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目标】
1.通过罗马帝国在具体时空条件下的政治、经济、思想上产生的变化,能简要叙述西欧封建社会的一般特征;对比拜占庭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版图,从经济、文化角度理解拜占庭帝国得以存续的原因;通过分析俄罗斯帝国的形成历程,从政治、文化方面理解俄罗斯帝国对前一文明阶段的继承与独特性。
2.通过观察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版图变化,进一步提高从历史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结合具体的时空条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西欧、东欧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进一步感知人类社会文明多元的特性。
【教学过程】
1.导入-亚欧民族大迁徙
东汉时,与匈奴战争不断,匈奴在战败后,不断西迁,西边的游牧民族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也纷纷开始西迁,除了哥特人之外其他的日耳曼、斯拉夫蛮族纷纷在匈人的战略压力下逃到罗马帝国境内躲避。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危机不断,统治岌岌可危,终于在和日耳曼人的斗争下,于476年灭亡。从此在这片国土上,成立了一系列日耳曼人的国家,欧洲社会从此开启新的篇章。
概念释义:中古时代
材料一:中世纪(the Middle Ages 或 Medieval)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15 世纪的那一千年称作中世纪,意为希腊罗马文明与文艺复兴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侯健新《关于“中世纪”这个概念》, 历史教学问题 2014(5):20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引言
【师】通过对比两则材料,可知,中古世界时间段为5-15世纪,而这一时期在西欧历史上又被称为中世纪,这也是定位西欧社会的专有名词,但随着学界的研究,中世纪的名称逐渐淡化。
2.新课讲授
(1)西欧封建社会特点
【学习任务】通过文字或图片史料分析西欧封建社会三大特征的形成过程,建立封君封臣制度与庄园制度的联系。
①封君封臣制度
形成背景: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以后,并没有全盘抛弃罗马帝国的一些传统,比如奴隶制,就保留下来,并做了改良,奴隶也可以分到一些土地,逐渐成为国家的生产者阶级。(日耳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的结合)
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的“三种人”,为我们展示当时西欧社会重要的三个阶层,右边侧耳倾听姿势的是农民,负责种地,农业对当时西欧社会来说仍然非常重要。(自然经济为基础)
中间一位是骑士,专门负责打仗,说明当时社会需要这样一种专门从事武力的群体保障领主的安全,社会比较动荡,在这样的环境下,西罗马帝国发达的商品经济已经衰落(社会动荡,商品经济衰落)
在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一种属于西欧独特的制度产生,即封君封臣制。
内容:国王把土地和人民赐给效忠于他的贵族、臣子,或者地方领主把土地赐予亲兵,得到土地的便成为“封臣”,可以把他所拥有的土地继续赐给他的臣子,以此类推。(展示封君封臣关系的图片)
【指导阅读】“学思之窗”关于封君与封臣的史料
【引导回答】封君与封臣各有义务,封臣的义务更重。国王和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的统治阶级,各级封建主的领地并不受国王管控,在领地内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及财政权。一些封建主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往往从不同封建主那里同时领受土地,就会出现一个封臣拥有两个及以上的封君,这样最终导致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②庄园制度
【过渡】封君分封土地时,连同土地上的农民一道分给封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庄园。庄园伴随封君封臣制度而产生。
【指导阅读】“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问题】土地分为几类?如何耕种与分配?在庄园生活的有几类人?
