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胜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性别比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截至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专家指出,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平衡人口性别比。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 B. 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
C. 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 D. 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
2. 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 )
A. 发展教育,普遍提高人口素质 B. 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C. 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思想 D. 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
3. 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大致从2050年前后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增速趋缓 B. 社会福利完善
C. 外来移民增多 D. 生育政策影响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可婚女性人口越少,婚配性别比越大。结合图中可知在未来十几年,农村的婚配性别比上升快速,而城镇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可能是未婚女性迁往城镇,扩大城乡婚配性别比。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明显的原因在于城乡经济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可婚男女比例失衡,因此当前可通过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使得城乡男女比例尽可能协调,B对;我国已经实施二孩政策,但是城乡婚配比差异还在拉大,说明这不是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发展教育以及尊老爱幼与此题无关,A、D错误。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提升,有利于平衡人口性别比,从而平衡婚配比。到这个年龄段婚配时差不多是2050年前后,因此城乡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开始下降。答案选D。
【点睛】2016年1月1日,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指由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将服务时长换算成时间币存入“时间银行”,待自己需要时再取出兑换他人为自己服务的养老模式。1998年我国引入“时间银行”,2018年将其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下图为1998—2020年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过程及数量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初衷是为了( )
A. 充实老人退休生活 B. 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C. 缓解人口老龄化 D. 发挥老年人余热
5. 创新增长期,驱动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 金融服务业发展 B. 劳动力供给过剩 C. 经济水平的提高 D. 政府的支持力度
6. 与乡村相比,城镇的“时间银行”发展更快,主要原因是( )
①志愿者数量多②居民邻里亲近③养老建设水平高④社会养老需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4. B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平均年龄越来越大,社会养老压力大,“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通过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将服务时长换算成时间币存入“时间银行”,待自己需要时再取出兑换他人为自己服务的这种养老模式,有利于减轻我国社会养老压力,故B正确;“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并不是为了丰富充实老年人的生活,主要由年轻人和低龄老年人参与,故A错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故C错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并不是为了发挥老年人余热,而是为了让老年人老了有人帮忙养老,故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创新增长期“时间银行”呈现爆发式增长,“时间银行”爆发式增长说明增长速度极快,能跟爆发式增长对应的,也只有政府政策,故D正确;金融服务业发展促进的是普通银行的增长,与“时间银行”关系不大,故A错误;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不会导致某一年“时间银行”呈现爆发式增长,故B错误;经济水平的提高无法促进“时间银行”爆发式增长,故C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城镇年轻人、低龄老人思想更进步,城镇志愿者数量多,为老人服务的时间总量多,导致城镇时间银行发展快,①正确;乡村居民邻里关系应该比城镇好,即邻里关系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②错误;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社区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社区通常更加发达,具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机构,养老建设水平高,而农村地区的社区资源相对较少,③正确;农村的青年人外出打工较多,留守老人比例较大,对时间银行的需求大,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A。
【点睛】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城市发展的虹吸效应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发展初期中心区域城市主要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周边中小城镇逐渐向中心城市聚集,给中心区域城市带来各种优质资源;当中心区域城市成长为大型城市或一线超大型城市时,因为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高度聚集,资本充裕,所以将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投资、人口、信息等优质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7. 虹吸效应后期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 就业机会 B. 优惠政策 C. 配套服务 D. 城市环境
8. 虹吸效应会使劣势地区( )
A.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B. 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C. 土地利用率不断下降 D. 人口合理容量不断上升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城市发展的虹吸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促使人口向就业机会更多、更优质的地区迁移,A正确;优惠政策不是虹吸效应后期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B错误;城市发展虹吸效应的初期阶段主要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周边中小城镇逐渐向中心城市聚集,给中心区域城市带来各种优质资源,所以城市的配套服务和城市环境主要是城市发展虹吸效应的初期阶段,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虹吸效应下,劣势地区的劳动力、投资等均会呈现减少的趋势,当地相应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也难以得到完善,这会阻碍劣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重劣势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降低劣势地区的土地利用率,AB错误,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关,虹吸效应并不会使劣势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上升,D错误。故选C。
