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诊断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诊断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中学化学中考模拟诊断
试卷(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Mg-24 A1-27 C1-35.5
一、选择题(1-8每题1分,9-13每题2分,共18分)
1. 某校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日。废旧报纸应该投入印有哪种标识的垃圾箱中
A. B. C. D.
2.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量取液体
C. 测溶液的pH D. 移走蒸发皿
3.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结构模型 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 向蔬菜大棚中加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SO2含量 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净化后得到纯水
A. A B. B C. C D. D
4. 2024年3月25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里煤气泄露应立即开灯检查 B. 高楼发火灾时,人应乘电梯逃生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 D. 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不要吸烟
5. 下列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 吹灭蜡烛——隔绝空气
B. 手术后病人适量吃肉——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恢复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质量增大
D. 空气能被压缩——分子间有引力
6.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2 ②Cl  ③ ④ ⑤
A. ①表示2个氢原子 B. ②和③可能属于同种元素
C. 由④可知铝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D. 由⑤可知氨气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7.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石油、煤、氢气—一化石燃料
B. 过氧化氢、二氧化硅、臭氧——氧化物
C. HNO3、H2SO4、CH3COOH——酸
D. 干冰、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
8.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产物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二氧化碳在Cu和ZrO2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实现以下转化(Zr表示锆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B. 如图涉及的所有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C. 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
D. 该反应前后Cu和ZrO2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9.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二者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B. 转化:H2O、KClO3中均含氧元素,故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 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0.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 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 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11.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化学与材料的角度: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 从化学与能源的角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C. 从化学与健康的角度:钙属于微量元素,若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 从化学与环境的角度: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
12. 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冶炼金属锡的方法为“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锡矿)数百斤,丛架术炭亦数百斤,鼓鞲(鼓入空气)熔化。火为已到,砂(锡)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点铅勾锡)”。原理是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冶炼金属锡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B. “点铅勾锡”的原因是形成合金后熔点降低
C. 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盛装酸性物质
D. 鼓鞲能使木炭充分燃烧,提高炉温
13.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C的物质类别不同,A俗称纯碱、苏打,D、E是初中常见的氧化物。图中“—”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可以通过A与B的反应实现
B. 反应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相同
C. 反应④的微观实质是
D. 物质E一定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采用多地方言,将刀削面,扯面、甩饼、龙须拉面等传统面点技艺,配合舞蹈演员的身体形态,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新时代中,焕发出全新的艺术活力。
(1)面食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
(2)煮面的过程中,用笊篱将锅中煮熟的面从水中捞出,这实际上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填操作名称)原理相同。
(3)油泼面是陕西特色,使用的调料中酱油的咸味来源于其中溶解的______(写化学式),可用洗洁精去除碗上的油污,主要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15.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是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合成纺织品等。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湿度和家具数量等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目前去除甲醛的方法主要有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利用光催化氧化法去除甲醛,是指在光触媒作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甲醛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会有更好的方法去除甲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环保。
(1)甲醛属于_______(选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利用光催化氧化法可以去除甲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开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甲醛的含量
B. 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去除甲醛,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甲醛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甲醛的化学性质
D.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16. 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最好选择加入适量______(填化学试剂名称)除去。
(3)如果“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_____(填序号)。
A. 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 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 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
(4)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上述流程中的“后续处理”还可以选择______(填“蒸发结晶”或 “冷却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硫酸钠。40℃时,50g蒸馏水中溶解______g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17. 我国在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使用上取得进展,以秸秆为原料,先把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进而生产乙醇(C2H5OH),其中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请回答:
(1)葡萄糖(C6H12O6)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若有90kg葡萄糖发生反应,计算生成的乙醇的质量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里若选取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C装置收集氧气,若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实验室里若选取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3)实验室里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如图E)会发现试管中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方程式表示)。
