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八)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应用于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等新兴领域。稀土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开采与冶炼,中游精深加工和下游应用环节。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大量出口,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日本政府计划在南鸟岛海域进行稀土开采试验。据完成下面小题。
1. 近年来,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主要原因是( )
A. 推进资源战略储备 B.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C. 稀土资源趋于枯竭 D. 维护我国生态安全
2. 目前中国稀土企业积极向中下游环节布局是为了( )
A. 稳定稀土供应 B. 响应国家号召
C. 提高盈利能力 D. 降低运输费用
3. 日本大力开发海底稀土资源可能会导致( )
A 海浪侵蚀加速 B. 板块碰撞加快
C. 泥石流多发 D. 海底地震增多
综合考虑高铁、动车、普通列车和客运汽车4种常用跨市交通方式,基于班次数、载客量和城市距离等多元数据综合测度城市间的多模式交通流强度,能揭示城市群的交通联系网络特征。下图示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4.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是( )
A. 核心城市间的联系最紧密 B. 强联系围绕核心城市展开
C. 东西向发展轴强于南北向 D. 环鄱阳湖城市群联系最紧密
5. 高铁的发展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的影响是( )
A. 缩短省际联系距离 B. 加快经济要素流动
C. 增加交通运输成本 D. 提高城市行政等级
地形倒置是指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沿着图中AB线开展了地质考察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发生了地形倒置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固结成岩—断裂位移—褶皱隆升
B. 断裂位移—褶皱隆升—固结成岩
C. 褶皱隆升—断裂位移一固结成岩
D. 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裂位移
降水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水汽输入、云体上升冷却及凝结核是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一天内的降水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条件制约,降水的日变化可以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完成下面小题。
8. 推测海洋型降水一天中的降水最小值出现在( )
A. 清晨 B. 上午 C. 午后 D. 午夜
9. 中纬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出现在午后的降水类型多为( )
A. 地形雨 B. 对流雨 C. 锋面雨 D. 气旋雨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举办的冰雪节,已经成为哈尔滨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而此时的巴黎却温暖如春。下表示意巴黎、哈尔滨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指标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巴黎 (48°40'N) 气温/℃ 降水量/mm 3 38 4 AA 6 40 9 43 13 53 17 58 18 60 18 60 14 51 10 58 6 46 3 43
哈尔滨 (45°40'N) 气温/℃ 降水量/mm -19 4 -15 5 -5 11 6 24 14 38 20 78 23 160 21 97 14 66 6 28 -7 7 -16 6
10. 导致巴黎和哈尔滨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下垫面 D. 锋面气旋
11. 巴黎和哈尔滨都适合种植的景观植被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下图示意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SOI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
②SOI高时,信风强,海面温度低
③海面温度升高,副热带高压增强,SOI降低
④海面温度降低,信风减弱,SOI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 当SOI值距平为正且数值较大时( )
A 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增加 B. 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减产
C 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减弱 D. 澳大利亚东部洪涝灾害多发
计算人口重心与标准离差椭圆面积能表征人口集聚与扩散趋势,其中标准离差椭圆的长轴越长代表人口分布在主要方向上偏离人口重心程度越明显,长轴越短代表人口分布越靠近人口重心。下图示意广州市“六普”(2010年)与“七普”(2020年)人口重心及标准离差椭圆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六普”与“七普”人口重心及标准差椭圆变化可以推测出广州市( )
①人口集聚效应增强
②人口分布趋于分散
③城市东北部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④城市产业发展向东北方向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5. 为了减缓随着人口增加而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广州可以( )
A. 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从而改善产业结构
B. 保持中心城区发展活力继续再城市化
C. 城市周边建设“卧城”疏解中心人口
D. 提高产业分布与人口空间分布的匹配度
二、非选择题(共55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6.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城市土地和石油价格上涨,伦敦市区工业企业纷纷外迁,制造业工人大量失业。在传统部门衰退的同时,电子机械、制药、车辆制造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金融改革为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伦敦成功步入了“服务经济”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伦敦市政府整合区域内高校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始发展以计算机软件服务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市政府设立了“创意优势基金”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伦敦因此享有世界“创意之都”的美誉。
