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在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们以种植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为生,并养殖猪、牛、羊等。碧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 )
A. 母系氏族社会的风貌 B. 龙山文化的社会特征
C. 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 D. 古老城市国家的出现
2. 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齐 楚 卫 卫 魏 卫 楚
主要活动国 吴 吴 楚 秦 秦 秦 秦
A. 户籍制度尚未确立 B. 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C. 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 D. 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3.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
A. 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 B. 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 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 D. 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4. 北宋前期,士大夫主要以诗人眼光看待和评价杜甫,其影响力有限。但到了中后期,宋人评价杜甫着眼于“道”与“文”两个方面,甚至称杜甫“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杜甫得到包括官方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崇扬,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 )
A. 儒学教育的平民化 B. 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
C. 商品化趋势的加快 D. 市民文化的逐渐形成
5. 紫禁城是大清王朝的政务中心,但其余的政务中心,顺治时主要是南苑和西苑;康熙时除南苑、西苑外,还有畅春园和静明园;雍乾嘉道咸五朝,除西苑以外主要是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御苑理政功能的确立反映了( )
A. 皇权政治强化 B. 政务处理更加随意 C. 决策效率的降低 D. 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6. 编定于1897年的《日本书目志》,总共向国人推介了15门共计7725种日本书籍,其中“文学门”下设18子类,除各种文学史书目和诗文集外,尚有“戏文集”“唱歌集”“俗歌集”“戏曲”“谣曲本”“脚本”等数百种图书种类。《日本书目志》( )
A. 阐述了维新派的启蒙理念 B. 开启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C. 体现了救亡图存顽强斗争 D. 呈现了明显反封建特征
7. 民国初年,江浙地区的针织工厂在设厂织造的同时,还把一部分手摇织机出租给近郊农家,并发放纱线等原料,让他们在家生产,工厂付给加工费,论件计资。代织的劳动者旺季受雇,淡季被裁,流动性强,被称为“放机制”。这反映出( )
A. 时代变迁孕育新生产方式 B. 工厂制度已开始向农村扩展
C. 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的需求 D. 民族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8. 抗战时期,在中共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歌。如《送青年们去参军》《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积极参军参战的情景。抗战歌曲的流行说明( )
A. 广大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文艺战线是抗战的主要战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D. 民族抗战精神得到蓬勃发展
9. 1977年11月,广东的偷渡问题摆到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的面前,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生产生活搞好了,就可以解决逃港问题。”1978年、1979年又先后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材料反映( )
A.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大逃港直接催生经济特区建立
C. 大逃港主要原因是贫穷和饥荒 D. 经济特区设立解决了逃港问题
10. 1980年,我国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至1997年,该组织共向我国农业发展提供2.6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遍及12个省、95个贫困县(市)。2018年,我国在该组织设立南南合作专项基金,截至2023年初,基金已投资724万美元,遍及亚非拉30多个国家。这可用以说明我国( )
A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B. 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
C. 注重睦邻间友好关系 D. 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
11. 《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和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打击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此规定说明了( )
A. 四个种姓宗教生活界限强 B. 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C. 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D. 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12.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首先研究佐贡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进行数学计算,最后才动笔。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蒙娜丽莎》的创作反映了作者( )
A. 探索自然客观规律 B.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C. 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D. 反对蒙昧迷信与专制统治
13. 1838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人民宪章》,规定年满21岁的男子均有选举权等6项要求。此后,该协会多次组织大规模集会、示威游行和罢工,并三次向议会提交有百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但均遭到否决。这一现象说明( )
A. 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 B. 第一国际十分重视议会斗争
C. 宪章运动缺乏有效的组织 D. 英国民主制具有鲜明阶级性
14.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一直被英法资本所霸占。1956年7月,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随即联合以色列发动对埃及的军事入侵,美国把这次入侵看作是赢得阿拉伯世界支持的绝好机会,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1957年3月,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因为( )
A. 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斗争 B. 美苏两国的共同出兵
C. 埃及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D. 英法两国实力的衰落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如图是二战后美国GDP增长率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50、60年代政府强化国家干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B. 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
C. 80年代后美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时代潮流
D. 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平稳,增加福利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非选择题
16. 【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汉口秘密召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18. 【通信技术的进步】
材料
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的技术进步和通信变化。美国广播公司开始销售收音机。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新闻播报过去仅占节目总量的4%,如今则上升到30%左右。在德军对英国实行“闪电”空袭之时,美国人一般都喜欢听爱德华·默罗发自伦敦的、以真实的空袭警报为背景的报道。他们还听埃里克·赛瓦莱德来自缅甸战场的报道,听他描述从飞机跳伞的感受。尽管有时由于信号和静电波的影响收听极其困难,但是现场直播的节目叙事性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战争的话语同时也侵入了几乎所有其他的节目。甚至是长时间的广告,也时刻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存在。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等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无线电使用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无线电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19.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24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在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们以种植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为生,并养殖猪、牛、羊等。碧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 )
