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化 学 部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由水果、蔬菜提供的是
A. 维生素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糖类
2.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是
A. 棉花纺线 B. 楠木造船 C. 粮食酿酒 D. 海水晒盐
3.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其中能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4.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 单质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5. 下列“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取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6. 中国空间站已常年驻留航天员,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CO2。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4+H2O
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22:1
D. 该转化的优点之一是处理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宝贵的水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7.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氯化钠有咸味——用作调味品 B. 浓硫酸有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
C. 氢气有可燃性——用作新型燃料 D.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
8. 改善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深埋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B. 生活污水不需要处理,可以直接排放
C. 为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在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 用乙醇汽油代替部分燃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9.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现象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阳光下湿衣服干的快——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B. 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10.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部分含硫元素物质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b点对应的物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能会诱发酸雨
C. 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D. c→d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H2O
二、非选择题(化学方程式2分,除个别特殊标记空外,其它每空1分,共40分)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___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___;
(3)水分子 _________。
12. 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月壤,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等矿物颗粒。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3)从元素分类的角度,铁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
13. 某品牌矿泉水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
(1)写出该矿泉水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的符号________;
(2)由pH(25℃)数据可知,该矿泉水显________性;
(3)生活中可以用______来检验该品牌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还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目的是________。
14.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的操作方法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15. 结合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表一: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表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0℃的溶解度S(g) S<0.01 0.0110
溶解性 难溶(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1)根据表一信息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结合表一、表二信息分析,常温下(20℃)氯化钠的溶解性是________。
(3)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整个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藏盐、运盐、取盐三个步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藏盐: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1000g水溶解这些食盐
B. 运盐:运盐过程中最好将盐水配制成饱和溶液再用棉袄把盐水吸收,1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4%
C. 取盐:食盐送到红军手中后将棉袄中的盐水挤出,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盐水熬成盐
D. 用盐: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长期大量食用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中和反应,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烧杯中加入5mL稀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1)该化学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滴入稀盐酸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酚酞溶液的变色pH范围为8.2~10。故而对实验进行改进(图乙):取20g NaOH溶液于烧杯中,按图1所示将稀盐酸滴入,通过数字化传感器同时测定滴入烧杯内盐酸的体积和烧杯内溶液的pH,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
①当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为________;
②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两种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
③甲、乙两实验相比较,乙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
17. 小明和同学们在一次外出就餐的时候,对烧烤时包裹食物的“锡纸”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发现,最早的锡纸是锡造的,但质软,熔点较低,到160℃以上就开始脆化,从而限制了它在食品包装方面的使用。后来发现铝价格较低,且熔点较高,加热到660℃以上才开始熔化,适用于普通食品包装,烘焙食品,逐渐取代了锡。
小明产生了疑惑:手中的“锡纸”是铝还是锡呢?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均已打磨过。
【提出问题】“锡纸”是铝还是锡?
【作出假设】
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白色颗粒状固体析出。 猜想Ⅱ成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讨论】
(2)实验中将“锡纸”片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可以替代硫酸锌溶液完成中实验的是 。
A. 硝酸银溶液 B. 硫酸钠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补充实验】
(4)根据题中查阅资料的信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锡纸”的成分是铝不是锡(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
【活动延伸】
(5)通过实验,大家对铝充满了兴趣。查找发现“铝”无处不在:飞机、汽车、船舶、电线电缆等都是由铝合金制成的。请你推测飞机外壳上采用铝合金利用了其________的性质(写出一条)。
18. 如图是碳酸钙D3片标签的部分信息。化学社团为测定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进行实验:取8片药片,研碎后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1)配制7.3%的稀盐酸时,量取水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100g。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标签要求的过程如下: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X 100g×7.3%
列比例式:______
求解:X=______g
则每片药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g。
通过计算可知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标签要求。
(3)科学用药,健康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钙片嚼食服用,可使碳酸钙与胃液中盐酸反应更充分
B. 钙片需密封保存,是因为室温下碳酸钙易分解
C. 饮用牛奶、豆浆,也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
D. 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化 学 部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均衡膳食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由水果、蔬菜提供的是
A. 维生素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糖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维生素主要来源于水果和蔬菜,符合题意;
B、油脂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和动物的脂肪中,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鱼、奶、肉、蛋等食物,不符合题意;
D、糖类来源于蔗糖或是淀粉类食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是
A. 棉花纺线 B. 楠木造船 C. 粮食酿酒 D. 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棉花纺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楠木造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氯化钠从水中析出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C。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能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正确;
C、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作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错误;
D、水蒸气不能供给呼吸;错误;
故选B。
4.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 单质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详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臭氧的化学式为O3,可知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A。
5. 下列“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取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筒读数: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
B、粗盐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B正确;
C、过滤时,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需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是需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体飞溅,故D错误。
故选B。
6. 中国空间站已常年驻留航天员,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CO2。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4+H2O
