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Cu-64 Na-23 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氢氧化钠的潮解 B. 瓷碗摔碎
C. 食醋挥发 D. 铁锅生锈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 H2SO4 B. CaO C. KOH D. NaCl
3. 一些常见物质的常温下近似pH为:酸菜3.4、鸡蛋清7.6、西瓜汁5.8、苹果汁3.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酸菜 B. 鸡蛋清 C. 西瓜汁 D. 苹果汁
4.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测河水pH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粗盐过滤
5. 砷元素的化合物被运用在除草剂、杀虫剂中,这一点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及。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相对原子质量为75,则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33 B. 75 C. 42 D. 108
6.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内充物为PET(聚酯塑料)。PET属于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
C.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D. 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划,纯铜片上有划痕
8. 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C40H56),当胡萝卜用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达95%;而水煮胡萝卜时,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仅为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胡萝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g B. β-胡萝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0:56
C. β-胡萝卜素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的 D. β-胡萝卜素在油脂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 KNO3、CO(NH2)2都是常见的复合肥
C. 洗洁精除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0. 我国湿法炼铜的工艺在宋、元时期已相当成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湿法炼铜,他们取46g铁片放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50g固体则所得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 8% B. 18% C. 36% D. 92%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中丙、丁的质量比为1:1
B. 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
D.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13.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反应过程涉及的、、和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C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在20°C时将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饱和溶液
C. 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该温度下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NaCl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14. 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检验自来水否为硬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把滤渣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 MgCl2、NaOH、Cu(NO3)2、NaNO3 B. CuCl2、Na2SO4、Ba(OH)2、MgCl2
C. AgNO3、HCl、Na2CO3、CaCl2 D. NaOH、FeCl3、HCl、NaCl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 生活处处有化学。
(1)家用净水器中活性炭层的作用为____,电解水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
(2)铝可以制成铝箱、铝丝,因为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在空气中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其耐腐蚀,其原理为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固体管道疏通剂中的铝粉会和苛性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偏铝酸钠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药物“复方氢氧化铝片”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反应原理为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17.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
(2)用装置B和E组合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导致的后果为______。
(3)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用A装置做发生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若出现______现象,则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未知浓度的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_____。同学们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①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②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氯化氢气体
经过讨论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探究。试管I、试管Ⅱ盛放AgNO3溶液,试管Ⅲ中盛放原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根据试管I中的______现象,试管Ⅱ中硝酸银溶液未变浑浊,试管Ⅲ中的_____现象,同学们得出猜想①②两个原因均存在的结论。
问题讨论:
①试管Ⅱ中AgNO3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
②同学们用F装置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F装置中的药品可选用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18. 化学世界丰富多彩,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D物质含有三种元素,物质D→E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从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析,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从质量角度分析,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如何变化?_______。
(3)物质C→B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该反应是_______(填 “放热”或“吸热”)反应。
19.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下表是实验室三个药品柜中存放的部分药品。
甲柜 乙柜 丙柜
稀盐酸、稀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铜
实验一组同学欲取出浓氨水,应从_______柜中取。
a.甲 b.乙 c.丙
(2)实验二组同学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4%(密度为1.1 g/mL)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54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为:
①计算:需要14%的氯化钠溶液体积为_______mL;②_______;③稀释。
(3)实验三组同学观察到实验台上有制备二氧化碳后未处理的锥形瓶,里面有固体和液体,固体表面无明显气泡,同学们对锥形瓶中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固体中有碳酸钙,液体中没有稀盐酸
乙同学猜想:固体中没有碳酸钙,液体中有稀盐酸
丙同学猜想:固体中没有碳酸钙,液体中也没有稀盐酸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镊子夹取几块较大的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有较多气泡产生 _______
取出少量液体放入另一只小烧杯中,用______测定液体的酸碱度 pH=2.3 液体中有稀盐酸
【实验反思】如果锥形瓶内的物质不分离,持续测定液体的酸碱度,酸度会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或“不变”)。
【实验拓展】同学们另取实验室药品用数字化实验完成拓展实验。
实验1:向盐酸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题19图-1)
实验2:向氯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3:另取上述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于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①实验1中25s时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
