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侨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西周和春秋时期,“相”为礼宾之官。战国时期,“(相) 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相”的变化反映出( )
A. 贵族政治的确立 B. 君主集权的增强
C. 选官标准的提高 D.等级制度的消亡
2.首匿是汉律规定的一条罪名,指主谋藏匿罪人应处以重罚。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下诏, “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这反映出( )
A. 西汉法律制度细致严密
B. 休养生息政策得以恢复
C. 儒家伦理影响刑罚处置
D. 官僚贵族特权受到保护
3. 洗夫人是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岭南杰出(但人)大首领。她统率并引导本部落民众多做好事、善事,后归附隋朝被加封为谯国夫人,其生平载于《陷书》等正史,洗夫人文化在粤、桂、琼地区极具感召力。冼夫人故事的流传可以说明岭南地区( )
A. 民间对英雄人物的期待
B. 主流价值影响生活观念
C. 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 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加强
4. 遗赐为古代帝王死后,继任者把其遗留物恩赐给部分周边民族政权统治者的一种外交活动。宋代进行遗赐时,采取差异化对待,在遗赐物品种类和数量上,辽、金为第一档,远超其他各国; 西夏为第二档;西蕃交趾等为第三档。据此可知,宋朝遗赐( )
A.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 B.旨在稳定政权环境
C.导致国家的积贫积弱 D.强化了对边疆统治
5. 1133年,大理曾主动向南宋提出“请入贡且卖马”,被南宋拒绝:“令卖马可也,进奉可勿许,安可利其虚名而劳民乎 ”对于过去朝贡往来频繁的东南亚诸国,更采取了却而不受的态度。这反映了南宋( )
A. 偏安江南而不思北伐 B. 朝贡体系稳固
C. 较为务实的贸易思想 D. 民族政策开明
6.清朝对官吏考核每三年一次,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这一做法( )
A. 旨在提升官员执政能力和忠诚度
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
C. 保证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7.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派遣赴美留学的 120 名幼童中学成归国后从事的职业情况。由此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
职业 铁路工程师 政客 外交官 海军 税务海关 教师 总理
人数 14 3 16 20 3 3 1
职业 采矿工程师 律师 经商 医生 电信工作 记者
人数 9 1 8 3 16 3
A 导致了科举制度废除
B.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嬗变
C. 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D.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8.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 改革具有民族特色 B. 重在培养维新人才
C.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旨在提升国民素质
9.图2是内蒙银行发行的二百元面值的纸币的正面。这种纸币( )
A.属于国民政府认可的法币 B.导致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C.解放战争时期在全国流通 D.见证了中共民族政策的胜利
10.14—15世纪,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这一状况( )
A.表明等级君主制开始建立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加剧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 D.导致恩赐官职制的产生
11.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B. 总统共和制度的最终形成
C. 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D. 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15家政府机构向1200多个非营利组织购买了约有200余种服务项目,并纳入到了社会服务体系中;英国的一些民间基金会、社区企业、志愿者组织等也广泛地参与到社区运作中。这些现象( )
A.是代议制民主制在基层的缩影 B.体现基层治理趋向市场化
C.是分权制衡原则在基层的体现 D.增加了政府公共服务开支
下表是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在他的著作《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书中统计的1820—1986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国别 年份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6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
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
14.《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一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 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
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15. 祈风与祭海对于海商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神圣而重要的活动。在宋代,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出面主持这项活动,并把海商信仰之神及祭祀活动兴隆的地方赐以封位和名号。该行为在实质上反映了( )
A. 通过神的力量控制海商以增加财政收入
B. 皇权与神权相结合以昭示皇权至高无上
C. 封建政府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与干预
D. 祭海祈风是海商贸易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16.明代规定苏州、松江、江西、浙江人“毋得任户部”;清顺治时“令户部司官,不得用苏、松、常、杭、嘉、湖人。”明清两代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保持人才来源的地域平衡 B.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
C.加强南方民族的监控管理 D.确保地方秩序的稳定
17. 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它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清末新政取得一定成效
C.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 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1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仅占8%左右,而消费资料占90%上,其中直接消费资料又占80%左右,这种结构,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并无根本改变。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中,农业原料在1893年占15.6%,以后迅速增长,到20世纪30年代占45%左右,而制成品反由占56%退居34%。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
A.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着列强侵略 B. 中国外贸的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C. 民族工业未涉足重工业 D. 近代农业有了一定发展
19.如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
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
20.“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现了农业”这一叙述体现了( )
A.人口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B.古代西亚农耕文明起源
C.早期种植性农业的形成 D.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
21.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
22.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下表两则材料反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进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材料一 “曼彻斯特在 17 世纪时人口不超过 1 万人,1801 年已发展到 9.5 万人,1841 年有 35 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
材料二 “曼彻斯特在 1794 年至 1811 年,19 岁以下的财产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 26%,到了 1820 年至1822 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 48%。”
A.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 B.经济发展导致财产犯罪猛增
C.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
23.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B.工人劳动时间过长
C.产业工人的健康受到危害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4.18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各界派出“植物猎人”,尝试将中国茶苗移种到印度,后又聘用中国茶工来优化印度茶的品种和种植方式。1888年,印度的茶叶产量达到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从中国的进口量。英国发展印度茶的活动 ( )
A.适应了市场不断扩大的趋势 B.改变了印度人的饮食结构
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D.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题8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职掌纠察,它可以“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对全国所有官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另外还创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一独特的监察组织,负责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摘编自马举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并说明古代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8分)
