图的解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东汉和西晋都是全国统一的朝代 B.西晋结束了三国并立的局面
C.西晋与东晋曾经南北对峙 D.东晋时北方和西南有很多政权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建立于317年。西晋灭亡于316年,因此东晋是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C符合题意;ABD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故此题选择C。
链接中考
2、(2020·广东大埔)现如今,我国南方经济的发展要远远超过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江南的经济就得到了开发。以下属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①地理、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③战争较少,相对安定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
重点详解——考点3.1: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第四单元
(一)背景
②北方内迁民族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汉化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背景:_____矛盾激化
_____矛盾激化
民族
阶级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第四单元
(三)改革措施
(1)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第四单元
(三)改革措施
(2)推行汉化措施:
a.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咸阳王禧传》
第四单元
(三)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汉服出御图》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



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b.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2)推行汉化措施:

汉服饰俑
鲜卑服饰俑



第四单元
(三)改革措施
c.改鲜卑姓为汉姓
(2)推行汉化措施: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皇族) 元
独孤 刘
丘穆棱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尉迟 尉
第四单元
(三)改革措施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
(2)推行汉化措施:
d.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
第四单元
小结
项目 措施 意义
迁都
汉化措施
迁都洛阳
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
①说汉语②改汉姓 ③易服饰④通婚姻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知识拓展——比较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重点详解——考点3.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一)表现:经济上
(1)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将畜牧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第四单元
(一)表现:经济上
(2)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第四单元
(二)表现:政治上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第四单元
(三)表现:文化上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发展。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第四单元
(四)表现:心理上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第四单元
(五)影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读图学史
下列几组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北方民族大交融
链接中考
1、(2021年成都)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A
链接中考
2、(2020年江苏泰州)“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用汉姓 D.迁都城
A
重点详解——考点4:魏晋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文名称:贾思勰
所处时代:北朝
职 业:农学家、官员
代表作品:《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第四单元
北朝贾思勰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第四单元
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中文名称:祖冲之
所处时代:南北朝
个人背景职业:数学家,科学家
作品:《缀术》《大明历》
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二:科学家祖冲之



连环画中的
“水碓磨”
祖冲之千里船
第四单元
(二)成就
(3)机械制造:
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圆转不穷,
而司方如一
日行百余里
第四单元
(一)东汉
早期图画文字
晚期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成型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第四单元
(二)曹魏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钟繇《贺捷表》
书法
本名:王羲之(321—379)
别称:王右军、王会稽
所处时代:东晋
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第四单元
(三)东晋
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第四单元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绘画
第四单元
代表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雕塑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开凿。存有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四单元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上。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四单元
龙门石窟
第四单元
雕塑
佛像特点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屣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课堂小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科技 文化
农学 书法
数学
天文历法 绘画
雕塑
贾思勰《齐民要术》
三国刘徽: 割圆术
《缀术》
南朝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第七位
《大明历》
曹魏:钟繇——独创楷书;胡昭
西晋:设置书博士
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集序》
北魏:魏碑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链接中考
1、(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
A. 张仲景 B. 祖冲之 C. 毕昇 D. 蔡伦
B
谢谢观看!(共151张PPT)
新课标核心素养时代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专辑
主题05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素养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2.立足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3.立足家国情怀,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跨学科融合
诗看隋唐(融合历史、语文)
壹:大主题视角





单元概述:
政治上
文化上
经济上
民族上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581年到907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此后隋唐两朝的政权较为稳定,科举取士扩大了统治基础。唐前朝出现了盛世现象,但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五代十国相继割据,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到唐朝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日本、新罗、天竺产生了频繁的文化交流。
唐朝的统治者基本都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贰:时空观念
叁:知识梳理——考点 0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西

南方:
北方:





