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男性
2. 在某校一节历史课上,有位老师讲到了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佛教,古代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神话。由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 )
A. 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B. 呈现同源一体的特点
C. 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D. 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3.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史学著作中写道:“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这表明希罗多德( )
A. 提倡将史学素养融入历史著作 B. 认为历史学家应尊重传统
C. 真实地展现希腊城邦演变历程 D. 客观写史且具有怀疑精神
4. 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其意在( )
A. 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B. 彰显统治的合法性
C. 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 D. 复兴征服地区文化
5.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城市法规定,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若其无法承担建筑物修缮费用,建筑物则会被出让给他人。此法律意在( )
A. 捍卫公民政治权益 B. 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 促进司法规则完善
6.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据此推断,“他们”所处的时代( )
A. 政治上属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B. 奴隶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 伊斯兰教控制着人们精神生活 D. 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7. 下图是中世纪西欧的绘画作品,其中人物从左至右是僧侣、骑士和农民,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最主要的三个阶层。下列有关这三个阶层及相关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①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② 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③ 中古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
④ 僧侣和骑士阶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B. 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 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D. 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9. 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他组成一支有17艘帆船,12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还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还运去了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哥伦布俨然从欧洲运去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社会到美洲。”哥伦布的做法( )
A. 严重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系统 B. 利于推动新旧大陆间的联系
C. 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 D. 促使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
10. 17世纪末,英国的奢侈消费之风越来越多地将中等阶层裹挟其中,甚至社会下层也逐渐参与进来,诸如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等逐渐进入到这些人的消费清单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
A. 工业化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 B. 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 D. 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
11.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材料内容插述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③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 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 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 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 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12. 19世纪末,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根本原因的于( )
A. 农奴制成为俄国一切邪恶的焦点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其实力
C. 垄断组织不发达
D. 农奴制改革后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13. 路德仇视科学和加尔文迫害异教徒例子,说明新教本身并非指向宗教自由的道路。美国的清教徒也只相信清教徒的宗教自由;在确保宗教一致性和对异教徒以及无神论者的迫害方面,他们比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更加严厉和残酷。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
A. 因信称义的虚假性 B. 挑战了教皇权威 C. 信仰自由的相对性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14.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激烈地表示:“人们正在注视着一个突然走红的天文学家,他力图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和诸星绕着地球转,这个蠢材竟然想把天文学翻个底朝天。”这表明,哥白尼的“日心说”( )
A. 培养了理性化思维方式 B. 冲淡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C. 颠覆了教会主张的宇宙观 D.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15. 评论家布尔斯廷认为:“美国革命以一种很独特的方式孕育而成,既是对英国传统的确证,也是对美国未来的认可。”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独立宣言》借鉴了《权利法案》 ②诉诸抽象的理论教条
③制定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④主张彻底推翻旧的社会秩序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③
16. 13世纪《大宪章》签署之后,英国议会成为国王与封建主、教士、市民阶层等合作统治国家的平台。14世纪末,议会逐渐发展为独立议事、广泛参与司法、审议财政的重要机构。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议会选举自由、言论自由,决定国家的赋税等。材料反映了英国议会( )
A. 确立“王在法下”传统 B. 促进民族意识形成
C. 成为行政事务决策机关 D. 议会主权逐步确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半岛绝大部分的土地山岭纵横,群山分隔成面积较小而分散的小平原,且土地极为贫瘠。“河流最长不过100多公里。大海也一平如镜,且到处望得见海岸和岛屿,丝毫不令人害怕。分割零碎、自成一统的小平原为城邦国家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因此,有利于形成一个个天然政治单位的地理特征促使希腊城邦确立。……每个城邦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二 值得反思的是,基于民主对话精神而创造古代政治制度辉煌的雅典民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自身明显的局限性。参与雅典民主的公民构成有着十分强烈的“排他性”,妇女、奴隶、外邦移民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在苏格拉底的印象中,雅典的公民大会是由一帮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构成的,“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情上如果做错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
——摘编自张三夕、邹明军《从城邦对话到代议制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古希腊城邦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城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表现。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分析指出当时出现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及其发展产生的影响。
19. 【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 直到1500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美洲,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而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则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最后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导致那里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价值的观点,受到历史学家们的广泛挑战,他们从土著美洲人或非裔美洲人的角度来探讨欧洲扩张经历。依据上述观点,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开启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法律文献。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体制原则。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的影响。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
