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共8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指导(共81张PPT)

资源简介

(共81张PPT)
古诗精讲
3.如何读懂诗歌:
1).读懂第一步:理解诗句内容: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2).读懂第二步:领会思想感情:抓住信息品读,合理联想揣摩
(1)知人论世:诗人生平经历、诗歌写作背景(有注释一定要关注!)
知人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 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 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论世: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1. 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
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例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例】阅读下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765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启示:复习时,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
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此句诗中前两句也就表达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
【参考答案】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
例如: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利用“三句到位法”:
(①引诗释义)诗人登楼“引望”,看到“野水”、“孤舟”、“荒村”、“断霭”等景物,想起家乡。
(②指明特殊)触景生情,并在“沉思”中显然产生了自己就在故乡的错觉,可是一醒悟,发现自己却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前后感情急剧变化。
(③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突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注: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1.确定手法:
2.结合诗句:
3.表达感情: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
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衬托出作者遇赦之后轻松高兴的心情。
蒋捷《浪淘沙 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富有表现力,简要赏析。
(审题: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其写法,表达效果。)
规范答为:
1、运用拟人、细节描写的方法。(明确指明写法)
2、将秋风拟作不解愁情的人,抓住秋风吹落帽子的细节,(说明前述写法)
3、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浓烈的愁绪。(表达效果)
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头上倭堕wō duò 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3、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遥想和梦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3、虚实结合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实结合。通过设想“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简捷,生动,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事物的个性特征。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描写须细,细节作用不细”。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细节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5.