19.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有______。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选行究。
【实验结论】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______,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只写一个)。
(4)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但小红认为小亮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5)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
(6)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______保存。
(7)仅仅使用下列某种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锌片
B. 氧化铜
C. 紫色石蕊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E. pH试纸
20. 某项目小组的同学以“家用燃料“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之旅。
【项目一】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燃烧燃料为了照明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夹瓷盏是省油灯(如图所示),用棉线做灯芯:上层盏内盛油,下层盏内盛水。
(1)下层盏内盛水能达到省灯油目的,原理是______。
【项目二】家用燃料的变迁和未来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图所示:
(2)煤的使用是从一开始的煤球转变为后来的蜂窝煤(如上图所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燃料使用更便捷
B. 固体燃料燃烧得更充分
C. 燃料燃烧过程更环保
(4)通过研究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如氢能,其优点是______。(写一条)2023-2024学年湖北省阳新县陶港中学化学中考模拟诊断
试卷(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Mg-24 A1-27 C1-35.5
一、选择题(1-8每题1分,9-13每题2分,共18分)
1. 某校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日。废旧报纸应该投入印有哪种标识的垃圾箱中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故A符合题意:
B、有害垃圾包括电池、过期药品、废日光灯管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其它垃圾包括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回收的废弃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量取液体
C. 测溶液的pH D. 移走蒸发皿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瓶塞要倒放,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故A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操作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3.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 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 向蔬菜大棚中加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SO2含量 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 净化后得到纯水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分子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氨分子的结构模型,故A正确;
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B正确;
C、SO2属于空气污染物,可以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 SO2含量,故C正确;
D、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只能除去雨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如钙镁化合物等,得不到纯水,故D错误。
故选:D。
4. 2024年3月25日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里煤气泄露应立即开灯检查 B. 高楼发火灾时,人应乘电梯逃生
C.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 D. 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不要吸烟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家里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防止发生爆炸,应先关闭阀门,然后打开门窗,故A说法错误;
B、高层楼房发生火灾时,可能会发生断电,不能乘坐电梯逃生,防止发生危险,故B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防止酸液飞溅,故C说法错误;
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5. 下列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吹灭蜡烛——隔绝空气
B. 手术后病人适量吃肉——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恢复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质量增大
D. 空气能被压缩——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是隔绝空气,错误;
B、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手术后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正确;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质量不变,错误;
D、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压缩时分子间的间隔减小,错误。
故选B。
6.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2 ②Cl  ③ ④ ⑤
A. ①表示2个氢原子 B. ②和③可能属于同种元素
C. 由④可知铝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3 D. 由⑤可知氨气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表示2个氢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若x=17,则②③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铝原子核内中子数约为27-13=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可知,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氨分子是由氮原子和氢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石油、煤、氢气—一化石燃料
B. 过氧化氢、二氧化硅、臭氧——氧化物
C. HNO3、H2SO4、CH3COOH——酸
D. 干冰、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选项错误;
B、臭氧是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C、HNO3、H2SO4、CH3COOH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选项正确;
D、干冰就是二氧化碳,虽然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选项错误,故选C。
8. 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产物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二氧化碳在Cu和ZrO2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实现以下转化(Zr表示锆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B. 如图涉及的所有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C. 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
D. 该反应前后Cu和ZrO2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知,氢气与二氧化碳在Cu和ZrO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H2O和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每3个氢分子与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1个水分子和1个甲醇分子,分子数目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二氧化碳、水、ZrO2均为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则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C符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Cu和ZrO2为催化剂,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A.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二者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
B. 转化:H2O、KClO3中均含氧元素,故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C. 分析: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因为通电时稀有气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推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KClO3中含氧元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水中含有氧元素通电可产生氧气,但反应较慢,不用于实验室制氧气,故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大
