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世界最早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这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
A. 自然环境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心理认同 D. 交通条件的便利
2.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 阶级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 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 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 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3. 古印度债法规定,对婆罗门收取的月息是2%,刹帝利为3%,吠舍为4%,首陀罗则为5%。婚姻法严格限定不同种姓的人之间不得通婚。由此可见,古印度法律( )
A. 严格维护种姓制度 B. 侧重调整财产关系
C. 旨在禁止阶层流动 D. 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4. 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可在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中查阅。该史诗是( )
A. 《吉尔伽美什》 B. 《伊利亚特》 C. 《摩诃婆罗多》 D. 《摩罗衍那》
5. 希腊字母是在吸收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古希腊建筑多以木头和泥石为建筑材料,后来学习埃及人以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在希腊的宗教神话和文学中,可以找到西亚的根源。这体现了( )
A. 文明的交流 B. 希腊文明的先进性 C. 宗教的起源 D. 埃及文明博大精深
6. 在古代埃及,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权力的是( )
A. 刹帝利 B. 苏丹 C. 哈里发 D. 法老
7.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其少年侍读托勒密成为埃及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托勒密广泛搜集东方杰出的科学、艺术成就并收藏于名为“Mouseion”的宫殿,意为“献给缪斯女神的地方”。托勒密的做法( )
A. 拓展了希腊政治体制的影响力 B. 破坏了对东方文化成果的保护
C. 开创了异地文明交流的新形式 D. 体现了希腊化时代的精神追求
8. 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这些契约( )
A.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盛行 B. 消除了租赁双方的纠纷
C. 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D. 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9. 有学者指出,古代希腊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时,并不是根据神的谕示或权威的独断,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全部的身心去研究自然和人本身。因此,索福克勒斯创作出《俄狄浦斯王》,希罗多德讲述着他的《历史》,菲迪亚斯设计创作了帕特农神庙及雅典娜神像。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希腊( )
A. 对自然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展
B. 人文主义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C. 文学艺术深受地理因素的影响
D. 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10. 研究表明,埃及(新王国时期)、波斯等古代帝国建立了某种程度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央集权体制大多数是“礼仪上或理论上的”,专制君主在实际的政治运转中,不得不尊重各个地方的习俗、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最有助于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古代帝国( )
A. 国家治理具有一定强制性 B. 国王注重法律教化
C. 行省制度削弱了君主权威 D. 生产力总体水平低
11. 下图为一位同学学习古代世界的帝国一目时所作的课堂笔记。符合下列特征的国家是( )
中央:实行帝制 地方:行省制 经济:发展海外贸易 文化:基督教定为国教
A. 波斯帝国 B. 罗马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亚述帝国
12. 基辅罗斯地处欧亚交界处,深受周边各种政治力量威胁,在常年战争中养成了强烈扩张的传统;加之它选择了东正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外交的被动性,这些因素还深刻影响着日后莫斯科公国及俄罗斯的外交。据此可知( )
A. 地理位置决定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 B. 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基辅罗斯文化
C. 俄罗斯继承了基辅罗斯的外交传统 D. 基辅罗斯外交深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13. 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过程中有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负责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安排工程进度。此外还有大批书吏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如对建筑用料的估算。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政局统一稳定 B. 建筑技术先进
C. 对外贸易繁荣 D. 政府组织力强
14. 它是2000多年前兴起的一个庞大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存世200多年,灭亡于公元前 330年。其国势兴盛时,统一了西亚,并将势力伸展到中亚和北非。该“帝国”是( )
A. 亚述帝国 B. 波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15. 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
A. 是自给自足经济单位 B. 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C. 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 D. 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16. 在古代美洲,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的是( )
A. 玛雅人 B. 班图人 C. 阿兹特克人 D. 印加人
17. 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的阿克苏姆,通过红海的国际贸易迅速繁荣起来;据记载,国王一次赏赐藩属25000头牛;手工业,以金属工艺为主,其他如制陶、泥瓦、石雕等工艺也有相当水平;规模宏伟的宫殿和举世闻名的巨石圆头碑也显示了高超的工艺。这表明,阿克苏姆( )
A. 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 B. 影响了亚欧非贸易发展
C. 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 D. 促进了非洲文化的传播
18.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源地,西非居民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的是( )
A. 埃及人 B. 班图人 C. 加纳人 D. 马里人
19. 如图体现的文明成就属于( )
A. 古印度 B. 阿拉伯 C. 玛雅 D. 古埃及
20.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这表明其( )
A. 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B. 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野
C. 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 展现了阿拉伯帝国的繁盛
21.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结婚需教会主持,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这一变化( )
A. 反映了世俗权力的提升 B. 表明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C. 体现了教会权力增强 D. 保障了平民阶层的利益
22.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积极鼓励非阿拉伯名各族人民改宗伊斯兰教,许诺他们享受阿拉伯穆斯林的同等待遇;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宗教教用语、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这些政策旨在( )