②实验2中25s-75s时间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③实验3最终烧杯中液体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
20. 氯化钡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毒重石(主要成分是BaCO3,还含有SiO2和Ca、Fe、Mg元素的化合物)为原料制备BaCl2·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盐酸“酸浸”后,含有Ca、Fe、Mg元素的化合物分别以Ca2+、Fe3+、Mg2+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1)在“酸浸”过程中,影响钡离子浸出率(被浸出的百分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是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酸的钡离子浸出率,每个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
改变的条件 温度(℃) 盐酸的浓度(%)
30 55 75 10 15 20 25
钡离子的浸出率(%) 74.31 69.60 68.42 59.21 74.31 74.15 5532
①为了提高钡离子的浸出率,在“酸浸”前将毒重石进行粉碎的目的为______,固体D成分是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判断“酸浸”的最佳盐酸浓度为_____;温度与钡离子浸出率的关系为_____。
(2)溶液B中加入的草酸(H2C2O4)是否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
(3)实验室取获得的样品5g,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精确称量沉淀的质量为4.66g。求5g样品中BaC1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Cu-64 Na-23 Ca-4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氢氧化钠的潮解 B. 瓷碗摔碎
C. 食醋挥发 D. 铁锅生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的潮解是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溶解到这些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瓷碗摔碎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食醋挥发只是食醋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铁锅生锈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 H2SO4 B. CaO C. KOH D. Na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H2SO4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选项错误;
B、CaO是钙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C、KOH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属于碱,选项正确;
D、NaCl是钠离子与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错误;
故选C。
3. 一些常见物质的常温下近似pH为:酸菜3.4、鸡蛋清7.6、西瓜汁5.8、苹果汁3.1,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酸菜 B. 鸡蛋清 C. 西瓜汁 D. 苹果汁
【答案】D
【解析】
【分析】pH值大于7,显碱性,pH值小于7,显酸性,pH值等于7,显中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据此分析。
【详解】苹果汁的pH值为3.1,pH值最小,故苹果汁的酸性最强。
故选:D。
4.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测河水pH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粗盐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水握住试管,如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需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5. 砷元素的化合物被运用在除草剂、杀虫剂中,这一点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及。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相对原子质量为75,则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33 B. 75 C. 42 D. 108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则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3。
故选A。
6.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内充物为PET(聚酯塑料)。PET属于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PET属于聚酯塑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口有白雾
C.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D. 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划,纯铜片上有划痕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A错。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有白雾。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正确。
D、黄铜片和纯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是合金,硬度大,所以纯铜片上有划痕。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8. 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C40H56),当胡萝卜用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达95%;而水煮胡萝卜时,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仅为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胡萝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6g B. β-胡萝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0:56
C. β-胡萝卜素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的 D. β-胡萝卜素在油脂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β-胡萝卜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0+56=536,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B、β-胡萝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56=60:7,不符合题意;
C、β-胡萝卜素是由β-胡萝卜素分子构成的,β-胡萝卜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信息可知,当胡萝卜用食用油烹调后,人体对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达95%;而水煮胡萝卜时,β-胡萝卜素的吸收率仅为25%,说明β-胡萝卜素在油脂中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 KNO3、CO(NH2)2都是常见的复合肥
C. 洗洁精除油污,利用乳化原理 D. 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同时为防止触电,损坏电器,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复合肥是指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肥,KNO3同时含有氮和钾,属于复合肥,CO(NH2)2只含有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为乳化。故此选项表述正确;
D、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铝制品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C。
10. 我国湿法炼铜的工艺在宋、元时期已相当成熟。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湿法炼铜,他们取46g铁片放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50g固体则所得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 8% B. 18% C. 36% D. 92%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
则所得固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C。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经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中丙、丁的质量比为1:1
B. 该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
D.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所以生成物中丙、丁的质量比为44:18=22:9。A不正确;
B、据A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氧元素化合价为0;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化合物,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价,所以该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B正确;
C、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均没有发生改变。C正确;
D、据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甲醛由甲醛分子构成,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属于盐)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3.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反应过程涉及的、、和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C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 在20°C时将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饱和溶液
