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莆田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是
A. 环境污染 B. 债务沉重 C. 贸易条件恶化 D. 技术水平落后
2. 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面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 距今6000年至7000年,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一论断来自
A. 史诗 B. 神话 C. 文献 D. 考古
4. 如表中所列内容为古代中国赋税政策的概况。这些政策旨在( )
春秋 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行“初税亩”
秦汉 征收田租、户赋和口赋(人头税),严厉处罚“匿田”行为
唐宋 唐后期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未王安石行“方田均税法”
明清 明“一条鞭法”即征收货币地租;清“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A. 缓和封建土地兼并现象 B. 理顺国家财政治理体系
C. 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实现生产要素科学配置
5. 1876年京师同文馆制定的八年课程:前三年学习语文及西洋史地,第四年授以算学、代数,第五年为几何、三角、博物,第六年为实用重学、微积分、测量,第七年为化学、天文、地质矿务,第八年为政治、经济、国际法。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动西式教育普及 B. 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 满足洋务运动的人才需求 D.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
6. 农业的发明之于人类历史乃是划时代的事件,以至于有人称其为“农业革命”。得此结论最重要的依据是
A.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B. 人类从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
C. 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D. 促使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
7.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出现了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此材料旨在说明
A.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B. 人类文明产生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C. 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阶级、国家、文字 D. 生产力发展是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化的结果
8. 下图是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变化图。对该图解读准确的是( )
A. 1700-1820年工业革命扩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B 1870-1913年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C. 1950-1973年计划经济造成了中国经济停滞不前
D. 2003年后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9. 下图是2016年到2019年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统计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推知
A 政府对移动支付给予大力支持 B. 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消费方式
C. 移动支付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 D. 支付便捷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10.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居家隔离不能上学的困难,我校开设网课,让学生“停课不停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A. 网课取代了传统教学方式 B.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C. 互联网有利于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 D. 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11. 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A.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 B. 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C. 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 D. 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
12. 东亚和东南亚孕育了稻米文明,西亚、欧洲孕育了小麦文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则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这说明古代农业文明( )
A. 缺乏交流 B. 深受历史条件影响 C. 惊人相似 D. 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13. 如表所示为明代后期至清中叶有关古代玉米种植情况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玉米
内容 出处
“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蜀黍(玉米)……田家园也多种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
“五谷……收番麦(玉米)则多矣” 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
“玉麦(玉米)……则处处产之”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
注:宁河县位于今天津市、华亭县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A. 主要按自北向南方向传播 B. 是中国从西方进口的大宗商品
C. 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 D. 首先在四川地区成功实现移植
14. 宴飨在汉代成为一种风气,有肉有酒,是美好生活的写照。下列汉代画像砖
A. 反映汉代人们饮食状况 B. 是汉朝鼎盛时代真实写照
C. 证实了汉代百姓生活水平 D. 体现了民众崇尚奢靡饮食
15. 下图为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金币。它
A. 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B. 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C. 说明拜占庭帝国已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D. 可作为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商贸往来的实物史料
16. 近年特斯拉工厂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在上海建厂,2020年1月首批Model 3标准版交付,2020年5月Model 3长续航版实现交付,随之而来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引发了相关概念股的大涨。而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也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
A. 改良蒸汽机 B. 蒸汽机车 C. 汽车 D. 电灯
二、非选择题(17题18分,18题10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开启了人类大幕。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被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莆田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是
A. 环境污染 B. 债务沉重 C. 贸易条件恶化 D. 技术水平落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经济全球化主要带来环境污染、贸易条件恶化以及技术水平落后等,其直接原因是环境污染,A正确,符合题意,其他不是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排除。
2. 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面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出现“面的”始于改革开放后,故排除④,①②③在建国之初都有,C项正确;排除ABD。
3. 距今6000年至7000年,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一论断来自
A. 史诗 B. 神话 C. 文献 D. 考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史政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学研究中最可靠是史料,是考古遗迹,因此题干中南稻北粟格局已经形成的最有利的证据即来自考古发现,D符合题意;ABC均带有主观色彩,不一定可靠。
点睛: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史料的运用,要求学生对史料的类别及其可靠性有所掌握和了解,所有史料中考古遗迹的发掘是最可靠的,历史文献、文学著作和传说等均需进行考证。
4. 如表中所列内容为古代中国赋税政策的概况。这些政策旨在( )
春秋 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行“初税亩”
秦汉 征收田租、户赋和口赋(人头税),严厉处罚“匿田”行为
唐宋 唐后期两税法“惟以资产宗,不以丁身为本”;未王安石行“方田均税法”
明清 明“一条鞭法”即征收货币地租;清“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A. 缓和封建土地兼并现象 B. 理顺国家财政治理体系
C. 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实现生产要素科学配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赋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赋税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需要,赋税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国家财政治理体系的发展,B项正确;赋税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财政需要,并非为了缓和土地兼并和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些赋税政策能够产生这样的影响,但并非目的,排除AC项;中国古代生产要素没有实现科学配置,排除D项。故选B项。
