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 小专题通关训练 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启蒙运动 小专题通关训练 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历史小专题通关训练------启蒙运动
一、单选题
1.欧洲人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时,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于是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这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交流互动影响深远 B.欧洲人普遍推崇孔子及其著作
C.中国和而不同的治国理政思想 D.儒家思想曾影响欧洲启蒙运动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实质上是一部“政体论”。文中写道:“我将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所以我将尽力很好地去认识它。”孟德斯鸠这一论述( )
A.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引领科学革命的方向
C.厘清不同政治体制对法律的影响 D.扩大启蒙运动的影响
3.18世纪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思想都含有以下观念:凡依赖于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因而没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这表明当时( )
A.政论焦点在于追求经济平等 B.政治思想受到进化论的影响
C.政治权利带有明显阶级属性 D.启蒙思潮影响国际治理体系
4.《〈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之比较——兼析伏尔泰对儒学的误读》中写道:“中国元代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但两剧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主题传达都相差甚远。之所以如此,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可见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借鉴改造为我所用
C.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D.牵强附会随意改造
5.理性、正义、法的精神,是启蒙思想家们对新的社会关系的憧憬。“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 )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 B.引领着“人”与“自然”的双重觉醒
C.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完全消除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6.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围绕着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自由、道德和幸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人仅当服从于内心给自己颁布的道德律时,才获得了自己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即人要“自己为自己立法”。康德这一思想( )
A.旨在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依据 B.恢复了被基督教长期泯灭的人性
C.折射出当时社会道德出现严重衰退 D.丰富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内涵
7.在欧洲传统正歌剧中,受当时的听众——贵族们审美偏好的影响,作品大量使用炫耀声乐的技巧,不注重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思想。而从18世纪开始,欧洲歌剧的核心要素变成人性和情感,“音乐服从于戏剧”成为共识。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改革的深入 B.封建贵族的衰落 C.启蒙思想的影响 D.市民阶层的活跃
8.18世纪的一些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认为,对人类知识和理性的绝对信任是一种妄自尊大……理性并不是合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的习惯和准则不是由理性建构的,而是人类历史进化的结果。这表明他们( )
A.倡导发扬人文精神 B.注重社会秩序的自然演化
C.受到进化论的影响 D.反对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
9.1784年,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首次在巴黎公演。每当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在独白中挖苦专横、邪恶与愚昧的贵族只不过是些“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辈时,剧场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反映了( )
A.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确立 B.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 D.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
10.《圣经》中记载了诺亚为了延续地球生命,每种动物都挑选雌雄一对带上方舟。18世纪中期编订的《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中对诺亚方舟故事做了解释,“诺亚方舟一定很大很大。它不只是容纳欧洲所有成双成对的动物,两头羊不可能足够,要养活那对狮子势必得有数百头羊”。由此可见,此书( )
A.鼓励运用理智独立思考 B.利用科学完善基督教义
C.宣扬新教伦理改造社会 D.借助信仰构建理性价值
11.法国学者培尔问伏尔泰:“一个无神论的社会能否存活?”伏尔泰回答:“可以,如果他们都是哲学家的话,但是世上少有哲学家。一个村庄,要想治理好就必须有宗教。如果不存在上帝,那就有必要创造一个。”这说明( )
A.启蒙运动确立了无神论的主导地位 B.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C.伏尔泰认识到宗教信仰的社会价值 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交锋非常激烈
12.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大地震,造成6万——10万人死亡,包括40多座教堂、200多所大小修道院在内的大量建筑被摧毁。震后,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探究与思考,启蒙哲人也趁机鼓动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上帝惩罚”说受到普遍质疑。这说明( )
A.天主教会权威受到全面冲击 B.科学理性成为18世纪主流
C.突发事件加快科学理性传播 D.宗教和科学都无法解释自然灾害
13.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曾谈到创立和维持共和国需要一种技艺,这种技艺存在于某些法则之中,就像算术和几何中的法则一样,而不是像打网球那样只在于实践。这说明霍布斯( )
A.倡导理性思维价值 B.宣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政治
C.主张建立契约国家 D.认为政体蕴含权力制衡因素
14.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的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由此可推断( )
A.伏尔泰发现了自然界永恒定律 B.该观点受到哥白尼日心说启发
C.牛顿定律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 D.欧洲开始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15.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1651年)中指出,在基督教体系国家,“国民与教民已经合为一体”,统治者只能有一个,“教会的定义是这样:明证基督信仰并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这一看法意在( )
A.宣扬教权独立 B.否定君主权威 C.维护国家权力 D.倡导因信称义
16.卢梭认为,社会契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正义和平等的社会,其中“公共意志”高于一切,每个人都应当服从这个公共意志,因为它代表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据此可知,卢梭认为确保“公共意志”实现的最有效措施应是( )