(1)从产业转型阶段的角度说明伦敦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2)分析伦敦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地区的北甸子村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当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00毫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之前植被生长茂盛,随着外来农耕人口集中迁入,北甸子村也陷入了“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过程。在解决生态贫困过程中,村民发现土壤表面虽然覆盖了浮沙,但挖掉浮沙之后便可以见到湿土层,于是当地大力植树造林,发展“舍饲养殖”产业,形成了“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如图)。
(1)说明外来农耕人口进入北甸子村导致“生态恶化一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过程。
(2)与恢复草地相比,分析北甸子村民首先植树造林的原因。
(3)分析北甸子村“林—农一牧”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4~6月,冷锋移动到华南地区往往变得稳定少动,然后强度更大的第二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导致冷锋前的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现象被称为华南锢囚锋。下图为某次华南地区锢囚锋示意图,锋线把图中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盛行气流I、Ⅱ、Ⅲ。该时段前后,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强降水并且海水盐度有明显降低。
(1)与气流Ⅱ和气流Ⅲ相比,判断气流I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分析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性强降水的原因。
(3)从大气角度,判断华南锢囚锋形成的基本条件。
(4)分析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明显下降的原因。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八)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应用于新材料、新能源、电子等新兴领域。稀土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开采与冶炼,中游精深加工和下游应用环节。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大量出口,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日本政府计划在南鸟岛海域进行稀土开采试验。据完成下面小题。
1. 近年来,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的主要原因是( )
A. 推进资源战略储备 B.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C. 稀土资源趋于枯竭 D. 维护我国生态安全
2. 目前中国稀土企业积极向中下游环节布局是为了( )
A. 稳定稀土供应 B. 响应国家号召
C. 提高盈利能力 D. 降低运输费用
3. 日本大力开发海底稀土资源可能会导致( )
A. 海浪侵蚀加速 B. 板块碰撞加快
C. 泥石流多发 D. 海底地震增多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但是为了保障资源安全,对稀土这种战略性矿产资源进行了有效管控,目的是加强战略储备从而保障资源供给的持续稳定,A正确,C错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生态安全是资源安全产生的间接影响,并不是我国储备稀土资源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稀土产业的上游集中在开采和冶炼,中游主要为磁材的精深加工,下游需求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越往下游产业附加值越高,布局中下游企业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盈利能力,增加企业利润,C正确;布局稀土的下游环节对稳定稀土供应、降低运输费用影响小,AD错误;响应国家号召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大规模开挖海底稀土资源会破坏岩层的稳定性,特别是对活动性断层带的影响,容易造成海底地震增多,D正确;开发海底稀土对于海浪侵蚀、泥石流没有影响,AC错误;板块构造学说为全球性大地构造理论,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人类活动对于板块的加速作用微乎其微,B错误。故选D。
【点睛】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种稀土矿。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综合考虑高铁、动车、普通列车和客运汽车4种常用跨市交通方式,基于班次数、载客量和城市距离等多元数据综合测度城市间的多模式交通流强度,能揭示城市群的交通联系网络特征。下图示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4.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是( )
A. 核心城市间的联系最紧密 B. 强联系围绕核心城市展开
C. 东西向发展轴强于南北向 D. 环鄱阳湖城市群联系最紧密
5. 高铁的发展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交通联系网络的影响是( )
A. 缩短省际联系距离 B. 加快经济要素流动
C. 增加交通运输成本 D. 提高城市行政等级
【答案】4. B 5. B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系网络呈现出明显“地市间弱联系广泛存在,强联系围绕中心城市展开”的分布特征,而三大城市组团中联系强度为湖南>江西>湖北,城市群南北向核心发展轴线联系强度强于东西发展轴,这是因为南北向的京广发展轴是我国国土空间发展的主轴,发展历史悠久,而东西向沿江和沪昆发展轴线仍旧薄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高速铁路加速了人口流动,而人口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要素流动,B正确;缩短省际联系时间,但距离没有变化,A错误;高铁的发展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交通联系网络是增加联系,而不是增加交通运输成本,且高铁主要用于客运,而不是货运,C错误;不能提高城市行政等级,D错误。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需求量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地形倒置是指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沿着图中AB线开展了地质考察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发生了地形倒置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 固结成岩—断裂位移—褶皱隆升
B. 断裂位移—褶皱隆升—固结成岩
C. 褶皱隆升—断裂位移一固结成岩
D. 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裂位移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由等高线可知,丁地位于山顶附近,地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出现地形倒置,D正确;甲乙丙均位于山脊,乙附近地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乙位于背斜顶部、甲丙位于背斜两翼,乙丙之间大致南北向断层,图形中信息未体现出甲乙丙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排除ABC。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为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后受到地壳运动影响,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褶皱,最后岩层受力过大导致岩层断裂位移,形成了图中景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原始水平岩层原理:原始的沉积均为水平或近于水平岩层。岩层叠置原理:下老上新。切割律又称穿插关系,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来说,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
