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北京九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
考试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 共60分)
1. 公元前后,兴起于亚欧大陆西端,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是(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后(欧洲)。据材料可知,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兴起于亚欧大陆西端,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C项正确;波斯帝国是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336年—前323年,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兴起于7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为了消除潜在的冲突,古巴比伦人编制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
A 《吉尔伽美什》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罗摩衍那》 D. 《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时期。据材料可知,为了消除潜在的冲突,古巴比伦人编制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人类最早的史诗,讲述了人类和神话人的对抗,以及人类的冒险和成长,排除A项;《罗摩衍那》是古印度的著作,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典,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下面是高一某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  )
◆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 ◆地跨欧亚非大三大洲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推广希腊文化,使希腊文化从巴尔干直接深入西亚和印度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世界)。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帝国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B项正确;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没有广泛推广希腊文化,排除A项;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建立于39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4. 从埃及的图画里可以看出,克里特的水手们在埃及和克里特之间进行着相当可观的商业,克里特的宗教则与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教有着许多的相同点。由此可知( )
A. 古代埃及贸易发达 B. 希腊艺术缺少创造性
C. 古代文明存在交流 D. 希腊宗教从属于亚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题意可知,克里特和古埃及之间存在商贸往来,克里特的宗教与亚洲地区存在相同点,这都说明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古代埃及贸易发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并不能说明希腊艺术缺少创造性,排除B项;希腊的宗教从属于欧洲,排除D项。故选C项。
5.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 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 早期人类各文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C.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在古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相通的地方,可知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C项正确;A项“决定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密切”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农业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因为( )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世界古代史(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据材料“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D项正确;农业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格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古希腊城邦是小国寡民,其余不是,排除B项;大河与高山的阻隔,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述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7. 分析如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 都江堰 太阳历 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 60进位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1到 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 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 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C. 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 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人类早期文明时期。依据材料“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中国、古埃及、古西亚、古印度、古希腊都有璀璨的文明,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又结合题干中每个文明的成就,可以推断出,这些成就折射出人类的社会生活,D项正确;从材料的已知信息,无法得出城邦国家的形成,各国文字出现,排除A项;依据所学可知,各区域文明并不是同时产生的,排除B项;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古希腊是奴隶制,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
A. 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 B. 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
C. 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 D. 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可知“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三个区域的缴税比例加起来超过一半,结合所学可知这三个区域农业经济发达,可见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时期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D项正确;统治中心转移到印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排除B项;波斯帝国建立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孤立发展描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 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 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 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 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非三洲。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路线以及帝国范围(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C项正确;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排除A项;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排除B项;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的事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 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 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 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 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表明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并且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可知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诉讼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不是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所以得不出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庄园法庭的裁决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主要体现在( )
①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③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兴起 ④一些城市兴办了大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出现诸多变化,如政治上,王权不同程度上得到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市自治运动兴起,教育上,大学兴起,被称为“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兴起属于落后因素,与材料不符,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 下列关于基督教在欧洲古代社会演变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 B. 8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C. 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D. 教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所学可知,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先后发布敕令,明确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公元380年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禁止除基督教以外其他一切宗教的活动,其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B项表述时间错误,B项符合题意,选B项;基督教产生在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西欧的封建社会,基督教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是最大的封建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基督教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阿拉伯文化( )