C. 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该温度下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NaCl中含有少量,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0°C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 NH4Cl 的溶解度,选项正确;
B、20°C时NHCl溶解度接近40g,则将30gNH4Cl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氯化铵没有溶解,故得到NH4Cl的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NH4HC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该温度下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题中没有说明两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中含有少量 氯化铵 ,应采用蒸发结晶提纯氯化钠,选项错误;
故选AB。
14. 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把滤渣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答案】AC
【解析】
【详解】A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羊毛会出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无气味,易结球的为涤纶。A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了硫酸钠,引进了新杂质氯化钡。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所以,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可检验自来水是否为硬水。C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把滤渣洗涤干燥只能得到MnO2,还应蒸干滤液才能得到KCl。D不能达到实验目。
综上所述:选择AC。
15.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 MgCl2、NaOH、Cu(NO3)2、NaNO3 B. CuCl2、Na2SO4、Ba(OH)2、MgCl2
C. AgNO3、HCl、Na2CO3、CaCl2 D. NaOH、FeCl3、HCl、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过观察溶液颜色,蓝色的是硝酸铜溶液;用硝酸铜溶液分别和剩余三种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再用氢氧化钠和剩余两种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的氯化镁,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不另加试剂能鉴别。选项不符合;
B、通过观察溶液颜色,蓝色的是氯化铜溶液;用氯化铜溶液别和剩余三种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再用氢氧化钡和剩余两种溶液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镁无法鉴别,该组不另加试剂不能鉴别。选项符合;
C、组内溶液两两混合,能和其余三种溶液都反应产生沉淀或气体的是碳酸钠;用碳酸钠分别和剩余三种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是盐酸;再用盐酸和剩余两种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钙。不另加试剂能鉴别。选项不符合;
D、过观察溶液颜色,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用氯化铁溶液分别和剩余三种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氧氧化钠;将剩余两种溶液滴加进红褐色沉淀中,能使红褐色沉淀消失的是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不另加试剂能鉴别。选项不符合;
故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 生活处处有化学
(1)家用净水器中活性炭层的作用为____,电解水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 。
(2)铝可以制成铝箱、铝丝,因为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在空气中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其耐腐蚀,其原理为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固体管道疏通剂中的铝粉会和苛性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偏铝酸钠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药物“复方氢氧化铝片”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反应原理为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答案】(1) ①. 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 ##
(2) ①. 延展 ②. ③. +3##+3价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具有吸附性,填:吸附色素和异味;电解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金属能拉丝碾片是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填:延展;
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铝元素化合价为,故填:+3;
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
17.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
(2)用装置B和E组合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导致的后果为______。
(3)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用A装置做发生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若出现______现象,则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未知浓度的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_____。同学们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①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②气体中除了有CO2外,还有氯化氢气体。
经过讨论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探究。试管I、试管Ⅱ盛放AgNO3溶液,试管Ⅲ中盛放原瓶中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根据试管I中的______现象,试管Ⅱ中硝酸银溶液未变浑浊,试管Ⅲ中的_____现象,同学们得出猜想①②两个原因均存在的结论。
问题讨论:
①试管Ⅱ中AgNO3溶液的作用为_______。
②同学们用F装置除去CO2中的氯化氢气体,F装置中的药品可选用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AgN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答案】(1)水槽 (2) ①. ②. 水倒流炸裂试管(合理即可)
(3) ①. ②. 稳定的水柱(或液面不下降或液面高度不变)
(4) ①. ②. 产生白色沉淀(或变浑浊) ③. 无浑浊(或无沉淀或无明显现象) ④. 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除尽 ⑤. BC##C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水槽;
【小问2详解】
B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会导致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3详解】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紧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若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小问4详解】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结论为猜想①②两个原因均存在,故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氯化氢气体,且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则试管I中产生白色沉淀;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故试管Ⅲ中无明显现象;
问题讨论:①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故试管Ⅱ中AgNO3溶液的作用为检验氯化氢气体是否已经除尽;
②A、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银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C、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BC。
18. 化学世界丰富多彩,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D物质含有三种元素,物质D→E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从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析,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从质量角度分析,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如何变化?_______。
(3)物质C→B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该反应是_______(填 “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1)Cu (2) ①. CuSO4+Fe=FeSO4+Cu或Cu(NO3)2+Fe=Fe(NO3)2+Cu ②. 置换 ③. 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少
