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30张ppt)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共30张ppt)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
1865年
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
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
2
1891年
科学家描述减数分裂全过程
3
1903年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萨顿提出假说
5
20世纪中叶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1909年
4
摩尔根证明:
基因在染色体上
SZ-LWH
情 景 回 顾
SZ-LWH
遗传物质必然要能:
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Which one
do you want
任务1.阅读教材P42,理解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及依据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由于对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人们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20世纪20年代
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没发现其他大分子有类似的结构特点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
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任务2.阅读教材P43,分析本实验的材料、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
1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
项目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菌体
有无毒性
表面光滑 Smooth
表面粗糙 rough
有(可使小鼠致死)
无(小鼠不致死)
多糖类的荚膜
⑴、实验材料——
肺炎链球菌
实验证据?
⑶.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果分析及结论
1.对比第一、二组实验,这说明了什么?
2.对比第二、三组实验,说明了什么?
3.从第四组小鼠分离出的S型细菌来自哪里?
4.转化产生的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S型细菌,这说明什么?
转化的性状可以遗传。
S型细菌有毒,R型细菌无毒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不会使小鼠死亡
由R型活细菌转化而来。
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
请尝试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酶解法)?
多糖
加热杀死
的S型细菌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内含有多种物质,究竟转化因子是什么?
思考讨论:
用酶解法向每个小组分别加入不同的酶,去除细胞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后,观察能否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2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20世纪40年代)
任务3.阅读教材P44,分析本实验遵循的实验原则、自变量控制的方法、实验结果结论
组别 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的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加入到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
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
基因重组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是什么?
S型菌
荚膜
控制荚膜形成的X基因
加热
杀死
被破坏的S型菌
X基因吸附在R型菌表面
X基因进入R型菌
重组
R型菌转化成S型菌
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
典例1.(绿皮P72)某同学根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过程,设计如下四组实验,判断下列各组实验中小鼠的存活情况: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1)小鼠存活的是  ①③④  ,小鼠死亡的是  ②  。(均填序号)
(2)请解释各组小鼠存活与死亡的原因。
①③④ 
② 
略 
典例1(绿皮P72):研究表明,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3)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由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繁殖而来的。
典例2.(绿皮P73)为研究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假设是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蛋白质或DNA
B.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用到了减少提取物种类的“减法原理”
C.若三组培养皿中都只有一种菌落,则说明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DNA
D.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C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
任务4.阅读教材P44-45,分析本实验的材料、方法、过程、结果分析结论等
主要组成元素
C、H、O、N、P
主要组成元素
C、H、O、N、S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含有DNA。
讨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怎样的?观察视频并总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什么
1
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同位素标记法
哪一种物质进入了大肠杆菌体内?
DNA和蛋白质不能直接看到,怎么办?
放射性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
选择什么元素进行放射性标记
同位素标记法
32P标记的噬菌体
35S标记的噬菌体
主要组成元素
C、H、O、N、P
主要组成元素
C、H、O、N、S
2
实验方法: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赫尔希和蔡斯)
思考:怎样才能用含35S、32P的物质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培养
培养
35S标记的_______
32P标记的_______
T2噬菌体
T2噬菌体
T2噬


+
培养
含32P的
_________
大肠杆菌
含32P的细菌培养基
大肠杆菌
含35S的
_________
大肠杆菌
含35S的细菌培养基
+
培养
大肠杆菌
甲组
乙组
步骤①: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步骤②: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35S或DNA含32P的噬菌体
(标记大肠杆菌)
(标记噬菌体)
步骤③:用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赫尔希和蔡斯)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颗粒,沉淀物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1)甲组
35S标记的噬菌体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
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细菌裂解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子代噬菌体中无35S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
实验分析
上清液放射性很高说明?
T2噬菌体中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
沉淀物出现放射性原因?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步骤③:用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赫尔希和蔡斯)
(2)乙组
32P标记的噬菌体
子代噬菌体中含32P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
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
离心检测上清液和
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细菌裂解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T2噬菌体中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说明?
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原因?
培养(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
培养(保温)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实验分析
上清液放射性很低
4
实验结果与结论:
35S标记的实验 32P标记的实验
标记部位
放射性情况 上清液
沉淀物
放射性有无(或高低)原因
子代噬菌体
蛋白质
很高
DNA
很低
蛋白质未进入细菌中
DNA进入细菌中
很高
很低
实验结论: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子代噬菌体体内有亲代噬菌体的DNA,但没有其蛋白质。
有32P标记的DNA
无35S标记的蛋白质
补充:同时还能证明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典例3:(绿皮P74)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根据图示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
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典例3:(绿皮P74)如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根据图示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4)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被标记的情况是什么?如果用一个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被标记的情况是什么?
第一种情况是子代噬菌体被32P和35S标记;第二种情况是子代噬菌体被32P标记,没有被35S标记。
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任务5.阅读教材P44-45,思考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否都是DNA?
1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蛋白质
RNA
分别侵染健康烟草植株
患病
不患病
得到全新病毒
不能得到病毒
实验过程及现象
RNA
蛋白质
实验结论:
RNA
蛋白质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TMV 2
RNA 2
蛋白质 2
蛋白质 1+RNA 2
TMV 2
TMV 1
RNA 1
蛋白质 1
蛋白质 2+RNA 1
TMV 1
烟草花叶病毒重建(重组)实验示意图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拓 展
任务三:填写下表,分析生物所含核酸和遗传物质:
生物类型 所含核酸 遗传物质 举例
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真菌
原核生物 细菌、蓝细菌
非细胞生物 DNA病毒 T2噬菌体
RNA数病毒 艾滋病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DNA和RNA
DNA
RNA
DNA
RNA
DN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因此,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
RNA
DNA
2
归纳生物的遗传物质
典例3.(绿皮P76)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水解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C.接种RNA后,烟草感染的病毒与TMV相同
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C 
典例4.(绿皮P76)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D.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一、概念检测(教材P47)
1.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种物质可能是 ( )
A.多肽 B.多糖 C.组氨酸 D.DNA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 )
A.DNA是遗传物质
B.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C.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D.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D
A
二、拓展应用(教材P47)
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噬菌体却同原来的噬菌体一样具有蛋白质外壳。请分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来源。
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的主要是DNA,而蛋白质外壳却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因此,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是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外壳的。
(教材P47)2.结合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等等。
典例5.(绿皮P78)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运用“减法原理”,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后,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2)上述实验证明了                    。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           技术,进一步表明  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NA
②①④③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于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沉淀物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   (填“会”或“不会”)导致实验误差。简述理由:          。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