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小专题通关训练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小专题通关训练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一、单选题
1.首航归来的哥伦布向其同胞宣称:“新发现的地方有许多神奇的东西,从带回来的黄金制品来看,可以证明那里矿藏丰富……那里的人是如此的欢喜,少有欲望,他们用甜美的言语相互交谈,显得十分友好。”这一描述客观上( )
A.促进了拉美文化繁荣 B.拉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
C.推动了洲际间的交流 D.引发了欧洲政治格局变革
2.1765年2月,一份向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提到,“自从菲律宾群岛被征服(1565年)以来,运到这里的银子已超过2亿比索”,其中大部分都运到中国。这一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 B.中国对外贸易以美洲为主
C.西班牙完全控制了东南亚 D.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
3.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贸易,沟通了亚洲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从航行次数、载重量、价值额等方面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A.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 B.白银流入中国损害其利益
C.贸易量过大超出管控能力 D.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
4.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下,中国澳门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葡萄牙人利用澳门的地理位置,发展同中国的贸易往来,将大量的丝绸、瓷器等运往欧洲。同时,澳门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前来。澳门的变迁折射出( )
A.中国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 B.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
C.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 D.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
5.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材料反映了( )
A.世界白银流向受中国主导 B.中国深度卷入世界市场
C.西欧加强商品输出 D.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6.隆庆元年(1567年),月港的开放使闽南商人在合法贸易中独占先机。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大量的银元跟随商船从马尼拉返程,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这说明月港的开放( )
A.建立了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 B.使得西方殖民扩张进入中国东南沿海
C.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正式开通
7.1784年,塞缪尔·格雷格在英国曼彻斯特创建第一家水力驱动纺纱厂后,欧洲商人开始劝说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主扩种棉花。其中加勒比地区的圣多明各棉花种植业出现爆炸式增长,而其迅速扩张主要得益于非洲奴隶的进口,在18世纪80年代每年有近3万奴隶被运到圣多明各。这体现了( )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B.“三角贸易”的繁荣
C.世界分工体系初步形成 D.自出贸易理念兴起
8.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对欧洲人来说堪称神品。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开始 B.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
C.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9.为了保护本国的手工业,西班牙政府在1593年下令:每年只允许2艘大帆船从墨西哥前往菲律宾贸易,另外从菲律宾输入墨西哥货物的价值每船不得超过25万披索,但西属美洲和菲律宾的官员与商人对此政策阳奉阴违,导致这一政策未被严格执行。由此可推断( )
A.太平洋贸易获益巨大 B.西班牙主导大西洋贸易
C.菲律宾手工业较发达 D.亚洲古老帝国受到冲击
10.17—18世纪,中国陶瓷大量输入欧洲。中国风十足的陶瓷在欧洲的盛行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盛行有部分重叠,致使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陶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巴洛克中国风”形成的主要得益于( )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中华文化的先进
C.教会地位的巩固 D.全球贸易的扩大
11.17世纪,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奴隶,然后再将奴隶送到美洲的种植园中去劳动。据此可知,当时( )
A.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跨太平洋贸易发展迅速
C.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 D.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
12.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宫廷男女服饰都以中国丝绸、织锦为面料,上面绣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同时期伦敦的贵妇人则把中国丝绸服装视为时髦。18世纪以来,中国的丝绸披肩风靡欧洲,色彩以白色和艳色为主,每年欧洲的进口量高达8万多条。这主要源于( )
A.国际贸易的扩大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理性主义的传播 D.封建君主的喜好
13.新航路开辟使“文明舞台限于亚欧大陆的格局归于终结,东西方开始进入了一个互相认识的全新时期”。材料中的“全新时期”的含义是( )
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C.东方开始落后于西方 D.东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加剧
14.明中叶以后由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花生、 向日葵、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 30种。1638年从欧洲来到北美的约翰·乔斯林对横渡大西洋过程中的疾病传播情况做了详细描述。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全球整体性联系逐渐发展 B.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是沉重灾难
C.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频繁大宗洲际贸易的普遍扩展
15.17世纪末,英国的奢侈消费之风越来越多地将中等阶层裹挟其中,甚至社会下层也逐渐参与进来,诸如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等逐渐进入到这些人的消费清单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
A.工业化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 B.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 D.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
16.西班牙人一到东方,几乎立刻发现中国商人在贸易中青睐白银,因此开辟了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即跨越三大洲的所谓“大三角贸易”,美洲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中国乃至全球。这一现象表明( )
A.“价格革命”社会影响外溢 B.白银世界货币地位已经形成
C.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有所减缓
17.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当时“马尼拉大帆船”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