A. 全体奴隶主 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 从事工商业的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除奴隶、妇女、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公民。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C项正确;男性公民不一定是奴隶主,还包括平民,排除A项;必须是本邦的成年男性公民,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公民参政与从事行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 在某校一节历史课上,有位老师讲到了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佛教,古代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神话。由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 )
A. 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B. 呈现同源一体的特点
C. 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D. 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成果,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特征,城邦民主政治、神话是古代希腊文明的独特成果,古代不同文明的多样特征和丰富成果体现文明的多元性,A项正确;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同源一体”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同文明的各自特征,而非相互交流影响,排除C项;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3.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史学著作中写道:“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这表明希罗多德( )
A. 提倡将史学素养融入历史著作 B. 认为历史学家应尊重传统
C. 真实地展现希腊城邦演变历程 D. 客观写史且具有怀疑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可知,希罗多德客观写史,不带主观色彩,且具有怀疑精神,D项正确;材料中希罗多德未提倡将史学素养融入历史著作,排除A项;材料是希罗多德对自己写史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真实地展现希腊城邦演变历程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4. 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其意在( )
A. 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B. 彰显统治的合法性
C. 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 D. 复兴征服地区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自诩为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这有助于加强被征服地区人民对帝国统治的认同,其旨在营造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复兴征服地区文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城市法规定,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若其无法承担建筑物修缮费用,建筑物则会被出让给他人。此法律意在( )
A. 捍卫公民政治权益 B. 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 促进司法规则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罗马共和国晚期(罗马)。据材料可知,罗马法禁止所有权人拆除建筑物,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C项正确;材料反映罗马法对城市建筑方面的规定,未涉及公民的政治权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罗马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视,而不是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和未涉及司法规则,排除BD项。故选C项。
6.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据此推断,“他们”所处的时代( )
A. 政治上属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B. 奴隶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 伊斯兰教控制着人们精神生活 D. 庄园是基本农业经济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农奴制下,农奴的生活情况,那个时代他们不仅要每周固定几天为庄园主义务性劳动,而且还要向主人纳税,思想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D项正确;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农奴与贵族矛盾,排除B项;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排除C项。故选D项。
7. 下图是中世纪西欧的绘画作品,其中人物从左至右是僧侣、骑士和农民,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最主要的三个阶层。下列有关这三个阶层及相关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①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② 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③ 中古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
④ 僧侣和骑士阶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古西欧。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且国王不属于骑士、僧侣和农民这三个阶层,①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古西欧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②正确;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自耕自收,体现了中古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 ,③正确;僧侣是基督教会的代表,骑士阶层是封建贵族代表,他们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④正确;故选D项。
8. 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B. 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 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D. 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4年以后的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引发了白银贬值和物价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材料中1540年英国小麦价格的上升趋势正是价格革命的体现,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工厂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农场经营指的是通过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经营并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农业企业,材料体现了小麦价格的变化,没有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小麦的产量,且粮食产量提高一般会使得价格下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1540年以后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没有涉及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也没有涉及英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得知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
9. 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他组成一支有17艘帆船,12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还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还运去了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哥伦布俨然从欧洲运去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社会到美洲。”哥伦布的做法( )
A. 严重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系统 B. 利于推动新旧大陆间的联系
C. 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 D. 促使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情况利于促进新旧大陆间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这些农作物和家禽运到美洲之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排除A项;“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7世纪末,英国的奢侈消费之风越来越多地将中等阶层裹挟其中,甚至社会下层也逐渐参与进来,诸如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等逐渐进入到这些人的消费清单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
