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单元检测--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1.“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材料中的“此项原则”应是
A.维护和平原则 B.集体安全原则 C.委任统治原则 D.全体一致原则
2.德国人海洛回忆其父亲库克:“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1942年5月他回家休假的时候,第二年2月他就在‘伏尔加格勒’失踪了。”如今他只能在“伏尔加格勒”附近的德军士兵公墓悼念父亲,这里埋葬着21003具德军士兵的遗骸。库克最有可能死于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会战
D.柏林战役
3.下图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一幅漫画,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一战造成世界经济损失惨重 B.法西斯统治冲击着世界经济
C.胡佛反危机加重财政的负担 D.经济繁荣背后隐藏严重危机
4.“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宣言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
A.德、日、苏 B.德、意、日
C.德、苏、奥 D.德、意、奥
5.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
A.主张国家用市场手段管理经济
B.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C.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D.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改革
6.1943年11月,中、美、英召开会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该规定出自
A.《联合国家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德黑兰宣言》
7.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建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它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A.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一些权利 B.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C.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基本矛盾 D.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8.“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火药味”在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
A.德国分裂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美军卷入越南战争
9.在苏俄政权建立初期,一些理想的东西在制度和政策上成了主体,目的成了手段,结果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挫伤了革命群众的积极性。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新经济政策在执行中出现偏差
B.苏俄面临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暴露
D.农业集体化导致苏俄经济倒退
10.与“粮食税”、“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租让制”等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史事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五年计划” D.苏联解体
11.下列有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法正确的是
A.能长期存在下去
B.消除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确立了战后的国际秩序
D.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12.圣雄甘地认为,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他以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 )
A.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 B.以逆现代化手段改造印度的经济
C.避免印度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 D.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印度特色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亚非许多国家赢得了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
①大战使除美国外的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严重削弱
②资本主义阵营被迫改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
③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帝斗争
④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文中所说的“政策”是指
A.《土地法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
15.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典型阵地战发生在法国的凡尔登。作战的双方代表了世界大战中的两大对立阵营,即
A.同盟国和协约国 B.轴心国和盟国
C.北约和华约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16.有学者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据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革命胜利来自舆论的宣传 B.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C.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D.夸大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4年8月,马里亚纳群岛失守,硫磺岛成为日本阻击美军直接选攻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地位变得很重要。从1944年3月起,日本先后增派陆、海军23000余人驻守硫磺岛。1945年2月,美国在硫磺岛海域集结11万左右部队,计划在5天内攻占硫磺岛。19日,美军6万多地面部队在800余艘舰船,2000架飞机的掩护下发起登陆作战,驻守岛屿的日军在失去海空支援,增援补给断绝的情况下,以美军1/4左右兵力阻击美军达30余天,至3月26日,除被俘1083人外,其余日军全部战死或自杀;美军方面,一艘护航航母被击沉,军队伤亡人数达28686人。硫磺岛战役成为了二战中唯一一次美军伤亡超过日军伤亡的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使美军不得不正视日本的战争实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硫磺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硫磺岛战役对太平洋战场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特勒不顾许多德国将领的反对,决定进一步破坏国际条约,派军队进驻莱茵非军事区。为了安抚英法等国,他发表演说:“我们在欧洲没有领土要求,德国将永远不会破坏和平。”与此同时,德军三万五千人奉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国联行政院于3月14日开会,确认德国违反了国际公约,但一字未提制载。事实上,希特勒派兵进驻莱茵区是一次政治赌博。他曾密令:一遇法军采取敌对行动,立刻撤回。但是,英法除了发出一纸抗议照会外,并未作出任何反应。此后,德国开始在西部边界修筑齐格菲防线。比利时害怕由于法比同盟的存在而卷入战争,宣布退出同盟,严守中立。美国虽对英法的立场不满,但并不打算介入欧洲纠纷。
——摘编自何春超等编《国际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能够成功占领莱茵非军事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占领菜芮非军事区的影响。
19.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所谓禁止洋布,便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这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根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
——吴俊才《印度史》
(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
(2)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是甘地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
(3)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经济主张的相同目标。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1871-1890),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360百科
材料二 在德国的容克资产阶级中,俾斯麦一向是受崇拜的:俾斯麦确保了容克阶级的利益;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俾斯麦使德国进入资本主义大国之列,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带来了“发财致富”的黄金时代。但是,希特勒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溃败而带来的国家崩溃和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了一部分史学家对俾斯麦形象的怀疑和破灭,出现了一种对先前结论的尖锐挑战:难道不是俾斯麦“粗暴地”打断了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民族国家沿着“自由主义”和“民主进步”的道路发展吗?难道不是俾斯麦的强权国家政治在后来历史中的“病态膨胀”而给德意志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和危机吗?