东晋
十六国并存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2.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3.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朝
西突厥
东突厥
隋朝大致位置图
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有一口枯井,相传陈后主在隋军攻城时携二妃躲入此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历史传说——胭脂井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表现
人 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 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 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图文展示
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据勘察,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含嘉仓160号窖内炭化的粮食
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1.实现了大一统
2.人口增长,垦田面积增加
3.政府政策支持
4.隋的发展
(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父亲辅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国公。杨坚袭父爵,历任北周朝廷要职。建立隋朝以后,隋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并统一南北。开皇年间,社会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含嘉仓示意图
(2)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小结
建立
统一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9年
陈朝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历史解释
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史称“开皇之治”。
核心素养
北抵涿郡
南至余杭
叁:知识梳理——考点 02 隋朝的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605年
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二长:2000多千米
(3)三点:洛阳、涿郡、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水运粮食在古代重要吗?
(1)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重要。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大,速度快。
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是哪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
4.影 响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炀帝巡游江都
小结
605年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朝大运河
中心-洛阳,北-涿郡,南-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全场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积极:大大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徭役繁重,加重人民负担
时空观念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中考演练
(2022年湖南邵阳)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叁:知识梳理——考点 03 科举取士制度
提示一:金榜题名;提示二:名落孙山;
提示三:十年寒窗;提示四:连中三元;
提示五:一举成名。
猜猜猜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形。
2.诞生:(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一朝登天
寒门苦读
材料一: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及其影响。
(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
(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材料二:魏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根据材料二讨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望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
(2)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
(3)统一的隋朝,需要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3.影响:(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孔颖达
房玄龄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小结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目的 ①主要目的:为官僚系统选拔人才;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过程 ①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性质 ①分科考试,以成绩来选拔人才的选士制度;②科举制是统治阶级笼络人才的重要手段
特点 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
评价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科举制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人才的流动,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考演练
(2022年天津)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回答下题:《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叁:知识梳理
科举制度的演变
叁:知识梳理——考点 04 隋朝的灭亡
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隋末起义英雄尉迟恭和秦叔宝
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相同点: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灭亡原因:
都是短命王朝:
秦朝和隋朝对比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秦持续15年,隋持续了38年
小结
中考演练
(2022年湖南衡阳)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山东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随之灭亡
叁:知识梳理——考点 05 唐朝建立与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高祖李渊
李渊(566—635年),唐朝的开国君主。李渊世代显贵,被授予北周唐国公爵号,后被隋文帝封为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隋朝末年,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于是李渊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随后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以隋朝制度为蓝本,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颁布均田制、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后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1)政治前提: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项目 唐太宗
政 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
经 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用 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3)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采取了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治国政策。
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
材料: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高士廉、秦叔宝、尉迟敬德等。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二人被称为“房谋杜断”
(4)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唐太宗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完善制度、减轻刑罚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社会安定
贞观之治
击败突厥、巩固西域
小结
核心素养
唐朝三省六部简表(三省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治国思想
措施
表现
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交往
以民为本(民本思想)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善用人才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击败东、西突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
开放的对外政策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叁:知识梳理——考点 06 贞观遗风
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留给你们的印象如何?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社会出现一种什么景象?
武则天扮演者
武则天是怎样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
1.从皇后到皇帝
2.武则天的治国策略(与“贞观之治”相比较)
项目 唐太宗 武则天
政 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经 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用 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
武则天死后,她的陵墓所立的石碑,未刻一个字,被称为“无字碑”。对此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
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朝稳定持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对武则天的统治应予以肯定。
从历史发展角度,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女皇武则天。
小结
核心素养
【知识延伸】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内,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重视发展生产,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措施
表现
政治
经济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政策,重视发展生产
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考演练
(2022年湖北宜昌)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
叁:知识梳理——考点 07 “开元盛世”
唐玄宗(685—762 年),名李隆基,又称唐明皇,712—756年在位。
他统治前期年号:开元;
后期年号:天宝。
1.背景:
(1)武则天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唐玄宗的雄才伟略。
什么是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为什么能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2.唐玄宗的治国策略(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项目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问题思考: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3.表现: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盛唐景象
材料: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6.6亿亩。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史载:“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小结
措施
表现
政治
经济
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重用贤能
注重对官吏考核,罢免不合格官吏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中考演练
(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被誉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升平时期。这一时期
A. 开通了大运河
B.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开创了科举制
D.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文化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叁:知识梳理
叁:知识梳理——考点 08 唐朝的民族交往
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
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唐与突厥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
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①杂居、通婚
②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官职。
表 现
2.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吐蕃