降水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水汽输入、云体上升冷却及凝结核是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一天内的降水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条件制约,降水的日变化可以分为大陆型和海洋型两种。完成下面小题。
8. 推测海洋型降水一天中的降水最小值出现在( )
A. 清晨 B. 上午 C. 午后 D. 午夜
9. 中纬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出现在午后的降水类型多为( )
A. 地形雨 B. 对流雨 C. 锋面雨 D. 气旋雨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从地方尺度来看,海洋型降水一天中的最小值出现在午后,这是因为午后海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大气底层稳定,难以形成云雨;夜间,海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大气不稳定,易促使对流发展,产生云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中纬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午后温度气温达到一天当中的最高值,上升气流最强盛,多对流雨,B正确;地形雨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出现时间不定,A错误;锋面雨受锋面活动影响形成,出现时间不定,C错误;气旋雨由台风影响形成,出现时间不定,D错误。故选B。
【点睛】降水的形式有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气旋雨。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举办的冰雪节,已经成为哈尔滨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而此时的巴黎却温暖如春。下表示意巴黎、哈尔滨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指标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巴黎 (48°40'N) 气温/℃ 降水量/mm 3 38 4 AA 6 40 9 43 13 53 17 58 18 60 18 60 14 51 10 58 6 46 3 43
哈尔滨 (45°40'N) 气温/℃ 降水量/mm -19 4 -15 5 -5 11 6 24 14 38 20 78 23 160 21 97 14 66 6 28 -7 7 -16 6
10. 导致巴黎和哈尔滨两地气候差异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下垫面 D. 锋面气旋
11. 巴黎和哈尔滨都适合种植的景观植被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哈尔滨为温带季风气候,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气候类型及其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不同,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分别为季风环流和盛行西风,B正确;两地纬度位置较为接近,A错误;两地均位于陆地平原,海陆位置差异小,C错误;锋面气旋是天气系统,影响天气,不影响气候,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哈尔滨为温带季风气候,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地带性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环境(包括热量、光照、水分等)影响植物的种类、形态以及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下图示意1950年至1990年间赤道南部东太平洋(0°~10°S,180°~90°W)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之间的相关性。表层海温距平是指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SOI值距平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大气相互作用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SOI低时,副热带高压弱,海面温度高
②SOI高时,信风强,海面温度低
③海面温度升高,副热带高压增强,SOI降低
④海面温度降低,信风减弱,SOI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 当SOI值距平为正且数值较大时( )
A. 赤道附近东太平洋降水增加 B. 南美秘鲁沿岸海域渔业减产
C. 南美秘鲁沿岸秘鲁寒流减弱 D. 澳大利亚东部洪涝灾害多发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表层海温距平与SOI值距平大致呈负相关。SOI值低时,表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小,副热带高压弱,东南信风减弱,则作为上升补偿流的秘鲁寒流减弱,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较高,①正确;SOI值高时,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大,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较低,②正确;当海面温度升高,赤道上升气流增强,赤道低气压增强,副热带高气压增强,则赤道低气压与副热带高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大,SOI升高;反之则SOI降低,③④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当SOI值距平为正且数值较大时,副热带高压强,东南信风增强,秘鲁寒流增强,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出现“拉尼娜”现象,降水减少,AC错误;秘鲁寒流增强,上升补偿流带来较多营养物质,渔业增产可能性更大,B错误;南赤道暖流增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由于水温升高,降水会增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D正确。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通常会发生反向性极端天气,比如“该热不热、该冷不冷、该雨不雨、该旱不旱”等。“拉尼娜”现象发生时,通常会发生加剧性极端天气,比如“该热更热、该冷更冷、该雨更雨、该旱更旱”等。
计算人口重心与标准离差椭圆面积能表征人口集聚与扩散趋势,其中标准离差椭圆的长轴越长代表人口分布在主要方向上偏离人口重心程度越明显,长轴越短代表人口分布越靠近人口重心。下图示意广州市“六普”(2010年)与“七普”(2020年)人口重心及标准离差椭圆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六普”与“七普”人口重心及标准差椭圆变化可以推测出广州市( )
①人口集聚效应增强
②人口分布趋于分散