【点睛】大城市虹吸效应是指:中心区域城市在成长期主要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周边的城镇或者是中小城镇逐渐向中心城市聚集,带给区域中心各种优质资源,这会给区域中的中小城市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在这之后,中心区域城市不断发展,当其成长为大型城市甚至一线超大型城市时,因为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高度聚集,资本充裕。将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投资、人口、信息等等优质资源。对大城市来说,这将会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点像滚雪球效应(或马太效应)。
“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了65.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受到多方关注。读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9.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镇落户限制 B. 人口出生率高 C. 城镇房价上涨 D. 农村土地减少
10.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发展 B. 城市环境改善 C. 乡村经济衰退 D. 乡村土地减少
【答案】9. A 10. A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背景,设置两道题目,涉及城镇化、人口迁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9题详解】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主要是因为乡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并未取得城镇户籍,从而增加了城镇常住人口的比重所致,A正确;出生率是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之一,对城镇率没有直接影响,B错误;城镇房价上涨、农村土地减少均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从乡村迁往城镇,影响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因素,A正确;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说明人口向城市迁移,在此过程中城市会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B错误;乡村经济衰退是人口向城镇迁移的结果,并非原因,C错误;乡村土地减少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面积扩大有关,乡村土地减少不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最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户籍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代表人口分布越集中。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动态变化,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明显弱于欠发达省份。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与省会人口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图推测,2000—2020年我国( )
A. 城市人口数量激增 B. 省会人口增长只集中在东部省区
C. 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化 D. 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增强
12. 下列地区中,目前省会城市人口增速最快的最可能是( )
A. 川渝地区 B. 珠江三角洲 C. 长江三角洲 D. 京津冀地区
13. 大多数省会城市吸引人口数量较多的主要行业是( )
A. 行政管理 B. 农副产品加工 C. 旅游与餐饮业 D. 高端产品制造业
【答案】11. D 12. A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代表人口分布越集中,读图,2000—2020年显示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整体是增加的趋势,表明人口分布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增强,所以C错;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不能确定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A错;材料信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动态变化,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明显弱于欠发达省份”提示,省会人口增长不是只集中在东部省区(经济发达的省份),欠发达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的省会城市更明显即欠发达省份省会人口也增长,B错;读图,2000—2020年显示我国部分省份省会人口占比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反映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增强,D对。故选D。
【12题详解】
材料信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动态变化,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明显弱于欠发达省份”提示可知,欠发达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的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更明显,所以相比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欠发达的川渝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更明显,所以目前省会城市人口增速最快的最可能是川渝地区,A对,排除BCD。故选A。
【13题详解】
结合以上分析及已学知识,大多数省会城市吸引人口(普通劳动力)数量较多的主要行业应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大多数省会城市吸引人口(普通劳动力)数量较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应该为旅游与餐饮业,而非农副产品加工,并且普通劳动力从事的主要行业不可能是行政管理和高端产品制造业。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点睛】人口基尼系数越小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分布相对均衡,人口基尼系数越小。人口分布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变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完成下面小题。
TOD开发模式
14. 步行化城区建设有利于缓解( )
A 用地紧张 B. 就业困难 C. 交通拥堵 D. 住房紧张
15. 与一般城市化过程中功能区建设相比,新城市主义城区的特点是( )
A. 用地多样化 B. 功能单一化 C. 居住私密化 D. 社区大型化
