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届芜湖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国诗词和谚语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中只涉及化学变化
B. “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中的“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与O2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中蜡烛受热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青铜是一种合金,主要成分是铜和锡,属于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使人们闻到酒香,故C不符合题意;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与O2发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纯棉T恤吸水透气 B.用烧碱保护树木 C.利用燃料燃烧烹饪 D.自行车链条涂油防锈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纯棉的特点是透气、吸汗,故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属于强碱,腐蚀性强,不能用来保护树木,故错误;
C.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进行烹饪,故正确;
D.自行车链条涂油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水,防止链条生锈,故正确;
故选:B。
3.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行为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 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C. 废弃塑料深埋处理,美化生活环境
D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烧苗现象,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不能提高粮食产量,不符合题意;
B、提倡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能源,变废为宝,还可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C、废弃塑料深埋也不会分解,污染一直存在,并不会美化生活环境,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A. 量取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氢气 D. 干燥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取浓硫酸,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故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样容易造成酸液飞溅,故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将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下方,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氢气从长颈漏斗口逸散,故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用浓硫酸干燥时,气体的进出为长导管进短导管出,故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5. 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为铷的元素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铷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7
B.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3
C.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D. 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钠元素相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37,则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相等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铷原子核内中子数约为85-37=48,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带1个单位正电荷,显+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铷元素和钠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所以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钠元素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氮肥
B.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D.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可作保护气,氮气用于生产氮肥不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错误;
B、石墨具有导电性,则可作电极,其用于生产铅笔芯是因为质软,且颜色为深灰色,错误;
C、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正确;
D、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其能与胃酸反应,错误。
故选C。
7. 橙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遇光、热等会加速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4∶3
B.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维生素C含量高的鲜榨橙汁,最好避光、低温保存
D. 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因此常用作氧化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的化学式是 C6H8O6 ,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3:4:3,故A错误;
B、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根据题干维生素C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若遇光、热、铁和铜等金属离子均会加速氧化,所以鲜榨橙汁为最大程度保存其营养价值,最好避光、低温保存,故C正确;
D、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因此常用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C。
8.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因此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B. 某金属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硫酸反应快,因此该金属的活泼性比铝强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因此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故A推理正确;
B、某金属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硫酸反应剧烈,由于酸的种类不同,不能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铝的强,故B推理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推理错误;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是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故D推理错误;
故选:A。
9. 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器1中发生了化合反应
B. 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
C. 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D. 该系统实现了排出的H2O和CO2的再利用,并为航天员提供O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器1中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器2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器1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反应器2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消耗(CO2)和生成(H2O)个数比为1:2,故B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反应器1中有单质生成,反应器2中有单质参与反应,所以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C说法错误;
D、由图可知,该系统实现了排出的H2O和CO2的再利用,另外反应器1中可以生成氧气,可为航天员提供O2,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与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试剂与操作方法
A NaCl(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足量碳酸钙固体,过滤
D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但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会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能除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氧气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11. 利用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充足的O2中燃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①
B. 打开“雪碧”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可能发生了反应②
C. 用石灰浆刷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硬了,是因为发生了反应③
D. 煤炉上层会产生蓝色火焰(如图2),可能发生了反应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在充足的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无法生成一氧化碳,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发生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打开“雪碧”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可能发生了反应②,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石灰浆刷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硬了,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现象为有蓝色火焰产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溶解度是描述物质溶解性质的重要数据。依据表1、表2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1: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浓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度/g Ca(OH)2 0.185 0.176 0.165 0.153
KNO3 13.3 20.9 31.6 45.8
NaCl 35.7 35.8 36.0 36.3
表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A. 表1中的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 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该溶液为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 1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30℃,溶液变浑浊