A.强有力的领导者 B.民众的直接投票 C.少数精英的决策 D.外部专家的建议
17.霍布斯指出:世界上的世俗政府和性灵政府……统治者只能有一个,否则在一国之内……性灵方面与世俗方面以及法律之剑和信仰之剑之间就必然会出现党争和内战。霍布斯的观点( )
A.维护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B.抨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C.激化了王权与教权间的矛盾 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18.某思想家攻击英国议会制度,他说:“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该思想家( )
A.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C.赞成实行君主立宪 D.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19.对某位著名启蒙思想家来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个英雄。为此,他写了一篇颂文《路易十四时代》,赞美在“太阳王”统治下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几乎成了这位启蒙思想家心目中完美的开明统治者,他倡导艺术和科学,对一切教派给予宽容,对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只要他们有益于社会,都一样欢迎。据此判断,这位启蒙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卢梭 B.伏尔泰 C.康德 D.孟德斯鸠
20.有学者说:若用图示形式表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关系,则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
A.仅局限于社会知识分子阶层 B.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C.促进了欧洲理性思想的传播 D.传输意识形态呈现出单向性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在《风俗论》中,阐释了对儒家哲学的理解,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莱布尼茨在《中国自然神论》中,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法国魁奈被尊称为“欧洲的孔子”,他在《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以针对当时法国重商主义泛滥的窘迫社会状况;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中,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摘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材料二 和法国、德国相比,英国的“中国热”在18世纪呈现出“早退”的现象,虽然此时英国民间的“中国热”仍在持续,但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却在降低,如英国学者斯当东曾说:“中国政治制度上没有代议制性质的机构来帮助、限制和监督皇权。”亚当·斯密则指出:“许久以来,他(中国)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此外,他们对中国的研究也开始有意识地与开拓海外市场的经济动机紧密相连。
——摘编自严建强《欧洲“中国热”中的英国社会》
(1)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欧洲思想家眼中中国文明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思想家掀起“中国热”的意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中国热”“早退”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法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自称为哲人。同时期,反对哲人的人自称“反哲人”。“反哲人”中既有纯粹的虔诚传统的代表,也有因循传统的保守派人士,还有想煽动冲突并火中取栗以获取物质或象征性好处的人。他们认为,哲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对启蒙运动展开持久的抵制,形成了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等
材料二 哲人与“反哲人”并非如字面上这样明确对立。由于信念上的分歧或利害关系,部分“反哲人”与哲人存在巨大的妥协空间。如,弗雷隆在诸多政治、财税、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伏尔泰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视为一个反伏尔泰的伏尔泰主义者;帕里索尖锐抨击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成员,却始终崇拜伏尔泰。
——摘编自石芳《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等
材料三 “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如果就此预先假定“启蒙运动”是一个独一的、和谐的整体,而“反启蒙运动”就成为其立场观念一致的对立面,就意味着,抹去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色彩。众多“启蒙思想家”根本就没有两个人在观点上绝对一致,甚至有些人能否被称为“启蒙思想家”都存在尖锐争议。如,卢梭被一些人奉为伟大的启蒙哲人的同时,又被另一些人说成是“反启蒙”的先驱。启蒙运动异常复杂,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启蒙运动与“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哲人”群体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哲人”思想中的内在矛盾之处,并简析其产生内在矛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贵族集团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团。贵族集团的成员应该世袭。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行政权应该执掌在君主手中。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的阶级立场,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观点一 观点二
孟德斯鸠的理论主张的是要摧毁当时已经腐烂透顶的封建主义和狂暴的君主专制政体,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摘编自张雁深《孟德斯鸠和他的著作》 孟德斯鸠认为“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摘编自王养冲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
(1)围绕材料一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阶级立场认知的差异。
(3)有学者认为,“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结合两则材料,以孟德斯鸠思想的解读为例,对该观点予以评析。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是1520年6月15 日,教皇利奥十世宣发布的《主,起来吧》通谕封面。通谕限令路德在收到通谕之后的6天内来罗马,并宣布放弃异端邪说,否则将把路德逐出教会。路德却最终将教皇的通谕扔进了火堆。
——(美)威廉·曼彻斯特《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世纪思潮与文艺复兴》
材料二 启蒙时代哲人发展出的新社会科学对于基督教的政权神授论以及封建等级制与依附制是强烈批判的。但是,除了卢梭等少数例外,他们支持财产私有和个人利益,并未对商业社会给予严厉批评。在许多方面,启蒙运动高唱的“进步”颂歌对新的商业与工业体制带来的同样严重的不平等与压迫却视而不见。
——(英)罗伊·波特《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路德为代表的“异端邪说”的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的斗争对象,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
