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1.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教学设计
【教材结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培养哲学思维,认同哲学对于具体科学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真正喜欢哲学,
热爱哲学。
科学精神:思考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体会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
公共参与: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学习,坚持以哲学为指导,
不断追求智慧。
【教学重点】
1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一: 什么是哲学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一、哲学的起源
(一)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是“现世的智慧” ,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1)热爱、追求: 哲学具有主动性、自觉性
哲学 ≠ 智慧;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 世界
物质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主观世界):思维领域(思想、观念、认识)
学生活动:看图回答问题
议题二:蕴含丰富哲学智慧的谚语故事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二)哲学的产生和起源
1 .产生
哲学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原因:
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2、起源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认识世界)
原因:
在生活实践中, 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 思考周围的人和事, 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
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结合资料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三: “ 百家争鸣”体现了哲学与时代怎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 内容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原因:
真正的哲学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
经验和认识成果。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四:学哲学 ,有用吗?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四)哲学与生活 —— 作用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都与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 P3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只要留心思考, 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 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
活。
总之,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哲学,受益终生。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五:什么是世界观?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
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的特点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
②自发形成、不自觉的、零散的
③研究的是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看法和最基本的观点(共性), 不是对某个事物的个别看法
(个性)。
(2)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①系统化 :
哲学不是零散的简单命题,而是用科学思维方法建构的知识系统;
②理论化 : 不是一般的感性经验,而是用理性认识建构理论体系。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
②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六:面对高考,不同的人为何会有不同的做法?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3)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七: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升华, 它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规律,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 错误倾向:
把哲学看做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八:哲学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联系: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 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向,走弯路,
甚至失败。
. 错误倾向: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小结】
【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