A. 融合东西方文明成果 B. 扩大帝国统治基础
C. 提高非阿拉伯裔地位 D. 建立政教合一体制
23. 法国圣昆坦市曾规定:“农奴一旦进入该市,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英国泰恩河上的新城曾规定:“农奴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类似规定曾广泛被其他许多市镇仿效过。这些规定( )
A. 折射出专制王权衰落 B. 发挥了城市救济功能
C. 践行了人人平等理念 D. 体现了城市的自治性
24. 近代一位历史人物12岁时(1492年)。①____到达了美洲;在他17岁时(1497年),②____率先在纽芬兰岛登陆,为英国插上了第一面海外殖民旗帜;后来,③____自己实现了人类拥抱地球的愿望。上述历史人物依次分别是( )
A. 哥伦布——卡伯特——麦哲伦
B. 迪亚士——卡蒂埃——巴伦支
C. 哥伦布——白令——塔斯曼
D. 德雷克——哈得逊——麦哲伦
25.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 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出现
C. 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 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26. 波斯帝国的国王居鲁士在制定重大政策时,通常要与他的顾问、主要将领、贵族成员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共议。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 )
A. 发展民主政治 B. 扩大帝国疆域 C. 强化君主权威 D. 提升决策效能
27. 下列时间轴上②可能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建立 B. 殖民扩张瓜分世界
C. 罗马帝国空前繁荣 D.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28. 某学者说:“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该学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 )
A. 人类的贪婪推动地理大发现 B. 导致了传统商路的危机
C. 封建经济发展需要对外扩张 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9.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殖民扩张,崇尚武力 D. 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30. 13世纪初,马里帝国派遣留学生到埃及学习,在开罗设立马里学生寄宿宿舍。穆萨(马里国王)礼敬伊斯兰学者,聘请他们到马里服务。马里训练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师,分散到各地推广教育。材料体现了马里( )
A. 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 B. 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C. 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 D. 注重发展宗教事业
31. 如图为1330年前后德意志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中的插图,描绘的是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
A. 婚姻自由得以实现 B. 教会控制社会生活
C. 离婚手续十分繁琐 D. 封建贵族把持政权
32.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强了各地联系 B. 扩大了海外市场 C. 加速了社会转型 D. 出现了股份公司
33.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寻找黄金是传播基督教 B. 多维动机推动新航路开辟
C. 得到黄金即可因功封爵 D. 贵族实现晋升的理想途径
34. 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在欧洲很多国家成为普遍现象。价格革命瓦解了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模式,它反映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价格体系的变动,扩大了国内商品市场,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获得了发展,从而导致西欧国家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据此可知,价格革命( )
A. 打破了相对平衡多元文明 B.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直接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35.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 )
A. 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 B. 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C. 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D. 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36. 400年前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页,整个非洲在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中损失成千上万的人口。奴隶贸易客观上也引起了沿海和近海地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新的城镇和经济中心开始兴起,货币被广泛采用,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等。这说明奴隶贸易(  )
A. 进步性是主要的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影响具有双重性 D. 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37.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两国在对外殖民扩张中矛盾激化。1493年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如图中右侧实线为他们的殖民地分界线。这意味着( )
A.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B. 大西洋是当时两国争夺的焦点
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 两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得到承认
38. 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在世期间,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聘请各地的航海人才为师。这些措施( )
A. 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B. 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 推动葡萄牙出现商业革命 D. 改变了与东方贸易的困境
39. 到了16、17世纪,佛罗伦萨等城市繁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安特卫普(今属比利时)、塞维利亚(今属西班牙)、鹿特丹(今属荷兰)则成为新兴的贸易都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荷兰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 B. 意大利生产方式落后
C. 西班牙最先开辟了新航路 D. 国际商业路线的变化
40. 16世纪,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这表明,全球航路开辟( )
A. 导致了欧洲社会转型 B. 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
C 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其中41题10分,42题10分。
41. 材料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1)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表现。
4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
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马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
材料二 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请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世界最早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这表明制约早期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是( )