A. 母系氏族社会的风貌 B. 龙山文化的社会特征
C. 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 D. 古老城市国家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4000多年前的碧村”可知,该文化在时间上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据材料“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可知,该文化位于黄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的文化为龙山文化,据材料“还出土了大量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可知,该文化的陶器符合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特征,B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排除A项;材料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仰韶文化等文明,所以并非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排除C项;新石器时代晚期尚未进入国家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 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齐 楚 卫 卫 魏 卫 楚
主要活动国 吴 吴 楚 秦 秦 秦 秦
A. 户籍制度尚未确立 B. 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C. 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 D. 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效命于别国的现象日益增多,形成“先秦游士无宗国”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士人克服了血缘和地缘的束缚,客观上说明血缘宗法关系的衰退,反映出贵族政治趋向瓦解,B项正确;战国时期,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排除A项;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两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D项。故选B项。
3.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
A. 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 B. 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 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 D. 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南北朝政权都将自己视为正统,将对方视为蛮夷,说明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属于历史人物的不同称谓,排除A项;材料中的史籍体例都属于同一类,不属于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历史文献中的称谓,无法体现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排除D项。故选C项。
4. 北宋前期,士大夫主要以诗人眼光看待和评价杜甫,其影响力有限。但到了中后期,宋人评价杜甫着眼于“道”与“文”两个方面,甚至称杜甫“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杜甫得到包括官方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崇扬,地位不断提高。这反映了( )
A. 儒学教育的平民化 B. 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
C. 商品化趋势的加快 D. 市民文化的逐渐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由材料“道与文”、“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可知,宋朝中后期杜甫地位的提高受到时局变化、理学发展的影响,说明政教价值的时代选择,B项正确。材料强调对杜甫的评价,无法反映儒学教育平民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评价杜甫时注重其“道”和“文”,与商品化趋势无关,排除C项;市民文化强调其世俗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5. 紫禁城是大清王朝的政务中心,但其余的政务中心,顺治时主要是南苑和西苑;康熙时除南苑、西苑外,还有畅春园和静明园;雍乾嘉道咸五朝,除西苑以外主要是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三山五园。御苑理政功能的确立反映了( )
A. 皇权政治的强化 B. 政务处理更加随意 C. 决策效率的降低 D. 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清代宫苑格局和宫苑二元理政模式,从便利和优化皇帝生活、理政而来,除了作为政务中心的紫禁城外,皇帝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是政务中心,反映了皇权政治的强化,A项正确;政务中心的转移与皇帝的生活居住有关,不能说明政务处理随意,排除B项;仅通过不同皇帝理政的政务中心的不同,不能得知决策效率的高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生活居住地区作为政务中心,有利于更快处理政治事务,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排除C项;仅通过政务中心的变化,不能得知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封建统治危机加深表现在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6. 编定于1897年的《日本书目志》,总共向国人推介了15门共计7725种日本书籍,其中“文学门”下设18子类,除各种文学史书目和诗文集外,尚有“戏文集”“唱歌集”“俗歌集”“戏曲”“谣曲本”“脚本”等数百种图书种类。《日本书目志》( )
A. 阐述了维新派的启蒙理念 B. 开启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C. 体现了救亡图存顽强斗争 D. 呈现了明显反封建特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除各种文学史书目和诗文集外,尚有‘戏文集’‘唱歌集’‘俗歌集’‘戏曲’‘谣曲本’‘脚本’等数百种图书种类”及所学可知,维新派强调利用民众相对熟悉的文学和通俗的戏曲歌谣等方式启迪民众思想,阐述了维新派的启蒙理念,A项正确;文学革命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救亡图存的危机意识,也没有体现“顽强斗争”,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民众的思想启蒙,未涉及反封建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7. 民国初年,江浙地区的针织工厂在设厂织造的同时,还把一部分手摇织机出租给近郊农家,并发放纱线等原料,让他们在家生产,工厂付给加工费,论件计资。代织的劳动者旺季受雇,淡季被裁,流动性强,被称为“放机制”。这反映出( )
A. 时代变迁孕育新生产方式 B. 工厂制度已开始向农村扩展
C. 生产经营适应市场需求 D. 民族工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可知本题为本质类选择题,时空是:民国初年。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江浙地区针织工厂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机器和原料供给农户生产,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工厂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而不是时代变迁本身,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方式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而不是工厂制度本身向农村扩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经营方式的灵活性,不是生产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
8. 抗战时期,在中共文艺政策的指导下,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歌。如《送青年们去参军》《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积极参军参战的情景。抗战歌曲的流行说明( )
A. 广大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文艺战线是抗战的主要战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 D. 民族抗战精神得到蓬勃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八路军战士和普通百姓都热衷于唱抗战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生动再现了全民积极参军参战的情景”可知,抗战时期的流行的抗战歌曲以宣传抗战为主题,有助于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推动民族抗战精神的蓬勃发展,D项正确;“开始觉醒”说法错误,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鸦片战争后便逐步觉醒,排除A项;“主要”说法不符合史实,文艺战线无法成为主要战线,排除B项;抗战歌曲有助于宣传抗战精神,但材料没有说明有新的人群加入抗战队伍,看不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77年11月,广东的偷渡问题摆到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的面前,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生产生活搞好了,就可以解决逃港问题。”1978年、1979年又先后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材料反映( )