D.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升高温度改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使其结晶
【答案】C
【解析】
【详解】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都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是0.165g小于1g,属于微溶物质,故说法错误;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此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说法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将1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30℃,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析出变浑浊,故说法正确;
D、海水晒盐是应用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钠,故说法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用淀粉等原料进行发酵制酒,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近代有机工业的发展,利用炼焦油、石油裂解所得的乙烯来合成乙醇,能大量节约粮食。乙醇还能利用生物能源转化技术生产,可减少非再生化石能源的使用。把工业酒精与生石灰混合,再采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度达99.5%的乙醇。将乙醇和汽油混合配成乙醇汽油,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乙醇的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是______(写1点即可)。
(2)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具有特殊气味、易挥发属于乙醇的物理性质
B. 工业酒精提纯为无水乙醇时,加生石灰的目的是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分
C.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D. 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体积等于200mL
(3)酒精易燃烧,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3.28%~18.95%;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能有效杀菌消毒。结合资料分析,夏天在家用汽车内喷洒酒精溶液消毒,比冬天更易引发爆燃危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1)一个乙醇分子(合理即可) (2)ABC
(3)
(4)夏天温度高,酒精易挥发,空气中酒精浓度更易达到爆炸极限而发生爆燃
【解析】
【小问1详解】
乙醇的化学式,微观上可以表示一个乙醇分子,或者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A、由短文可知,具有特殊气味、易挥发属于乙醇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加入生石灰目的是让CaO吸收工业酒精中的水,然后蒸馏得到纯度高的乙醇,说法正确;
C、由短文可知,将乙醇和汽油混合配成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说法正确;
D、水和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和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同,当混合时,水和酒精混合以后分子的平均间隙有所减小,所以总体积会小于200mL,说法错误。
故选ABC。
【小问3详解】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夏天温度高,酒精易挥发,空气中酒精浓度更易达到爆炸极限而发生爆燃。
14. 为证明CO具有还原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①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
②HCOOH的熔点为8.6℃,沸点为100.8℃。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方框A中应选择______(填“A1”、“A2”或“A3”)装置制取CO气体,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
(3)实验中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证明CO具有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实验时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你认为是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A2
(3)
(4)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合理即可)
(5)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发生装置可选A2;
【小问3详解】
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若实验时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问5详解】
一氧化碳有毒,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该装置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15. 金属回收再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某工厂利用废镍材料回收镍(Ni),该废镍材料中含有Ni及少量Fe、Cu,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H2SO4+H2O2=Fe2(SO4)3+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
(3)写出“除铁”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5)已知Fe3+和Ni2+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2
Ni2+ 7.2 8.7
A. 2.7≤pH<3.2 B. 3.2≤pH<7.2 C. 7.2≤pH<8.7
【答案】(1)引流 (2)H2O
(3)
(4)Fe>Ni>Cu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故填:引流;
【小问2详解】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Fe、3个S、4个H和14个O,等号右边除2个X外,有2个Fe、3个S和12个O,则2个X中含有4个H和2个O,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小问3详解】
“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完全沉淀而不沉淀,所以除铁时的化学反应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由于滤液Ⅰ中含有镍离子,说明镍能与硫酸反应,则Ni>Cu,向滤液Ⅱ中加入铁粉能置换出镍,说明铁比镍活泼,所以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故填:Fe>Ni>Cu;
【小问5详解】
由于Fe3+完全沉淀时pH为3.2,而Ni2+开始沉淀时的pH为7.2,若想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pH的范围为3.2~7.2,故选B。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铁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实验1】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
(1)称量打磨后的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为m1,然后在空气中点燃铁条,镁条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m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m2<m1,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2】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2)将过量的镁条打磨后放入锥形瓶中(如图1),再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全部压入锥形瓶中,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定实验中密闭容器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装置组装完成后,在加入打磨后的镁条和稀盐酸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根据图2信息,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c点时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已结束
B. cd段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可推测镁条与盐酸反应放热
C. 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MgCl2和HCl
实验2结束后发现锥形瓶内有“灰白色沉淀”。经查阅资料,该灰白色沉淀是碱式氯化镁[Mg(OH)Cl]。碱式氯化镁不溶于水,能溶于酸,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5)实验2中生成碱式氯化镁[Mg(OH)Cl]原因可能是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灰白色沉淀”中含有碱式氯化镁,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的现象:______。
【答案】(1) ①.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白烟 ②. 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扩散到空气中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4)AB
(5)氯化镁会部分水解生成碱式氯化镁
(6)取少量洗净的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滤纸条变红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大量白烟;由于反应是在空气中进行,导致m2【小问2详解】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测量的压强不准确,影响实验结果;
【小问3详解】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c点时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恰好结束,因为此时锥形瓶内压强最大,正确;
B、cd段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是因为温度逐渐降低,据此可推测镁条与盐酸发生了放热反应,正确;
C、加入的镁条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d点时溶液中含有MgCl2,不含HCl,错误;
故选AB;
【小问5详解】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会部分水解生成碱式氯化镁;
【小问6详解】
根据碱式氯化镁的性质可设计实验如下:取少量洗净的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若滤纸条变红,则说明灰白色沉淀中含有碱式氯化镁。
17. 为测定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以下实验:取100g废水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9.8%的稀硫酸,溶液红色褪去即停止滴加,共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50g。
(1)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测得溶液的pH=6,则同学们计算得出的氢氧化钠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设该一定量废水中NaOH的质量为x,
x=4g
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
(2)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测得溶液的pH=6,溶液显酸性,故加入的稀硫酸过量,测得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2024届芜湖市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