5. 1876年京师同文馆制定的八年课程:前三年学习语文及西洋史地,第四年授以算学、代数,第五年为几何、三角、博物,第六年为实用重学、微积分、测量,第七年为化学、天文、地质矿务,第八年为政治、经济、国际法。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动西式教育普及 B. 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 满足洋务运动的人才需求 D.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76年中国。京师同文馆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从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规划中,可以看出其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各个方面,立足于培养掌握西方科学知识的近代实用型人才,满足洋务运动的人才需求,C项正确;洋务派设立京师同文馆是为了满足洋务运动需要,不是要全面改革旧式教育和普及西式教育,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引进西方科技,而非全面学习西方文明,排除B项;京师同文馆培养洋务人才,而非“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
6. 农业的发明之于人类历史乃是划时代的事件,以至于有人称其为“农业革命”。得此结论最重要的依据是
A.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B. 人类从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
C. 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D. 促使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生产食物的革命,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项正确;人类从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属于农业出现的影响之一,排除B项;农业的发明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不是把它称为“农业革命”的最重要的依据,排除C项;“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属于农业发明后的影响,不是“农业革命”的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7.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出现了政府、军队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此材料旨在说明
A.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B. 人类文明产生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C. 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是阶级、国家、文字 D. 生产力发展是剩余产品出现、社会分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A项正确;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文明产生的标志,排除C项;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8. 下图是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变化图。对该图解读准确的是( )
A. 1700-1820年工业革命扩展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B 1870-1913年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C. 1950-1973年计划经济造成了中国经济停滞不前
D. 2003年后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03年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的决定,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D项正确;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且此时中国在闭关锁国,并没有受到工业革命扩展的推动,排除A项;1870-1913年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B项;1950-1973年中国经济没有停滞不前,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下图是2016年到2019年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统计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推知
A. 政府对移动支付给予大力支持 B. 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消费方式
C. 移动支付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 D. 支付便捷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2016年到2019年11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统计情况”可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这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材料中仅涉及到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并未涉及到政府支持,排除A项;据材料“2016年到2019年11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统计情况”仅能得出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但并不能说明移动支付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而非强调支付方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居家隔离不能上学的困难,我校开设网课,让学生“停课不停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A. 网课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B.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C. 互联网有利于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 D. 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答案】C
【解析】
【详解】网络教学立足于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传统教学面临重大疫情时的不足,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说明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C项正确;网课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排除A项;传统教学有其不可代替之处,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D项错在“唯一”,排除。故选C项。
11. 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A.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 B. 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C. 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 D. 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有利于粮食储存,排除A项;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排除C项;养殖场的推广与提高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 东亚和东南亚孕育了稻米文明,西亚、欧洲孕育了小麦文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则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这说明古代农业文明( )
A. 缺乏交流 B. 深受历史条件影响 C. 惊人相似 D. 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明产生时期(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亚和东南亚、西亚和欧洲、美洲在农业上培育了不同的农作物,反映了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文明的多元化特征,D项正确;中国古代文明存在交流,如原产于西亚的小麦传入欧洲,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古代文明不同特点的影响因素,排除B项;材料放映了不同文明农作物不同,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如表所示为明代后期至清中叶有关古代玉米种植情况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玉米
内容 出处
“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蜀黍(玉米)……田家园也多种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
“五谷……收番麦(玉米)则多矣” 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
“玉麦(玉米)……则处处产之” 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
注:宁河县位于今天津市、华亭县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A. 主要按自北向南方向传播 B. 是中国从西方进口的大宗商品
C. 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 D. 首先在四川地区成功实现移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明朝时“种者亦罕”到清朝时“多种之”“多矣”“处处产之”再结合空间信息,可知玉米在此期间得到推广,根据材料中国人将其与“五谷”相比,可知其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C项正确;表格信息无法得出自北向南方向传播,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国内玉米的种植,而不是进口,排除B项;“玉蜀黍”是玉米早期的名称,“蜀”并非表示四川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宴飨在汉代成为一种风气,有肉有酒,是美好生活的写照。下列汉代画像砖