③城市东北部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④城市产业发展向东北方向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5. 为了减缓随着人口增加而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广州可以( )
A. 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从而改善产业结构
B. 保持中心城区发展活力继续再城市化
C. 城市周边建设“卧城”疏解中心人口
D. 提高产业分布与人口空间分布匹配度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七普”的标准差椭圆面积小于“六普”并且长轴缩短,代表人口分布越靠近人口重心,人口的集聚效应增强,①正确,②错误;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表明人口和产业趋向西南,同时也可以推测出广州东北部分布着珠江支流及山地,可能将城市东北地区定位为生态保护中心,从而影响产业和人口分布,,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城市病”主要表现为城市生态脆弱性增强,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严重等,通过提高产业分布与人口空间分布的匹配度能有效减少通勤距离,缓解交通拥堵,D正确;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会增加环境污染,不利产业结构的改善,A错误;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B错误;建设“卧城”会加剧职住不平衡,加剧交通拥堵,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讯发展;(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改变 ;(4)社会文化: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差异。
二、非选择题(共55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6.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城市土地和石油价格上涨,伦敦市区工业企业纷纷外迁,制造业工人大量失业。在传统部门衰退的同时,电子机械、制药、车辆制造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金融改革为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伦敦成功步入了“服务经济”的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伦敦市政府整合区域内高校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始发展以计算机软件服务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市政府设立了“创意优势基金”鼓励创意产业的发展,伦敦因此享有世界“创意之都”的美誉。
(1)从产业转型阶段的角度说明伦敦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2)分析伦敦产业结构变化原因。
【答案】(1)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传统制造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就业比重持续下降,高附加值工业部门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金融改革带动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以“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2)原有的地价、原料价格等比较优势逐渐丧失,高附加值产业兴起;政府进行金融改革,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并设立创新基金,加强了政策的引导;整合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变化,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伦敦市发展为背景材料,涉及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城市土地和石油价格上涨,伦敦市区工业企业纷纷外迁,制造业工人大量失业,在传统部门衰退的同时,电子机械、制药、车辆制造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开始兴起,说明传统制造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就业比重持续下降,高附加值工业部门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伦敦成功步入了“服务经济”的时代,说明金融改革带动第三产业(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伦敦市政府整合区域内高校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始发展以计算机软件服务为代表的创意产业,说明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以“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伦敦产业结构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变化的原因受地价、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原有的地价、原料价格等比较优势逐渐丧失,高附加值产业兴起;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到90年代以后,受政策、科技等因素影响,政府进行金融改革,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并设立创新基金,加强了政策的引导;整合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变化,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尔沁地区的北甸子村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当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00毫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之前植被生长茂盛,随着外来农耕人口集中迁入,北甸子村也陷入了“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过程。在解决生态贫困过程中,村民发现土壤表面虽然覆盖了浮沙,但挖掉浮沙之后便可以见到湿土层,于是当地大力植树造林,发展“舍饲养殖”产业,形成了“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如图)。
(1)说明外来农耕人口进入北甸子村导致“生态恶化一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过程。
(2)与恢复草地相比,分析北甸子村民首先植树造林的原因。
(3)分析北甸子村“林—农一牧”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
【答案】(1)外来农耕人口集中移入农牧区,导致过度放牧和滥垦滥伐,植被破坏,引发了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农牧业产出下降,导致了普遍的贫困;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和人口再生产,当地居民只能进一步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增加开发强度,结果又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约束经济发展进而加剧贫困,最终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生态贫困怪圈。