【答案】14. C 15. A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人们的出行距离缩短,可以缓解交通拥堵,C正确;步行化城区的建设目的是为了解决城市向郊区无限度蔓延的现状。与用地紧张无关。A错误;步行化城区,能方便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对于就业困难的帮助较小,B错误;步行化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对缓解住房紧张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与一般的城市相比,新城市主义城区拥有相对比较分散的中心,这些分散的中心是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为一体的城区。所以用地多样化,功能齐全,A正确,B错误;该新城市主义城区体现不了居住私密化,C错误;该城区分化了原来的大型社区,社区小型化了,D错误。故选A。
【点睛】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住宅区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17. 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 市中心 B. 街道两侧
C. 主干道交会处 D. 城市绿地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商业区、住宅区与工业区付租能力可知,图中曲线a为商业用地付租能力,b为住宅用地付租能力,c为工业用地付租能力。在各距离段中,②④段住宅用地付租能力最高,因此②④段为住宅区的可能性最大。①③⑤段商业区付租能力最高,商业区的可能性最大。⑥工业区付租能力最高,是工业区的可能性最大,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③和⑤为地租次高峰,并且不位于市中心,因此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可能位于主干道交会处。A错误,C正确;街道两侧和城市绿地都不会形成地租次高峰,BD错误,故选C。
【点睛】众多因素造成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两个方面。距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交通干线、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易形成地租次高峰。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I、Ⅱ所分别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正确的是( )
①阶段I—a阶段 ②阶段I—b阶段 ③阶段Ⅱ一b阶段 ④阶段Ⅱ—c阶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 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的主要原因为( )
①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
③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④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8. D 19. 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结合图并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I人口由市区迁往大城市周边的郊区为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主要是在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即b阶段,②正确;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人口由市区迁往大城市附近的乡村和小城镇,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主要是在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即c阶段,④正确,D正确。①、③表述错误,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由第1题分析可知,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阶段示意市区人口迁往更远的乡村和小城镇,为逆城市化现象。是在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后期,由于市区内部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导致人口被迫迁出,而乡村和小城镇境质量较好以及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市区人口迁入,②③正确,B正确。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高、人口萎缩,为逆城市化的表现并非原因,①、④错误,ABD错误。故选B。
【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特点:起步早,处于后期趋缓阶段,城市化水平高达70% 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民居“一颗印”(见下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南天并均挑出腰槽,正房腰称“大屋,耳房腰和门麻腰裤称“小理“,大小连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一颗印”一楼、二楼的用途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洪捞 C. 气候 D. 地震
21. “一颗印”大小相连通的主要目的是( )
A. 便于雨天穿行 B. 增加居住面积
C. 减少建筑材料 D. 增加太阳辐射
22. “一颗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是( )
A. 人地协调 B. 阴阳平衡 C. 长幼有序 D. 中唐之道
【答案】20. C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一颗印"盛行于云南中部高原区,气候多雨,底层潮湿且多蚊虫,因此主要用作厨房和猪、马等牲畜栏圈;二楼相对干燥,蚊虫少,用于居住,A、B、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21题详解】
大小厦是正房和耳房面向天井挑出的腰檐,无法住人,也不能减少建筑材料,更会遮挡光照,但便于雨天时穿行,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正房多是长辈居住,耳房多是晚辈居住,因此正房高、耳房低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长幼有序理念,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区域不同其自然和人文条件会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饮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会存在差异。因此,此类题型主要从区域的条件进行分析。
大豆种植范围极广,但其分布却高度集中。阿根廷大豆一年两熟,产量仅次于美国、巴西,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近年来,该国大豆种植面积仍有增加趋势。阿根廷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密集地分布在巴拉那河沿岸。下图示意阿根廷北部大豆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影响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分布的区位因素是( )
A. 复种指数高 B. 劳动力丰富
C. 土壤肥沃 D. 气候湿热
24. 阿根廷大豆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巴拉那河沿岸,主要考虑的是( )
A. 取水 B. 排污 C. 运输 D. 防灾
25. 该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导致豆制品积压 B. 提升大豆垄断地位
C. 增加畜牧业产值 D. 加大荒漠化风险
【答案】23. C 24. C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复种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利,肥料、劳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该国大豆产区复种指数无明显优势,A错误;大豆种植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不高,且该国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大豆制品出口量大,但并非人口大国,可推测其劳动力的优势并不明显,B错误;该国大豆产区地处河流沿岸,土壤肥沃,C正确;该纬度范围气温不高,受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影响,降水并不丰富,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河流沿岸,主要是为了获取便捷的交通,方便产品出口,C正确;农产品加工需要一定的水源,但并非主要考虑的因素 A错误;向水体中排污是受政府限制的行为,B错误;将加工企业集中于河流沿岸,不利于防灾,D错误。