A. 自然环境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心理认同 D. 交通条件的便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明产生初期(世界)。据材料“世界最早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地区”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时,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有较大的制约,如大河文明一般农耕较为发达,海洋文明一般工商业较为发达,A项正确;早期文明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为相近,都比较低下,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排除B项;心理认同是伴随着文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并非文明产生的基本因素,排除C项;文明产生时期,受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交通条件较差,排除D项。故选A项。
2.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 阶级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 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 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 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从材料中的“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阶级的出现、国家机器的产生,这些均不是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排除ACD项。故选B项。
3. 古印度债法规定,对婆罗门收取的月息是2%,刹帝利为3%,吠舍为4%,首陀罗则为5%。婚姻法严格限定不同种姓的人之间不得通婚。由此可见,古印度法律( )
A. 严格维护种姓制度 B. 侧重调整财产关系
C. 旨在禁止阶层流动 D. 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印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印度债法对不同等级的人收取的月息不同,等级越高,收取的月息越低,婚姻法禁止不同种姓的人之间通婚,这都体现了古印度法律对种姓制度的维护,A项正确;调整财产关系只符合债权法,不能全部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古印度法律主要是为了维护贵族利益与统治,且“禁止阶层流动”只与婚姻法有关,排除C项;古印度法律的不平等性容易加剧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4. 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可在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中查阅。该史诗是( )
A. 《吉尔伽美什》 B. 《伊利亚特》 C. 《摩诃婆罗多》 D. 《摩罗衍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在古代西亚,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在此过程中诞生了战胜洪水的传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最完整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文学的杰出代表作,是两河流域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总集,A项正确;《伊利亚特》主要内容是叙述特洛伊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史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摩罗衍那》被称为印度的“第一部诗作”,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 希腊字母是在吸收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古希腊建筑多以木头和泥石为建筑材料,后来学习埃及人以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在希腊的宗教神话和文学中,可以找到西亚的根源。这体现了( )
A. 文明的交流 B. 希腊文明的先进性 C. 宗教的起源 D. 埃及文明博大精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希腊字母是在吸收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形成的;古希腊建筑多以木头和泥石为建筑材料,后来学习埃及人以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在希腊的宗教神话和文学中,可以找到西亚的根源”信息可知,古希腊的文明受到了埃及文明、西亚文明的影响,反映了文明之间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文明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成果,不能据此得知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先进性对比,排除B项;材料除了希腊的宗教神话外,还涉及希腊字母、希腊建筑等,C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埃及建筑材料对古希腊建筑的影响,不能都体现埃及文化的博大精深,排除D项。故选A项。
6. 在古代埃及,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权力的是( )
A. 刹帝利 B. 苏丹 C. 哈里发 D. 法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法老,他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最重要的权力,D项正确;刹帝利是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第二等级,与埃及不符,排除A项;苏丹是伊斯兰教中的一个政治称呼,后来演变为特殊统治者的称号,与埃及无关,排除B项;哈里发是伊斯兰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与埃及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其少年侍读托勒密成为埃及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托勒密广泛搜集东方杰出的科学、艺术成就并收藏于名为“Mouseion”的宫殿,意为“献给缪斯女神的地方”。托勒密的做法( )
A. 拓展了希腊政治体制的影响力 B. 破坏了对东方文化成果的保护
C. 开创了异地文明交流的新形式 D. 体现了希腊化时代的精神追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托勒密搜集东方杰出的科学艺术成就,意为“献给缪斯女神的地方”体现了在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文化交流,和政治体制无关,排除A项;将东方科学艺术成就收藏是对东方文化成果的保护,排除B项;异地文明交流不是新形式,排除C项;故选D项。
8. 有学者对古巴比伦时期的租赁契约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这些契约( )
A.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盛行 B. 消除了租赁双方的纠纷
C. 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D. 适应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西亚。根据材料“其主要包括对房屋的描述(房主、面积等)、房屋租赁的双方当事人、租期、租金、证人、契约签订的时间等”和所学可知,契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契约双方的利益,体现了公平、平等,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D项正确;租佃关系指的是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他们与佃农就形成租佃关系,这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契约无法消除租赁双方产生纠纷,“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的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
9. 有学者指出,古代希腊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时,并不是根据神的谕示或权威的独断,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全部的身心去研究自然和人本身。因此,索福克勒斯创作出《俄狄浦斯王》,希罗多德讲述着他的《历史》,菲迪亚斯设计创作了帕特农神庙及雅典娜神像。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希腊( )
A. 对自然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展
B. 人文主义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C. 文学艺术深受地理因素的影响