①瓷器 ②黑奴 ③丝绸 ④棉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162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清单中首次出现了在中国采购的瓷质茶杯,据统计,1629年购买了250只,1633年购买了1325只,1643年25000只,到1740年购买中国的各类茶具达110000件,1760年更是高达2000000件。据此可知,当时荷兰国内( )
A.民众货币收益增长 B.日常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C.进口瓷器物美价廉 D.收藏东方文物蔚然成风
19.在中世纪,“胡椒袋”是欧洲有钱人的外号,胡椒面在称重时要关紧犬门,以免被过堂风吹跑。但是到了16、17世纪,胡椒却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 )
A.反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C.受到外来物种引进的影响 D.得益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
20.来自拉丁美洲的金银在武装护航下到达西班牙,为西班牙国王提供了1/4的收入。16世纪60年代,每年有几艘船只从墨西哥航行到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他们在这里用白银与中国商人交换丝绸、瓷器、香料和其他奢侈品,然后卖给拉美地区的欧洲矿主和城市居民,或者运回西班牙销售给富有的贵族。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美洲白银的传播( )
A.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发展
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适应了工业革命开展的需求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97年发掘的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中,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
史料二 公元前370年的希腊著作中就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
史料三 我国使用香料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传说时代。传说在黄帝神农时,就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辟秽,当时人们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也已重视,又对自然界花卉的芳香产生喜爱之感。
——摘编自汪秋安《中国古近代香料史初探》
材料二 16世纪葡萄牙年均进口的香料情况表(单位:担)
时间 胡椒 高级香料 共计
1503—1506年 18825 2543 21368
1513—1519年 29866 7627 37493
1526—1531年 18102 2498 20600
1547—1548年 30119 3831 33950
1571—1580年 20768 6174 26942
1581—1590年 19819 5887 25706
1591—1600年 11018 3302 14320
在欧洲香料贸易史上,16世纪是“葡萄牙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对利凡特公司(一家殖民贸易公司)和长期垄断欧洲香料贸易的威尼斯造成重大冲击,使欧洲香料市场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据杨鹏飞、李家莉主编《欧亚文明研究:历史与交流》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对香料历史的探究,指出其史料类型,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荷兰从最初的通往东方的新航线探索到1648年建立起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新秩序,这一过程虽然历时不长却绝非一蹴而就,16世纪末期,荷兰成立了海军部,为东印度的贸易保驾护航。在意识形态领域,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在此时提出旨在为荷兰的东印度贸易正名的海洋自由论,并对葡萄牙和西班牙基于基督教的霸权言论进行驳斥与批判。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荷兰进入17世纪开始逐步转型成为金融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以商业战争的方式击垮葡萄牙和西班牙……不论是格劳秀斯对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构架还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时荷兰的实践,稳定的国际局势和可控的国际秩序是荷兰海洋强国建设得以成功的关键。
——摘编自崔凤、陈默《突破教皇子午线:荷兰的海洋强国之路——社会变迁的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荷兰成为海洋强国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建设海洋强国措施的影响。
3.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海路的开辟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增强,三大贸易区成齐头并进态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渠道。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国出口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34.2%。
——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材料二 ……1548年明朝政府拒绝了日本使者进行贸易的请求。日本商人只有退而求其次,绕道东南亚。与此时把持东南亚贸易的葡萄牙商人进行贸易以获得来自中国的生丝。同时葡萄牙占据了中国的澳门,由于澳门背靠中国大陆,所以获得中国的生丝和丝制品十分容易。而葡萄牙人正是靠着向马六甲、印度果阿和日本出售生丝,赚取白银,成为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葡萄牙人在中国和日本之间来回奔波就是想获得日本的白银,几乎每年都能获得60万两左右的白银。
——摘编自赵文红《17世纪上半叶欧洲殖民者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材料三 据统计,16—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14万余吨)。据研究,其中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流向了西欧诸国,其中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重要地位。
(1)指出材料一中16—18世纪大西洋贸易的形式,并简析其对欧洲、非洲和世界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葡萄牙、澳门与日本三方进行三角贸易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当时的中国的影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时,中国已是一个银本位的社会。但是,中国银的储量极其匮乏。与此相对,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盛产银矿,光是秘鲁银矿,1581—1600的产量就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丰富的银产量使银的价格逐步跌落。因此,当西班牙人将白银运往马尼拉之后,中国商人便蜂拥前去了,由于中国银价昂贵,以银标示的丝价很低,中国的产品贩运到马尼拉能获100%的利润,而马尼拉大帆船将其贩运到美洲,获利仍可高达100%—300%。西班牙占领美洲以后,大量的人员投入到殖民、征服以及开发金银矿山的活动中,造成了本国制造业与农业的衰落,西班牙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制造业产品。此时,明朝则具备了强大的供给能力。嘉靖时期发生的倭患,使明廷意识到完全海禁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于是隆庆元年有限地开放了海禁。于是,“丝—银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摘编自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据估算,自隆庆元年(1567)后的数十年间,漳州与马尼拉的贸易大约增长了8至10倍。中国商品不仅畅销,而且利润颇高。特别是当阿卡普尔科帆船比中国商船早到马尼拉时,中国商人习惯于将价格提高1倍。最重要的是,由于菲律宾几无物产可交换,而西班牙人除了美洲的白银以外,也没有其他令中国人渴求的物品,所以,中国商船载回的基本上是白银,这些白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明中叶以后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中菲贸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展开,不少中国人移居吕宋,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因人口过剩而招致的生计压力。此外,万历年间从菲岛引进中国的番薯、烟草等作物均成为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