A. 直接推动了阿拉伯帝国建立 B. 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C. 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世界文化 D. 造成河流文明衰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些故事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吸收、融合,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推动文化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吸收外来文化,不是向外传播文化,排除B项。河流文明被阿拉伯吸收,不会导致文明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公元6世纪至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  )
A. 笈多帝国的兴起 B. 日本的“大化改新”
C. 德里苏丹国建立 D.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朝时期,日本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体现了隋唐的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B项正确;笈多帝国的兴起是在隋唐之前,排除A项;德里苏丹国的建立是在隋唐时期结束了以后,排除C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不是受隋唐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5. 日本曾仿照中国唐朝中央集权制,设二官八省作为中央机构;模仿中国均田制实行公地公民制。日本这些举措出现在( )
A. 大化改新时期 B. 幕府政治时期 C. 倒幕运动时期 D. 明治维新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仿照中国唐朝中央集权制,设二官八省作为中央机构;模仿中国均田制实行公地公民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日本效仿中国唐朝实行的大化改新的内容,所以这些举措出现在大化改新时期,A项正确;幕府政治时期是在大化改新之后,幕府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天皇成为傀儡,与“仿照中国唐朝中央集权制”不符,排除B项;倒幕运动是指推翻幕府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明治维新是效仿西方进行的变革,而非效仿中国唐朝,排除D项。故选A项。
16. 班图人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当许多非洲土著居民还在以狩猎、采集为主时,他们已经农业和畜牧业并进。班图人最早培育的农业作物是( )
A. 大麦、小麦 B. 甜高粱、西瓜
C. 水稻、芋头 D. 玉米、马铃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班图人最早培育的农作物是甜高粱和西瓜,B项正确;小麦是西亚人最早培育的,水稻是中国人最早培育的,玉米和马铃薯是美洲的印第安人最早培育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7. 12世纪,在美洲安第斯山脉出现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长官由贵族充任。同时该国还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情报和调动军队。该国家是(  )
A. 阿克苏姆王国 B. 桑海帝国 C. 印加帝国 D. 加纳王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美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是12世纪时幅员辽阔的国家,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长官由贵族充任,印加帝国还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情报和调动军队,C项正确;阿克苏姆王国是古代非洲的一个国家,排除A项;桑海帝国是古代西非黑人土著帝国,排除B项;加纳王国是古代非洲的黑人王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8. 在古代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人们从事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并发明了独特的文字,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据此判断,这一文明是( )
A. 玛雅文明 B. 阿兹特克文明 C. 印加文明 D. 古巴比伦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美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并发明了独特的文字,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玛雅文明的代表成就,A项正确;阿兹特克文明的主要成就是浮动园地,排除B项;印加文明位于南美洲,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位于西亚地区,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欧洲人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把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联系在了一起,纽带是殖民贸易,A项正确;亚洲此时还不是西方工业品的市场,材料涉及的是欧洲人用白银换取香料等产品,排除B项;殖民扩张是西欧资本的积累的主要途径,掠夺非洲太片面,排除C项;欧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0. 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安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以上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结果 D. 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5世纪(世界)。根据材料“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安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了人们为了寻求财富以及传统商路的阻隔,人们纷纷向海外寻求新的到达东方的航路,所以这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项正确;过程应是哥伦布、达伽马等几位航海家的海外航行历程,排除B项;结果应是通过几位航海家的不懈努力开辟了到达非洲、亚洲、美洲的新航路,排除C项;影响应是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21.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
A. 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B. 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C. 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 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种交流,同时改变了美洲的经济结构,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西非水稻对美洲产生的影响,不涉及欧亚作物,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黑奴贸易的影响,而是物种交流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未涉及北美的族群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1493年5月4日,亚历山大教皇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划定一分界线;线以西地区授予西班牙,以东则授予葡萄牙。”这一分界线的划定表明( )
A. 西葡的矛盾不可调和 B. 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世界
C. 新航路开辟连结世界 D. 宗教势力插手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亚历山大教皇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划定一分界线;线以西地区授予西班牙,以东则授予葡萄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与葡萄牙在殖民扩张中产生矛盾,在教会的协调下,划分各自势力的范围,这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世界,B项正确;根据材料西葡的矛盾在教会协调下,缓和了矛盾,“西葡的矛盾不可调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连结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殖民扩张”,而“宗教势力插手殖民扩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23. 13世纪时,欧洲水手养成了绘制海图的习惯,15世纪后普遍使用罗盘定向。欧洲人在长期航海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信风和洋流知识。欧洲人航海经验的积累直接推动了(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宗教改革的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绘制海图的习惯”、“普遍使用罗盘定向”、“积累了丰富的信风和洋流知识”等信息可知,这些都是航海技术的积累和进步,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航海经验的积累推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A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都与航海经验的积累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4. 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促进人口的洲际迁移,另一方面也导致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导致世界各民族特征和界线消失 B. 使欧洲人能在当地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C. 全球族群和人口分布趋向于平衡 D. 三角贸易为欧洲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据材料“一方面促进人口的洲际迁移,另一方面也导致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欧洲人将疾病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导致人口的大量锐减,便利了欧洲人在当地建立殖民统治,B项正确;世界各民族特征和界线并没有消失,排除A项;此时全球族群和人口分布并不平衡,排除C项;三角贸易使得美洲获得了大量黑人劳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
25. 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 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 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 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17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及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美洲农作物向欧洲及世界的传播,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指的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航线,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换,从而使欧洲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6. 1684年,荷兰每磅武夷茶的售价是80荷兰盾;1689年,售价是7.75荷兰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兰盾。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传统贸易商路被阻断 B. 荷兰人饮茶习惯改变
