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重要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I-Ⅲ区域( )
A. 没有明确的边界
B. 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 区域内各个要素独立存在
D. 区域依据水分优势而划分
2. 云南蔬菜品种丰富,最主要得益于其( )
A. 经验丰富 B. 资金雄厚 C. 土壤肥沃 D. 地理环境多样
3. 云南的反季节蔬菜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调路线,其中,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区与销售季节、销售区搭配最合理的是( )
A. Ⅰ—冬季—辽宁 B. Ⅱ—冬季—重庆
C. Ⅲ—冬季—甘肃 D. Ⅲ—夏季—广东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①资金②土地资源③资源环境承载力④科技、人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 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工业 B.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 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 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贾汪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北部苏鲁交界处,区内有多条水陆通道,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穿过。贾汪煤田开发早,享有徐州煤田“母矿”之称。多年采矿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受阻、空间布局破碎。左图示意贾汪区位置,右图示意贾汪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煤矿枯竭使贾汪区产业发展受阻是因为( )
A. 传统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弱 B. 资源不足造成产业链断裂
C 环保成本增加使利润变低 D. 工业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高人
7. 贾汪区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应重点( )
A. 利用运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B. 以深加工提升煤炭利用价值
C. 依托生态修复发展农业生产 D. 开发新资源培育新主导产业
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区域内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端服务区域供给两个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枢纽型城市。基于经济集聚、创新引领、开放联通、文化交往四个评价维度,将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引领型、突出型、潜力型、追赶型4个梯队。下图示意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区域耦合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显示,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区域( )
A 大致呈负相关 B. 大致呈正相关 C. 毫无关联性 D. 无显著相关性
9. 与济南相比,宁波( )
A. 经济集聚能力低 B. 区域协调能力强
C. 区域辐射能力强 D. 创新领航能力高
10. 目前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合理的发展策略是( )
A. 打破行政壁垒 B. 大力开发资源 C. 压缩产业规模 D. 控制人口流动规模
“去工业化”是指国家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转移,本国只保留研发、销售等核心部门的过程。1980年前后,巴西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20世纪80年代后,巴西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5%,但国家经济却走向了衰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巴西选择“去工业化”是为了( )
A. 扩大生产规模 B. 降低生产成本 C. 避免资源枯竭入 D. 优化产业结构
12. “去工业化”未能推动巴西国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其工业( )
A.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B. 国内市场广阔 C. 高端环节竞争力弱 D. 劳动力素质低
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部,最高海拔1412米,山地垂直分异显著。图1为海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尖峰岭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山地山麓植被为稀树草原,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 )
A. 由赤道到两极 B. 从沿海向内陆 C. 垂直地域分异 D. 地方性分异
14. 影响尖峰岭700米以下山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地形 C. 水分 D. 河流
15. 由图可知,海南岛降水主要来自(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西北季风 D. 东北季风
2023年11月上旬,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天气现象主要源于一股强冷空气的袭击。下图示意该月5日14时与6日14时全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天气正经历( )
A. 暴雪 B. 沙尘 C. 雷电 D. 转晴
17. 造成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天气变化的原因是( )
A. 反气旋过境,气压升高 B. 暖锋过境,气流上升
C. 气旋过境,受地形阻挡 D. 冷锋过境,气流下沉
18. 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水汽主要来自( )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绥阳盆地位于乌江支流洛安江上游洋川河段,盆地及周边地形总体北高南低。绥阳盆地内可见清晰的三级河流阶地,T1阶地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未见砾石层;T2阶地沉积物明显分3层,中层为砾层,以砾径2.5cm的棱角状碳酸盐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洪积特征;T3阶地剥蚀强烈,阶地面形成盆地中的残留孤丘,残留的部分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洋川河在图示河段的流向为( )
A. 东南流向西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东北流向西南 D. 西南流向东北
20. T2阶地砾石层的形成过程( )
A. 沉积速度缓慢 B. 岩石分选性较好 C. 最可能在夏季 D. 河流流量较小
21. T3阶地残留孤丘的形成过程是( )
A. 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D. 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搬运