A.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大逃港直接催生经济特区建立
C. 大逃港主要原因是贫穷和饥荒 D. 经济特区设立解决了逃港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80年代(中国)。材料“1978年、1979年又先后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体现的是70年代末广东逃港推动中央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B项正确;对外开放重大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A项;大逃港主要原因是贫穷和饥荒,但未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经济特区设立解决了逃港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80年,我国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至1997年,该组织共向我国农业发展提供2.61亿美元的优惠贷款,遍及12个省、95个贫困县(市)。2018年,我国在该组织设立南南合作专项基金,截至2023年初,基金已投资724万美元,遍及亚非拉30多个国家。这可用以说明我国( )
A.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B. 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
C. 注重睦邻间友好关系 D. 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综合国力都还很薄弱,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情况下,以及联合国专门机构农发基金的援助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综合国力等有很大提高,中国从农发基金的主要受援国,日益成为其重要的捐资国和发展经验提供国,这可以说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惠及世界发展,B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指反对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由世界各国通过平等协商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共同治理世界事务,而材料主要在讲经济发展,排除A项;亚非拉国家并不都是邻国,排除C项;“引领”一词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和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打击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此规定说明了( )
A. 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限强 B. 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C. 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D. 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从材料中的“首陀罗和贱民以任何一部分肢体打击高种姓的人,那么他必须被截去那部分肢体”、“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可以看出,种姓制度维护高级种姓的地位,《摩奴法典》是奴隶社会的法典,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教生活和宗教权利,排除AB项;材料未体现各等级职业世袭,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首先研究佐贡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进行数学计算,最后才动笔。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蒙娜丽莎》的创作反映了作者( )
A. 探索自然客观规律 B.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C. 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D. 反对蒙昧迷信与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根据材料“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首先研究佐贡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进行数学计算,最后才动笔。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他注重通过画作传达人的情感,从提高人的地位的观点出发,摆脱了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旧传统,直接表现世俗的人物,从而为艺术创作打开了广阔的世俗生活领域。这反映出达·芬奇强调人文主义,肯定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生活,C项正确;材料中达·芬奇更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并非探索自然客观规律,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是理性的体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排除B项;启蒙运动中反对宗教神权、等级特权,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万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838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发布《人民宪章》,规定年满21岁的男子均有选举权等6项要求。此后,该协会多次组织大规模集会、示威游行和罢工,并三次向议会提交有百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但均遭到否决。这一现象说明( )
A. 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 B. 第一国际十分重视议会斗争
C. 宪章运动缺乏有效的组织 D. 英国民主制具有鲜明阶级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8年(英国)。材料“该协会多次组织大规模集会、示威游行和罢工,并三次向议会提交有百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但均遭到否决”体现的是宪章运动期间,英国议会并不认可“伦敦工人协会”的请愿书,说明宪章运动缺乏有效的组织,C项正确;第一国际成立于1861年,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制度的阶级性无关,排除D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故选C项。
14.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一直被英法资本所霸占。1956年7月,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随即联合以色列发动对埃及的军事入侵,美国把这次入侵看作是赢得阿拉伯世界支持的绝好机会,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1957年3月,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因为( )
A. 阿拉伯国家的联合斗争 B. 美苏两国的共同出兵
C. 埃及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D. 英法两国实力的衰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时间。埃及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原因既在于埃及国家实力的增强,也与国际上美苏等的支持密不可分。英法两国实力衰落并不是主要原因,C项正确;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时阿拉伯国家并没有进行联合斗争,美苏也没有同时出兵,排除AB项;英法两国势力的衰落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如图是二战后美国GDP增长率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50、60年代政府强化国家干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B. 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弊端
C. 80年代后美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时代潮流
D. 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平稳,增加福利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二战结束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A项正确;70年代经济持续减速,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的管控过多导致的,排除B项;80年代后美国人工智能等技术并没有成为主流,排除C项;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平稳,政府是削减社会福利,并没有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6. 【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三大发明“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内涵: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
