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部分高中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文字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部分高中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文字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部分高中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亲代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2.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材料,下列是对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交和自交都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豌豆F2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说明不符合融合遗传
C.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最能说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
D.用豌豆做杂交实验需要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在过程②中
B.乙同学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在过程③中
C.上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且抓取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
D.甲、乙同学经过多次抓取小球实验后,统计得到的Dd、ab组合概率分别约为1/4、1/2
4.有性生殖的三个生理过程(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维持了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③过程中会发生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5.图中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B. C. D.
6.血型检测是亲子鉴定的依据之一。人类ABO血型与对应的基因型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IA、IB、i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A型和B型婚配,后代不会出现O血型
C.从AB型可以看出,IA对IB是不完全性显性
D.IAi和IBi婚配后代出现四种血型是自由组合的结果
7.人类的斑秃性状受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表示男性和女性的斑秃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 Aa aa
男性 斑秃 斑秃 非斑秃
女性 斑秃 非斑秃 非斑秃
A.同一种基因型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B.斑秃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的分离定律
C.若一对非斑秃夫妇生育了一个非斑秃男孩,则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
D.斑秃女性和非斑秃男性婚配,生育的孩子表现出斑秃的概率为50%
8.牵牛花的花色由4个基因A1、A2、A3、A4决定,其中A1A1为白花,A2A2为黄花,A3A3为红花,A4A4为紫花,A1A4、A2A4、A3A4都为紫花,A1A3为粉花,A2A3为黄色斑点的红花,A1A2为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A2、A3、A4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两株不同花色的牵牛花杂交后代最多出现4种表型
C.粉花植株自交F1中的相同花色的植株随机授粉,F2中红花占1/8
D.四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1>A2>A3>A4
9.猕猴桃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毛被性状分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已知A为有毛基因,a为无毛基因,当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有毛被或无毛被,当b基因纯合时,只表现为无毛被。若表现型均为有毛被的雌雄亲本杂交,后代中雌性全为有毛被,雄性有毛被:无毛被=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子代雄株中有毛被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D.若亲本雄株为纯合子,则子代雌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4
10.下列关于基因发现过程中各位科学家的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为了解释豌豆杂交实验结果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B.约翰逊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并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C.萨顿运用假说一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性状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11.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可以是人类的红绿色盲
B.Ⅱ-2、Ⅱ-4都可能是纯合或杂合的
C.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
D.Ⅲ-2与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不会生出患病的孩子
12.下列四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中表示初级卵母细胞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图I、图Ⅱ两种分裂图像
B.若图I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
C.图I的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Ⅱ的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
D.图Ⅱ细胞的Y染色体中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1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可以保持一致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产生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和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使其后代呈现多样性
15.摩尔根在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又发现了果蝇的黄身等突变性状。他发现果蝇的体色灰色(A)对黄色(a)为显性,并开展了一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本中灰色果蝇为杂合子
B.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
C.控制体色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可利用黄色♀×灰色♂验证体色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
16.下图为实验室制作某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图示各时期出现顺序为①→②→③→④→⑤→⑥)

A.图⑤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与有丝分裂后期完全相同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②→③的过程,进而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C.若该生物有32条染色体,则在图①时期可以形成16个四分体
D.该生物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经变形后形成四个精子
二、多选题
17.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辰砂眼基因v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中期,这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
C.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且只有两条X染色体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个基因cn和一个基因cl
18.下图是某种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⑦表示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或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时期