(3) ①. Cu2(OH)2CO3 2CuO+H2O+CO2↑ ②. 吸热
【解析】
【分析】由红色单质A可以转化为黑色物质B,也可以转化为绿色固体C,C又能转化为B,A→B发生的反应为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则A为Cu,黑色固体B为CuO,C是绿色固体,则A→C是铜生锈生成Cu2(OH)2CO3,C为Cu2(OH)2CO3,D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且为蓝色溶液,B→D是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或是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故D为 CuSO4或Cu(NO3)2,E为浅绿色溶液,又是由D转化而来的,D→E是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或是硝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因此推断E为FeSO4或Fe(NO3)2,故A为铜、C为Cu2(OH)2CO3、D为 CuSO4或Cu(NO3)2、E为FeSO4或Fe(NO3)2,代入验证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铜,B为CuO、化学式为Cu;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D→E是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或是硝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故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或Cu(NO3)2+Fe=Fe(NO3)2+Cu,两个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两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都小于生成的铜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少;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C→B是Cu2(OH)2CO3→CuO,该反应是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2CuO+H2O+CO2↑,该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为吸热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推断,根据物质的颜色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19.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下表是实验室三个药品柜中存放的部分药品。
甲柜 乙柜 丙柜
稀盐酸、稀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碳酸钠、氯化钠、硫酸铜
实验一组同学欲取出浓氨水,应从_______柜中取
a.甲 b.乙 c.丙
(2)实验二组同学欲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4%(密度为1.1 g/mL)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54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为:
①计算:需要14%的氯化钠溶液体积为_______mL;②_______;③稀释。
(3)实验三组同学观察到实验台上有制备二氧化碳后未处理的锥形瓶,里面有固体和液体,固体表面无明显气泡,同学们对锥形瓶中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固体中有碳酸钙,液体中没有稀盐酸
乙同学猜想:固体中没有碳酸钙,液体中有稀盐酸
丙同学猜想:固体中没有碳酸钙,液体中也没有稀盐酸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镊子夹取几块较大的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有较多气泡产生 _______
取出少量液体放入另一只小烧杯中,用______测定液体的酸碱度 pH=2.3 液体中有稀盐酸
【实验反思】如果锥形瓶内的物质不分离,持续测定液体的酸碱度,酸度会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或“不变”)。
【实验拓展】同学们另取实验室药品用数字化实验完成拓展实验。
实验1:向盐酸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题19图-1)
实验2:向氯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3:另取上述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于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
①实验1中25s时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
②实验2中25s-75s时间段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③实验3最终烧杯中液体呈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①. b ②. 60 ③. 量取 ④. 固体中有碳酸钙 ⑤. 酸度计 ⑥. 减弱 ⑦. 钠离子、氢离子 ⑧. ⑨. 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解析】
【详解】(1)浓氨水属于碱,所以应从乙柜中取出,故选b;
(2)①需要14%的氯化钠溶液体积为:;;
②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4%(密度为1.1 g/mL)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54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
(3)[实验过程]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将用镊子夹取几块较大的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有较多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碳酸钙;测得液体的pH=2.3,所以用酸度计测定的;
[实验反思]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导致溶液中盐酸的量减少,酸性减弱,酸度会减弱;
[实验拓展]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实验1中25s时的溶液中的pH小于7,说明有盐酸,则溶液的阳离子有钠离子、氢离子;
②实验2中25s-7Ss时间段的pH一直为7,溶液显中性,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③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完成后,碳酸钠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pH由小于7,逐渐变为7,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20. 氯化钡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毒重石(主要成分是BaCO3,还含有SiO2和Ca、Fe、Mg元素的化合物)为原料制备BaCl2·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盐酸“酸浸”后,含有Ca、Fe、Mg元素的化合物分别以Ca2+、Fe3+、Mg2+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1)在“酸浸”过程中,影响钡离子浸出率(被浸出的百分率)的因素有很多。下表是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盐酸的钡离子浸出率,每个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
改变的条件 温度(℃) 盐酸的浓度(%)
30 55 75 10 15 20 25
钡离子的浸出率(%) 74.31 69.60 68.42 59.21 74.31 74.15 55.32
①为了提高钡离子的浸出率,在“酸浸”前将毒重石进行粉碎的目的为______,固体D成分是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判断“酸浸”的最佳盐酸浓度为_____;温度与钡离子浸出率的关系为_____。
(2)溶液B中加入的草酸(H2C2O4)是否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
(3)实验室取获得的样品5g,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精确称量沉淀的质量为4.66g。求5g样品中BaC1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①.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或增大接触面积,促进反应) ②. Mg(OH) 2、 Fe(OH) 3 ③. 15% ④. 温度越低,钡离子的浸出率越高(合理即可)
(2)不可以,因为Na2CO3也能和BaCl2产生白色沉淀,影响BaCl2的产率(合理即可)
(3)4.16g
解:设样品中BaCl2的质量为。
=4.16 g
答:5g样品中BaCl2的质量为4.16 g。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在“酸浸”前将毒重石进行粉碎的目的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由已知可知:盐酸“酸浸”后,含有Ca、Fe、Mg元素的化合物分别以Ca2+、Fe3+、Mg2+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故溶液A中含有BaCl2、CaCl2、MgCl2、FeCl3和HC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Fe3+、Mg2+会与 OH- 结合生成Mg(OH) 2、 Fe(OH) 3沉淀,所以固体D成分是Mg(OH) 2、 Fe(OH) 3;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酸浸”的最佳盐酸浓度为15%;温度与钡离子浸出率的关系为温度越低,钡离子的浸出率越高,或温度越高,钡离子的浸出率越低,或30℃时,钡离子的浸出率最佳。
【小问2详解】
因为Na2CO3能和BaCl2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溶液B中加入的草酸不可以用碳酸钠溶液代替,否则会影响BaCl2的产率。
【小问3详解】
见答案。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利用毒重石制备BaCl2 2H2O的设计方法,侧重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基本操作、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等知识,实验步骤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