——《对俾斯麦问题的争论》
(1)结合材料及所学,试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评俾斯麦对德国的历史贡献。
(2)对材料中的“俾斯麦的强权国家政治”给后来的“德意志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和危机”的观点,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可知此项原则是指将殖民地半殖民地区或国家交由所谓的“先进国”来进行统治,即委任统治原则,C项正确;“此项原则”反映的是委任统治原则,而非维护和平、集体安全和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BD项。故选C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遭到惨败,是苏德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故选B;莫斯科战役是1941年10月到1942年1月,库尔斯克会战从1943年7月5日到1943年8月,柏林战役时间是1945年,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二年2月他就在‘伏尔加格勒’失踪了”,联系所学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和史实分析解答。
3.D
【详解】从图片可得出,其反映出美国拥抱“经济繁荣”,并与之结婚,最后却是一堆骷髅,说明经济繁荣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危机,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一战的影响,排除A;当时还没有法西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危机爆发的前夜,没有体现应对危机的措施,排除C。
4.B
【详解】选自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内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利用极端的战争手段在全球的扩张,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乃至这个人类社会文明,反法西斯同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这种“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故B项正确。
5.D
【详解】本题属于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赫鲁晓夫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所谓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而守墓人的含义是指他没有最终改革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体制局部改革,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了斯大林经济体制,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且体现不出材料“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的规定出自1943年签订的《开罗宣言》,C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德黑兰宣言》不是材料中这一规定的出处,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据所学可知,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盒弱小民族宰割基础之上而建立的,但其客观上有利于维持了欧洲短暂的和平,D正确;A是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A错误;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错误;巴黎和会由于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矛盾,故C说法错误。
8.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是美苏两极格局下局部热战的体现,故B项正确;德国分裂是冷战的表现,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美洲,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美军卷入越南战争,排除D项。故选B
9.C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它为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提供物质的保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它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实践证明它不是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21年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与题意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仍然继续实行,而不是仍然面临帝国主义的干涉;D选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苏俄政权建立初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不是1927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0.B
【详解】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故选择B;战时共产主义政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除A;苏联“五年计划”实行计划经济,排除C;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排除D。
11.C
【详解】根据所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国际秩序,C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者众多矛盾,很不稳固,只是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的国际秩序,A错误;B表述绝对,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错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惩罚的基础上,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D错误。
12.A
【详解】根据材料“圣雄甘地认为,西方工业文明......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他以为独立后的印度......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A项正确;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而非以逆现代化手段改造印度的经济,排除B项;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而非避免印度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排除C项;甘地的良苦用心旨在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而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印度特色,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亚非许多国家赢得了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的原因主要是大战使除美国外的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严重削弱,资本主义阵营被迫改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帝斗争。故C项正确;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含④的选项,故排除ABD。
14.C
【详解】结合题干“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实行租让制、粗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苏俄开始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故C项正确;《土地法令》是十月革命之后 苏维埃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法令,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实物配给制,取消商品贸易,排除B项;计划经济政策否认价值规律,与题干中“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不符,排除D项。故选C。
15.A
【详解】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交战的双方即同盟国和协约国,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6.C
【详解】根据“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可得出强调的是十月革命是在充分调动人民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成功的革命,顺应民众要求反对旧制度的愿望,故C正确;ABD项都与材料主旨无关,可排除。
17.(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惨败,天皇拒不投降;美军拥有了压倒性优势。
(2)美国直接攻击日本本土,加快了二战结束进程;日本负隔顽抗,使美军调整了对日进攻策略(间接促成美国最终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决定)。
【详解】(1)依据材料“马里亚纳群岛失守,硫磺岛成为日本阻击美军直接选攻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来看,当时马里亚纳海战日本惨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依据材料“从1944年3月起,日本先后增派陆、海军23000余人驻守硫磺岛。1945年2月,美国在硫磺岛海域集结11万左右部队”来看,在美军有着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日本天皇拒不投降。
(2)依据材料“使美军不得不正视日本的战争实力”来看,日本的负隔顽抗,使美军调整了对日进攻策略,直接攻击日本本土,加快了二战结束进程。
18.(1)原因:欧美大国奉行绥靖政策,缺乏联合应对机制;国联依赖大国,缺乏强制力;希特勒的大胆冒险与欺骗性宣传;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2)影响:冲击了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刺激了德国侵略扩张的野心;加剧了国际紧张的局势。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希特勒不顾许多德国将领的反对,决定进一步破坏国际条约”可归纳出希特勒的冒险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欧洲大国的绥靖政策、和平主义思潮盛行及国联的局限性等方面补充。
(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冲击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刺激德国侵略扩张的野心及加剧国际紧张的局势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9.(1)主张:耕者有其田;振兴实业;节制资本。
(2)作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
(3)态度: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甘地:反对大机器生产。
目标:经济独立自主;人民生活改善。
【详解】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材料中主要讲述了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材料中三个方面,如“……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反映了甘地对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冲击的深刻认识,开展了“土布运动”, 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述两材料正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孙中山态度是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而甘地态度反对大机器生产;但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手段不同,他们都是求独立求发展的。
20.(1)容克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顺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和世界民主化潮流,面对内外干扰与资产阶级软弱,以强有力的战争手段实现了统一;推动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和德国近代政体的确立,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内部改革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促进德国经济腾飞,赶超英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2)体现对统一和崛起道路的反思,有时代性和启发性;但片面;德国统一助长专制与军国主义,只是二战灾难的历史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危机的助推、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压抑、法西斯执政等现实原因才是主因。历史评价会受时代和个人价值与需求的影响,但应坚持基本原则:放在历史条件下,全面、客观、公正、辩证看待,实事求是,尊重真相。
【详解】(1)依据材料中“俾斯麦确保了容克阶级的利益;俾斯麦统一了德国;俾斯麦使德国进入资本主义大国之列,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带来了‘发财致富’的黄金时代。”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其阶级属性、实现德意志统一、推动德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内部改革使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等方面简评俾斯麦对德国的历史贡献。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指出这一反思具有它出现的时代性和启发性。然后从二战发生的原因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还需明确历史评价要秉持的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