D. 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时期(世界)。根据材料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希腊出现了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B项正确;“革命性进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C项材料并未强调地理环境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艺术家们,并未涉及哲学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0. 研究表明,埃及(新王国时期)、波斯等古代帝国建立了某种程度上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中央集权体制大多数是“礼仪上或理论上的”,专制君主在实际的政治运转中,不得不尊重各个地方的习俗、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最有助于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古代帝国( )
A. 国家治理具有一定强制性 B. 国王注重法律教化
C. 行省制度削弱了君主权威 D. 生产力总体水平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材料“专制君主在实际的政治运转中,不得不尊重各个地方的习俗、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奴隶社会发展阶段的古代帝国,受制于生产力水平和有限的通信等条件,中央政府很难在辽阔的疆域建立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因而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D项正确;据材料“不得不尊重各个地方的习俗、保留他们的生活方式”可知,古代帝国的国家治理没有达到强制改变各地习俗、生活方式的程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排除B项;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会削弱君主权威,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为一位同学学习古代世界的帝国一目时所作的课堂笔记。符合下列特征的国家是( )
中央:实行帝制 地方:行省制 经济:发展海外贸易 文化:基督教定为国教
A. 波斯帝国 B. 罗马帝国
C 亚历山大帝国 D. 亚述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罗马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国教是基督教,并且在地方推行行省制,积极发展海外贸易,B项正确;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及亚述帝国并未确立基督教为国教,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 基辅罗斯地处欧亚交界处,深受周边各种政治力量威胁,在常年战争中养成了强烈扩张的传统;加之它选择了东正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外交的被动性,这些因素还深刻影响着日后莫斯科公国及俄罗斯的外交。据此可知( )
A. 地理位置决定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 B. 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基辅罗斯文化
C. 俄罗斯继承了基辅罗斯的外交传统 D. 基辅罗斯外交深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基辅罗斯。根据材料可知,基辅罗斯的兴起及发展受到了地理位置、外部政治力量的威胁及信仰东正教的影响,说明多种因素深刻影响着基辅罗斯的外交,B项正确;地理位置影响着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拜占庭文明对基辅罗斯文化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继承了基辅罗斯外交传统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过程中有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负责筹措资金、征集材料、招募工匠、安排工程进度。此外还有大批书吏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如对建筑用料的估算。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政局统一稳定 B. 建筑技术先进
C. 对外贸易繁荣 D. 政府组织力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埃及。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过程中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大批书吏负责工程管理工作,官僚和书吏都是政府人员,反映了政府组织力强,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金字塔修建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无法体现政局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金字塔修建过程中的测量、建筑等技法,不能得出建筑技术先进,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金字塔修建与对外贸易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 它是2000多年前兴起的一个庞大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存世200多年,灭亡于公元前 330年。其国势兴盛时,统一了西亚,并将势力伸展到中亚和北非。该“帝国”是( )
A. 亚述帝国 B. 波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不断对外扩张,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灭亡于公元前 330年,B项正确;亚述帝国兴起于两河流域,且公元前7世纪后期就已经灭亡,排除A项;罗马帝国最终灭亡于1453年,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兴衰于公元前4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
A.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C. 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 D. 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根据材料“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的农奴是封建领主的从属,要为领主“义务”劳动来换取自己的相应“权利”,人身不自由,依附于其领主,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身依附关系,未体现庄园自给自足,无法说明其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排除A项;早期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于中世纪的西欧城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庄园的自治情况,而是集中在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经济关系上,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在古代美洲,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的是( )
A. 玛雅人 B. 班图人 C. 阿兹特克人 D. 印加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D项正确;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体系,数学成就极高,计数采用20进制,排除A项;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排除B项: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排除C项。故选D项。
17. 公元1世纪前后形成的阿克苏姆,通过红海的国际贸易迅速繁荣起来;据记载,国王一次赏赐藩属25000头牛;手工业,以金属工艺为主,其他如制陶、泥瓦、石雕等工艺也有相当水平;规模宏伟的宫殿和举世闻名的巨石圆头碑也显示了高超的工艺。这表明,阿克苏姆( )
A. 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 B. 影响了亚欧非贸易发展
C. 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明 D. 促进了非洲文化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1世纪前后(阿克苏姆)。据材料可知,古代非洲阿克苏姆王国创造的文明包括畜牧业、金属工艺品和建筑艺术,C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阿克苏姆,未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阿克苏姆是非洲最发达国家,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阿克苏姆通过红海的国际贸易而繁荣起来,未涉及阿克苏姆影响亚欧非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阿克苏姆的文明表现,未涉及把阿克苏姆的文化对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18.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源地,西非居民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的是( )