——摘编自李德霞《16—17世纪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贸易”兴起的主要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银贸易”对当时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福建茶叶大规模种植开始于唐代。宋元时期,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当时茶叶“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茶之名有七, 一曰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曰早茶、 四曰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曰晚茶、七曰丛茶。”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宋史·食货志》记载, 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 除上贡朝廷外, 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剧增。《宋会要辑稿·茶号》《中兴会要》载,南宋初年建茶岁额89万斤,后来更突破百万斤大关。产量的剧增说明当时植茶面积愈来愈大。……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潮下迅猛发展。 1853年,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 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 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能治疗水肿坏血,预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1675年、1676年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进入18世纪后,茶在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饮茶者在家中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市场,逐渐与产茶国家之间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1690年,英国输入茶叶4万磅,1712年英国输入茶叶已增长到约16万磅; 1717年,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 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福建茶叶生产的特点,并分析近代福建茶业贸易走向鼎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饮茶流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那里矿藏丰富”“显得十分友好”,再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描述容易引起欧洲人对美洲的向往,客观上推动了洲际间的交流,C项正确;虽然欧洲人的到来对拉丁美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哥伦布的描述本身并不足以直接促进拉美文化的繁荣,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序幕在这之前就已拉开,排除B项;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欧洲人大量涌入美洲,这都与欧洲政治格局没有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中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对西方社会具有强大吸引力,A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国与美洲尚未进行直接贸易,排除B项;当时西班牙并未完全控制东南亚,排除C项;清代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班牙)。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 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 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这是因为白银流入中国损害西班牙的利益,B项正确;材料中西班牙主要是加强了对与中国的贸易的管理,而非加强对殖民地的管控,不能得出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排除A项;贸易量的增大如果能给西班牙带来利益,那么西班牙不会限制对华贸易,“贸易量过大”不能说明材料所述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当时造船技术进一步发展,并非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葡萄牙人利用澳门的地理位置,发展同中国的贸易往来,将大量的丝绸、瓷器等运往欧洲。同时,澳门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传教士、商人和冒险家前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澳门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下,成为远东地区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葡萄牙人将中国商品通过澳门港口流通至西方,也是使得澳门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地区,这侧面反映了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D项正确;“中国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的表现为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等,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为澳门与世界贸易的关系,排除A项;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主要是由西班牙人完成,与葡萄牙关系不大,排除B项;“中国殖民化程度不断加深”是中国近代的社会特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题意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涉及了欧洲、亚洲、美洲等地的贸易交流,反映出全球联系已经初步建立,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白银流向,且受中国主导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商品输出的加强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古代)。根据材料“月港的开放使闽南商人在合法贸易中独占先机”“大量的银元跟随商船从马尼拉返程,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可知,月港的开放使得东南沿海地区输入大量白银,这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仅涉及中国东南沿海和菲律宾的贸易,无法体现“建立了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此时西方殖民扩展尚未进入中国东南沿海,排除B项;马尼拉帆船贸易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月港只是马尼拉帆船贸易发展的一个港口,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8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80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创建水力纺织厂,并说服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主扩种棉花,而美洲种植园的迅速扩张主要得益于非洲奴隶的进口,这体现了“三角贸易”的繁荣,B项正确;“英国‘世界工厂’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题干涉及时间是18世纪8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世界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不符,排除C项;自出贸易理念兴起是在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商品大量销往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的中国贸易网络,D项正确;“开始”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就有贸易,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国商品畅销世界,白银大陆流入中国,而不是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西班牙、菲律宾、西属美洲。