非洲冰鼠是啮齿米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左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 )
A. 昼夜长短 B. 太阳辐射 C. 天敌数量 D. 食物数量
23. 当地时间16:00左右,科研团队某成员观测非洲冰鼠结束,与家人通电话问候晚安,其家人所处的地区可能是( )
A. 伦敦 B. 开普敦(18°E) C. 北京 D. 巴黎(2°E)
24. 当地表积雪徽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综合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20世纪80年代武安是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铁矿、煤炭枯竭,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1)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2)分析武安市近年来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
(3)结合武安市自身特点,说出武安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右图为左图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注:建库前的悬沙数据为多年平均值,建库后的数据为2003-2009年的平均值。
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分别指出两水文站悬沙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上壤盐分的措施。
(3)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出现萎缩,分析原因。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1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重要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I-Ⅲ区域( )
A. 没有明确的边界
B. 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 区域内各个要素独立存在
D. 区域依据水分优势而划分
2 云南蔬菜品种丰富,最主要得益于其( )
A. 经验丰富 B. 资金雄厚 C. 土壤肥沃 D. 地理环境多样
3. 云南的反季节蔬菜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调路线,其中,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区与销售季节、销售区搭配最合理的是( )
A. Ⅰ—冬季—辽宁 B. Ⅱ—冬季—重庆
C. Ⅲ—冬季—甘肃 D. Ⅲ—夏季—广东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而自然区域边界通常具有过渡性质,没有明确边界,A正确;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但是内部自然特征不可能完全一致,区域内部也具有差异性,B错误;区域内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C错误;图中Ⅰ—Ⅲ区域是云南不同的反季节蔬菜产区,主要依据海拔、热量条件等划分,而不是水分,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云南地形崎岖,海拔差异较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较大,地理环境多样,能为植物提供多种生长环境,因此云南的蔬菜品种较为丰富,D正确;经验丰富与资金雄厚都不是蔬菜品种丰富的最主要原因,A、B错误;云贵高原多为红壤,土壤贫瘠,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I和II区域为高原坝地产区和高海拔山地产区,夏季气温较低,主要以夏季种植喜凉蔬菜为主,冬季热量不足,蔬菜产量小,AB错误;Ⅲ区域为河谷及盆地产区,海拔较低,受周围山地阻挡,冬季热量条件较好,适合蔬菜生长,甘肃纬度较高,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气温低,不适合种植蔬菜,故对Ⅲ区域的蔬菜需求量大,C正确;广东夏季气温高,对喜凉蔬菜的需求量大,而Ⅲ区域热量条件好,不易生产喜凉蔬菜,无法满足广东夏季对喜凉蔬菜的需求,D错误。故选C。
【点睛】蔬菜没有“天时地利”,也能种出反季节蔬菜,世界上最执着于种菜的国家非我国莫属。我国地大物博,气候类型多样,除了能利用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种植反季节蔬菜,我们还能利用各种设施种植反季节蔬菜,如地膜、小拱棚、大棚、温室等,这种利用各种设施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就是设施蔬菜,设施蔬菜主要利用的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①资金②土地资源③资源环境承载力④科技、人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 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工业 B.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 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 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京、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两地都有充足的资金、科技和人才,①④正确;两地土地资源有限,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是两城市的劣势,②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河北较京、津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完善等,今后应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不能盲目迁入重工业,A错误;发挥地区的生态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B正确;加快科技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赶超京津地区,C错误;河北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无金融服务的优势,应依托人力资源,发展适合当地经济的产业,D错误。故选B。
【点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贾汪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北部苏鲁交界处,区内有多条水陆通道,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穿过。贾汪煤田开发早,享有徐州煤田“母矿”之称。多年采矿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受阻、空间布局破碎。左图示意贾汪区位置,右图示意贾汪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煤矿枯竭使贾汪区产业发展受阻是因为( )
A. 传统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弱 B. 资源不足造成产业链断裂
C. 环保成本增加使利润变低 D. 工业基础设施改造成本高人
7. 贾汪区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应重点( )
A. 利用运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B. 以深加工提升煤炭利用价值
C. 依托生态修复发展农业生产 D. 开发新资源培育新主导产业