【引导回答】
1.土地分为两类,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
2.领主的土地有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农民的份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由农比农奴拥有更多的自由,但两者都要为领主提供劳役。
3.庄园内设有教堂,以及神父的房子,农民、领主、神父是在庄园内生活的群体。宗教生活也是西欧庄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点:
1.西欧庄园的基本设置满足领主和农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
2.为了维护庄园秩序,设有庄园法庭,是一个独立的司法单位。
③农奴制度
【指导阅读】阅读“探究与拓展”史料,理解农奴的地位。
【引导回答】农奴被固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需要向主人交租纳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产,有自己的财产,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农奴还有自己的家庭,不能被主人随意拆散。还有机会参与司法审判,从各方面来说,比奴隶的境遇要好得多。所以,农奴制度是在更先进的生产关系中而出现的。以奴隶为主的生产关系演变为以农奴为主的生产关系。
【过渡】以上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制度以及农奴制度就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三大特征。梵蒂冈,世界最小的国家,也是教皇国,只有0.44平方公里,但在世界各地拥有房地产超过5000处,也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中,圣彼得大教堂不仅是梵蒂冈的教堂,也是罗马城的教堂,此外,罗马还拥有700多座教堂和修道院。足以看出,基督教在罗马以及西欧社会的重要地位。而在绘画作品-中古西欧的“三种人”中,左边这位是僧侣,神职人员负责与上帝进行沟通,在西欧宗教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现实中天然存在着历史的端倪。
(2)基督教在西欧的发展
【基督教发展示意图】
基督教的传播: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逐渐扩展到欧洲国家,中古时期,成为西欧社会最重要的宗教。
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经济、思想、政治角度分析)
第一,教会同样拥有大量地产,并对信徒征收什一税,加重农民负担;
【解释】《圣经》中“农牧产品的1/10属于上帝,”教会据此开始向教徒征收什一税,所征实物按照产品性质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税额负担很重。
第二,通过繁琐的教会礼仪控制民众精神生活,宗教戒律束缚人性的发展;
【举例】由简单的洗礼和圣餐礼至13世纪发展成7种仪式,分别是洗礼、圣餐礼、坚信礼、悔罪礼、婚礼、终敷礼、授升职礼。通过这7种宗教礼仪,教会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牢牢地控制每个教徒,使他们不敢有自由、自主的非分之想,以巩固教俗封建主的政治统治。
第三,影响世俗政治,教权与王权开始相辅相成,后来教皇在政治生活中要求更多的权力,自然会与国王产生冲突。
【举例】从丕平献土(教权与王权的第一次合作)到卡诺莎之辱(王权受制于教权的表现)
【过渡】尽管在中古西欧,我们看到教会对教徒严苛的控制、农奴悲惨的生活,但对于任何一段历史时期,我们都不能一概而论,任何事情都处于发展变化中。正如两位学者所说: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只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充满变化,迎接曙光的年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即使早期中世纪也不是“黑暗时代”,而是“现代欧洲文明的漫长早晨”。黑暗中透着曙光,野蛮的行径中体现着某种观念和原则。
—侯健新《关于“中世纪”这个概念》
下面来看中古晚期西欧社会出现的变化。
(2)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学习任务】通过中世纪庄园示意图、英格兰、法兰西地图,理清这一时期西欧在政治、经济与思想方面的主要特点。
①王权的强化
封君封臣制度造成分裂割据,国王开始强化王权,以英格兰与法兰西为例。
【任务一】观察四幅图片,对比英格兰和法兰西控制地域有何变化
【问题1】:英格兰在法兰西的领地有何变化?法兰西王室在15世纪后半期的领地有何变化?
【引导回答】:法兰西强化王权的途径—通过征服与联姻扩大王室领地,通过地图可以得知,12世纪下半期英格兰在法兰西的领地很多,其中有一块领地是亨利二世之妻阿奎丹女公爵的领地,可以得知联姻在当时被当作扩大领地的一种手段。12-14世纪,法兰西的领地领地逐步扩大,英格兰在法兰西的领地急剧减少。15世纪后半期,法兰西独立封建主的领地已经很少,王室领地再度扩大。
【问题2】:英格兰在15世纪后半期领地如何分布?