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政府限制大帆船贸易,而西属美洲和官员与商人对此政策阳奉阴违,导致这一政策未被严格执行,说明西班牙政府限制大帆船贸易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的手工业,而大帆船贸易获利巨大,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大西洋贸易很多欧洲国家都参与,西班牙并不能主导大西洋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西班牙政府限制大帆船贸易,没有涉及菲律宾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菲律宾受到冲击而是太平洋贸易获益巨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7—18世纪,中国陶瓷大量输入欧洲。中国风十足的陶瓷在欧洲的盛行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盛行有部分重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增强,全球贸易的扩大,许多来自中国的商品传播至欧洲,为“巴洛克中国风”形成提供条件,D项正确;封建王权的强化表现为国王对于国家各项权力的掌控力增强,材料主要表现为“世界贸易发展,排除A项;在17—18世纪,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华文化的先进”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全球贸易”,而“教会地位的巩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欧洲的贸易公司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一部分棉纺织品被运回欧洲,供欧洲人消费。还有一部分被运往非洲用来购买奴隶”可知,17世纪,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商品在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流通,说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强,D项正确;仅从商品的流动,并不能说明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仅仅是太平洋贸易,还有印度洋贸易和大西洋贸易,排除B项;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43年到1715年(法国)。从材料看到,中国的丝绸披肩风靡欧洲,色彩以白色和艳色为主,每年欧洲的进口量高达8万多条,可以得出中国丝绸流入欧洲的量增大,这主要源于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的扩大,A项正确;工业革命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理性主义与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封建君主的喜好,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新航路开辟,欧亚大陆的格局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A项正确;东西方互相认识,是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而非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排除B项;东方落后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后,此时中国仍然先进,排除C项;东西方重新认识,强调的是交流,不是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中期(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美洲独有的作物传入中国和旧大陆的疾病传入新大陆,这两种现象出现是因为全球整体性联系逐渐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殖民扩张,排除B项;这两种现象与商业革命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所示的时间是17世纪上半叶及之前,此时频繁大宗洲际贸易并没有达到普遍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越来越多的民众消费奢侈品,说明民众消费能力增强,与之相关的国内消费品市场也有所扩大,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工业化始于18世纪后半期,排除A项;“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了英国人消费诸如瓷器和丝织品等消费品,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英国的进口与出口数据,无法得出“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国商人在贸易中青睐白银,跨越三大洲的所谓“大三角贸易”,使美洲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中国乃至全球,说明白银成为共同的交易货币,即白银世界货币地位已经形成,B项正确; “价格革命”是指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欧洲封建势力受到冲击,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材料未涉及其对中国也产生相同影响,不能得出社会影响外溢,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中国主动参与到世界市场之中,不能说明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C项;海外贸易是西方资本积累的手段之一, “大三角贸易”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资本原始积累有所减缓,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黑奴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卖到美洲,菲律宾是亚洲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材料信息表明17—18世纪,荷兰进口了大量的中国茶杯,推知茶杯流入欧洲或荷兰,根据茶杯的用途:饮茶,联系所学知识,近代有大量的新物种流入欧洲,被欧洲各国人民所接受,风靡一时,其中有茶叶、咖啡、蔗糖等,结合用途和数量可知新式饮料广受追捧,荷兰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B项正确;民众货币收入增长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信息得不出瓷器价格高低与否,排除C项;进口物品是生活化的瓷质茶杯,文物收藏应该是高档瓷器,两者概念有本质区别,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原产亚洲的胡椒大量运到欧洲,导致胡椒价格下降,材料“‘胡椒袋’在中世纪是欧洲有钱人的外号”,“到了16、17世纪,胡椒却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范围扩大,联系的日益密切,D项正确;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物价上涨,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欧洲商业革命的具体现象,“推动了”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外来物种弓|进与材料变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60年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材料中“墨西哥”“西班牙”“菲律宾”“中国”“拉美地区”等关键词,可以看出美国的白银广泛传播加速了全球贸易联系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洲白银的传播情况,而不是美洲白银流入欧洲及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无法体现欧洲的价格革命,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材料没有提到英国,无法体现适应了工业革命开展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B项。
二、