化学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化学试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中国诗词和谚语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中只涉及化学变化
B. “两编千片白雪茧,六百二斗青铜钱”中的“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与O2发生反应
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纯棉T恤吸水透气 B.用烧碱保护树木 C.利用燃料燃烧烹饪 D.自行车链条涂油防锈
A. A B. B C. C D. D
3.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4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行为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 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C. 废弃塑料深埋处理,美化生活环境
D.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提高经济效益
4. 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的实验中,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A. 量取浓硫酸 B. 稀释浓硫酸
C. 制取氢气 D. 干燥氢气
5. 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为铷的元素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铷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7
B.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3
C.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D. 铷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钠元素相似
6.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氮肥
B.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D.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7. 橙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已知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在水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遇光、热等会加速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3∶4∶3
B. 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维生素C含量高的鲜榨橙汁,最好避光、低温保存
D. 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因此常用作氧化剂
8.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因此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
B. 某金属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硫酸反应快,因此该金属活泼性比铝强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9. 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器1中发生了化合反应
B. 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
C. 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D. 该系统实现了排出H2O和CO2的再利用,并为航天员提供O2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与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试剂与操作方法
A NaCl(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足量碳酸钙固体,过滤
D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
A. A B. B C. C D. D
11. 利用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充足的O2中燃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①
B. 打开“雪碧”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可能发生了反应②
C. 用石灰浆刷墙,一段时间后墙壁变硬了,是因为发生了反应③
D. 煤炉上层会产生蓝色火焰(如图2),可能发生了反应④
12.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溶解度是描述物质溶解性质的重要数据。依据表1、表2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1: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浓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溶解度/g Ca(OH)2 0.185 0.176 0.165 0.153
KNO3 13.3 20.9 31.6 45.8
NaCl 35.7 35.8 36.0 36.3
表2: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一般称为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A. 表1中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 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该溶液为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 1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30℃,溶液变浑浊
D.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升高温度改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使其结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用淀粉等原料进行发酵制酒,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近代有机工业的发展,利用炼焦油、石油裂解所得的乙烯来合成乙醇,能大量节约粮食。乙醇还能利用生物能源转化技术生产,可减少非再生化石能源的使用。把工业酒精与生石灰混合,再采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度达99.5%的乙醇。将乙醇和汽油混合配成乙醇汽油,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能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乙醇的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是______(写1点即可)。
(2)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具有特殊气味、易挥发属于乙醇的物理性质
B. 工业酒精提纯为无水乙醇时,加生石灰的目的是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分
C.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D. 100mL水和100mL乙醇混合后体积等于200mL
(3)酒精易燃烧,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3.28%~18.95%;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能有效杀菌消毒。结合资料分析,夏天在家用汽车内喷洒酒精溶液消毒,比冬天更易引发爆燃危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14. 为证明CO具有还原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①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式为:HCOOHCO↑+H2O。
②HCOOH的熔点为8.6℃,沸点为100.8℃。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方框A中应选择______(填“A1”、“A2”或“A3”)装置制取CO气体,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
(3)实验中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有红色固体生成,证明CO具有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实验时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未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你认为是______。
15. 金属回收再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某工厂利用废镍材料回收镍(Ni),该废镍材料中含有Ni及少量Fe、Cu,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H2SO4+H2O2=Fe2(SO4)3+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
(3)写出“除铁”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5)已知Fe3+和Ni2+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除铁”过程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Fe3+ 2.7 3.2
Ni2+ 7.2 8.7
A. 2.7≤pH<3.2 B. 3.2≤pH<7.2 C. 7.2≤pH<8.7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铁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实验1】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
(1)称量打磨后的镁条和石棉网的质量为m1,然后在空气中点燃铁条,镁条燃烧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次称量,质量为m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而实验事实是m2<m1,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2】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2)将过量的镁条打磨后放入锥形瓶中(如图1),再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全部压入锥形瓶中,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定实验中密闭容器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装置组装完成后,在加入打磨后的镁条和稀盐酸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根据图2信息,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c点时镁条与稀盐酸反应已结束
B. cd段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可推测镁条与盐酸反应放热
C. 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MgCl2和HCl
实验2结束后发现锥形瓶内有“灰白色沉淀”。经查阅资料,该灰白色沉淀是碱式氯化镁[Mg(OH)Cl]。碱式氯化镁不溶于水,能溶于酸,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5)实验2中生成碱式氯化镁[Mg(OH)Cl]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6)设计实验证明“灰白色沉淀”中含有碱式氯化镁,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的现象:______。
17. 为测定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以下实验:取100g废水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9.8%的稀硫酸,溶液红色褪去即停止滴加,共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50g。
(1)计算该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测得溶液的pH=6,则同学们计算得出的氢氧化钠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