A. 工业化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 B. 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 D. 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越来越多的民众消费奢侈品,说明民众消费能力增强,与之相关的国内消费品市场也有所扩大,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工业化始于18世纪后半期,排除A项;“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了英国人消费诸如瓷器和丝织品等消费品,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英国的进口与出口数据,无法得出“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材料内容插述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③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 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 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 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 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哥伦布所著的《航海日记》属于一手史料,所以①是一手史料,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都属于二手史料,而史料考证,最重要的是相互佐证,通过考证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近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D项正确;哥伦布所著的《航海日记》属于一手史料,它主要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个人因素,不是主要社会根源,排除A项;在特殊情况下,一手史料受时代因素影响,其史料价值可能不如,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③是西方学者观点,确实带有一定的西方中心论的偏见,但是其依然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9世纪末,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根本原因的于( )
A. 农奴制成为俄国一切邪恶的焦点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其实力
C. 垄断组织不发达
D. 农奴制改革后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的俄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俄国经过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得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所以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根本原因的于农奴制改革后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D项正确;俄国的社会矛盾很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都归咎于农奴制,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垄断组织不发达是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一环的变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3. 路德仇视科学和加尔文迫害异教徒的例子,说明新教本身并非指向宗教自由的道路。美国的清教徒也只相信清教徒的宗教自由;在确保宗教一致性和对异教徒以及无神论者的迫害方面,他们比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更加严厉和残酷。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
A. 因信称义的虚假性 B. 挑战了教皇权威 C. 信仰自由的相对性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新教本身并非指向宗教自由的道路。美国的清教徒也只相信清教徒的宗教自由;在确保宗教一致性和对异教徒以及无神论者的迫害方面,他们比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更加严厉和残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提倡的信仰自由是有条件的,有局限的,具有相对性,C项正确; “因信称义”指的是信徒依靠信仰得救,不需要借助教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宗教信仰自由”,而“挑战了教皇权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 “激化了社会矛盾”的说法与材料“说明新教本身并非指向宗教自由的道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激烈地表示:“人们正在注视着一个突然走红的天文学家,他力图证明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和诸星绕着地球转,这个蠢材竟然想把天文学翻个底朝天。”这表明,哥白尼的“日心说”( )
A. 培养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冲淡了宗教改革的社会影响
C. 颠覆了教会主张的宇宙观 D. 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就连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也对其进行指责,原因在于“日心说”颠覆了教会主张的宇宙观,C项正确;科学革命培养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超越了宗教改革所允许的范畴,排除B项;牛顿经典力学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5. 评论家布尔斯廷认为:“美国革命以一种很独特的方式孕育而成,既是对英国传统的确证,也是对美国未来的认可。”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独立宣言》借鉴了《权利法案》 ②诉诸抽象的理论教条
③制定比较完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④主张彻底推翻旧的社会秩序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既是对英国传统的确证,也是对美国未来的认可”可知,美国保留英国一定的传统,也具有美国自身的特色。《独立宣言》对《权利法案》的借鉴,体现了美国对英国传统的保留,①正确;“诉诸抽象的理论教条”既不是对英国的借鉴,也无关美国未来,②错误;1787年宪法事关美国的未来,是美国最主要的法律文件,③正确;美国推翻了殖民统治,但这不是对英国传统的确证,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②④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 13世纪《大宪章》签署之后,英国议会成为国王与封建主、教士、市民阶层等合作统治国家的平台。14世纪末,议会逐渐发展为独立议事、广泛参与司法、审议财政的重要机构。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议会选举自由、言论自由,决定国家的赋税等。材料反映了英国议会( )
A. 确立“王在法下”传统 B. 促进民族意识形成
C. 成为行政事务决策机关 D. 议会主权逐步确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至17世纪(英国)。材料指出英国议会自《大宪章》签署至“光荣革命”时间内权力的不断扩大,体现了议会政治主权逐步确立的特点,D项正确;“王在法下”的传统确立于13世纪《大宪章》,与材料演变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英国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等密切相关,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英国议会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选项与职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半岛绝大部分的土地山岭纵横,群山分隔成面积较小而分散的小平原,且土地极为贫瘠。“河流最长不过100多公里。大海也一平如镜,且到处望得见海岸和岛屿,丝毫不令人害怕。分割零碎、自成一统的小平原为城邦国家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因此,有利于形成一个个天然政治单位的地理特征促使希腊城邦确立。……每个城邦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城邦具有征服其他城邦的绝对实力。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二 值得反思的是,基于民主对话精神而创造古代政治制度辉煌的雅典民主,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自身明显的局限性。参与雅典民主的公民构成有着十分强烈的“排他性”,妇女、奴隶、外邦移民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在苏格拉底的印象中,雅典的公民大会是由一帮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构成的,“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情上如果做错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
——摘编自张三夕、邹明军《从城邦对话到代议制政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古希腊城邦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城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表现。
【答案】(1)重要因素:多山、平原分散而零碎、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
主要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2)表现: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解析】
【分析】
【详解】(1)重要因素:根据“希腊半岛绝大部分的土地山岭纵横,群山分隔成面积较小而分散的小平原”得出多山、平原分散而零碎、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主要特征:根据“每个城邦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得出小国寡民;根据“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得出独立自治。
(2)表现:根据所学可知,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根据“妇女、奴隶、外邦移民被排除在雅典民主殿堂之外”得出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根据“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得出直接民主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点睛】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他们的思想受到宗教严格控制,定期要到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
