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庄子二则》备课导航-【轻松备课】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庄子>二则》备课导航
学习目标
1.搜集庄子的相关资料,了解庄子及《庄子》,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庄子想象丰富、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语调,理解两则寓言闻述的道理;体会庄子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方法指导
1.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反复诵读,梳理文章内容,感知大鹏形象,把握庄子与惠子的辩论逻辑。
3.欣赏文章中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基础解读
题目解说
《北冥有鱼》:“北冥”即北海。题目是编者加的,意思是北海有一条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题目意思是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题目是编者加的,交代了人物、地点以及故事的开端和由来。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 篇,包括内篇 7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篇。庄子的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善用比喻,活泼风趣,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背景资料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他虽有志向,却不得伸展。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同流合污;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已。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好朋友,他们都好辩论,也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抬杠”。对于惠子的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进行反驳的,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已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差异,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友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湖泊名)
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表反问,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安定)
一词多义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
词类活用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探究突破
结构图解
主题点睛
《北冥有鱼》一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疑难突破
1.如何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大鹏形象
①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翼若垂天之云”都突出了其形体之大。②力大无穷。大鹏飞行时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可见其力大无穷。③志存高远。大鹏从北海迁徙到南海,一北-南,其间山高水远,可见其意志坚定,志向高远。④善借长风。大鹏之所以能翱翔长空,完成南徙的“万里长征”,还因为它善于把握“海运”的大好时机,借用外力,扶摇直上。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是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是“怎么知道”
观点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写作借鉴
1.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
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而至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极富浪漫主义气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轻松、闲适,二人的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他们日常生活的趣味。
对接中考
从课文中挖掘考试命题
(河南开封月考)与“去以六月息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考点:倒装句)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全石以为底
C.舜发于畎亩之中
D.甚矣,汝之不惠
答案:C (C项为状语后置,与例句一致)
【答题技巧】对待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句式判断类题目,需要分析每个句子成分的先后顺序,确定有无倒装现象,然后判断属于哪种倒装句;对于句子翻译题,如果存在倒装情况,翻译时需要调整为正常语序。
(山东泰安期末检测)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面对惠子的步步紧逼,庄子回转话题,偷换概念,在既有“怎么”义,也有“哪里”义的“安”字上做文章,将惠子所问的“怎么知道”故意解释为“哪里知道”,避重就轻,巧妙化解了难题,其机智灵活可见一斑。
【答题技巧】理解文章内容,要从文章重点词语人手,文中的“安”是理解的关键,庄子偷换概念,避开了惠子的追问。


鲲变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徙南海(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
9
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北冥有鱼
拟想鹏俯瞰大地(天地浑茫)
庄子:安知——偷换概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机智巧妙
轻松闲适
惠子:安知——发难、咄咄逼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