(2)影响:①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②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③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④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得出火药及新式火器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靠“冷兵器”维护封建统治的骑士阶层,从而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指南针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为开辟新航路创造条件,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累的进程;印刷术大大提高了书籍印制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价格,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有助于新兴资产阶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加速思想解放的进程。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开启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向近代科学的演进,促进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从空谈心性向注重实用的转变。明末,社会危机加剧,士大夫阶层开始对空谈性的理学进行反省与批判。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不仅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开拓了其视野,而且促进了其向经世致用理念的嬗变,为清代朴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西学的传入,还冲击了“华夏中心”和“用夏变夷”的传统观念,促使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得出①促进了我国传统科学向近代科学的发展;②有助于士大夫由崇尚空谈的学风向经世致用转变;③丰富了士大夫们的知识并开拓了其视野;④冲击了“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汉口秘密召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答案】(1)表现: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传播中心活跃;舆论界的热情。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意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得出各大城市出现研究团体;根据材料“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得出传播中心活跃;根据材料“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得出舆论界的热情。
【小问2详解】
道路:根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分析,具体而言,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实践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18. 【通信技术的进步】
材料
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的技术进步和通信变化。美国广播公司开始销售收音机。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新闻播报过去仅占节目总量的4%,如今则上升到30%左右。在德军对英国实行“闪电”空袭之时,美国人一般都喜欢听爱德华·默罗发自伦敦的、以真实的空袭警报为背景的报道。他们还听埃里克·赛瓦莱德来自缅甸战场的报道,听他描述从飞机跳伞的感受。尽管有时由于信号和静电波的影响收听极其困难,但是现场直播的节目叙事性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战争的话语同时也侵入了几乎所有其他的节目。甚至是长时间的广告,也时刻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存在。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等著《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无线电使用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无线电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答案】(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一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特点:无线电应用范围广泛,覆盖面积广;无线电技术与社会生活结合日益紧密。
(2)影响:推动美国社会的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民众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增强了民众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战争期间增强民众凝聚力,鼓舞民众士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背景:根据材料“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的技术进步和通信变化”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根据材料“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可知,一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特点:根据材料中地图所示可知,无线电应用范围广泛,覆盖面积广;根据材料“美国广播公司开始销售收音机。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可知,无线电技术与社会生活结合日益紧密。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美国)。影响:根据材料“第一家用于商业广播的电台是WWJ,它于1920年夏在底特律建立,当WWJ和设在匹兹堡的KDKA电台在1920年播放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美国政治迈进了一个新时代”可知,推动美国社会的政治变革;根据材料“1922年,纽约的一家电台第一次开始播放商业广告”可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收听广播的时间为平均每天4.5小时”可知,改变了民众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根据材料“新闻播报过去仅占节目总量的4%,如今则上升到30%左右。在德军对英国实行‘闪电’空袭之时,美国人一般都喜欢听爱德华·默罗发自伦敦的、以真实的空袭警报为背景的报道。他们还听埃里克·赛瓦莱德来自缅甸战场的报道,听他描述从飞机跳伞的感受”可知,增强了民众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根据材料“战争的话语同时也侵入了几乎所有其他的节目。甚至是长时间的广告,也时刻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存在”可知,战争期间增强民众凝聚力,鼓舞民众士气。
19.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论题:丝绸之路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
阐释: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好之路。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也构建了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以及东西方之间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造就了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各民族都从地域迁徙、共建政治秩序、经济互补、文化交流等方面参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过程,尤其是通过陆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大发展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此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总之,丝绸之路所诠释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特点,体现了丰富的中华文明文化内涵。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首先,根据材料设问,确定论题,要求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根据材料“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可知,可以拟定论题为:丝绸之路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丝绸之路诠释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从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现今中华民族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说明,如: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好之路。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也构建了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以及东西方之间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造就了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各民族都从地域迁徙、共建政治秩序、经济互补、文化交流等方面参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过程,尤其是通过陆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大发展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此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最后,总结升华,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丝绸之路所诠释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特点,体现了丰富的中华文明文化内涵。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