1.(1)史料类型:史料一是实物史料,史料二是文献史料,史料三是口述史料(若答神话传说亦可得分)。(若答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或者直接史料、间接史料亦可得分)推断:史料一可以证实在古埃及时期人们能够制作并使用各种香料,香料在古埃及有重要的作用,从中可以推断出人类香料的使用史可追溯到5500年前。史料二提到古希腊时代的多种香料植物及制作香料的方法,从侧面可以推断出在古希腊时代香料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史料三虽为神话传说,但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从侧面能推断出中国古人对香料植物具有一定认知。三则史料揭示了香料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以及古代社会香料制作技术的发展。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香料的历史和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论题:葡萄牙香料贸易活动对世界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阐述:香料贸易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东方香料的神秘性和巨大的商业价值促使欧洲人去探寻,而新航路的开辟又改变了欧洲人的香料观。葡萄牙人开始直接参与亚欧香料贸易,结束了西欧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揭开了香料的神秘面纱。葡萄牙基本垄断了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降低了香料价格。胡椒等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消费者成为最终的受益人。葡萄牙香料贸易的活动范围遍及四大洲,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借助其他国家的商品从事香料贸易,正是香料促使葡萄牙人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香料的历史是全球化的历史,“香料贸易就是人类全球化的过程”,到16世纪末为止,最能体现香料贸易的全球性的是葡萄牙人的香料贸易活动。因此,史学家公认葡萄牙是第一个世界贸易者,是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商业殖民帝国。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一“1897年发掘的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中,美丽的泊膏缸内的音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可以看出这是出土的文物,属于实物史料;根据材料一“公元前370年的希腊著作中就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可知这是希腊著作的记载,属于文献史料;根据材料一传说在黄帝神农时,就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辟秽,当时人们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也已重视,又对自然界花卉的芳香产生喜爱之感”可知这属于神话传说,是口述史料。
第二小问合理推断,根据材料一“1897年发掘的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中,美丽的泊膏缸内的音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从中可以证实在古埃及时期人们能够制作并使用各种香料,香料在古埃及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材料“公元前370年的希腊著作中就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可知这是希腊著作的记载,提到古希腊时代的多种香料植物及制作香料的方法,由此可以推断古希腊时代香料被广泛使用于生活之中;根据材料一“传说在黄帝神农时,就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辟秽,当时人们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也已重视,又对自然界花卉的芳香产生喜爱之感”据此可从侧面推断出中国古人对香料植物具有一定认知,
综合来看,三则史料揭示了香料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以及古代社会香料制作技术的发展,这有助于了解香料的历史和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小题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题干要求围绕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考生要根据表格数据信息,从中提出一个关于香料的论题。根据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对利凡特公司(一家殖民贸易公司)和长期垄断欧洲香料贸易的威尼斯造成重大冲击,使欧洲香料市场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可知,其论题为:葡萄牙香料贸易活动对世界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近代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根据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对利凡特公司(一家殖民贸易公司)和长期垄断欧洲香料贸易的威尼斯造成重大冲击”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的开辟与发展角度分析,如香料贸易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东方香料的神秘性和巨大的商业价值促使欧洲人去探寻,而新航路的开辟又改变了欧洲人的香料观。葡萄牙人开始直接参与亚欧香料贸易,结束了西欧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揭开了香料的神秘面纱;观察材料二的表格信息,可以胡椒的进口从上升到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香料市场的变化可知,葡萄牙基本垄断了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降低了香料价格。胡椒等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消费者成为最终的受益人;根据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对利凡特公司(一家殖民贸易公司)和长期垄断欧洲香料贸易的威尼斯造成重大冲击,使欧洲香料市场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香料贸易网络的构建等方面进行说明,如葡萄牙香料贸易的活动范围遍及四大洲,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借助其他国家的商品从事香料贸易,正是香料促使葡萄牙人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贸易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进程。香料的历史是全球化的历史,“香料贸易就是人类全球化的过程”,到16世纪末为止,最能体现香料贸易的全球性的是葡萄牙人的香料贸易活动。
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因此,史学家公认葡萄牙是第一个世界贸易者,是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商业殖民帝国。
2.(1)措施:成立海军部;发表海洋自由论,驳斥基督教霸权言论;转型成为金融资本主义国家。
(2)影响:促进了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丰富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荷兰。措施:根据材料“荷兰成立了海军部”可分析出成立海军部;根据材料“格劳秀斯在此时提出旨在为荷兰的东印度贸易正名的海洋自由论,并对葡萄牙和西班牙基于基督教的霸权言论进行驳斥与批判”可分析出发表海洋自由论,驳斥基督教霸权言论;根据材料“逐步转型成为金融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以商业战争的方式击垮葡萄牙和西班牙”可分析出转型成为金融资本主义国家。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荷兰。影响:结合荷兰在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史实可分析出促进了西欧贸易中心的转移;根据材料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构架”可分析出丰富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可分析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
3.(1)形式:三角贸易(奴隶贸易)和直接贸易。
影响: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损失,经济上的落后。
