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课件 (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声声慢》课件 (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后期多写伤时感乱、怀乡忆旧之情。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移情于物,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清新,音节自然流畅,雅俗共赏。
著有文艺批评《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主要词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李清照大事记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孑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李清照大事记
创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初读正音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再读明意
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有何表达效果?
感情基调:凄惨愁苦。
“寻寻觅觅”这是写词人的动作。那么,词人在寻觅什么呢?是往日欢笑的岁月?还是流亡前的太平生活?还是丈夫在世时的温馨爱情?也许这些都是她寻觅的东西。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心中若有所失,想要抓住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只是空虚,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的寂寞冷清,也暗指心境的凄凉,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了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更直接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哀婉凄凉。
再读明意
首句这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具有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文情并茂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凄苦无言的凄凉心境。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写天气气候,实写内心感受,生活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渊,只有借酒浇愁。酒是“愁”的象征,“淡酒”并非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愁情,自然觉得酒味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再读明意
再读明意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前面所写,未见“愁”字,而使人感到愁情绵绵,但终是不吐不快。到篇末,这个字终于憋不住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一个反诘句,十分自然地收束全词。物是人非,深哀巨痛,这光景,一个“愁”字怎么概括得了呢?这个结尾,将词人蓄积已久的怨愤喷泻出来,精警有力,余味无穷。
再读明意
4、词人为写“愁”,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的?
总共选取了六大意象
分别是: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再读明意
这些意象都是具有季节特征的。
①“酒”,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为伤心泪,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个“淡”字,表明词人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可以说酒是“愁”的象征。
②“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这秋风渲染了愁情。
③“雁”,引起了词人的相思,想念丈夫,可丈夫已逝,自己流落金陵,还不如雁!“过雁”象征离愁。
④“黄花”,黄花虽繁盛,却无心欣赏,也无人一起赏,更衬托了词人的憔悴孤独。
⑤“梧桐”,让人一叶知秋,是哀愁的象征。
⑥“雨”,虽细不断,落在叶上,打在心上,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再读明意
风寒心冷,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
过雁、黄花又引发词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渲染这份已浓得化不开的愁思。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这比声嘶力竭的呐喊更能带给人艺术想像、艺术享受!
研读明技
5、从全词来看,词人是怎样抒发她内心感情的?
(1)借景抒情。
三杯两盏淡酒——穷愁潦倒的生活现状;
阴暗的秋日黄昏——词人凄凉晚景的写照;
残菊——因思念与痛苦而憔悴不堪的词人的自我写照;秋风细雨——凄风苦雨正是词人痛苦的心声和哀伤的泪雨。
(2)直抒胸臆。
七组叠词——直言孤独凄清之悲;
“正伤心”“憔悴损”——直说身心交瘁之痛;
“怎生得黑”——直表日子难捱之苦;
“怎一个愁字了得”——直诉心中沉重之愁。
研读明技
知识拓展
写愁名句集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人长。 ——李白《秋浦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落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知识拓展
拓展明理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拓展明理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
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拓展明理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他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她是何等刚烈之人。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我们现在想象李清照为了婚姻的自由,在大堂之上,昂首挺胸,其坚毅安详之态真不亚于项羽引颈向剑时那勇敢地一刎。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拓展明理
拓展明理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啊。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并没有这个觉悟。他从建康出逃,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她在当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
拓展明理
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
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
李清照望着龙旗龙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无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会的观念,国家者国土、国君、百姓。今国土让人家占去一半,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亡国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拓展明理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
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
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
拓展明理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微写作
如果你穿越到千年之前,见到这位伟大的词人李清照,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