C.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D. 美洲贵金属大量涌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4—1689年(荷兰)。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运往欧洲的茶叶大幅增加,从而价格下降,C项正确;传统商路被阻断,运往欧洲的中国茶叶日益减少,茶叶价格将逐步上升,排除A项;荷兰人饮茶习惯改变属于影响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美洲贵金属大量涌入属于客观因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27.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下列对“分水岭”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人类文明由此从分散走向了整体 B. 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公元1500年(世界)。题意表明公元1500年之前世界各地区基本互相隔绝,各国家、民族基本是孤立分散的,而公元1500年之后各国家、民族相互联系,走向整体发展,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题干涉及时间是1500年前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不符题意,1500年前后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并不涉及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D项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8. 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拓者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说明他的作品具有( )
A. 人文主义色彩 B. 古典主义精神 C. 现代主义风格 D. 荒诞主义倾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抨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A项正确;古典主义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现代主义体现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荒诞主义的作品通常以非逻辑、超现实、荒谬和无厘头的手法来表现,以此来揭示现实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
29.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在各地开设了体操传习所,以培养体育师资和进行体育研究。传习所的教学内容包括体操术、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这反映出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
A. 富国强兵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四民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日本)。根据材料,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在各地开设了体操传习所,教授包括体操术、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内容,其对应的是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C项正确。富国强兵对应的经济和军事领域,与材料不涉及,排除A项;殖产兴业主要强调经济领域而非文教方面,排除B项;四民平等强调的是身份等级的废除,强调四民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30. 19世纪初,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典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这部法律文献( )
A.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 承认了黑奴制度的存在
C. 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 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的法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拿破仑法典的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可以看出充分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D项正确;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黑奴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与英国殖民地的争夺,不能得出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31. 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新文化”的精神内核是( )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主权在民 D. 自由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的意大利。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说明此时商品经济繁荣,滋生的新文化为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A项正确;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C项;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32.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这里“灿烂星云”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否定了教会绝对权威 B. 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C. 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 D. 彰显了理性主义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意大利)。根据材料“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核心就是人文主义,C项正确;否定了教会权威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33. 下面所示的内容是涉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核心表述,由此可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引发一次制度变迁 使用非革命的手段 新国王由议会“创造” 此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A. 英国光荣革命 B. 北美独立战争 C. 日本明治维新 D. 德意志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英国近代。根据材料关键词“非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可知是英国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A项正确;北美独立战争后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没有经过政变,排除C项;德国统一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手段,排除D项。故选A项。
34. 1787年由华盛顿主持的制宪会议在争吵和妥协中结束,最终制定了第一部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下图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
A. 人民主权原则 B. 共和制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C项正确。人民主权主要表现为总统、议员由民众选举产生,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共和制原则是美国的立国原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联邦制原则是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但材料主要体现“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C项。
35.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在各地开设了体操传习所,以培养体育师资和进行体育研究。传习所的教学内容包括体操术、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这反映出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
A. 富国强兵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四民平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日本)。根据材料,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在各地开设了体操传习所,教授包括体操术、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内容,其对应的是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C项正确。富国强兵对应的经济和军事领域,与材料不涉及,排除A项;殖产兴业主要强调经济领域而非文教方面,排除B项;四民平等强调的是身份等级的废除,强调四民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
36. 某文献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该文献是( )
A. 美国《1787年宪法》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英国《权利法案》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689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C项正确;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排除A项;1875年法国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B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皇帝的权力巨大,排除D项。故选C项。
37. 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王明同学搜索的关键词是“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克伦威尔”。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克伦威尔”可得出这些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是克伦威尔,1658年,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取得了胜利;颁布的文献是《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确立,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颁布《独立宣言》,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是有罗伯斯庇尔,颁布《人权宣言》,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有西乡隆盛 、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和伊藤博文等,排除D项 。故选A项。
38. 大革命期间,法国废除了贵族特权,通过了《人权宣言》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些措施( )