(2)当地位于半湿润区,并且此前当地植被生长茂盛,证明降水条件满足森林生长;地下水丰富,浮沙下有湿土层,树木生长的土壤、水源条件优良;相较于草原,森林防风固沙能力更强;森林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自我调节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而草原调节能力弱,更容易遭受破坏。
(3)大面积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受到林带保护的种植业发展较好,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饲料;养殖业的发展又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北甸子村内林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三者由此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甸子村的发展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荒漠化的原因和治理、植被的环境功能、生态农业、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外来农耕人口集中移入农牧区,加大了该地的人口压力,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导致出现过度放牧和滥垦滥伐,植被破坏,引发了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失衡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土地退化,土地肥力降低致使农牧业产出下降,又导致了普遍的贫困;为了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和人口再生产,当地居民只能进一步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增加开发强度,结果又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约束经济发展进而加剧贫困,如此循环往复,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陷入“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生态贫困怪圈。
【小问2详解】
当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00毫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之前植被生长茂盛,说明当地位于半湿润区,并且此前当地植被生长茂盛,证明降水条件满足森林生长;土壤表面虽然覆盖了浮沙,但挖掉浮沙之后便可以见到湿土层,说明地下水丰富,浮沙下有湿土层,树木生长的土壤、水源条件优良;相较于草原,森林植株较为高达,防风固沙能力更强;森林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更好,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强;而草原生态系统更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调节能力弱,更容易遭受破坏。
【小问3详解】
“林—农—牧”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有进行大力植树造林,发展“舍饲养殖”产业。大力植树造林使森林覆盖度增加,大面积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功能,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该农业模式有发展发展“舍饲养殖”产业,由于有受到林带保护,风沙灾害减少,种植业发展较好,产量上升,为养殖业提供了充足饲料;养殖业的发展中牲畜产生的粪便等又为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因此在该农业模式下,北甸子村内林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三者由此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4~6月,冷锋移动到华南地区往往变得稳定少动,然后强度更大的第二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导致冷锋前的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现象被称为华南锢囚锋。下图为某次华南地区锢囚锋示意图,锋线把图中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盛行气流I、Ⅱ、Ⅲ。该时段前后,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强降水并且海水盐度有明显降低。
(1)与气流Ⅱ和气流Ⅲ相比,判断气流I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分析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性强降水的原因。
(3)从大气的角度,判断华南锢囚锋形成的基本条件。
(4)分析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答案】(1)性质:较为冷干。理由: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比较低;来自高纬度,并且势力更强,气温较低。
(2)该地位于低压中心,上升气流强烈;气流Ⅱ、Ⅲ性质湿润,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
(3)第一次的冷空气势力较弱(或第一次的冷锋势力较弱),能够到达华南,第二次冷锋势力较强(或冷空气活动频繁);暖气团要有一定的强度,需要挟带丰沛的暖湿水汽;大尺度大气环流较稳定,使冷锋得以维持。
(4)受低压控制,降水量大;沿岸陆地淡水汇入量大;阴雨天气持续,太阳辐射受到明显的削弱,海水温度降低,海水盐类物质溶解度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华南锢囚锋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冷锋、降水形成过程、锢囚锋形成条件、海水的性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气流I的性质主要从温度、湿度角度描述,气流I较为冷干。结合气流来源可知,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比较低,较干;来自高纬度,并且势力更强,气温较低,较冷,综合起来气流I性质呈现出冷干。
【小问2详解】
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出现连续性强降水的原因主要从天气系统角度分析,结合水汽、上升运动等。结合地图可知,该地位于低压中心,上升气流强烈,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结合气流性质可知,气流Ⅱ、Ⅲ性质湿润,水汽充足,为降水提供丰富的水汽,结合材料可知,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形成持续性的强降水。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第一个冷锋移动到华南地区变得稳定少动,说明第一次的冷空气势力较弱),能够到达华南,“然后强度更大的第二次冷锋南下”,说明第二次冷锋势力较强或冷空气活动频繁;“两者相遇导致冷锋前的暖空气被抬离地面”,暖气团要有一定的强度,需要挟带丰沛的暖湿水汽,被抬升高处,仍然保持原先的性质;锢囚锋形成后,还需要大尺度大气环流较稳定,使冷锋得以维持,才能形成华南锢囚锋。
【小问4详解】
北部湾北岸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从淡水注入、蒸发减弱分析。北部湾北岸受低压控制,气流上升,持续性降水,降水量大;且沿岸陆地淡水汇入量大,盐度降低;阴雨天气持续,太阳辐射受到明显的削弱,海水蒸发减弱,海水温度降低,海水盐类物质溶解度下降,海水盐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