一、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启蒙思想家借助孔子宣传自身的思想,反映了儒家思想曾影响欧洲启蒙运动,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东方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没有涉及西方文化对东方的影响,未体现东西文化“互动”,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推崇,并非欧洲人“普遍”推崇孔子及其著作,排除BB项;材料只涉及孔子影响了启蒙运动,但没有涉及孔子的哪些思想影响了启蒙运动,不能反映中国和而不同的治国理政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作为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通过论述法律和政体的关系,阐述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利于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A项正确;科学革命发生在16—17世纪,而孟德斯鸠是18世纪的思想家,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体的原则对法律的影响,如三权分立对法律的影响,而不是厘清不同政治体制本身对法律的影响,排除C项;孟德斯鸠这一论述并不能扩大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影响的扩大是伴随着启蒙思想不断传播而来的,这并不是某一个启蒙思想家就能够实现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美)。根据材料“凡依赖于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因而没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可知,这体现出欧美政治民主、独立的思想,故民主独立的思想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材料强调经济独立,而非经济平等,排除A项;进化论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提倡政治民主,故政治权利带有明显阶级属性,说法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法国)。据材料“缘于伏公出于当下贬抑基督教伦理褒扬‘孔子道德’、标举‘文明战胜野蛮’以及宣扬开明君主制的需要而对《赵》剧和儒学产生的有意误读”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对中国元代戏剧《赵氏孤儿》进行了借鉴改编,其出发点是宣传自己的启蒙思想,为反封建服务,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伏尔泰为宣扬启蒙思想,进行反封建斗争而对《赵氏孤儿》进行改编,没有涉及《赵氏孤儿》的精华和糟粕,排除A项;《中国孤儿》是对《赵氏孤儿》进行借鉴,没有批判,排除C项;伏尔泰只是从自身目的出发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改编,而非牵强附会,随意改造,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自然法权论’和‘社会契约论’,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项正确;“国家权力的相互制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启蒙运动引领着“人身”与“思想”的双重觉醒,但“自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完全消除”说法太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人仅当服从于内心给自己颁布的道德律时,才获得了自己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即人要‘自己为自己立法’”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借鉴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了理性主义思想,但这种绝对的理性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康德将道德理念拉入到理性主义中,则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这与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依据无关,排除A项;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长期泯灭的人性,排除B项; “严重衰退”的说法过于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界(欧洲)。据材料可知,进入18世纪后,欧洲歌剧的核心要素变成人性和情感,这是启蒙思想提倡的理性、自由和人权相关,C项正确;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封建贵族的衰落与市民阶层的活跃,与欧洲歌剧的核心要素变化有一定的联系,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理性并不是合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的习惯和准则不是由理性建构的,而是人类历史进化的结果”可知,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并不是万能的,尤其是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则和秩序,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倡导发扬人文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进化论是19世纪中叶达尔文所创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只是反对绝对的理性,而不是反对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每当剧中的主人公费加罗在独白中挖苦专横、邪恶与愚昧的贵族只不过是些‘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庸碌之辈时,剧场中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通过对贵族阶级的讽刺和批判,反映了启蒙思想在当时社会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剧中费加罗的独白揭示了贵族的无能和虚伪,这些观点与启蒙时代人们对自由、平等和理性的追求相呼应。观众的热烈掌声表明了他们对这些观念的认同和支持,B项正确;“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确立”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君主专制制度遭到批判”是表面现象,没有指出“启蒙思想”的本质目的,排除C项;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应该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百科全书》对《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进行了带有讽刺意味的解析,实际上以科学质疑宗教说教,这是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性去思考问题,而不是被权威操纵,A项正确;《百科全书》不是为了完善基督教义,排除B项;新教伦理并不会质疑《圣经》中的记载,排除C项;对诺亚方舟的解析不是体现信仰,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从材料中的“如果不存在上帝,那就有必要创造一个”可以判断,伏尔泰认识到一个社会需要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有利于社会稳定,C项正确;神论主导地位的确立究竟起于何时没有定论,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还没有对有神论造成最后一击,因为生物进化论还没有确立,排除A项;法国还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天主教会的统治还未推翻,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了一个学者与伏尔泰在探讨宗教问题,无法判断出法国学术界思想交锋激烈与否,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55年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里斯本大地震使得“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探究与思考,启蒙哲人也趁机鼓动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上帝惩罚’说受到普遍质疑”,表明突发事件加快科学理性传播,C项正确;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但“全面冲击”说法绝对,排除A项;18世纪科学理性是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但看不出是主流,排除B项;自然灾害可以用科学解释,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创立和维持共和国需要一种技艺,这种技艺存在于某些法则之中”可知,霍布斯强调理性思维在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中的重要性,即倡导理性思维价值,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霍布斯宣扬近代资产阶级代议政治,而是强调建立契约国家需要理性思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