A. 冲击了封建制度 B. 阻碍了工业发展 C. 确立了军事独裁 D. 实现了社会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世纪末期(法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废除了贵族特权,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削弱了封建势力,冲击了封建制度,A项正确;题干提到的做法有利于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拿破仑确立了军事独裁,排除C项;当时法国大革命尚未结束,未实现社会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
39. 下图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 B. 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
C. 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 D. 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初欧洲。漫画中拿破仑横跨世界,象征拿破仑帝国的扩张,而英国人手执刀剑,企图阻止他,体现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B项正确;漫画中除了描绘拿破仑横跨世界,还描绘了手舞刀剑反对他的英国人,“拿破仑帝国盛极一时”不能完整概括漫画信息,排除A项;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英国当时也已经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双方的斗争不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对决,排除C项;19世纪初,英国联合欧洲大量其他国家结成反法联盟,对抗拿破仑,“英法两国联合”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0. 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 《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 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 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据材料“‘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在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C项正确;1807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的时间是1776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独立宣言》并没有否定天赋人权观念,而是宣扬天赋人权,排除B项;1866年宪法修正案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
【详解】(1)同: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可以得出“疆域辽阔和人口众多”;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可以得出“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根据材料“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可以得出“都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根据材料“实施统一制度、法令”、“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以得出“汉朝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法令,罗马行省的权力较大”;根据材料“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以得出“罗马为实现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以得出“罗马注重法律统治,汉朝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根据材料“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可以得出“罗马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需要从奠定中国疆域、民族认同、统一的价值观及治国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于1492年进行了一次著名远航,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传染病在欧洲的环境中也很危险。一经释放,这些欧洲人携带的传染病就为新大陆的居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加勒比海群岛的阿拉瓦人和他们陆地上的同胞被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攻击并遭到感染。
——摘编自[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答案】(1)事件:开辟新航路。
原因: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出现了寻金热;传播基督教;商路不畅;《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2)影响:使美洲与世界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证实了地圆说。同时哥伦布远航加速了疾病在美洲的传播;使美洲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并使黑奴贸易继续发展;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带来深重的灾难。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结合漫画可知,1500年前后世界孤立状态被打破,全球联系密切,可知该事件是新航路开辟。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原因是多样的,具体来说,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心理因素上,《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西欧出现了寻金热;精神动力上,传播基督教精神动力和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现实直接原因,商路不畅。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影响是多样的,主要从对欧洲、亚非拉地区、世界三个角度,还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具体来讲,从对西欧影响来看,西欧获得大量财富,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对亚非拉来说,根据材料“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哥伦布远航加速了疾病在美洲的传播;同时使美洲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并使黑奴贸易继续发展;给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带来深重的灾难。对世界的影响:使美洲与世界成为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证实了地圆说,为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024北京九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
考试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1.5分 共60分)
1. 公元前后,兴起于亚欧大陆西端,通过丝绸之路与汉朝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是( )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2. 为了消除潜在的冲突,古巴比伦人编制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
A. 《吉尔伽美什》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罗摩衍那》 D. 《查士丁尼法典》
3. 下面是高一某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  )
◆帝国建立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 ◆地跨欧亚非大三大洲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推广希腊文化,使希腊文化从巴尔干直接深入西亚和印度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4. 从埃及的图画里可以看出,克里特的水手们在埃及和克里特之间进行着相当可观的商业,克里特的宗教则与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教有着许多的相同点。由此可知( )
A. 古代埃及贸易发达 B. 希腊艺术缺少创造性
C. 古代文明存在交流 D. 希腊宗教从属于亚洲
5.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 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 早期人类各文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C.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 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6.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自然环境和历史传统的不同
7. 分析如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 都江堰 太阳历 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 60进位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1到 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 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 B. 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
C. 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 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8. 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
A. 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 B. 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
C. 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 D. 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
9.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 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 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 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 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10. 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 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 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 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 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11. 中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主要体现在( )