B. t2℃时,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25%
D. 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A、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g,所以ag甲溶于100g水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5g,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
,故C错误;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升温至t2℃,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是溶质、溶剂的量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下降,故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故D正确。
故选:D。
11.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从化学与材料的角度: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 从化学与能源的角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C. 从化学与健康的角度:钙属于微量元素,若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 从化学与环境的角度: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金和纯金属都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说法正确;
C、钙属于常量元素,若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说法错误;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O3等,说法正确;
答案:C。
12. 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冶炼金属锡的方法为“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锡矿)数百斤,丛架术炭亦数百斤,鼓鞲(鼓入空气)熔化。火为已到,砂(锡)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点铅勾锡)”。原理是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炼锡时混入少许铅形成合金,产物更易熔化流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冶炼金属锡的过程属于置换反应
B. “点铅勾锡”的原因是形成合金后熔点降低
C. 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盛装酸性物质
D 鼓鞲能使木炭充分燃烧,提高炉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锡砂中的SnO2和木炭在高温下反应得到锡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点铅勾锡”的原因是加铅形成合金,熔点降低,故B不符合题意;
C、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因为锡器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很少装酸性物质,故C符合题意;
D、鼓鞲(鼓入空气)能使木炭充分燃烧,提高炉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C的物质类别不同,A俗称纯碱、苏打,D、E是初中常见的氧化物。图中“—”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可以通过A与B的反应实现
B. 反应②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相同
C. 反应④的微观实质是
D. 物质E一定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B、C的物质类别不同,A俗称纯碱、苏打,则A为碳酸钠,属于盐,B、C可以分别是酸和碱;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D是常见的氧化物,可以是二氧化碳或水;盐酸或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之间可以相互反应,B、C可以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硫酸、碳酸钾等反应,E是氧化物,可以和D反应,转化为C,故E是氧化钙,D是水,所以C是氢氧化钙,B是盐酸或硫酸等,带入验证,满足题意
【详解】A、A为碳酸钠,B是盐酸或硫酸等,碳酸钠和盐酸或硫酸反应是都能生成水,故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②和③都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多变一”的特点,都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C、反应④是氢氧化钙和盐酸或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即,故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E是氧化钙,故说法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 2024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采用多地方言,将刀削面,扯面、甩饼、龙须拉面等传统面点技艺,配合舞蹈演员的身体形态,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新时代中,焕发出全新的艺术活力。
(1)面食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
(2)煮面的过程中,用笊篱将锅中煮熟的面从水中捞出,这实际上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填操作名称)原理相同。
(3)油泼面是陕西特色,使用的调料中酱油的咸味来源于其中溶解的______(写化学式),可用洗洁精去除碗上的油污,主要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答案】(1)糖类 (2)过滤
(3) ①. NaCl ②. 乳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面食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小问2详解】
用笊篱将锅中煮熟的面捞出,但水能透过,其原理与过滤的原理相同;
【小问3详解】
酱油的咸味来源于其中溶解的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15.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室内甲醛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家具、合成纺织品等。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湿度和家具数量等有关。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探究了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目前去除甲醛的方法主要有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利用光催化氧化法去除甲醛,是指在光触媒作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甲醛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会有更好的方法去除甲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健康环保。
(1)甲醛属于_______(选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利用光催化氧化法可以去除甲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开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甲醛的含量
B. 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去除甲醛,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甲醛有刺激性气味”属于甲醛的化学性质
D.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1)有机 (2)CH2O +O2CO2+H2O (3)AB
(4)在实验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室内甲醛的释放量越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醛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小问2详解】
由题干中的图示可知,甲醛与氧气在光触媒作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CH2O +O2CO2+H2O;
【小问3详解】
A、根据“目前去除甲醛的方法主要有自然通风法、活性炭吸附法、植物净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可知,开窗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甲醛的含量,正确;
B、利用活性炭吸附法可以去除甲醛,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正确;
C、“甲醛有刺激性气味”该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甲醛的物理性质,错误;
D、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错误。
故选AB;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在实验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其它条件相同时,室内甲醛的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甲醇浓度越大,则说明室内甲醛的释放量越大。
16. 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用NaOH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最好选择加入适量______(填化学试剂名称)除去。
(3)如果“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_____(填序号)。
A. 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 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C. 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