【25题详解】
大豆种植业高度集中,说明豆制品市场潜力大,不易出现积压现象,A错误;阿根廷国土面积远小于美国、巴西,该国大豆产量增加幅度有限,难以形成垄断,B错误;该国的大豆产区主要分布在潘帕斯草原,该草原牧业为大牧场放牧业,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会使草场面积缩小,畜牧业产值可能缩小,C错误;潘帕斯草原降水量相对偏少,草场面积减小,耕地增加,会加大荒漠化风险,D正确。故选D。
【点睛】阿根廷大豆生产有利条件:气温较高,能满足大豆生长的热量需求;降水丰富,能满足大豆生长期内的水分需求;大豆生长期水热充足,长势良好;地处中低纬,光照充足;4~5月降水较少,利于豆荚变干、收获。
紫阳县位于汉江上游,产销茶叶历史悠久,其所产茶叶硒元素含量高,保健功能较好。“紫阳富硒茶”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紫阳县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村民获得了乡村振兴的红利。茶园推出“认领”模式,游客认领属于自己的茶园,不仅可以得到茶园提供的新鲜茶叶,还可以享受茶园旅游、茶友会等服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紫阳富硒茶”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得益于其( )
A. 良好的产品口碑 B. 传统的生产方式
C. 丰富的种植经验 D. 独特的自然环境
27. 茶园推出“认领”模式主要是基于( )
A. 市场需求 B. 政策支持 C. 历史悠久 D. 交通便利
28. 茶园“认领”模式有利于( )
①减少中间环节②减少劳动力投入③提高茶叶知名度④促进茶叶深加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6. D 27. A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紫阳富硒茶”的独特性是其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原因,其独特性在于茶叶中富含保健功能较好的硒元素,这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D正确;口碑是在其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得到的效应,但不会仅仅因为口碑而入选,A错误;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丰富的种植经验会使得茶品质较好,但与自然环境相比,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丰富的种植经验不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主要考查的要素,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主要基于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健康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茶园“认领”模式中,消费者可以直接和茶农建立联系,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和过程,从而提高消费者对茶产品质量的信心,A正确;政策、历史不是认领模式的基础,BC错误;由材料可知交通促进了该模式的进行,但也是基于市场前提,因此交通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消费者“认领”茶园后,并不需要本人到茶园劳作。而是认购茶园生产的茶叶,并享受相应的服务。所产茶叶通过物流直接运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通过消费者宣传,提高了茶叶知名度,①③正确;茶园“认领”模式并不一定能减少劳动力投入,主要是产销模式发生变化,该模式对促进茶叶深加工作用较小,排除②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域生产、加工或制造的,其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过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独特的地理标志特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为推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我国西南某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地票制度。地票制度是以地票为手段,将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动态置换,同时保证区域耕地总量不变,实现占补平衡,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土地管理模式可以( )
①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②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③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0. 该土地管理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的大力支持 B. 金融服务的完善 C. 技术水平的提高 D. 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29. C 30. D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土地管理模式可以将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故能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②正确;由图中可看出,通过该土地管理模式取得的地票收益由村集体与农民分成,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④正确;土地管理模式与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①③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城市化推进需要扩大建设用地面积,对土地资源有市场需求,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也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低效建设用地,故实施地票制度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D正确;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与金融服务、技术水平均关系不大,BC错误;该土地管理制度是一种制度创新,应市场需求而出现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政策的大力支持,A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有三个重要标志: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玉溪市包括九个县区,中心城区是红塔区,2015年江川撤县设区。下图为2007年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图。
(1)简述玉溪市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直较高的原因。
(2)推测江川撤县设区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