长安
靺鞨
回纥
东突厥
西突厥
青藏
高原
吐 蕃
藏族
游牧、农耕生活

7世纪前期,吐蕃的
统一青藏高原。
松赞干布
3.吐蕃统一
长安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
仰慕中原文明
把文成公主
嫁给松赞干布
(2)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
说一说
文成公主像
松赞干布像
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去了什么?
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及历法、科学技术内地的优良品种,如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等。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蕃和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讨 论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写给唐中宗的书信
材料二: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专门刻了“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
1.材料一反映了唐蕃之间哪段史实?
2.根据材料一、二,总结唐和吐蕃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
和亲 会盟
金城公主入藏
讨 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
开明的民族政策
思 考
小结
交往国家
政策
机构设置—
开明
和亲
中考演练
(2022年云南昆明)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册封—
文成公主入藏
皇帝
人物
影响
军事—
唐太宗
文成公主VS松赞干布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唐太宗: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北庭都护府
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叁:知识梳理——考点 09 唐朝的中外交往
1.遣唐使
(1)说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目 的
次 数
人 数
代表人物
作 用
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10多次
最多超500人
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遣唐使来华情况表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空海
空海纪念碑
空海石像
空海——日本文字(平假名)
(2)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内容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 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教 育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 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 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活风俗 饮食、服饰、茶道等;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陕西西安市城东南。日本空海(号弘法大师),在此寺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青龙寺
2.鉴真东渡
侓宗大师鉴真
  唐代著名高僧鉴真是扬州大明寺住持。大明寺是扬州最著名的古刹。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武帝大明年间,故名大明寺。现存建筑为清朝时所建。
大明寺
供奉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坐像
说一说:
(1)鉴真东渡的经过
(2)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终成大业的志向。
鉴真东渡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图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哪些贡献?
(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天平之甍)
(7世纪中叶建,鉴真到日本后,曾在此传播佛教。)
日本东大寺大佛殿
佛学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着鉴真图像。
医学
鉴真所传“奇效丸”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于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寺中主殿金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wǔ]殿顶,八根廊柱并列在台基上。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建筑
唐招提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江苏苏州张家港黄泗浦,为鉴真东渡日本的出发地,现建有鉴真东渡纪念馆和纪念碑。该诗为郭沫若为纪念碑所题。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思 考:玄奘为什么西行?
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求取真经。
玄奘负笈[jí]图
  此图根据宋人所绘《玄奘西游像》而刻在一块石碑上的。
  后来,石碑遭破坏,人们根据原石碑的拓片重新凿刻,以后又根据石刻像做成画像,着色后现供奉在陕西长安县兴教寺内的殿堂里。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思 考: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居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讲学。又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慈恩寺大雁塔
  《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38个地区和国家的见闻与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大唐西域记》书影
  玄奘圆寂后先葬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后迁葬在陕西省长安县少陵原南原畔,并修寺建塔以作纪念。唐肃宗题塔额“兴教”二字,故名兴教寺。
兴教寺
玄奘墓塔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图
小结
交往国家
政策
日本
开放
天竺
史料实证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新罗
玄奘西行
遣唐使
鉴真东渡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1.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2.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开放的对外政策
3.唐朝交通发达
754年(唐玄宗时)
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先进文化
传播了中国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贞观初年(唐太宗)
求取佛经精义
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
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叁:知识梳理——考点 10 唐朝的经济
1.农业方面
全国耕地达6.6亿亩
育秧移植栽培
筒车
兴修水利46处
曲辕犁
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
③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
④修建很多水利工程
表 现
曲辕犁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
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筒车 (唐代)
节省人力,
昼夜不停,
提高效率。
筒车(模型)
翻车(汉代)
①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高
②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
③商业繁荣,出现一些繁华大都市
表 现
2.手工业方面
蜀 锦
花鸟纹锦
身着丝绸
服装的妇女
材料一: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袘①,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裥②,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线之作有四,练染之作有六。
——[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二二《织染署》
材料二:窦师纶,字希言,纳言陈国公抗之子。……凡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至今谓之陵阳公样。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〇
【注释】①袘(yì):衣裙的下缘。②裥(jiǎn):裙幅或其他布帛上打的褶子。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唐代丝织业非常发达,丝织技术高超精巧。材料一反映出丝织品种类繁多。材料二间接反映了蜀锦富丽堂皇,制作技术精湛。从东汉开始,蜀锦闻名全国,到了唐代,蜀地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
唐三彩
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的三彩陶器。其造型美观大方,是艺术的珍品。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小结
史料实证