理性思维在国家建立中的重要性,而非主张建立契约国家,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霍布斯认为政体蕴含权力制衡因素,而是强调理性思维在订立社会契约中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的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可知,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中的运动三大定律,描绘了客观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而伏尔泰认为人也必然遵循永恒的定律,即人类社会也有定律可循,这说明牛顿定律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中的永恒定律指的是牛顿定律,这并非伏尔泰发现,排除A项;材料观点受到牛顿定律的启发,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和尊严受到注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1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霍布斯认为,基督教体系国家“统治者只能有一个”、教会活动“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他主张教权应从属于王权。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教权从属于王权,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教权从属于王权,并非否定王权,排除B项;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认为“公共意志”高于一切,每个人都应当服从这个公共意志,而实现“公共意志”最有效的措施是民众的直接投票,即直接民主,B项正确;卢梭主张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而非强有力的领导者、也不是少数精英的决策和外部专家的建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霍布斯认为,国家的统治者只能有一个,教权和王权并立的格局必须打破,结合所学可知,其主张专制王权在宗教教权之上,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分权制衡主要指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材料涉及的是王权和教权,排除A项;材料中霍布斯抨击的是教权,而非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排除B项;仅凭霍布斯一人的观点无法推出其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西方)。根据材料“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可知,该思想家反对代议制度的间接民主,认为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这与卢梭的主张相符,即主张建立共和政体,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排除A项;材料思想家对英国议会制进行批判,说明其不赞成君主立宪,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他写了一篇颂文《路易十四时代》,赞美在‘太阳王’统治下的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几乎成了这位启蒙思想家心目中完美的开明统治者”及所学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题干情境与伏尔泰的这一主张相吻,B项正确;卢梭的主要主张是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排除A项;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排除C项;孟德斯鸠则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排除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的世界。据本题材料可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无论是通过启蒙运动的主体知识分子,还是直接传输,最终的目标指向都是“启蒙客体:人民”,体现了传输意识形态呈现出单向性特点,D项正确;图示反映了人民作为受众的最终目标,仅局限于社会知识分子阶层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并未指明单一的理论,提供理论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并未涉及理性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二、
1.(1)内容:儒家哲学是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的武器;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重视农业的典范;遵照规律和法则,关注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意图:利用中国的文化,抨击欧洲的封建思想和文化,以达到思想启蒙的目的。
(2)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
内容:根据材料“法国伏尔泰在《风俗论》中,阐释了对儒家哲学的理解,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可知,儒家哲学是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的武器;根据材料“德国莱布尼茨在《中国自然神论》中,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可知,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根据材料“在《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以针对当时法国重商主义泛滥的窘迫社会状况;”可知,重视农业的典范;根据材料“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中,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可知,遵照规律和法则,关注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意图:根据材料“阐释了对儒家哲学的理解,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以针对当时法国重商主义泛滥的窘迫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用中国的文化,抨击欧洲的封建思想和文化,以达到思想启蒙的目的。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英国)。
原因:根据材料“中国政治制度上没有代议制性质的机构来帮助、限制和监督皇权。”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据材料“许久以来,他(中国)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可知,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他们对中国的研究也开始有意识地与开拓海外市场的经济动机紧密相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2.(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传教士及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传播。
(2)影响:滋养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启迪了“开明专制"理论;对法国近代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法国政治变革。
【详解】(1)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所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世界联系、思想解放、资本主义经济等角度去分析,如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根据材料“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可知,传教士及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传播。
(2)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法国。根据材料“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可知,滋养了法国的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可知,启迪了“开明专制"理论;根据材料“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可知,对法国近代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根据材料“‘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可知,推动法国政治变革。