【答案】(1)红塔区为玉溪市的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高,对外联系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人口、人才资源集中,资源利用效率高;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撤县设区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筑用地快速增加。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云南省玉溪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承载力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直较高的原因可以从对外交流、经济水平、资源、技术等角度进行分析。对外交流方面,红塔区为玉溪市的中心城区,交通通达度高,对外联系便利;经济方面,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制造业发达;资源方面,人口、人才资源集中,资源利用效率高,同时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注意题干要求,要对比撤县设区前后,从环境、土地、资源角度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资源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利用资源,竭泽而渔破坏了资源的承载力;同时,在环境方面,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调节功能受到损伤;土地使用上,撤县设区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建筑用地快速增加,生态用地相对减少,生态环境被不断削弱。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蕴含多重价值。伴随着乡村现代化与城镇化,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濒临消亡。图为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示意图。
(1)简述图示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贵州东南部传统村落分布密集且类型多样的原因。
(3)某中学地理小组在保护当地传统村落研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建议将村民整体迁出。你是否赞同该同学的建议,请简述理由。
【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东(东南)部多西(西北)部少;贵州东南部密度最大,藏北地区极少分布。
(2)东南部地形复杂,因地制宜布局村落;局地小气候明显,建筑风格多样;少数民族集聚地,多元文化使传统村落分布密集多样;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受现代化与城镇化影响小;村落发展历史悠久。
(3)赞同: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减少自建建筑对传统村落景观的影响;有利于统一规划、保护性的开发。不赞同:缺少原住居民活动,劳动力减少及传统文化流失;移民搬迁安置费用大;村民需要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故土情节难离。
【解析】
【分析】本题以传统民居为背景,涉及其空间的分布特征、东南部分布密集的原因、对传统村落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分析等,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区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些村落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区域,分布明显不均。其次,分布上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格局。再者,村落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由于高海拔地区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因此传统村落的分布体现为自然环境良好的贵州东南部密度最大,在藏北地区极少。
【小问2详解】
贵州东南部传统村落分布密集且类型多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该地区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形崎岖,多山地和丘陵,这种地形特点使得村落分布较为密集,同时多样化的地形、存在差异的小气候也为村落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提供了基础。其次,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的发展,为村落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贵州东南部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地,民族众多,文化多样,这也使得村落类型多样化。最后,历史上该区域交通不便,相对封闭,这也使得传统村落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同时也减少了外界文化对当地村落的干扰,保持了村落的原始性和多样性。
【小问3详解】
不赞同。首先,传统村落不仅仅是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村民是村落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将他们迁出会导致村落文化失去传承主体,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空洞和无力。其次,村民迁出会导致村落空心化,失去生活气息和人气,从而加剧村落的衰败和消失。再者,将村民迁出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村民安置、就业、生活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也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冲突。还有村民对故土情节难离,在思想上会有冲突。赞同:整体将村民迁出,可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迁出到环境更好的地区,可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部分村民会重新修建房屋,会对传统村落景观产生影响,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迁出后可以统一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保护性的开发。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明斗南(海拔1800米)位于滇池之畔,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花卉市场。斗南不仅是世界最大的鲜花种植中心,也是集散中心,其出口鲜花主要销往韩国、日本。优质花卉种植最适宜气温在12℃~30℃之间,且需要强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因为鲜花也有知识版权。斗南要成为世界第一花市,还必须培育优质鲜花品种。一些高端鲜花品种,需要知识版权才能商业种植。近年来,我国对高端鲜花需求大增,但产品主要来自国外。左图为昆明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地理位置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昆明鲜花品质优良的原因。
(2)斗南作为亚洲第一大花卉市场,说明其出口鲜花畅销韩、日等国家的原因。
(3)说明斗南鲜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4)面对我国高端鲜花需求不断增加,提出斗南高端鲜花产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凉爽;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满足优质鲜花生长温度要求;地处高原,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优质鲜花生长。
(2)自然条件优越,鲜花产量大且品质优良;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低;韩、日距离中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高速公路发达,且距离机场较近,运输便利;韩、日鲜花产量低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鲜花需求量大。