B.②→③因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C.b时期发生了染色体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c时期可能存在XXXX或XXYY染色体组成的细胞
19.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类似,不与性别相关联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20.下图为某种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3号、4号、5号、6号均为杂合子
C.6号与7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6
D.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5
三、非选择题
21.科学兴趣小组以某动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开展观察研究,绘制了部分示意图。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物材料来自 性生殖器官,理由是 。
(2)图2中甲细胞含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处于图1中的 段。
(3)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 细胞(填序号)所示过程,此时染色体的行为是 。
22.图一表示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遗传情况,图二为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方式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 (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目的是 。
(2)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 ,判断依据是 。
(3)图一F2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F2中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让F2中的蓝花植株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4)让图一中的F1进行测交,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并写出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
23.某种哺乳动物的毛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农业基地让两头纯合的棕毛个体杂交,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红毛:棕毛:白毛=9:6: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B/b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2)F1红毛个体的基因型是 ,若让F1测交,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3)为鉴定F2中某只杂合的雄性棕毛个体的基因型,现有各种已知基因型的纯合雌性个体为实验材料,请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完善下列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实验思路:选择基因型为 (填1种)的雌性个体来鉴定该只杂合的雄性棕毛个体的基因型,并让两者交配,统计后代的表型情况。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实验结果为后代全为棕毛个体,则该只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 ,若实验结果为 ,则该只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 。
24.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位置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
(1)上述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果蝇灰体、黄体性状的显隐性。
(2)若控制果蝇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灰体为显性,以F1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可验证上述结论,请写出两种杂交组合: 。
(3)若控制果蝇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置和显隐性都不确定(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则解释题干F1实验结果的假说共有三种。请以F1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和结论:①若后代全为灰体,则黄体为显性、灰体为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
② ;
③ 。
25.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家庭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由基因A/a控制),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由基因B/b控制),如系谱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Ⅱ5 ,Ⅲ8 ,Ⅲ9 。
(3)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A、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不一定为显性性状,如Aa×aa杂交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A错误;
B、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直毛和卷毛是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隐性性状F2中也可以显现出来,隐性性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
D、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个体的现象,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不可以,A错误;
B、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豌豆F2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说明不符合融合遗传,B正确;
C、测交的表现型比为1:1的结果最能说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
D、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将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了正反交,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详解】A、依题意,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I、Ⅱ桶中所含小球种类和数量相同,因此,甲同学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分别发生在过程②、③中,A错误;
B、依题意,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Ⅲ、Ⅳ小桶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小球,代表非等位基因,因此,乙同学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②中,B错误;
C、上述每个小桶内不同类型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模拟杂合子个体的性器官产生的配子比为1:1。抓取的小球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以保证每个桶中模拟的配子比例始终保持1:1,C正确;
D、甲同学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统计得到的Dd组合的概率约为1/2。乙同学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统计得到的ab组合概率约为1/4,D错误。
故选C。
4.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是减数分裂,过程②是受精作用,③表示受精卵发育成个体。
【详解】A、过程①减数分裂和②受精作用共同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A正确;
B、③表示受精卵发育成个体,③过程中会发生有丝分裂(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分化(细胞种类增多),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减数分裂)过程,C错误;
D、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发生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DD和dd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B错误;