全方位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提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②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统治者励精图治,施行仁政,关注民生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社会风气
曲辕犁和筒车
①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②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③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1)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社会风气兼容并包,衣食住行受少数民族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是
叁:知识梳理——考点 11 唐朝的文化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 歌
诗人 生活年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 白
“诗仙”
盛 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
昂扬进取,
飘逸洒脱
杜 甫
“诗圣”
盛唐转衰
“三吏”“三别”等
淳朴厚重,
悲愤凄婉
白居易
中 唐
《赋得古草原送别》《秦中吟》《新乐府》 等
平易近人,
通俗易懂
2.书 法
唐代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
颜真卿
欧阳询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局部)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3.绘 画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阎立本《步辇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像》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小结
中考演练
(2022年湖南怀化)流寓湖南的文学家及其描写湖南的作品在古代湖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在湖南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他居无定所,来往于今岳阳、长沙、衡阳、来阳之间,写诗近百首。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是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C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盛唐
诗仙
诗风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时期
美誉
特点
唐朝由盛转衰
诗圣
(诗-诗史)
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唐朝中后期
诗魔;诗王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叁:知识梳理——考点 12 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统治前期 崇尚节俭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统治后期 日益骄奢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唐玄宗前期作为呈现出“开元盛世”景象,而后期的作为使唐王朝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同一皇帝经历了一个王朝的“盛世”和“危机”两种局面,那么这个“危机”是什么呢?
安史之乱
1.原 因
a.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杨贵妃
李隆基(685—762)
唐玄宗任用李林甫(“口蜜腹剑”)、杨国忠,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天生丽质难自去,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引述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
高力士
杨国忠
1.原 因
a.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b. 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
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
2.时间:755年-763年
3.人物:
边将:安禄山、史思明 平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
安禄山
郭子仪
4.路 线
《玄宗幸蜀图》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中士兵拒绝前行,迫使玄宗赐杨贵妃自缢。后来,在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努力之下,唐朝借助回纥兵平定了安史之乱。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材料二: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材料展示
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
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4.议一议:安史之乱的影响
小结
中考演练
(2022年甘肃天水)“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官吏冗余
D. 宦官专权
B
原因
时间
人物
影响
①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②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755~763年
安禄山和史思明
①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②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叁:知识梳理——考点 13 唐朝的灭亡
诗中抒发了黄巢什么样的愿望?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1.原因: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争频繁;天灾频发;赋役严重。
2.经过: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朱温镇压黄巢起义。
3.结果: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黄巢起义军入长安》局部(王绪阳作)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藩镇割据形势图
宦官专权——掌握禁军
李辅国
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全凭老奴处置。
皇帝,咱俩
到底谁听谁的,
嗯?!
宦官专权——掌握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唐末宦官
别看你是皇帝我要你退位你就
得退位!
读史料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
根据课本知识,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朝代 建立者 都城 王朝起止年代
五代表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朱 温
开封
907——923年
李存勖
洛阳
923——936年
石敬瑭
开封
936——946年
刘知远
开封
947——950年
郭 威
开封
951——960年
唐朝的兴亡过程
课堂小结
小结
中考演练
1.(2022年山东临沂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答案】(1)史实: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被朱梁政权取代。特征:唐朝前期呈现出繁盛景象,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逐渐灭亡。
沉重打击
黄巢起义
灭亡
朱温建后梁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阶级矛盾尖锐。
黄巢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907年,朱温建后梁,唐灭,进入五代十国的局面
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肆: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
伍:中考预测
命题点1——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2023·中考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答案】(1)特点: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影响:丰富和发展中医文化;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命题点2——家国情怀
(2023·中考预测)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闻阖(闻阖chānghé: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1iú: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命题点3——历史解释
(2023·中考预测)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谢谢观看(共158张PPT)
新课标核心素养时代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专辑
主题0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素养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2.立足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立足家国情怀,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跨学科融合
诗看隋唐(融合历史、道德、地理)
壹:大主题视角