(3)增加区域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区域相关基础(交通等)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鲜花培育的专业人才;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质品种的鲜花;引进优质的鲜花品种,开拓国内市场。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斗南鲜花培育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远距离市场的影响因素、农业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可从光、热、水、组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角度作答,同时还需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由材料可知,优质花卉种植最适宜气温在12℃~30℃之间,且需要强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较高,夏季时由于海拔高而气候较为凉爽,冬季由于海拔高冷空气影响较小,符合优质花卉生长的温度要求;昆明地处高原,大气较为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较高、光照充足,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温度较低,导致昼夜温差较大,满足优质花卉生长的昼夜温差要求。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远距离市场的影响因素,可从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成本等角度作答。日韩作为市场消费地,鲜花畅销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水平较高有较大关联;根据材料可知,斗南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的花卉品质优良,在日韩市场具有较大竞争力;斗南位于我国西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都较低,花卉的生产成本较低,在日韩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斗南周边的高速公路发达,距离机场较近,运输较为便利。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产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可从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作答,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斗南鲜花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吸引当地居民更多地加入鲜花种植行业,能够增加区域就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地收入;花卉种植、运输过程中都需要交税,斗南鲜花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斗南鲜花产业的快速发展会促进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可从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高收益等角度作答。从材料可知,鲜花也有知识版权,因此发展高端鲜花产业需要有鲜花培育方面的专业人才,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有了人才,还需要培育设备,因此还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从材料可知,目前我国对高端鲜花需求大增,但产品主要来自国外,因此可以引进国外优质的鲜花品种并培育,开拓国内市场。胜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性别比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截至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专家指出,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平衡人口性别比。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 B. 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
C. 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 D. 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
2. 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 )
A. 发展教育,普遍提高人口素质 B. 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C. 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思想 D. 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
3. 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大致从2050年前后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增速趋缓 B. 社会福利完善
C. 外来移民增多 D. 生育政策影响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是指由年轻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将服务时长换算成时间币存入“时间银行”,待自己需要时再取出兑换他人为自己服务的养老模式。1998年我国引入“时间银行”,2018年将其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下图为1998—2020年我国“时间银行”的发展过程及数量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我国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初衷是为了( )
A. 充实老人退休生活 B. 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C. 缓解人口老龄化 D. 发挥老年人余热
5. 创新增长期,驱动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 金融服务业发展 B. 劳动力供给过剩 C. 经济水平的提高 D. 政府的支持力度
6. 与乡村相比,城镇的“时间银行”发展更快,主要原因是( )
①志愿者数量多②居民邻里亲近③养老建设水平高④社会养老需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城市发展的虹吸效应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发展初期中心区域城市主要靠积聚周边的生产要素发展,周边中小城镇逐渐向中心城市聚集,给中心区域城市带来各种优质资源;当中心区域城市成长为大型城市或一线超大型城市时,因为优质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高度聚集,资本充裕,所以将会从劣势地区吸引人才、投资、人口、信息等优质资源。完成下面小题。
7. 虹吸效应后期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 就业机会 B. 优惠政策 C. 配套服务 D. 城市环境
8. 虹吸效应会使劣势地区( )
A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B. 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C. 土地利用率不断下降 D. 人口合理容量不断上升
“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了65.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受到多方关注。读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9.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镇落户限制 B. 人口出生率高 C. 城镇房价上涨 D. 农村土地减少
10.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发展 B. 城市环境改善 C. 乡村经济衰退 D. 乡村土地减少
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人口分布集中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代表人口分布越集中。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动态变化,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省会城市相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优势要明显弱于欠发达省份。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分布基尼系数与省会人口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图推测,2000—2020年我国( )
A. 城市人口数量激增 B. 省会人口增长只集中在东部省区
C. 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化 D. 省会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增强