C、图中的Dd是杂合子,但并未产生配子,不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图中表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共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A、IA、IB、i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
BD、遗传因子组成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子代可能出现四种血型,分别是A型(IAi)、B型(IBi)、AB型(IAIB)、O型(ii),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D错误;
C、从AB型可以看出,IA和IB是共显性关系,C错误。
故选A。
7.B
【分析】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详解】A、由题表可知,杂合子Aa在男性表现为斑秃,在女性中表现为非斑秃,因此同一种基因型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A正确;
B、斑秃性状受一对基因A、a控制,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A基因与a基因仍然能够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进而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因此符合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由题表可知,一对非斑秃夫妇生育了一个非斑秃男孩,该男孩基因型一定是aa,则父亲(非斑秃)基因型一定是aa,母亲(非斑秃)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C正确;
D、斑秃女性基因型为AA,非斑秃男性基因型为aa,则其后代基因型全为Aa,若生出男孩,其一定是斑秃,若生育的是女孩,则为非斑秃,因此生育的孩子表现出斑秃的概率为50%,D正确。
故选B。
8.B
【分析】显隐性分析,A1A1为白花,A2A2为黄花,A3A3为红花,A4A4为紫花,A1A4、A2A4、A3A4都为紫花,说明,A4对A1、A2、A3为显性,A1A3为粉花,说明A3对A1为不完全显性,A2A3为黄色斑点,说明A3对A2为不完全显性。
【详解】A、据题意可知,A1、A2、A3、A4为复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A1A3与A2A3杂交后代中A1A2为黄花,A1A3为粉花,A2A3为黄色斑点的红花,A3A3为红花,B正确;
C、A1A3自交,F1为1/4A1A1(白花)、1/2A1A3(粉花)和1/4A3A3(红花),F2中红花的比例为1/2×1/4+1/4=3/8,C错误;
D、依据题干信息,A1A1为白花,A2A2为黄花,A3A3为红花,A4A4为紫花,A1A4、A2A4、A3A4都为紫花,说明,A4对A1、A2、A3为显性,A1A3为粉花,说明A3对A1为不完全显性,A2A3为黄色斑点,说明A3对A2为不完全显性,所以,四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4>A3>A2>A1,并且A3对A2、A1为不完全显性,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猕猴桃的毛被性状分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因此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可知,亲本基因型可以为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猕猴桃的毛被性状分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因此A/a、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亲本雌雄猕猴桃的表现型均为有毛被,而后代中雄性有毛被:无毛被=1:1,说明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且亲本雌株或雄株中至少有一方为AA,另一方可以是AA或Aa,所以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 或AAXBXb,B正确;
C、根据B项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可以为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或AAXBXb和AAXBY。在三种不同的杂交情况下, 子代雄株中有毛被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C正确;
D、若亲本雄株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XBY,则雌性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当亲本为AAXBY 和AAXBXb杂交时,子代雌株中纯合子(AAXBXB)的比例为1/2。当亲本为AAXBY和AaXBXb杂交时,子代雌株中纯合子(AAXBXB)的比例为1/4,D错误。
故选D。
10.C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为解释豌豆杂交结果,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的假说,A正确;
B、1909年,约翰逊用“基因”一词代替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并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B正确;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性状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11.C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不患病,Ⅱ-1患病,则“无中生有为隐性”,Ⅰ-3患病,而Ⅱ-3不患病,“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说明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详解】A、Ⅰ-1和Ⅰ-2不患病,Ⅱ-1患病,则“无中生有为隐性”,Ⅰ-3患病,而Ⅱ-3不患病,“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说明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而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Ⅰ-1和Ⅰ-2不患病,Ⅱ-1患病,则基因型都为Aa,Ⅱ-2的基因型是AA或Aa,Ⅱ-4正常,但母亲患病,则基因型一定是Aa,B错误;
C、Ⅱ-2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Ⅱ-3基因型一定是Aa,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2/3×1/4=1/6,则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6×1/2=5/12,C正确;
D、Ⅲ-2的基因型是AA或Aa,与正常的女性(Aa)结婚,也会生出患病的孩子,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 。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捶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 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捶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着丝点在赤道板,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B 、四分体分开,移向两极,且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
C、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
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Ⅰ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中两条染色体大小不一,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图Ⅰ中1、4染色体大小相同,而2、3染色体大小不同,结合图Ⅱ可知2是Y染色体,3是X染色体。
【详解】A、由于该个体为雄性个体,图Ⅰ为有丝分裂后期,图Ⅱ为次级精母细胞,在精巢中既有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减数分裂的细胞,所以可能同时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但卵巢的细胞中无Y染色体,故卵巢中不存在图Ⅰ、图Ⅱ两种分裂图像,A错误;
B、图Ⅰ表示的是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图Ⅱ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无四分体,C错误;
D、图Ⅱ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的Y染色体中含有2个核DNA,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D正确。
故选D。
14.A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内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主要来自于卵细胞,A错误;