——摘编自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概括“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在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分析指出当时出现的“体制外的异己力量”及其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义务:耕种领主自营地;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
特征: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度;政治上封君封臣制;思想上基督教控制精神生活。
(2)新变化:异己力量;取得一定自治权的城市;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一些城市兴办的大学;逐步兴起的民族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等。(任答3点)
影响:有助于王权的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任答两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第一小问义务:根据材料一“他们有权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可知“他们”被迫为主人负担的义务有耕种领主的自营地。根据材料一“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可知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根据材料一“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可知向领主缴纳各种赋税。第二小问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在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度;政治上封君封臣制;思想上基督教控制精神生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有出现异己力量。联系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自治运动可知,取得一定自治权的城市;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结合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历程可知,一些城市兴办的大学。根据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相关史实可知,逐步兴起的民族国家。根据中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等。第二小问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根据材料二“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并结合中世纪的西欧王权的发展状况可知,有助于王权的加强。联系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可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的发展状况可知,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根据材料二“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可知中世纪西欧的新变化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19. 【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 直到1500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美洲,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而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则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最后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导致那里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价值的观点,受到历史学家们的广泛挑战,他们从土著美洲人或非裔美洲人的角度来探讨欧洲扩张经历。依据上述观点,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开启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论证: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各大洲之间是相对孤立的,洲际交往异常困难、时常中断。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洲际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大量的欧洲人、非洲人到达美洲,其他各洲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人口迁移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以及疾病的全球性传播。新航路的开辟使商品出现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如欧洲、非洲、美洲“三角贸易”,美洲、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此外,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欧洲文明及资本主义扩张的过程,这在客观上也加强了世界间的联系。
结论: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海洋的隔离,密切了各洲的联系,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示例二
论题: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论证: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出发点并非和平交往,而是扩张和征服,其过程充满了血腥和罪恶。政治上,非洲、美洲一些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如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葡萄牙在非洲和亚洲、西班牙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帝国。经济上,殖民者大量掠夺矿藏和原材料,使亚非拉地区沦为欧洲的经济附庸。社会上,征服过程中大量的美洲印第安原住民被屠杀或者感染传染病死去,幸存者被送进种植园或矿山,印第安人口急剧减少。大量非洲黑人被掠为奴,贩运至美洲,处境悲惨。文化上,亚非拉当地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基督教会试图改变当地人的信仰,控制其精神。
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亚非拉地区文明被毁灭、经济被掠夺、人民遭受屠杀和压迫,造成了巨大灾难,影响至今。
【解析】
【详解】由材料“直到1500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可拟定标题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论证环节,新航路开辟前,世界是分散的、孤立的;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商品流动使得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伴随新航路开辟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结论环节,强调以新航路的开辟为起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由材料“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开启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可拟定标题为: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论证环节,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角度说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充满了血腥和罪恶,而殖民奴役和剥削造成亚非拉地区无穷灾难。结论环节,强调新航路的开辟造成亚非拉地区无穷灾难,影响至今。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法律文献。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所确立的体制原则。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存在影响。
【答案】(1)文献:《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2)原则: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
(3)影响: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是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对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1787年宪法承认奴隶制,使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在美国长期存在。
【解析】
【小问1详解】
文献:根据材料一中“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成文法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根据“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法律文献是《民法大全》。
【小问2详解】
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体制原则为,联邦制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和人类文明等角度分析1787年宪法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该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是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对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1787年宪法承认奴隶制,使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在美国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