12. 下列地区中,目前省会城市人口增速最快的最可能是( )
A. 川渝地区 B. 珠江三角洲 C. 长江三角洲 D. 京津冀地区
13. 大多数省会城市吸引人口数量较多的主要行业是( )
A. 行政管理 B. 农副产品加工 C. 旅游与餐饮业 D. 高端产品制造业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完成下面小题。
TOD开发模式
14. 步行化城区建设有利于缓解( )
A. 用地紧张 B. 就业困难 C. 交通拥堵 D. 住房紧张
15. 与一般城市化过程中功能区建设相比,新城市主义城区的特点是( )
A. 用地多样化 B. 功能单一化 C. 居住私密化 D. 社区大型化
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距离段”,表示住宅区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17. 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 市中心 B. 街道两侧
C. 主干道交会处 D. 城市绿地
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I、Ⅱ所分别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正确的是( )
①阶段I—a阶段 ②阶段I—b阶段 ③阶段Ⅱ一b阶段 ④阶段Ⅱ—c阶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 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Ⅱ的主要原因为( )
①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②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较完善
③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④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云南中部高原区的传统民居“一颗印”(见下图),正房多为三间,由长辈居住,左右各一间或两间耳房,由子女居住:底层为厨房和猪、马牲畜栏圈,楼上房间供人居住、储存粮食和杂物等:正房、耳房面南天并均挑出腰槽,正房腰称“大屋,耳房腰和门麻腰裤称“小理“,大小连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一颗印”一楼、二楼的用途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洪捞 C. 气候 D. 地震
21. “一颗印”大小相连通的主要目的是( )
A 便于雨天穿行 B. 增加居住面积
C 减少建筑材料 D. 增加太阳辐射
22. “一颗印”正房、耳房的高度差异,主要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是( )
A. 人地协调 B. 阴阳平衡 C. 长幼有序 D. 中唐之道
大豆种植范围极广,但其分布却高度集中。阿根廷大豆一年两熟,产量仅次于美国、巴西,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近年来,该国大豆种植面积仍有增加趋势。阿根廷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密集地分布在巴拉那河沿岸。下图示意阿根廷北部大豆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影响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分布的区位因素是( )
A. 复种指数高 B. 劳动力丰富
C. 土壤肥沃 D. 气候湿热
24. 阿根廷大豆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巴拉那河沿岸,主要考虑的是( )
A. 取水 B. 排污 C. 运输 D. 防灾
25. 该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导致豆制品积压 B. 提升大豆垄断地位
C. 增加畜牧业产值 D. 加大荒漠化风险
紫阳县位于汉江上游,产销茶叶历史悠久,其所产茶叶硒元素含量高,保健功能较好。“紫阳富硒茶”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紫阳县积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村民获得了乡村振兴的红利。茶园推出“认领”模式,游客认领属于自己的茶园,不仅可以得到茶园提供的新鲜茶叶,还可以享受茶园旅游、茶友会等服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紫阳富硒茶”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得益于其( )
A. 良好的产品口碑 B. 传统的生产方式
C. 丰富的种植经验 D. 独特的自然环境
27. 茶园推出“认领”模式主要是基于( )
A. 市场需求 B. 政策支持 C. 历史悠久 D. 交通便利
28. 茶园“认领”模式有利于( )
①减少中间环节②减少劳动力投入③提高茶叶知名度④促进茶叶深加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为推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我国西南某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地票制度。地票制度是以地票为手段,将农村低效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可利用的发展空间,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动态置换,同时保证区域耕地总量不变,实现占补平衡,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该土地管理模式可以( )
①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②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③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0. 该土地管理制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的大力支持 B. 金融服务的完善 C. 技术水平的提高 D. 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玉溪市包括九个县区,中心城区是红塔区,2015年江川撤县设区。下图为2007年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图。
(1)简述玉溪市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一直较高的原因。
(2)推测江川撤县设区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原因。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蕴含多重价值。伴随着乡村现代化与城镇化,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濒临消亡。图为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示意图。
(1)简述图示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贵州东南部传统村落分布密集且类型多样的原因。
(3)某中学地理小组在保护当地传统村落研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建议将村民整体迁出。你是否赞同该同学的建议,请简述理由。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明斗南(海拔1800米)位于滇池之畔,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花卉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花卉市场。斗南不仅是世界最大的鲜花种植中心,也是集散中心,其出口鲜花主要销往韩国、日本。优质花卉种植最适宜气温在12℃~30℃之间,且需要强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因为鲜花也有知识版权。斗南要成为世界第一花市,还必须培育优质鲜花品种。一些高端鲜花品种,需要知识版权才能商业种植。近年来,我国对高端鲜花需求大增,但产品主要来自国外。左图为昆明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地理位置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昆明鲜花品质优良的原因。
(2)斗南作为亚洲第一大花卉市场,说明其出口鲜花畅销韩、日等国家的原因。
(3)说明斗南鲜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4)面对我国高端鲜花需求不断增加,提出斗南高端鲜花产业发展可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