B、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子代与亲代的染色体数目可以保持一致,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C正确;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多种多样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15.C
【分析】题图分析:果蝇的体色灰色(A)对黄色(a)为显性,灰色雌性与黄色雄性杂交,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相同,都为灰色: 黄色=1:1,说明灰色个体一定是杂合子。若控制体色的基因型位于常染色体上,此时亲本基因型为Aa、aa;若控制体色的基因型位于X染色体上,此时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
【详解】A、黄色为隐性,灰色雌性和黄色雄性杂交,后代同时出现灰色和黄色个体,且比例为1:1,说明灰色亲本为杂合子,A正确;
B、果蝇的体色灰色(A)对黄色(a)为显性,灰色亲本为杂合子。若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aa,子代中雌雄个体表型及比例都为灰色: 黄色=1:1;若两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子代中雌雄个体表型及比例也都为灰色: 黄色=1:1,与实验结果相符,B正确;
C、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错误;
D、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黄色(aa)♀×灰色(AA或Aa)♂的子代雌雄全为灰色或子代雌雄均为灰色:黄色=1:1;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黄色(XaXa)♀×灰色(XAY)♂的子代雌性全为灰色,雄性全为黄色。因此,可利用黄色♀×灰色♂验证体色基因是否在X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C。
16.A
【分析】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⑤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行为相同,都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但染色体数目不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2N,因此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2倍,A错误;
B、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离分离,因此,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②→③的过程,进而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B正确;
C、若该生物有32条染色体,含有16对同源染色体,则在图①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形成16个四分体,C正确;
D、该生物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经变形后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D正确。
故选A。
17.ACD
【分析】据图分析,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都位于X染色体上,据此分析。
【详解】A、据图可知,朱红眼基因cn位于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位于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故朱红眼基因cn、辰砂眼基因v不是一对等位基因,A错误;
B、在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但赤道面是假想的平面,B正确;
C、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有2条或4条X染色体,C错误;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一个细胞中有2个基因cn和2个基因cl,D错误。
故选ACD。
18.BD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a段是减数分裂,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b段是受精作用,c段是有丝分裂。
【详解】A、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可发生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不是②,A错误;
B、②→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b时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会发生染色体复制,C错误;
D、c时期经过复制,在后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可能存在XXXX或XXYY染色体组成,D正确。
故选BD。
19.BC
【分析】分析题图: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
B、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某病是由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则该病的遗传情况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后代男性不患病,女性患病,B错误;
C、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儿子的表现型需要看母亲,C错误;
D、若某病是位于Ⅰ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故选BC。
20.BCD
【分析】由遗传系谱图可知,3号和4号均无病,他们的女儿(8号)患病,说明该遗传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A、由图可知,3号和4号均无病,他们的女儿(8号)患病,说明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假设该遗传病由A/a控制,1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其a基因一定会传递给他的孩子,故5号、6号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8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来自3号,另一个a基因来自4号,故3号、4号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都是杂合子,B正确;
C、6号(基因型为Aa)与7号(基因型是1/3AA或2/3Aa)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3×1/4=1/6,C正确;
6号(基因型为Aa)与7号(基因型是1/3AA或2/3Aa)的儿子(9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aa的概率为(2/3×1/4)=1/6,故A_的概率为1-1/6=5/6,AA的概率为1/3×1/2+2/3×1/4=2/6,故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6÷5/6=2/5,D正确。
故选BCD。
21.(1) 雄 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表明它是初级精母细胞
(2) 8 0 EF
(3)发生DNA复制,逐渐使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
(4) 丙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析】1、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A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是着丝点(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2、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未进行复制,为体细胞或有丝分裂末期;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分裂,处于减数分裂后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由图2丙可知,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分裂,处于减数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是精细胞的形成过程,该材料来自于雄性生殖器官。
(2)图2中甲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即图1中EF段。
(3)BC段表示S期,其形成原因是发生DNA复制,逐渐使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
(4)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如图中丙所示。此时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22.(1) 母本 避免外来的花粉干扰
(2) 自由组合定律 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
(3) 1/9 3 3/5
(4) 紫花:蓝花:白花=1:1:2