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22:1
D. 该转化的优点之一是处理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宝贵的水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析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转化的优点之一是处理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宝贵的水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故D正确。
故选D。
7.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氯化钠有咸味——用作调味品 B. 浓硫酸有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
C. 氢气有可燃性——用作新型燃料 D.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有咸味,可以用作调味品,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可以干燥中性或酸性的气体,但具有腐蚀性,不能做食品干燥剂,故B符合题意;
C、氢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生成物无污染,可用作新型燃料,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改善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深埋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B. 生活污水不需要处理,可以直接排放
C. 为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在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 用乙醇汽油代替部分燃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深埋废旧电池,会造成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不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
D、用乙醇汽油代替部分燃油,可节省石油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现象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A. 阳光下湿衣服干的快——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
B. 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阳光下湿衣服很快晾干,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的缘故,故A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构成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构成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物理性质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部分含硫元素物质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b点对应的物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能会诱发酸雨
C. c点对应的物质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D. c→d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a点对应的物质为硫单质,硫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b点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故B错误;
C、c点对应的物质是硫酸,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故C正确;
D、c点对应的物质是硫酸,d对应的物质是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盐,可以是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铁等,故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化学方程式2分,除个别特殊标记空外,其它每空1分,共40分)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氢元素___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___;
(3)水分子 _________。
【答案】(1)H (2)2H
(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故氢元素表示为:H;
【小问2详解】
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小问3详解】
水的化学式写作H2O,其中的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化合物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表示一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2. 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月壤,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等矿物颗粒。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3)从元素分类的角度,铁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
【答案】(1)26 (2)55.85
(3)金属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26,故填:26;
【小问2详解】
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故填:55.85;
【小问3详解】
铁是“金”字旁,故铁为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13. 某品牌矿泉水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
(1)写出该矿泉水中含有的一种金属阳离子的符号________;
(2)由pH(25℃)数据可知,该矿泉水显________性;
(3)生活中可以用______来检验该品牌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还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K+(任选其一即可)
(2)碱 (3) ①. 肥皂水 ②. 煮沸
(4)减少白色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标签内容可知,该矿泉水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K+、Na+、Ca2+、Mg2+,故填:K+(任选其一即可);
【小问2详解】
由标签内容可知,pH为7.1~7.6,故该矿泉水呈碱性,故填:碱;
【小问3详解】
硬水、软水的区别是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检验矿泉水是否属于硬水,应向矿泉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是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填:肥皂水;煮沸;
【小问4详解】
饮用后的空矿泉水瓶要进行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等,故填:减少白色污染(合理即可)。
14.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的操作方法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1)试管 (2) ①. AD ②.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故填:试管;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固体加热型,故选装置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来收集,题中要求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气体,故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则选装置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AD;;
【小问3详解】
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集气瓶内氧气的操作方法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是氧气,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15. 结合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表一: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表二: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20℃的溶解度S(g) S<0.01 0.0110
溶解性 难溶(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1)根据表一信息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结合表一、表二信息分析,常温下(20℃)氯化钠的溶解性是________。
(3)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整个过程可以简单归纳为藏盐、运盐、取盐三个步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藏盐: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1000g水溶解这些食盐
B. 运盐:运盐过程中最好将盐水配制成饱和溶液再用棉袄把盐水吸收,1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6.4%
C. 取盐:食盐送到红军手中后将棉袄中的盐水挤出,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盐水熬成盐
D. 用盐: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应长期大量食用
【答案】(1)37.3
(2)易溶 (3)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表一信息可知,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故填:37.3;
【小问2详解】
根据表一信息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溶解度大于10,故氯化钠的溶解性是易溶,故填:易溶;
【小问3详解】
A、根据表一信息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即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35.8g的氯化钠,所以该温度下要溶解358g氯化钠固体,最少需要水的质量为1000g,故A正确;
B、根据表一信息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盐水熬成盐,故C正确;
D、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大量使用,故D错误;
故选ABC。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中和反应,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烧杯中加入5mL稀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1)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滴入稀盐酸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酚酞溶液的变色pH范围为8.2~10。故而对实验进行改进(图乙):取20g NaOH溶液于烧杯中,按图1所示将稀盐酸滴入,通过数字化传感器同时测定滴入烧杯内盐酸的体积和烧杯内溶液的pH,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
①当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pH为________;
②写出a点对应的溶液中两种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
③甲、乙两实验相比较,乙的优点之一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复分解 ②. 反应物充分反应
(2) ①. 7 ②. NaOH、NaCl ③. 更准确的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在滴入稀盐酸时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为了让反应物充分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物充分反应;
【小问2详解】
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两者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呈中性,pH=7,故填:7;
②a点时,溶液的pH>7,溶液中含有NaOH,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a点对应的溶液中两种溶质的化学式为NaOH、NaCl,故填:NaOH、NaCl;
③甲、乙两实验相比较,乙实验能更准确的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故填:更准确的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17. 小明和同学们在一次外出就餐的时候,对烧烤时包裹食物的“锡纸”产生了兴趣。查阅资料发现,最早的锡纸是锡造的,但质软,熔点较低,到160℃以上就开始脆化,从而限制了它在食品包装方面的使用。后来发现铝价格较低,且熔点较高,加热到660℃以上才开始熔化,适用于普通食品包装,烘焙食品,逐渐取代了锡。
小明产生了疑惑:手中的“锡纸”是铝还是锡呢?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使用的金属均已打磨过。
【提出问题】“锡纸”是铝还是锡?