A. 反映汉代人们的饮食状况 B. 是汉朝鼎盛时代真实写照
C. 证实了汉代百姓生活水平 D. 体现了民众崇尚奢靡饮食
【答案】A
【解析】
【详解】画砖的内容所涉及的是汉代民众酿酒、烩鱼的场景,这反映出汉代民众的饮食生活,A项正确;从材料场景不能反映汉代的鼎盛,排除B项;“证实”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奢靡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15. 下图为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金币。它
A. 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B. 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C. 说明拜占庭帝国已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D. 可作为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商贸往来的实物史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金币,它可作为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商贸往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商贸往来的历史,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孝文帝改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金本位制度即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 近年特斯拉工厂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在上海建厂,2020年1月首批Model 3标准版交付,2020年5月Model 3长续航版实现交付,随之而来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引发了相关概念股的大涨。而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也随之狂跌。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
A. 改良蒸汽机 B. 蒸汽机车 C. 汽车 D. 电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879年、引起煤气股票价格狂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D项正确;A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7题18分,18题10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尹家琦等《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开放城市传进中国,而开放城市的社会经济的日益现代化,也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各种以传播现代知识文化为目的的新式文化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日益发展。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答案】(1)注意城市布局;遵循礼制,严格尊卑等级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2)特点:现代化起步晚;发展不均衡;受西方影响大;城乡发展脱节。
背景:中国近代受西方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近代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近代中国社会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可知,注意城市布局;据材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知,遵循礼制,严格尊卑等级制;据材料“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可知,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小问2详解】
特点:据材料“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可知,中国城市现代化起步晚;受西方影响大;据材料“特别是沿海沿江少数开埠通商的新兴城市现代化发展较快;而原来那些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的内地城市由于处于封闭状态,现代化起步更晚”可知,发展不均衡,沿海发展较快,而内地发展较慢;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愈发展,农村就愈落后……”可知,城乡发展脱节。
背景:据材料“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受西方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据材料“……这些城市在文化上与周围地区相对疏远,在经济上则被当成是获得出口产品的中转站,而不是促进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以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据材料“ 近代中国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一些开埠通商城市……”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受西方侵略,社会动荡,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24.5 12 9.1 6
1913年 15 8 11 13
材料二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单位:10亿法郎)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吨)
材料四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主要因素。
【答案】(1)基本特点: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解析】
【详解】(1)基本特点: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其特点是英、法比重下降,美、德比重增大;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
(2)主要因素:根据材料“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开启了人类大幕。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被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答案】(1)政治上,西、葡王室的支持;社会上,“寻金热”兴起;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业上,奥斯曼土耳其对传统商路的控制;精神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2)内涵的体现: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
【解析】
【分析】
【详解】(1)据材料“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并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加从客观条件、经济发展的需求,直接原因和思想原因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2)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作为切入点,具体考查带来的“商业革命”,根据材料“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可知,贸易中心转移、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商品贸易种类增多以及贸易规模扩大。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1
烟草历史是一部经济发展史。
新航路开辟,美洲烟草传入欧洲社会。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等阶层财富增加,烟草消费逐渐由精英阶层向中等阶层扩散。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发展,底层民众拥有烟草消费的能力。欧洲人在美洲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加工厂,推动了殖民主义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综上所述,烟草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
示例2
烟草历史是一部文化传播史。
烟草曾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符号。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视烟草文化为野蛮文化;烟草传播到欧洲社会,首先成为精英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烟草文化深入中等阶层,成为社交用品:19世纪烟草文化普及到全社会。在此基础上,欧洲人逐渐创造出欧洲本上烟草文化。
综上所述,烟草历史反映出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综合材料信息可知,烟草本来在美洲广泛种植,但新航路开辟后,烟草传往欧洲,并在工业革命后获得进一步的传播,分别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对烟草传播的影响,据此可拟定论题:烟草历史是一部经济发展史。在论述中主要结合烟草的传播和推广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可进行说明如下:新航路开辟,美洲烟草传入欧洲社会。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等阶层财富增加,烟草消费逐渐由精英阶层向中等阶层扩散。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欧洲经济发展,底层民众拥有烟草消费的能力。欧洲人在美洲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加工厂,推动了殖民主义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也可根据材料“ 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及所学知识,从烟草的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拟定论题:烟草历史是一部文化传播史。在论述中主要结合演出哦啊与印第安人文化,伴随着烟草的推广与欧洲文化的关系进行说明。可进行论述如下:烟草曾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符号。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视烟草文化为野蛮文化;烟草传播到欧洲社会,首先成为精英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烟草文化深入中等阶层,成为社交用品:19世纪烟草文化普及到全社会。在此基础上,欧洲人逐渐创造出欧洲本上烟草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