26.(12分)国际铁路标准轨的发展演变
由于煤矿马拉煤车的轮距长久以来都是4英尺8英寸(1435mm),史蒂芬孙设计第一条主要用于运货载客的铁路时,采用了这一既有轨距。1846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将其规定为英国铁路的标准轨距。欧洲大陆早期的铁路大多数都是靠英国的资金、用英国的技术修建的,因此也采用了英国的标准,只有俄国等个别国家例外。部分出于军事防御原因,俄国的轨距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宽。美国19世纪末按此标准铺设的铁路长度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长度的87%,铁路网一体化开始形成。1937年,1435mm轨距被国际铁路协会规定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现主要分布在东亚、西亚、北非国家,以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和部分美洲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标准轨距”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标准轨距”带来的影响。(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
        ——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
材料二 法律应以民族为基础,即以本民族的道德、法制、风俗习惯、宗教等民族性格为法制之标准。中国法系,以人伦为本位,以理性为前提,尚礼仪,重王道,尚矜恤,慎刑罚。它以“人是宇宙的主人”和从内外两方面践履人生里程的精神,以融合民族、提升道德、维护秩序和实现大同世界理论的贡献,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为安南、朝鲜、日本、暹逻之母法。近世因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等,遂日渐式微。然中国法制具有独特的精神与久远的历史及光辉的价值,可以成为医治世界危机的一种药方,其复兴势在必然。
            ——摘编自俞荣根等《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武术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本国的武术资源,借助以武术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的武术手段以及其他一切和平手段,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目的所开展的一种外交活动。新中国武术外交经历了三个时期:
时期 概况
人民外交时期(1949—1978年) 武术外交的第一个对象是越南;1960年,中国武术队访问捷克斯洛伐克、缅甸。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之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访问邀请。
对外宣传时期(1978—2008年) 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武术比赛;组织了大量国际武术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国际武术技术骨干;广泛开展武术对外交流和援助教学;建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等重大国际武术组织。
公共外交时期 (2008年至今) 武术外交的实施主体多元化,除国家体育总局以外,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国家部委,半官方机构以及各地市外事部门等都开展了大量的武术外交活动。
——薛军、武冬《我国武术外交历程、实践经验与发展路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的武术外交”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侨光中学2024年春季高二年第1次阶段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C D B C A D A D B A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C B C B D D D A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题8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答案】(8分)
发展: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扩大职权,增强其独立性;创设六科给事中,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颁布《钦定合规》,完善监察法规。(每点2分,共4分)
作用: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发展与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后来于社会的反腐败斗争等提供经验和借鉴(任答2点得4分。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答案】(12分)
(1)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标准轨距的需求和技术条件。②英国是最大殖民帝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拥有众多殖民地,居于世界工厂地位,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轨距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③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轨距的需求日益迫切。(6分)
(2)标准轨距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便利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助于英美等国经济利益的扩张;但也会影响到一些国家的国防安全,因而受到抵制。(6分)
27.【答案】(20分)
(1)特征:遵循先例原则(注重习惯法或判例法);崇尚经验主义;注重法治;注重实用。(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原因:传统法学的影响(日耳曼法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价值:是融合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成果;礼法合一的特质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提供了价值参考;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为国家发展提供保障;利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中国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和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中华法系是世界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的有序和谐、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8.【答案】(12分)
参考1
论题:不同时期的武术外交推动了外交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武术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孤立政策,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通过人民外交的形式建立与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展现了一个“友好中国”的形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日益恶化,这一时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逐步处于劣势,希望与中国接触和改善关系以共同应对苏联,在这一大环境下,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这客观上促进了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中国需要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这一时期武术外交通过“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中国”的形象。2008年以来,中国武术外交实施主体日益多元化,武术外交平台也不断增多,这时期的武术外交充分展现了大国气派和担当的形象。(8分)
总结:武术外交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外交智慧,维护了国家利益,推进了国际交流。(中国武术外交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展现了中国新时代的开放包容和拼搏进取)。(2分)
参考2
论题:新中国武术外交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官方外交受制于西方敌对势力的孤立与封锁,国际活动空间受限。通过人民武术外交的形式开展与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改善了新中国的外交环境,为70年代外交领域的新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主动调整外交战略。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体现,客观上促进了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人民外交时期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武术外交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展更加活跃。国家体委举办武术国际比赛、培养国际武术技术骨干、开展武术对外交流和援助、推动建立国际武术组织,以武会友加大对外宣传,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2008年以来,我国在外交上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有为。中国武术外交实施主体日益多元化,武术外交平台也不断增多,这时期的武术外交充分展现了大国气派和担当的形象。(8分)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不同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适时调整,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论题3:武术外交推动中外民众交往
论题4:武术外交与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