①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②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③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兴起 ④一些城市兴办了大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下列关于基督教在欧洲古代社会演变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 B. 8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C. 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D. 教会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13.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阿拉伯文化( )
A. 直接推动了阿拉伯帝国建立 B. 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C. 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世界文化 D. 造成河流文明衰落
14. 公元6世纪至7世纪之交,中国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隋唐高度发达的文化对东亚产生了强烈影响。下列能够佐证材料说法的是(  )
A. 笈多帝国的兴起 B. 日本的“大化改新”
C. 德里苏丹国建立 D.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5. 日本曾仿照中国唐朝中央集权制,设二官八省作为中央机构;模仿中国均田制实行公地公民制。日本这些举措出现在( )
A. 大化改新时期 B. 幕府政治时期 C. 倒幕运动时期 D. 明治维新时期
16. 班图人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当许多非洲土著居民还在以狩猎、采集为主时,他们已经农业和畜牧业并进。班图人最早培育的农业作物是( )
A. 大麦、小麦 B. 甜高粱、西瓜
C 水稻、芋头 D. 玉米、马铃薯
17. 12世纪,在美洲安第斯山脉出现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它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长官由贵族充任。同时该国还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情报和调动军队。该国家是(  )
A. 阿克苏姆王国 B. 桑海帝国 C. 印加帝国 D. 加纳王国
18. 在古代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人们从事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并发明了独特的文字,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据此判断,这一文明是( )
A 玛雅文明 B. 阿兹特克文明 C. 印加文明 D. 古巴比伦文明
19.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20. 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安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以上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结果 D. 影响
21.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奴隶贸易,奴隶船还给美洲带来了西非水稻,这种水稻在18世纪成为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沿海经济的基础。这反映了( )
A. 物种交流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B. 欧亚作物的传入影响了美洲农业
C. 黑奴贸易促进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 殖民活动引发了北美的族群变化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1493年5月4日,亚历山大教皇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划定一分界线;线以西地区授予西班牙,以东则授予葡萄牙。”这一分界线的划定表明( )
A. 西葡的矛盾不可调和 B. 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世界
C. 新航路开辟连结世界 D. 宗教势力插手殖民扩张
23. 13世纪时,欧洲水手养成了绘制海图的习惯,15世纪后普遍使用罗盘定向。欧洲人在长期航海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信风和洋流知识。欧洲人航海经验的积累直接推动了(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宗教改革的进程
24. 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促进人口的洲际迁移,另一方面也导致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导致世界各民族特征和界线消失 B. 使欧洲人能在当地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C. 全球族群和人口分布趋向于平衡 D. 三角贸易为欧洲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25. 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各欧洲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 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换 B. 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 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 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26. 1684年,荷兰每磅武夷茶的售价是80荷兰盾;1689年,售价是7.75荷兰盾;至1701年,跌至2.32荷兰盾。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传统贸易商路被阻断 B. 荷兰人饮茶习惯改变
C.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D. 美洲贵金属大量涌入
27.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下列对“分水岭”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人类文明由此从分散走向了整体 B. 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8. 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拓者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说明他的作品具有( )
A. 人文主义色彩 B. 古典主义精神 C. 现代主义风格 D. 荒诞主义倾向
29.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在各地开设了体操传习所,以培养体育师资和进行体育研究。传习所的教学内容包括体操术、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这反映出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
A. 富国强兵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四民平等
30. 19世纪初,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典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这部法律文献( )
A.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 承认了黑奴制度的存在
C. 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 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31. 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是独立的城市共和国,政权由富裕市民掌握,丝织业、金融业冠绝欧洲。这为新文化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新文化”的精神内核是( )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主权在民 D. 自由平等
32.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这里“灿烂星云”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否定了教会绝对权威 B. 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C. 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 D. 彰显了理性主义理念
33. 下面所示的内容是涉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核心表述,由此可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引发一次制度变迁 使用非革命的手段 新国王由议会“创造” 此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A. 英国光荣革命 B. 北美独立战争 C. 日本明治维新 D. 德意志的统一
34. 1787年由华盛顿主持的制宪会议在争吵和妥协中结束,最终制定了第一部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下图体现的宪法原则是( )
A. 人民主权原则 B. 共和制原则 C. “三权分立”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35.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在各地开设了体操传习所,以培养体育师资和进行体育研究。传习所的教学内容包括体操术、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这反映出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
A. 富国强兵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四民平等
36. 某文献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该文献是( )
A. 美国《1787年宪法》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英国《权利法案》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37. 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王明同学搜索的关键词是“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克伦威尔”。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日本明治维新
38. 大革命期间,法国废除了贵族特权,通过了《人权宣言》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这些措施( )
A. 冲击了封建制度 B. 阻碍了工业发展 C. 确立了军事独裁 D. 实现了社会稳定
39. 下图为19世纪初的漫画,图中人物为法国的拿破仑和英国的代表人物约翰·布尔。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 拿破仑帝国征服欧洲盛极一时 B. 英国力阻拿破仑的扩张与称霸
C. 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展开对决 D. 英法两国联合用武力瓜分世界
40. 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 《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 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 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于1492年进行了一次著名远航,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传染病在欧洲的环境中也很危险。一经释放,这些欧洲人携带的传染病就为新大陆的居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加勒比海群岛的阿拉瓦人和他们陆地上的同胞被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攻击并遭到感染。
——摘编自[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