【答案】6. B 7.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煤矿资源枯竭会使贾汪区产业发展时缺少了最重要的原料和燃料,会造成与煤炭相关的产业链断裂,阻碍经济发展,B正确;资源枯竭产生的影响与传统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工业设施改造、环保成本增加等没有关系,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贾汪区要想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可以开发新资源培育新主导产业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D正确;贾汪区旅游资源不足,仅依赖大运河发展生态旅游难度很大,A错误;煤炭资源枯竭后也无法靠深加工提升经济发展,B错误;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值较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小,C错误。故选D。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例如德国鲁尔矿区和法国洛林矿区。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为了扭转资源渐趋枯竭,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改变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富城兴、资源竭城衰”的困扰,进行经济转型是必要的。
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区域内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端服务区域供给两个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枢纽型城市。基于经济集聚、创新引领、开放联通、文化交往四个评价维度,将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引领型、突出型、潜力型、追赶型4个梯队。下图示意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区域耦合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显示,我国35个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区域( )
A. 大致呈负相关 B. 大致呈正相关 C. 毫无关联性 D. 无显著相关性
9. 与济南相比,宁波( )
A. 经济集聚能力低 B. 区域协调能力强
C. 区域辐射能力强 D. 创新领航能力高
10. 目前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合理的发展策略是( )
A. 打破行政壁垒 B. 大力开发资源 C. 压缩产业规模 D. 控制人口流动规模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发展能级,横坐标越大评价越高,纵坐标表示辐射区域,纵坐标越大辐射区域越广。据图可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一般发展能级越大,辐射区域也越广,即两者大致呈正相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济南在发展能级上属于追赶型,在辐射区域上属于区域型,而宁波在发展能级上属于潜力型,辐射区域属于近地域型;根据材料定义可知,宁波在经济集聚和创新引领方面均强于济南,A错误,D正确;而在区域辐射方面,济南的区域辐射能力强于宁波,其区域协调能力也会强于宁波,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西宁、银川、呼和浩特3个中心城市在发展能级上属于追赶型,且辐射范围较局限于本市区域,故其合理的发展策略应该是打破行政壁垒,几个城市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A正确;大力开发资源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不利于城市的发展,B错误;压缩产业规模和控制人口流动规模都会限制城市经济增长,不利于这些城市的发展,CD排除。故选A。
【点睛】城市首位度不能高低不能反映城市等级高低,城市首位高低,反映了该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之比,首位度越大,城市发展要素在该城市的集中程度越高,城市的影响力越大地位越高。
“去工业化”是指国家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转移,本国只保留研发、销售等核心部门的过程。1980年前后,巴西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20世纪80年代后,巴西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5%,但国家经济却走向了衰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巴西选择“去工业化”是为了( )
A 扩大生产规模 B. 降低生产成本 C. 避免资源枯竭入 D. 优化产业结构
12. “去工业化”未能推动巴西国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其工业( )
A.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B. 国内市场广阔 C. 高端环节竞争力弱 D. 劳动力素质低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巴西“去工业化”不利于扩大生产规模,A错误;降低生产成本并非主要目的,B错误;巴西资源相对丰富,资源枯竭并未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C错误;巴西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转移,本国只保留研发、销售等核心部门将会使得国内各产业比重得到优化,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巴西选择“去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是政府行为,A错误;巴西人口众多,且产品的销售范围不仅包括国内,还有海外,B错误;巴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劳动力素质能够满足一般工业生产,D错误;与发达国家相比,巴西保留的研发、销售等核心环节竞争力弱,对经济的带动不足,C正确。故选C。
【点睛】“去工业化”导致巴西工业仍然集中在资源密集型领域,出口初级产品和中低端制成品,大量进口高技术制成品。在初级产品之中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巴西淡水河谷是全球最大铁矿石出口商。巴西还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牛肉、蔗糖、鸡肉出口国的原因了。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更是国家间竞争比拼的基础实力。
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部,最高海拔1412米,山地垂直分异显著。图1为海南岛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尖峰岭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山地山麓植被为稀树草原,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为( )
A. 由赤道到两极 B. 从沿海向内陆 C. 垂直地域分异 D. 地方性分异
14. 影响尖峰岭700米以下山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地形 C. 水分 D. 河流
15. 由图可知,海南岛降水主要来自(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西北季风 D. 东北季风
【答案】13. D 14. C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海南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低纬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带性植被应为热带季雨林带,但尖峰岭山麓地带受降水少(地形抬升作用弱)等地方性因素影响,植被为稀树草原,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没有体现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域分异的地域分异规律,ABC错误。所以选D。