【分析】自由组合的实质: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详解】(1)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利用其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为避免外来的花粉干扰,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
(2)图一显示: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说明F1紫花植株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综合分析图一、图二可知: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故F2紫花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9。F2中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aabb,aaBB,aaBb。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所得F2的蓝花植株中,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各占1/3和2/3,所以让F2中的蓝花植株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AAbb+2/3×1/4AAbb)÷(1/3AAbb+2/3×3/4A-bb))=3/5。
(4)综合分析图一、图二可知: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进行测交,即AaBb×aabb,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1∶1∶2。遗传图解如下:
23.(1) 遵循 F2中红毛:棕毛:白毛=9:6:1,为9:3:3:1的变式
(2) AaBb 红毛:棕毛:白毛=1:2:1
(3) AAbb(或aaBB) Aabb(或aaBb) 棕毛:红毛=1:1(或棕毛:红毛=1:1) aaBb(或Aabb)
【分析】让两头纯合的棕毛个体杂交,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红毛:棕毛:白毛=9:6:1,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F2中红毛:棕毛:白毛=9:6:1,为9:3:3:1的变式,因此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红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_B_,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_bb、aaB_,白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2)F1红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F1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
(3)杂合的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选择纯合的红毛个体(AABB)与该只杂合的棕毛个体交配,后代全为红毛。该只杂合的棕毛个体与白毛个体(aabb)交配,后代中棕毛:白毛=1:1,两种纯合个体均不能用来鉴定该只杂合的棕毛个体的基因型。当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纯合个体与该只杂合的棕毛个体交配,若后代全为棕毛个体,则该只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为棕毛:红毛=1:1,则该只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当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纯合个体与该只杂合的棕毛个体交配,若后代全为棕毛个体,则该只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若后代为棕毛:红毛=1:1,则该只棕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24.(1)不能
(2)黄体雌蝇×灰体雄蝇;灰体雌蝇×灰体雄蝇
(3) 选择F 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后代雌雄均为灰体:黄体=3:1,则灰体为显性、黄体为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 若后代雌性全为灰体,雄性中灰体:黄体=1:1,则灰体为显性、黄体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
【分析】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出现题中所述交配结果的可能性有三种:黄显灰隐且位于常染色体;灰显黄隐且位于常染色体;灰显黄隐且位于X染色体,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和基因所处染色体。
【详解】(1)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出现题中所述交配结果的可能性有三种:黄显灰隐且位于常染色体;灰显黄隐且位于常染色体;灰显黄隐且位于X染色体,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和基因所处染色体。
(2)若确定控制果蝇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灰体为显性,假设用A/a表示体色,则亲本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的基因型为XAXa、XaY,设计验证实验既能体现显隐性又出现伴性遗传现象即可,可以选用“隐雌显雄”的杂交组合,即子代黄体雌性×灰体雄性,基因型为XaXa、XAY,则后代雌性全灰,雄性全黄;或者灰体雌性×灰体雄性,基因型为XAXa、XAY,后代出现灰色:黄色=3:1,且黄色全为雄性,可以证明。
(3)若需一组交配可以区别三种可能性,只有用子代灰体雌性×灰体雄性观察统计后代的体色性别及比例(或选择子代同种体色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但也只有用灰体雌雄的交配结果才能判断三种情况)。
①如果黄显灰隐且位于常染色体,假设用A/a表示体色,则亲本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的基因型为aa、Aa,子代灰色雌雄的基因型均为aa,相互杂交产生后代均为aa,即全为灰色;
②如果灰显黄隐且位于常染色体,假设用A/a表示体色,则亲本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的基因型为Aa、aa,子代灰色雌雄的基因型均为Aa,相互杂交产生后代基因型为A_:aa=3:1,表现型为灰体:黄体=3:1,且雌雄一致,没有差异;
③如果灰显黄隐且位于X染色体,假设用A/a表示体色,则亲本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的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灰色雌雄的基因型XAXa、XAY,相互杂交产生后代基因型为XAX-、XAY、XaY,表现型为灰色:黄色=3:1,且与性别有关(黄色全为雄性)。
25.(1) 伴X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BbXAXa bbXAXa或bbXAXA BBXaY或BbXaY
(3)3/8
【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如XY型,雌性和雄性的常染色体组成相同,性染色体组成不同,雌性为XX,雄性为XY,而基因又在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分析图示:由5、6正常,且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生出的9患甲病,可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3、4正常,生出患乙病的女儿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分析遗传系谱图:5号、6号表现正常,生患甲病的儿子9号,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故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表现正常,生患乙病的女儿8号,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8号患乙病,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aa,8号不患甲病,但有患甲病的弟弟(哥哥),故3号和4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故8号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综合两对基因,8号基因型及概率为1/2bbXAXa、1/2bbXAXA。
9号患甲病,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XaY,其父亲6号不患甲病,故甲病致病基因来自母亲5号,5号关于甲病基因型为XBXb;9号不患乙病,2号患乙病,5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Bb,6号基因型BB,故9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BB、Bb,综合两对基因,9号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5号基因型为BBXAXa。
(3)若 III8和 III9婚配,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子女中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子女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4×3/4+1/4×3/4=3/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