A. 埃及人 B. 班图人 C. 加纳人 D. 马里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源地,西非居民班图人 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B项正确;埃及人是北非人,排除A项;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是班图人培育的,并不是加纳人和马里人,排除CD项。故选B项。
19. 如图体现的文明成就属于( )
A. 古印度 B. 阿拉伯 C. 玛雅 D. 古埃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古代美洲玛雅人发明的二十进制,所以这一文明成就属于玛雅人,C项正确;图示文明是玛雅人发明的二十进制,和古印度无关,排除A项;图示文明是玛雅人发明的二十进制,和阿拉伯人以及古埃及人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0.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这表明其( )
A. 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B. 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野
C. 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 展现了阿拉伯帝国的繁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根据“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可得出这体现了阿拉伯吸收其他文明,反映出文明文化交融互鉴,C项正确;《一千零一夜》很多是神话故事,不是现实主义,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在商业上沟通亚洲和欧洲,但还不具备全球化视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B项;根据“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可得出反映阿拉伯帝国、中国的社会风貌,并不代表阿拉伯帝国的繁盛,排除D项。故选C项。
21.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结婚需教会主持,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这一变化( )
A. 反映了世俗权力的提升 B. 表明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C. 体现了教会权力的增强 D. 保障了平民阶层的利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中世纪时,……但需要教会主持,举行宗教仪式。17世纪的新教徒结婚,则需要家长的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但可以不采用宗教仪式。”可知,反映了婚姻用世俗仪式,强调政府的权力,这就弱化了教会的作用,强调了世俗权力,A项正确;“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世俗权力”,而“平民阶层的利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积极鼓励非阿拉伯名各族人民改宗伊斯兰教,许诺他们享受阿拉伯穆斯林的同等待遇;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宗教教用语、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这些政策旨在( )
A. 融合东西方文明成果 B. 扩大帝国统治基础
C. 提高非阿拉伯裔地位 D. 建立政教合一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许诺他们享受阿拉伯穆斯林的同等待遇;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宗教教用语、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伊斯兰教信仰与阿拉伯帝国统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材料中所使用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帝国内更多的人信奉伊斯兰教,这样可以起到维护帝国统治,扩大帝国统治基础的作用,B项正确;“融合东西方文明成果”表现为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吸收与融合,但是材料主要表现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宗教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宗教政策”,而“提高非阿拉伯裔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政教合一体制主要是政治领域的措施,但是材料主要涉及宗教与社会领域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3. 法国圣昆坦市曾规定:“农奴一旦进入该市,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英国泰恩河上的新城曾规定:“农奴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类似规定曾广泛被其他许多市镇仿效过。这些规定( )
A. 折射出专制王权衰落 B. 发挥了城市救济功能
C. 践行了人人平等理念 D. 体现了城市的自治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中古时期(法国)。据材料“农奴一旦进入该市,立即成为自由人……可免除各种封建义务”“农奴在城内住满一年零一天,那他以后就是一个市民”可知,农奴进入城市归属城市管理,这体现了城市一定程度上不受贵族管辖,反映了城市享有自治权,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王权加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奴到城市后变为自由人,而非对农奴的社会救济,不能反映城市救济功能,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到时代的限制,即便在城市内部,也没有实现人人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24. 近代一位历史人物12岁时(1492年)。①____到达了美洲;在他17岁时(1497年),②____率先在纽芬兰岛登陆,为英国插上了第一面海外殖民旗帜;后来,③____自己实现了人类拥抱地球的愿望。上述历史人物依次分别是( )
A. 哥伦布——卡伯特——麦哲伦
B. 迪亚士——卡蒂埃——巴伦支
C. 哥伦布——白令——塔斯曼
D. 德雷克——哈得逊——麦哲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5-17世纪世界。根据所学,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实现了人类拥抱地球的愿望,A项正确;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排除B项;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排除C项;1578年,英国人德 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排除D项。故选A项。
25.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 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出现
C. 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 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1至12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对市民的剥削加紧,城市市民开始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在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层,A项正确;文艺复兴发生于14至17世纪,启蒙运动发生于17至18世纪,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C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26. 波斯帝国的国王居鲁士在制定重大政策时,通常要与他的顾问、主要将领、贵族成员和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共议。这一做法的出发点是( )
A. 发展民主政治 B. 扩大帝国疆域 C. 强化君主权威 D. 提升决策效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波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王居鲁士经常与顾问、贵族和高级官员共议国政,这有助于减少其在国家决策过程中的失误,提升决策效能,D项正确;虽然顾问、将领、贵族和高级官员可以参与重大问题的商议,但最终决策权仍由君主掌握,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帝国疆域的拓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君主与其他官员共议国家大事,没有体现出君主权威的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7. 下列时间轴上②可能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建立 B. 殖民扩张瓜分世界