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有利于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明政府拒绝与日贸易;日本对生丝有极大需求;澳门背靠中国大陆,容易获得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葡萄牙人对日本白银的渴求。
(3)导致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步形成;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详解】(1)形式: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世界)。根据材料“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三角贸易和直接贸易渠道”可知,三角贸易(奴隶贸易)和直接贸易。 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世界)。根据材料“随着大西洋贸易的发展,英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棉纺织业、玻璃制造业、丝织业、肥皂业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建立并发展起来。……法国的工业生产也因大西洋贸易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国出口的工业品占到了出口总额的34.2%”可知,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根据材料“三角贸易”可知,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损失,经济上的落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强(有利于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中国、日本、葡萄牙)。根据材料“1548年明朝政府拒绝了日本使者进行贸易的请求”可知,明政府拒绝与日贸易;根据材料“日本商人只有退而求其次,绕道东南亚。与此时把持东南亚贸易的葡萄牙商人进行贸易以获得来自中国的生丝”可知,日本对生丝有极大需求;根据材料“同时葡萄牙占据了中国的澳门,由于澳门背靠中国大陆,所以获得中国的生丝和丝制品十分容易”可知,澳门背靠中国大陆,容易获得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根据材料“而葡萄牙人正是靠着向马六甲、印度果阿和日本出售生丝,赚取白银,成为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葡萄牙人在中国和日本之间来回奔波就是想获得日本的白银,几乎每年都能获得60万两左右的白银”可知,葡萄牙人对日本白银的渴求。
(3)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9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据研究,其中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流向了西欧诸国,其中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可知,导致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刺激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重要地位”可知,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步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4.(1)历史背景: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中西方经济结构的差异;西方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刺激;明朝农业、手工业发达;隆庆开关政策的推动。
(2)影响:推动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客观上缓和了中国的人口压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西方社会的资本原始积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6世纪(世界)。据材料一“16世纪时”“1581—1600”“当西班牙人将白银运往马尼拉之后”可知,新航路已经开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正处于明朝时期,封建经济是经济经济的主体,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明朝农业、手工业发达,中西方经济结构存在着差异,西方国际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据材料一“隆庆元年有限地开放了海禁”可得出,;隆庆开关政策的推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6-17世纪(世界)。据材料二“中菲贸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可得出,推动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客观上缓和了中国的人口压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丝-银贸易”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西方社会的资本原始积累。
5.(1)特点: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官营与民营并存;品种丰富(品种繁多);制茶工艺精湛,品质上乘;种植面积广规模大产量多。原因: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成本的降低。
(2)原因:商人对饮茶功效的宣传;复辟王权对咖啡文化的打压;王公贵族的示范效应;世界市场的发展;东印度公司的推动;政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
【详解】(1)本题属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当时茶叶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嘴。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国被列为官茶园。”“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及所学可知官营与民营均有发展;据材料一“北苑茶品种繁多”“茶之名有七”可知品种丰富;据材料一“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可知制茶工艺精湛,品质上乘:据材料一“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剧增,说明当时植茶面积愈来愈大”可知种茶种植面积广规模大产量多;据材料“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可知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853年,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可知,朝廷准许闽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根据材料一“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可知,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根据材料一“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可知,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成本的降低。
(2)本题属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由材料二“1675年、1676年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可得,复辟王权对咖啡文化的打压;由材料二“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清除牌脏方面的障碍,对膀胧石及砂淋症颇为有效;能治疗水肿坏血,预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可知得益于商人对饮茶功效的宣传。由材料二“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可得,王公贵族的示范效应;由材料二“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可得,世界市场的发展:由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等信息可得,东印度公司的推动;由材料二“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可得,政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根据材料二“ 1717年,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可知,世界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