【作出假设】
猜想I:“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白色颗粒状固体析出。 猜想Ⅱ成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交流讨论】
(2)实验中将“锡纸”片打磨的目的是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可以替代硫酸锌溶液完成中实验的是 。
A. 硝酸银溶液 B. 硫酸钠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补充实验】
(4)根据题中查阅资料的信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锡纸”的成分是铝不是锡(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
【活动延伸】
(5)通过实验,大家对铝充满了兴趣。查找发现“铝”无处不在:飞机、汽车、船舶、电线电缆等都是由铝合金制成的。请你推测飞机外壳上采用铝合金利用了其________的性质(写出一条)。
【答案】(1)2Al+3ZnSO4=Al2(SO4)3+3Zn (2)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3)C
(4)取大小厚度相同的锡片和“锡纸”,加热,若“锡纸”晚于锡片在熔化,则“锡纸”的成分是铝(合理即可)
(5)密度小(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锌溶液,锡纸中含有铝,则有白色颗粒状固体析出,铝与硫酸锌反应生成锌和硫酸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ZnSO4=Al2(SO4)3+3Zn,故填:2Al+3ZnSO4=Al2(SO4)3+3Zn;
【小问2详解】
取“锡纸片”打磨,其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故填: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小问3详解】
A、铝、锡都比银活泼,因此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不能用来完成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铝、锡都不如钠活泼,因此都不能和硫酸钠反应,不能用来完成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铝比铁活泼,能和氯化亚铁反应,锡不如铁活泼,不能和氯化亚铁反应,因此可以用来完成实验,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4详解】
根据查阅资料可知,锡质软,熔点较低,到160℃以上就开始脆化,铝熔点较高,加热到660℃以上才开始熔化,故设计实验:取大小厚度相同的锡片和“锡纸”,加热,若“锡纸”晚于锡片在熔化,则“锡纸”的成分是铝,故填:取大小厚度相同的锡片和“锡纸”,加热,若“锡纸”晚于锡片在熔化,则“锡纸”的成分是铝(合理即可);
【小问5详解】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根据铝合金的用途可以推出铝合金可能具有的性质密度小、耐腐蚀,延展性、导热性等,故填:密度小(写一条即可)。
18. 如图是碳酸钙D3片标签的部分信息。化学社团为测定该药片中碳酸钙的量是否与标签相符,进行实验:取8片药片,研碎后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1)配制7.3%的稀盐酸时,量取水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100g。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标签要求的过程如下: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X 100g×7.3%
列比例式:______
求解:X=______g
则每片药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g。
通过计算可知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标签要求。
(3)科学用药,健康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钙片嚼食服用,可使碳酸钙与胃液中盐酸反应更充分
B. 钙片需密封保存,是因为室温下碳酸钙易分解
C. 饮用牛奶、豆浆,也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
D. 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
【答案】(1)量筒 (2) ①. ②. 10 ③. 1.25 ④. 符合 (3)ACD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7.3%的稀盐酸时,量取水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和量筒,故填:量筒;
【小问2详解】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100g。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标签要求的过程如下: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列比例式:
求解:X=10g
则每片药片含碳酸钙的质量为=1.25g。
由标签的信息可知,每片含碳酸钙,故通过计算可知每片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符合标签要求,故填:;10;1.25;符合;
【小问3详解】
A、钙片嚼食服用,可增大碳酸钙与胃酸的接触面积,使碳酸钙与胃酸反应更充分,故A正确;
B、碳酸钙在室温下很难分解,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钙片需密封保存,说明钙片易潮解或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等,故B错误;
C、牛奶和豆浆中含有钙元素,所以饮用牛奶、豆浆,也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故C正确;
D、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AC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