C. 罗马帝国空前繁荣 D.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公元元年至5世纪世界。题干时间轴上②对应时间大概是在公元2世纪左右,据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在公元1至2世纪空前繁荣,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于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排除A项;殖民扩张瓜分世界是在15世纪以后,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近代新航路开辟后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8. 某学者说:“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该学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 )
A. 人类的贪婪推动地理大发现 B. 导致了传统商路的危机
C. 封建经济发展需要对外扩张 D.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据材料“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为了盈利,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D项正确;据材料“地理上的发现……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人类的贪婪,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非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29.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殖民扩张,崇尚武力 D. 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城邦是城市国家的简称,通常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小块土地组成。结合所学,古希腊的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A项正确;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是雅典城邦的特点,而非整个希腊城邦的特征,排除B项;殖民扩张,崇尚武力也非整个希腊城邦特点,排除C项;希腊的雅典城邦就不是僭主当政,排除D项。故选A项。
30. 13世纪初,马里帝国派遣留学生到埃及学习,在开罗设立马里学生寄宿宿舍。穆萨(马里国王)礼敬伊斯兰学者,聘请他们到马里服务。马里训练出大批懂阿拉伯文的教师,分散到各地推广教育。材料体现了马里( )
A. 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 B. 成为西非文化中心
C. 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 D. 注重发展宗教事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非洲。材料“马里帝国派遣留学生到埃及学习,在开罗设立马里学生寄宿宿舍”“穆萨(马里国王)礼敬伊斯兰学者,聘请他们到马里服务”体现的是中世纪的马里帝国,积极对外交流学习,说明的是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马里的文化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外交流学习,非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排除C项;材料与发展宗教事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1. 如图为1330年前后德意志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中的插图,描绘的是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
A. 婚姻自由得以实现 B. 教会控制社会生活
C. 离婚手续十分繁琐 D. 封建贵族把持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30年前后(德意志)。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世纪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社会生活,B项正确;材料体现婚姻是由教会控制的,A表述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离婚手续由教会宣布就可以,C描述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在中世纪的西欧教权高于王权,D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2.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强了各地联系 B. 扩大了海外市场 C. 加速了社会转型 D. 出现了股份公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及所学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从而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地联系增强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该现象扩大了海外市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3.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寻找黄金是传播基督教 B. 多维动机推动新航路开辟
C. 得到黄金即可因功封爵 D. 贵族实现晋升的理想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据材料“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包含传播宗教、最求荣誉、寻找黄金等许多方面,反映了多维动机推动新航路开辟,B项正确;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并不等同,排除A项;材料将黄金和荣誉分别作为新航路开辟的动机,且C项不能反映传播宗教的动力,排除C项;D项不能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和黄金的动因,排除D项。故选B项。
34. 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在欧洲很多国家成为普遍现象。价格革命瓦解了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模式,它反映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价格体系的变动,扩大了国内商品市场,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获得了发展,从而导致西欧国家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据此可知,价格革命( )
A. 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 B.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直接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价格革命导致了西欧国家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的多元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而非价格革命引发了商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35.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这些城市与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城市逐渐连成一线。奥斯曼帝国慢慢将自己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由此可推知,奥斯曼帝国( )
A. 逐渐消除了地方割据力量 B. 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
C. 扩大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D. 疆域辽阔且社会经济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奥斯曼帝国。根据材料"在中亚的扩张使其控制了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固定到东西方贸易的链条上,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成为东西方交流中心”可知,奥斯曼帝国地理位置重要,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奥斯曼帝国逐渐成为东西商路的枢纽,并没有涉及“地方制据力量”且“消除了”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商路,排除C项;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在材料中都无法得知,排除D项。故选B项。