单元概述:
政治上
文化上
经济上
民族上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960年到1368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以及科技与中外交通。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往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这一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均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达到高度繁荣,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推广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元朝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贰:时空观念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 01 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2.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宋太宗
960年—979年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时间:
人物:
战略方针:
小结
建立
政权并立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中考演练
(2022年湖南衡阳)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2 北宋政治
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2.赵匡胤建北宋的方式
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
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
表演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1)集中军权
解除高级将领兵权
分割禁军统领权
设立枢密院
实行更戍法
充实禁军力量,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政策
影 响:
可以防止武将专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军事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军队开支日益膨胀,守内虚外造成边防力量削弱。
“兵符出于枢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人数(单位:万)
北宋禁军激增
(2)集中行政权
中 央
设参知政事——行政权
设枢密使——军权
设三司使——财政权
分割宰相职权
地 方
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
“三岁一易”
影 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但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北宋官僚

铜钱
金银
禄米


官多奉高
(3)集中财政权
——设转运使
影 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成地方贫困。
“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宋朝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项目 军权 财权 民政 人事调度
五代十国 有大军指挥调度权 拥有辖区的民政处理权力
北宋
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
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
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司法
人事调度权全部归属中央
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统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小结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意义
政治
军事
经济
(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2)地方: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夺其权
收其兵
制钱谷
史料实证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赵普所说“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 03 宋朝重文轻武。
1.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文官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牵制,统军的指挥权被严重束缚
2.科举制改革和发展
(1)概况: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2)影响: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范仲淹
包 拯
欧阳修
宋朝名臣
材料展示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19世纪的晚清,才追的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 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1)根据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宋太宗
(2)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3)启发:鉴于此,你认为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
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
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
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国家林立,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仍然存在的时代,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3.作 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朝科举考试图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小结
重文轻武
目的
表现
影响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文臣统兵的格局: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财政支出加重
中考演练
(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4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què ) ,互市贸易。
在边界设置的贸易市场

北宋
西夏
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
读 史 料
材料二:
(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读 史 料
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根据教材和材料回答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结果:订立了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北宋
西夏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小结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5 知道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
(1)
(2)
(3) 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
(1)背景:
(2)概况: 年,金军攻破 ,北宋灭亡。
1125
1127
开封
北宋与金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大败,金军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
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女 真

1125年,辽被金灭亡
西夏
北宋
女 真
西夏

北宋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1127年冬天,金军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及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北返,并掠走大批典籍和珠宝器物,史称“靖康之变”。
①阿骨打建国以后,国力迅速增强;
②辽政权政治腐朽,剥削严重;
③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
1.金为什么能灭辽?
学习与探究


客 观
2.北宋为什么会灭亡?
经济
政治
军事
连年征战、岁币,造成内部空虚;
金统治者励精图治;女真族骁勇善战;灭辽后实力大增。
统治腐朽、无能,破坏军民的抗金斗争;
长期实行重文臣,轻武将,守内虚外的政策。
学习与探究
小结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6 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1127年, 建立南宋,都城 。
2.岳飞抗金: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概况:岳飞统率的“ ”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结果: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 ”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莫须有
临安
赵构
岳家军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3.宋金和议:
(1)“内容:南宋向 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一线划定界限,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影响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淮水至大散关
中都

宋金对峙形势
宋金和议
宋金分界线
学习与探究
如何正确认识南宋与金和议?
1.南宋与金和议的原因在于南宋政治腐败,皇帝无心抵抗,导致在军事上即使处于有利地位,也求和送岁币。投降派受宠,主战派主张得不到认可。
2.双方和议以后,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经济继续发展。这次和议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现,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①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使社会较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
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和社会的进步。
学习与探究
如何评价宋金议和?
败,被灭;胜,老皇帝会回来。同时,不论胜败,人民武装都会在战争中得到发展。威胁着我的皇位。不如,趁胜和金人讲和。
不杀岳飞,放虎归山,一旦抵抗派得势,我的地位不保,底细必然泄露。杀掉他可得金人欢心。
宋高宗
秦桧
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杀害岳飞?