【14题详解】
尖峰岭700米以下山地植被依次为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及稀树草原,常绿季雨林一般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水分减少,不能满足季雨林全年旺盛生长,演变为落叶季雨林,稀树草原一般分布在降水相对较少的热带草原区,故影响尖峰岭700米以下山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C正确;该地位置较低,气温较高,气温在700米以下变化较小,A错误;地形和河流不是影响山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BD错误。所以选C。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海南岛东部降水量明显多于西部,且降水峰值在海南岛东南部附近,故海南岛降水主要受来自夏季的东南季风影响,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叫做非地带性,如绿洲的分布是呈现为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带性。
2023年11月上旬,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的天气现象主要源于一股强冷空气的袭击。下图示意该月5日14时与6日14时全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天气正经历( )
A. 暴雪 B. 沙尘 C. 雷电 D. 转晴
17. 造成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天气变化的原因是( )
A. 反气旋过境,气压升高 B. 暖锋过境,气流上升
C. 气旋过境,受地形阻挡 D. 冷锋过境,气流下沉
18. 5~6日,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水汽主要来自( )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印度洋 D. 大西洋
【答案】16. A 17. C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据图可知,西南风将南侧充沛的暖湿气流汇入气旋核心区,与北侧冷高压带来的冷半流在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相遇,受地形阻挡,并在自身提供的强烈上升运动推动下发生凝结,从而形成暴雪,A正确,D错误;强烈上升运动导致降水量较大,不会发生沙尘天气,B错误;冬季发生雷电天气较少,C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此次我国东北山区天气变化的最直接成因是来自急剧发展的锋面气旋,是冷锋与气旋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地形的阻碍,导致形成强对流天气,AB错误,C正确;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据图分析,一个急剧发展的锋面气旋从5日起在山东半岛附近生成,随后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靠近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风将来自渤海、黄海充沛的水汽输送至我国东北东部山区,渤海、黄海都属于太平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暴雪,自然天气现象,指自然天气的一种降雪过程。暴雪发生的时段一般集中在10月至翌年4月。在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最大降雪量往往是在春季的“雨水”节气。暴雪的出现往往伴随大风、降温等天气,给交通和冬季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绥阳盆地位于乌江支流洛安江上游洋川河段,盆地及周边地形总体北高南低。绥阳盆地内可见清晰的三级河流阶地,T1阶地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未见砾石层;T2阶地沉积物明显分3层,中层为砾层,以砾径2.5cm的棱角状碳酸盐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洪积特征;T3阶地剥蚀强烈,阶地面形成盆地中的残留孤丘,残留的部分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洋川河在图示河段的流向为( )
A. 东南流向西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东北流向西南 D. 西南流向东北
20. T2阶地砾石层的形成过程( )
A. 沉积速度缓慢 B. 岩石分选性较好 C. 最可能在夏季 D. 河流流量较小
21. T3阶地残留孤丘的形成过程是( )
A. 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D. 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搬运
【答案】19. C 20. C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剖面走向及材料中提到盆地及周边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可以推测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据材料“T2阶地沉积物明显分3层,中层为砾层,以砾径2.5cm的棱角状碳酸盐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洪积特征”可知,T2阶地中层为棱角状碳酸盐岩为主,具明显的洪积特征的砾石层,岩石磨圆度差、分选性差,最可能在夏季洪水期形成,形成过程中河流水量较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T3阶地形成盆地中残留孤丘,残留的部分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说明首先是流水沉积,后来地壳抬升形成河流阶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被保留下的部分形成残留孤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年代越老。
非洲冰鼠是啮齿米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左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 )
A. 昼夜长短 B. 太阳辐射 C. 天敌数量 D. 食物数量
23. 当地时间16:00左右,科研团队某成员观测非洲冰鼠结束,与家人通电话问候晚安,其家人所处的地区可能是( )
A. 伦敦 B. 开普敦(18°E) C. 北京 D. 巴黎(2°E)
24. 当地表积雪徽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③需要调节体温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2. B 23. C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B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CD。故选B。
【23题详解】
当地位于东二区,当地时间16:00,伦敦(0时区)为14:00,开普敦(东一区)为15:00,北京(东八区)为22:00,巴黎(0时区)为14:00。四选项中只有北京处于晚上,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4题详解】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二、综合题:本卷共3小题,共52分。
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20世纪80年代武安是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铁矿、煤炭枯竭,经济迅速走向衰落。