正衬
反衬
用次要内容(有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
用次要内容(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从反面衬托主要内容: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
如以动衬静 以美衬丑 以乐衬苦 以声衬寂
(以闹衬静)乐哀相衬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时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4分)
答案: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作者内心的不平静(2分);
译文: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反衬---以乐衬哀
6.对比的种类
今昔对比:《哀江头》《柳》《永遇乐》李易安
盛衰兴亡: 《永遇乐》李 《哀江头》《小桃红》
年轻与年老:《诉衷情》 《永遇乐》李
人生短暂渺小与宇宙永恒博大:《登幽州台歌》
历史人物和自己:《过陈琳墓》
好坏、美丑、正反:《看岳王传》
黑暗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 《诉衷情》 《鹧鸪天》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问题: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用士卒夜长冷难睡与贵人不知屏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诗人对士卒苦寒生活的同情,对贵人享乐的憎恶之情。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7.抑扬:[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欲抑先扬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这是扬。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这是抑。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8、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9、从对方着笔 “主客移位”: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先秦诗歌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较多。
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晚唐 罗隐《自遣》)
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名氏《四喜诗》)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 岳飞《满江红》
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清 诗丐《绝命诗》)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感染力强 。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问:“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景,也是 写情,试分析。
这一句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斜阳欲落未落,脉脉含情地凝视着江面,不尽的江水悠悠流去,描绘了一幅夕阳无限好的凄美画面。正是这幅美景写尽了思妇的悠悠情思以及她的相思之苦。
1、用恰当的术语明确诗歌 “情与景”的关系即表现手法。
【步骤一】
2、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描绘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步骤二】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步骤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托物言志 :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间接抒情之二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间接抒情之三
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间接抒情之四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题: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
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这是作者游屈原庙的题诗。大历年间,奸臣元载当道,嫉贤妒能,排斥异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来往于沅湘之上面对秋风萧瑟之景,不由他不动怀古吊屈的幽情。
诗的前二句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
“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流”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逗出下句的“怨”,意谓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诗人那不被理解、信任的悲哀,遭谗见谪的愤慨和不得施展抱负的不平,仿佛都化作一股怨气弥漫在天地间,沉积在流水中,浪淘不尽,表现了屈原的哀怨的深重,言外洋溢着无限悲慨。“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这二句是抒情。   后二句写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题例: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
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问:“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蕴深长,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怨”字还流露出作者面对屈原庙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
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
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 方千里①
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
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1.上片第二句“人生两鬓无重绿”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官柳系行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尾一句“萧萧风雨寒”在写法上有何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 方千里①
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
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1.上片第二句“人生两鬓无重绿”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思想感情,人生一世,光阴有限,一旦两鬓霜白,是绝不会重新变黑而重返青春的。女主人公的这句感慨表达出她内心的痛苦之情,作答时,要先答出写的什么内容,然后再分析有哪些情感蕴含其中。
这句词交待女主人公因为长期闺房独守而产生的可怕的顾虑;在深深的忧郁之中包融着韶华虚度的无限孤寂、痛苦之情,也流露了对夫妻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生活的渴求。
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 方千里①
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
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2.“官柳系行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尾一句“萧萧风雨寒”在写法上有何特色?
解析:第(1)问考查鉴赏诗词的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作者写路旁河边柳树下正泊乐着远行的小船,主要是借此来写女人主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第(2)问考查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要从这句词中捕捉到景物的特点,找出“烘托”或“哀景写衷情”的表现手法,然后分析所表达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黄鸡晓唱玲珑曲 方千里①
黄鸡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
注:①方千里: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据况周颐考证,为“孝宗时人”。官舒州签判。②黄鸡:黄羽毛鸡。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2.“官柳系行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尾一句“萧萧风雨寒”在写法上有何特色?
(1)这句话写女主人公的所见之景,词人旨在借此来写女主人公见到河边行船而自然地引发的对远行人的怀思之情。(2)这首词的结尾作者以“萧萧风雨寒”之景再度点染凄苦悲凉的残春环境,以凄风苦雨的氛围笼罩全篇,进一步烘托思妇倚楼相思的孤寂与悲凉之情。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子夜吴歌·秋歌·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
②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
禾熟·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桥的西头有一条弯曲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象,其作用是什么?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涧水、春山、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着以“自”和“空”,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写寂,意境荒凉、孤寂,衬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 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
(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北陂(bēi)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杏花的傲岸不屈的品行(步骤二) ,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步骤三) 。
春天,一池塘的池水绕着杏花。其妖娆的身影使其成为春天的霸主。 纵使被东风吹作雪花,也胜过南陌的尘土。
田军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1、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
2、词人通过动作描写:闲引鸳鸯、揉搓杏蕊;外貌、神态描写: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等体现了闺中女子的愁苦及孤单寂寞。
3、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引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把它轻轻揉碎。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形象的意义
2、诗人通过记述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的遭遇。
3、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镜湖边的三山。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
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看,在诗中指回望。
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释词
描述
意境或情感
1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啊”。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步骤三)
(步骤二)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炼句题解题框架:句意+情感+艺术效果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1 )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①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1分;②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1分,应扣住“翠绿的泉水”;③能够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牛。③涑水翁:即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④招魂:屈原写《招魂》,表达对死于异国的楚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
(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个字,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
开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浑然一体,隐约朦胧。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已。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
招魂,用屈原《离骚》典。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但又怎能从心中消除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牛。③涑水翁:即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④招魂:屈原写《招魂》,表达对死于异国的楚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
(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个字,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逆”是迎接的意思,“一窗草逆濂溪老”写一窗绿草欢迎诗人归来。“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以人情,写出它们对主人的亲昵之状,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回归田园的隐逸之情。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牛。③涑水翁:即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④招魂:屈原写《招魂》,表达对死于异国的楚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
(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个字,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私”是偏爱的意思。“五亩园私涑水翁”意思是五亩田园偏爱诗人,诗人也乐于安居此处。“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田园以人情,写出它们带给主人的亲切之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牛。③涑水翁:即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④招魂:屈原写《招魂》,表达对死于异国的楚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
(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个字,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3分。字义1分,手法1分,描写效果(亲昵之状、亲切之感)或者抒情效果(回归田园的隐逸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④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幽情”在诗中包含多重情感: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一是逃避现实的无奈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伤感油然而生。由“无赋招魂”可见作者关心国家命运,面对南宋国运衰微、胜景难再表现出一种忧国伤时的痛苦之情。末句说“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 ,可见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只能作诗逃避现实以求解脱,表现出无奈之情。【4分。写出其中两种感情,给2分,相应分析合理,给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词题为“病起春尽”,写诗人生了一场病,起来一看,景物改变,春天已经过去。于是联想 到东晋诗人谢灵运名作《登池上楼》也写患病后登楼,看到节候改变而生感慨。不过谢灵运所见到的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的初春景象。这首词则写的是春色已去,无法挽留。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词的上片写词人倚躺在病枕上,五更天将明时的钟声透过帘幕清晰地传来。卷起帘子一看,朝云飘散,天空十分明净,残余的春花已不存在,似被帘子卷起了。这样的写景,烘托了悲感的气氛。“晓云空,卷残红”,则是出之非凡想像的描写。春色无情,说去就去,不会再回来。“去矣几时逢”,按说时序运转,来年又是春天,而如此一问,似乎春天已永远不再回来了。这里含有较明显的寓意。他对春天的逝去,那么伤感、惋惜:“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似乎不是一股的伤春之辞。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下片笔锋一转,遥想当年楚宫、吴苑也曾有过春天,那里也有茂密的青草,繁盛的鲜花,以及绕飞的游蜂。楚宫吴苑从来是作为亡国遗址供人凭吊的。这里或用来暗指南明小朝延。当它存在时,招来了许多游蜂浪蝶——如阮大铖之流,然而春天将尽,到了来年只有在屏风上的图画中才能看到了。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解析】面对逝去的春景,自然引发作者的伤春之情,进而由“卷残红”“楚宫吴苑草茸茸”想到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答题时结合注解,联系全篇,同时要点要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①伤春之情。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②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①拟人。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
②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春景,倍增伤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③对比。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解析】花自笑、燕欢舞,用拟人手法;花的欢笑,燕的欢舞,反衬出作者的伤心;欢快的场景与作者痛苦的内心形成对比。答题时先指出手法,再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蒋捷 (宋)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①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请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3分)
语言特点:朴素自然(或通俗化、口语化)。如“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折时高折些”等语言,都是口语化的语句,明白晓畅,一看就懂。
(答出语言特点,2分;能结合诗句分析,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