(4)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上述流程中的“后续处理”还可以选择______(填“蒸发结晶”或 “冷却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硫酸钠。40℃时,50g蒸馏水中溶解______g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1)
(2)稀硫酸 (3)C
(4) ①. 冷却结晶 ②. 24.2 ③. 有固体析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小问2详解】
根据除杂的原则,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逸出,不带入任何其它杂质,所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小问3详解】
被加热的滤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Cl,故蒸发操作无法得到纯净的硫酸钠晶体,应加热使大部分硫酸钠晶体析出,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主要为氯化钠,然后过滤除去滤液,从而的较纯净的硫酸钠晶体,故选C;
【小问4详解】
过滤得到滤液中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钠的溶解度在0~40℃时,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上述流程中的“后续处理”还可以选择冷却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硫酸钠;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4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8.4g硫酸钠达到饱和,则50g蒸馏水中溶解24.2g硫酸钠达到饱和;
根据硫酸钠的溶解的曲线可知,在40℃到9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的硫酸钠溶液由40℃升高到90℃时,溶解能力下降,所以有硫酸钠固体析出。
17. 我国在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使用上取得进展,以秸秆为原料,先把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进而生产乙醇(C2H5OH),其中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请回答:
(1)葡萄糖(C6H12O6)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若有90kg葡萄糖发生反应,计算生成的乙醇的质量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8 (2)设生成乙醇的质量为x。
答:生成乙醇的质量为46kg。
【解析】
【小问1详解】
葡萄糖(C6H12O6)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1:8。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1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里若选取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C装置收集氧气,若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实验室里若选取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填“m”或“n”)端通入。
(3)实验室里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如图E)会发现试管中溶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方程式表示)。
【答案】(1)
(2) ①. 未等到连续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 ②. n
(3)
【解析】
【小问1详解】
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实验室里若选取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用到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用C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未等到连续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或加水时未排尽瓶中空气,任写一条即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里若选取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导管口n端通入;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里若将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会发现试管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有______。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选行究。
【实验结论】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______,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NaOH溶液与CO2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只写一个)。
(4)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但小红认为小亮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5)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
(6)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______保存。
(7)仅仅使用下列某种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
A. 锌片
B. 氧化铜
C. 紫色石蕊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E. pH试纸
【答案】(1)生成物生成
(2) ①. 试管中的液面升高 ②. 水##H2O
(3)(合理即可)
(4) ①. 溶液为无色 ②. 盐酸和硝酸银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5)= (6)密封 (7)CE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则可通过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观察到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反应,则为避免水的干扰,应进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证明这一结论。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加入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显无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也能产生硝酸银沉淀,则无法证明是否有氯化钠生成。
【小问5详解】
将溶液蒸干,盐酸具有挥发性,则得到的晶体中不含氯化氢,若想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则最好得到的固体中也不含氢氧化钠,则将晶体再溶于水,溶液pH=7。
【小问6详解】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则应密封保存。
【小问7详解】
A、锌能和盐酸反应,则只能证明溶液中不含盐酸,但不能证明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则不能证明恰好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也不能证明恰好反应,不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则滴入紫色石蕊后,溶液呈紫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符合题意;
D、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则能证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但不能证明不含盐酸,则不能证明恰好反应,不符合题意;
E、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符合题意。
故选CE。
20. 某项目小组的同学以“家用燃料“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之旅。
【项目一】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燃烧燃料为了照明
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可省油之半”。夹瓷盏是省油灯(如图所示),用棉线做灯芯:上层盏内盛油,下层盏内盛水。
(1)下层盏内盛水能达到省灯油的目的,原理是______。
【项目二】家用燃料的变迁和未来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图所示:
(2)煤的使用是从一开始的煤球转变为后来的蜂窝煤(如上图所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3)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燃料使用更便捷
B. 固体燃料燃烧得更充分
C. 燃料燃烧过程更环保
(4)通过研究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如氢能,其优点是______。(写一条)
【答案】(1)水吸热降温,减少油的挥发
(2)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B
(4)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原料来源##氢气燃烧热值高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下层盏内盛水能达到省灯油的目的,原理是水吸热降温,减少油的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故填水吸热降温,减少油的挥发。
【小问2详解】
煤的使用是从一开始的煤球转变为后来的蜂窝煤(如上图所示),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小问3详解】
A 燃料使用更便捷,使燃料的使用效率更高,选项正确;
B 固体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小,不能使燃烧得更充分,选项错误;
C 燃料燃烧过程更环保,选项正确,故填B。
【小问4详解】
氢能源的优点是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生产原料是水,原料来源广,氢气燃烧热值高等,故填氢气燃烧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或原料来源广,或氢气燃烧热值高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