西夏
西夏

南宋
北宋
小结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6 宋代经济
约392万户
约1122万户
43.2%
62.9%
想一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技术和工具;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1.粮食作物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
湖州
丰收
富足
重要粮仓
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宋代经济分布图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城稻 。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农业的发展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宋锦袍
蜀锦
1.纺织业
“牵弦以弹棉,令其匀细,卷为小筒,就车纺之,自然抽绪如缫丝状,不劳纫缉,织以为布。自闽广来者,尤为丽密。”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
南宋的棉纺织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
宋朝织机
南宋棉毯
棉布成为衣着原料
汝窑
莹润如堆脂
钧窑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哥窑
官窑
冰裂开片的残缺美,给人无限的遐想
景德镇
北宋时兴起,成为著名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制瓷业
南海一号发现地点
南海一号的瓷器
宋代海船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设置水密隔舱、配备有指南针。
规模大、设计科学、技术先进
3.造船业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手 工 业 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种增加
制瓷业 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运用
1.商业都市的发展: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坊市分离
感受: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官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监控; 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
唐长安城平面图
晓市
夜市
夜市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集市与市镇的兴盛
《货郎图》(局部)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2.海外贸易的发展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海外贸易范围广
史料研读
材料一:宋高宗说:“市舶之利甚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二: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思考:宋高宗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支持、重视海外贸易的发展获得丰厚的利润
3.纸币的出现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史料研读
材料: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亏损)。以此观之,会子可谓流通。
——吴泳《鹤林集》
思考: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会子的出现有何影响?
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小结
史料实证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7 经济重心的南移
类 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 都市商贸
海外贸易
货币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业由南向北推进
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棉纺织品品种增加
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技术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运用
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等各类商贸区出现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苏州、湖州
福建、成都平原
四川、江浙、海南岛
江西、江南地区
广州、泉州、明州
杭州、开封
广州、泉州
四川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开始南移
南宋南移完成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魏晋南北朝奠定南移基础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8 蒙古族的兴起
1.背 景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戮。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这些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当时牧民们的最大心愿是什么?
最终谁结束了这种混战的局面?
铁木真
铁木真,生于1162年,1184年前后被推为“可汗”,从此开始统一蒙古和漠北的事业。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1227年率军进攻西夏,7月,病死于六盘山。
为什么铁木真能够担此重任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
2.概 况
(1)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
(2)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3)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汉,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措 施
(1)行政: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2)军事:组建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
(3)文化:创制蒙古文字
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蒙古攻占西夏、金的征战方位图
蒙古政权
俄罗斯
中亚
印度河流域
西夏

蒙古
灭西夏
南宋
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求援→金拒绝→1227年,西夏灭亡
借道宋境进攻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灭金
南北对峙
过程
过程
小结
中考演练
(2022年广东)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D.农业技术发生质变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09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的建立
(1)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改行汗制
举措 具体表现
取谏汉儒 “行汉法”“行仁政”“不弑杀”
施行“治国安民”方略 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实施汉制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2)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建立过程图
2.元朝的统一
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忽必烈
姓名:文天祥
学历:南宋状元
官职:丞相兼枢密使
人物档案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考: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坚持不懈,你认为他值不值得敬佩?为什么?如何评价文天祥?
(1)值得。
(2)他在抗元斗争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3)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12世纪时
1206年
1227年
1279年
1276年
1271年
蒙古混战
统一蒙古
西夏灭亡
元统一全国
金灭亡
南宋灭亡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忽必烈继承汗位
1260年
1234年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小结
中考演练
(2022年辽宁盘锦)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读图说史:元朝疆域四至
“北逾 ,西极 ,东尽 ,南越 。”
——宋濂《元史》
阴 山
流 沙
辽 左
海 表
明清时期该寺转塔活动在北京具有很大影响,史料记载:“岁元旦,士女绕塔,履屣相蹑,至灯市盛乃歇”。
2.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疆域超越汉唐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
回族的形成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幸福的烦恼啊!
这么辽阔的疆域,
该如何治理呢?
忽必烈
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1.在中央
皇帝
枢密院
(军事)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
(监察)