(1)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2)分析武安市近年来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
(3)结合武安市自身特点,说出武安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
【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有铁路、高速公路等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人力支持。
(2)产业结构单一;钢铁产能过剩,销售困难;钢铁生产能源消耗过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政策上压减钢铁产能;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原有矿业企业转型升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安市在河北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图及其相关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钢铁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钢铁工业衰落的原因及振兴措施等相关地理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说明20世纪80年代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可从煤炭资源、消费市场、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位于河北省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从图中可以看出临近河流,水源比较充足;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等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
【小问2详解】
分析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可从生产结构、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环境污染、政策、新技术等方面做答即可。根据材料“产业结构失衡,”可知当地产业结构单一“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可知钢铁市场需求量下降;由于钢铁生产能源消耗过大,根据材料当地“铁矿、煤炭枯竭”,可知成本较高;根据材料可知“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此外政策上压减钢铁产能;新技术革命的冲击,钢铁的替代品增多也是重要原因。
【小问3详解】
本小题的答案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解决措施。可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大科技投入、产业布局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作答。当地煤铁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工业旅游;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原有矿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右图为左图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注:建库前的悬沙数据为多年平均值,建库后的数据为2003-2009年的平均值。
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分别指出两水文站悬沙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上壤盐分的措施。
(3)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出现萎缩,分析原因。
【答案】(1)宜昌站悬沙粒径变细,汉口站悬沙粒径变粗。粗泥沙在库区沉积(或被大坝拦截),宜昌站悬浮的泥沙粒径变细:宜昌-汉口河段含沙量减少,对河床冲刷增强,悬沙平均粒径增粗。
(2)引水灌溉;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
(3)泥沙在库区淤积,出库泥沙减少;退耕还湖、还湿,中上游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来沙量减少;库区蓄水,上游来水量减少,海水侵蚀加剧。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以及河口水盐变化为材料,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三角洲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小问2详解】
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
【小问3详解】
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地貌,可从沙源、动力搬运、沉积环境等展开分析。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大坝拦水拦沙,导致泥沙在库区淤积,出库泥沙减少;由于我国大力实施退耕还湖、还湿,中上游恢复植被等生态措施,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减少,来沙量减少;库区蓄水,上游来水量减少,入海口河流水位更低,海水侵蚀加剧。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西风),夏季无盛行风向(无风,少风)。
(2)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
依据: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说明侵蚀作用较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珊瑚藻相关图文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压带和风带、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材料信息,左图为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读图,该岛位于30°-40°N,根据已学知识和该岛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可知,该岛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结合岛屿上山脉的走向和风频玫瑰图信息提示,该岛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主,夏季无盛行风向。
【小问2详解】
读左图,甲地位于该岛北侧,乙地位于该岛南侧,结合上题结论:冬季为西北风(偏西或偏北风),夏季无盛行风向,可知,甲地位于迎风海岸,风力较大;根据已学知识,砂岩属于沉积岩,读右图,甲地砂岩层厚度较小,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沉积作用较弱;材料信息“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即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和“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提示,甲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较差,反映甲地珊瑚藻生长时期海浪作用相对较强,说明侵蚀作用较强;综上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地海浪作用比乙地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