36. 400年前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页,整个非洲在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中损失成千上万的人口。奴隶贸易客观上也引起了沿海和近海地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新的城镇和经济中心开始兴起,货币被广泛采用,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等。这说明奴隶贸易(  )
A. 进步性是主要的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影响具有双重性 D. 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非洲)。根据材料“整个非洲在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中损失成千上万的人口”“客观上也引起了沿海和近海地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可知,奴隶贸易即给非洲带来了灾难,又在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双重性影响,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时间是20世纪初,排除B项;欧洲的圈地运动,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排除D项。故选C项。
37.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两国在对外殖民扩张中矛盾激化。1493年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如图中右侧实线为他们殖民地分界线。这意味着( )
A.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B. 大西洋是当时两国争夺的焦点
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 两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得到承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世界)。教皇子午线立足于两国原划定的界线,说明两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得到了承认,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排除A项;两国划分的范围不仅仅是大西洋,排除B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38. 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在世期间,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观象台,聘请各地的航海人才为师。这些措施( )
A. 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B. 满足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 推动葡萄牙出现商业革命 D. 改变了与东方贸易的困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葡萄牙)。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中叶西欧国家试图探索前往东方的新航路,亨利王子培养航海人才,研究航海技术,组织人对西非等地沿海探航,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为远洋航行所做的准备,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亨利王子在1460年去世,此时期还没有开始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商业革命尚未发生,也没有改变与东方贸易的困境,排除CD项。故选A项。
39. 到了16、17世纪,佛罗伦萨等城市繁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安特卫普(今属比利时)、塞维利亚(今属西班牙)、鹿特丹(今属荷兰)则成为新兴的贸易都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荷兰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 B. 意大利生产方式落后
C. 西班牙最先开辟了新航路 D. 国际商业路线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沿岸城市崛起而意大利的城市则萧条,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传统的商路被新的商路所取代,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都出现了新兴的贸易都市,A项表述以偏概全,排除A项;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其生产方式并不落后,排除B项;最先走上开辟新航路道路的是葡萄牙,排除C项。故选D项。
40. 16世纪,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这表明,全球航路的开辟( )
A. 导致了欧洲社会转型 B. 使中国出现贸易逆差
C. 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推动了世界日益密切联系为一个整体,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D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欧洲,涉及欧、亚美非等多个大洲,排除A项;材料只说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没有表明出现贸易逆差,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间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其中41题10分,42题10分。
41. 材料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1)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明交流的表现。
【答案】(1)标志: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2)表现: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西亚的农耕技术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冶铁技术传到埃及和希腊;西亚神话传入并影响希腊;埃及的雕刻艺术影响了希腊。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可知文明交流的表现有: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西亚的农耕技术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冶铁技术传到埃及和希腊;西亚神话传入并影响希腊;埃及的雕刻艺术影响了希腊。
4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成你有西行的设想?”
回答:“19岁那年,葡国航海家达·伽马完成首航印度壮举,他带回许多珠宝香料和布匹,一本万利,成了巨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
材料二 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请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判断文中的“我”是指哪位航海家。他与其他航海家“背道而行”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答案】(1)麦哲伦;地圆说。
(2)动机: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重金属和香料的渴求。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西欧人被迫另辟抵达东方的新航路。④宗教根源: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成为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⑤政治: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⑥思想动力: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⑦条件: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上、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材料一信息“我下定决心要超越达 伽马,好望角风浪太大,我要另辟到达东方的安全航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文中的“我”是指麦哲伦。“依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地圆学说。
(2)“原因和条件”,依据材料二信息“基督教和香料”“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宗教根源、政治基础、思想动力以及科技条件等角度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