察合台汗国
钦察汗国
伊利汗国
元朝疆域
中书省
辽阳行省
甘 肃 行 省
岭 北 行 省
(北至北海)
宣政院辖地
吐蕃
云南行省
湖广行省
四川行省
陕西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
江西行省
万 里 石 塘
大都
思考:行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
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意 义:
1.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
2.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3.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4.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5.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澎湖巡检司
琉球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温故知新: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2)隋朝时期,台湾称作流求,大陆商人常到流求贸易。
(3)元朝时期,台湾称作琉球,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
琉球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宣政院
设置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
温故知新: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1)唐朝时期,西藏称为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汉藏两族关系友好密切。
(2)元朝时期,通过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元朝划分的四等人
目 的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南 人
第四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等
汉 人
第三等
包括原西夏人、回人和畏兀儿人等
色目人
第二等
蒙古族
蒙古人
第一等
实 质
民 族
名 称
等 级
按征服的先后排等级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是民族形式划分下的阶级压迫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是什么?
提 示:
政治格局
制度创新
边疆管理
民族交融
探究: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1.结束了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
2.设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
4.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
5.元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中考演练
(2022年江苏泰州)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叁:知识梳理——知识点11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几个?我要去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地方,谁能给我推荐一个场所?
让我来说……
大都市: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开封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河南开封)
(浙江杭州)
(北京)
北宋的开封城,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大相国寺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让我来说……
2.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瓦子”和“勾栏”。那你知道什么是“瓦子”?什么是“勾栏”吗?瓦子和勾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在瓦子里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1.瓦子:
2.勾栏:
3.瓦子和勾栏出现的原因:
瓦子和勾栏
城市的繁荣和
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子里面专供演出的圈子
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瓦子
演出
勾栏
瓦子内说书
傀儡戏
演杂剧
卜卦
蹴踘图
宋代蹴鞠纹铜镜
角抵
白 打
规则:不用球门,以踢出花样动作为输赢。比赛时场地要用丝围子围起来,蹴鞠者在其中轮流踢球,以动作失误和不够规范计输赢筹数。如踢给对方的球不到位,输一小筹,踢出了场地则输一大筹,踢出的球不够高、太毒、太重、不该转身的转身了,都要输筹。最后以得筹多者为赢。
足球
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 !”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蹴鞠在宋代成为了一种更为普及的社会娱乐活动。
瓦子的发展: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小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几处瓦子。
4.在宋代勾栏瓦舍里有一种表演叫杂剧,杂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杂剧表演形式有:
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形成朝代是宋代,兴盛的朝代是元朝。
让我来说……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舞蹈
吹笛 击节板
吹口哨
说唱艺人俑
让我来说……
5.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也都有了,图片展示的是宋代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元旦(春节)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清明节
小 结:
繁华的都市生活
著名的大都市
市民文化生活
戏剧表演
传统节日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瓦子 勾栏
杂剧 形成于宋代 兴盛于元朝
元旦(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朗诵会
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几首词,品味词句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理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 辛弃疾
1.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______,便于歌唱。
2.词的发展:词出现于唐朝,经五代到两宋,有很大发展,成为_____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的格式: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_____。如《念奴娇》《如梦令》《水调歌头》等。
宋 词
长短句
宋代
词牌
思考:
宋词的总特点是什么?
宋朝著名的词人有哪几位?
风格特点 代表作
宋词总体特点:风格多样 内容广泛
豪迈而飘逸
委婉、细腻、
清秀
词境更为雄大,气势磅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梦令》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豪放派
婉约派
苏轼
北宋
辛弃疾
南 宋
李清照
两宋之交
著名
词人
北宋 苏轼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南宋 辛弃疾
赏元曲
元曲的文学形式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____、____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散曲
杂剧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________ ”。
马致远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元曲四大家
小 结:
元曲
内容
戏剧家
元曲四大家
散曲 杂剧 南戏等
关汉卿 《窦娥冤》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 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中考演练
1.(2022年湖南郴州)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肆: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绘画
肆: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交通路线
肆: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政府主导下的对外贸易