3.(1)时代背景:启蒙思想传播,进一步解放民众的思想;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冲击封建制度;启蒙运动冲击封建教会的思想权威;法国封建制度衰弱,社会矛盾激化。
(2)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们反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和变革,另一方面却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与启蒙思想家持有相似的观点。
原因: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信仰基础;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3)注意问题: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避免简化历史现象,不应该将复杂的历史过程简单化为黑白对立,应该认识到历史事件和思想流派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需要注意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多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根据“18世纪,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自称为哲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传播,进一步解放民众的思想;根据材料一“也有因循传统的保守派人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冲击封建制度;根据材料“‘反哲人’中既有纯粹的虔诚传统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冲击封建教会的思想权威;根据材料“还有想煽动冲突并火中取栗以获取物质或象征性好处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封建制度衰弱,社会矛盾激化。
(2)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法国。第一小问矛盾,根据材料二“帕里索尖锐抨击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成员,却始终崇拜伏尔泰”可知,一方面他们反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和变革,另一方面却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与启蒙思想家持有相似的观点。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由于信念上的分歧或利害关系,部分‘反哲人’与哲人存在巨大的妥协空间”可知,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信仰基础;根据材料二“弗雷隆在诸多政治、财税、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伏尔泰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视为一个反伏尔泰的伏尔泰主义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问题:根据材料三“但如果就此预先假定‘启蒙运动’是一个独一的、和谐的整体,而‘反启蒙运动’就成为其立场观念一致的对立面,就意味着,抹去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避免简化历史现象,不应该将复杂的历史过程简单化为黑白对立,应该认识到历史事件和思想流派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卢梭被一些人奉为伟大的启蒙哲人的同时,又被另一些人说成是‘反启蒙’的先驱。启蒙运动异常复杂,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启蒙运动与‘反启蒙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需要注意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多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4.(1)评价:其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试图调和君主、贵族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没有正确认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主张贵族世袭制,具有时代局限性。
(2)差异:前者认为孟德斯鸠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认为孟德斯鸠代表君主和贵族的利益。
(3)该观点抹杀了历史的客观性,放大了历史的主观性。孟德斯鸠有《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传世,其思想并非“虚构故事”。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观点的解释虽有差异,但均有材料依据,属于对历史的多元解释,也并非“虚构故事”。
【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西方)。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将贵族、人民以及君主的权力进行分配,试图调和君主、贵族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根据材料“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可知,没有正确认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主张贵族世袭制,具有时代局限性。
(2)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差异:根据材料“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可知,前者认为孟德斯鸠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可知,后者认为孟德斯鸠代表君主和贵族的利益。
(3)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据材料“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该观点抹杀了历史的客观性,放大了历史的主观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有《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传世,其思想并非“虚构故事”。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观点的解释虽有差异,但均有材料依据,属于对历史的多元解释,也并非“虚构故事”。
5.(1)内容: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任三点)
(2)斗争对象: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神学体系(封建教权、王权和特权)。
局限:未批判财产私有制;忽视新的商业与工业体制带来的不平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欧洲。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路德却最终将教皇的通谕扔进了火堆”可知,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根据材料一“通谕限令路德在收到通谕之后的6天内来罗马,并宣布放弃异端邪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路德却最终将教皇的通谕扔进了火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经济与社会等角度分析,从思想上,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在经济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在社会上,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欧洲。第一小问斗争对象,根据材料二“启蒙时代哲人发展出的新社会科学对于基督教的政权神授论以及封建等级制与依附制是强烈批判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斗争对象为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神学体系
第二小问局限,根据材料二“但是,除了卢梭等少数例外,他们支持财产私有和个人利益,并未对商业社会给予严厉批评”,可知未批判财产私有制;根据材料二“在许多方面,启蒙运动高唱的‘进步’颂歌对新的商业与工业体制带来的同样严重的不平等与压迫却视而不见。”可知,忽视新的商业与工业体制带来的不平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