肆: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高峰
伍:中考预测
命题点1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2023·中考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话剧、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城市人口众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伍:中考预测
命题点2 家国情怀
(2023·中考预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用胶泥制坯,一坯刻一字,成为字印……将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然后以一平板覆压字面,使其平整,即可印刷。”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 拓印刻石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双色套印法
伍:中考预测
命题点3 历史解释
(2023·中考预测)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
谢谢观看(共39张PPT)
中华文明的落日余晖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68年 1405年 1433年 16世纪中期 1636年1644年 1662年 1727年 1840年
政权更替
重大事件
明朝时期
清朝前期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满洲 改国号为清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朝建立
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鸦片战争
1644年 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政权
收复台湾
设驻藏大臣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政治
乾纲·独断
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该集权于皇帝
政治
问题
政治
措施
特点:①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③严格保密。
政治
职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君权
雍正——军机处
措施
政治
影响
利: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
弊:缺乏制约皇权,决策失误,削弱政府效能
经济
恢复·发展
农业
明朝时期
清朝前期
引进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垦荒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治理 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改进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扩大 增加经济作物种植
手工业
苏州是明代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清朝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业
景德镇是明朝时期的制瓷中心
清朝前期制瓷等行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商业
明朝时期
北京和南京是明朝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有名的商帮,如山西晋商和安徽徽商
清朝前期
贸易十分兴盛,多种商业市场形态组成商业网
农村发展工商业市镇,如吴江盛泽和湖北汉口
重农抑商
思想
严密·控制
思想
明朝时期
八股取士
清朝前期
文字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影响:钳制思想,摧残人才,阻碍进步
文化专制政策
北京城国子监尊孔读经
编订《四库全书》查办书籍
思想
清朝前期
交往
开放·自守
对外
1
5
4
2
3
时间:1405 — 1433年
郑和
下西洋
出发:太仓刘家港
最远: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
6
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意义:增进中国与亚非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
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亚非海上交通线
对外
开放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①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顺治
康熙
乾隆
“禁海令”
严厉限制海外贸易
开放宁波、漳州等
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1757年只开放广州
“广州十三行”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影响:
①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②导致国家的闭塞,错失向西方学习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科技,鼓励创新
清朝的疆域1820年
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1684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
台湾正式建省
管辖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藏
1653年,顺治帝正式册封“达赖喇嘛”
1713年,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
1751
1793
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西藏达赖与班禅转世“金瓶擎签制度”
方式1:册封首领
方式2:设置机构
方式3:设置法律法规
雍正帝
清朝的疆域1820年
新疆
巩固西北边疆
巩固西北边疆
时期 事件 影响
康熙帝
乾隆帝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稳定西北边疆地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加强管辖西北边疆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设置伊犁将军
巩固发展多民族国家
清朝的疆域1820年
雅克萨
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
雅克萨之战
1689年《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跨葱岭
东临太平洋
北接西伯利亚
南至南海诸岛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清朝前期,中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处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文化
高超·精彩
科技
李时珍
《农政全书》
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
《本草纲目》
明代末年重要
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
《天工开物》
著名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总结性、实用性、全面、具体、详实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土筑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少数民族侵扰;经济上促进北疆经济开发;
政治上是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凝聚力
建筑
一个人:
一个决定:
一个浩大工程:
明成祖 朱棣
选定北京为都城
宫城(紫禁城)
建筑
紫禁城
建筑特征:
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皇权至上


文艺·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
《红楼梦》
文学发展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文艺·戏剧
昆剧、昆腔;苏州昆山地区
汤显祖
《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文艺·戏剧
1)1790年徽班进京献艺。
2)称“京戏”或“京剧”。
3)最主要剧种,流传四方。
“皮黄戏”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文化兴盛
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心声
由盛而衰的悲歌
明朝时期
《流民图》(局部)
清朝前期
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是国家竞争胜出的保障
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科技、友好交往
注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长
国家统一安定、百姓幸福安乐才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