【引导回答】:英格兰强化王权的途径—英格兰在与法兰西争夺领地的战争中陷入不利,国内的封建主与贵族不断与王室进行斗争,为了缓解与贵族的争端,1295年,国王召开贵族、骑士与市民组成的议会,广泛参与国家政治、司法、财政活动,议会成为英国重要的国家机关。15世纪后半期陷入了贵族内战,之后通过两大家族联姻结束战乱,兰卡斯特家族建立都铎王朝,开启了英国王权强化的顶峰时代。除了英法两国,15世纪末,西班牙与葡萄牙也形成独立国家。
【问题3】王权不断强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引导回答】从强化王权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例如对于教会的冲击、议会的发展、领土主权意识的强化方面。
第一,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第二,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第四,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过渡】王权加强的过程中,经济不断发展,于是庄园的形式不再满足封建主的日益丰富的生活,城市应运而生。
②城市的出现
【任务二】观察图片史料、结合西欧庄园的特点,解释城市出现的原因和发展概况,建立城市发展与王权强化的联系。
出现原因:
【观察绘画作品“耕种的农民”】
第一,铁犁牛耕的使用更加广泛,还有马耕,耕地面积扩大,实行三圃制,谷物的生产成倍增加,葡萄种植和园艺果业也得到广泛发展,生产工具进步,耕地面积增加,手工业和商业复兴并繁荣。
第二,西欧社会发展进入稳定时期,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自治原因:庄园的基础上,西欧各地兴起了城市,依然是封建主对城市进行控制,居民没有完全脱离农业,也有一些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但是封建主对城市居民的控制对他们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自治过程:市民开始反抗封建主,争取自治。谈判、武装暴动、金钱赎买是主要方式。而城市往往会支持王权以此来对抗封建主。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国王授予特许状。【举例法国琅城起义】
【材料阅读】课本“学习拓展”,“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和“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合约”,引导分析中古时期欧洲市民的法律地位。
【引导回答】
城市市民合法买卖土地的权力得到国王保护;
城市市民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这种自由以及他们的财产权收到了法律的保护;
对市民的审判由城市进行,不受领主或其他市镇司法机关的审判,说明城市市民的基本特征是拥有自由人身份。
自治影响:
【阅读材料】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
第一,为城市大学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宽松的社会环境,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第二,培养出市民阶级,逐步发展成资产阶级,并支持国王加强王权。
③基督教会与王权的斗争—以阿维农之囚为例,王权的不断强化,使得教权对于世俗政治的干涉逐渐减弱。
③文艺的复兴
加洛林文艺复兴,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至9世纪,由查理大帝及其后继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与科学的复兴运动。查理曼结束了这片土地上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战乱。在他统治期间,社会秩序被重建,城市经济开始繁荣,在此基础上,查理曼及其儿子路易一世开始资助扶持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期间内,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研究等都有了大幅发展,因为这些文化发展的灵感都来自于罗马帝国,因此这一文化运动也被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加洛林文艺复兴”这一名称并非是当时的人对此的称呼,实际上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学者让-雅克·安培在1830年左右提出,并在20世纪被学界广泛接受。虽然名称中借用了“文艺复兴”一词,但正如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进行复刻一样,“加洛林文艺复兴”也并非是罗马帝国时期文明的重现,它实际上欧洲文明的一次自我发展。
【过渡】罗马帝国395年分裂,西罗马帝国因蛮族的入侵彻底灭亡,东罗马帝国依然存续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同时俄罗斯也开始逐渐兴起并强大,跟随这两大帝国,了解东欧社会的发展概况。
(3)拜占庭与俄罗斯
【学习任务】通过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变化以及俄罗斯的扩张进程,了解东欧社会的基本情况。
①拜占庭
【任务一】观察6-7世纪的包占廷帝国,分析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经济、文化有何影响
【引导回答】
经济:位于亚欧非三洲交界处,交通非常便利,商业贸易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是重要的商业城市。
文化:继承了古希腊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军事:抵御了蛮族的多次入侵,还能不断扩张,国王查士丁尼在位,拜占庭最为强盛,疆域包括北非、意大利等;
法律:注重用法律手段治理偌大的帝国,在位期间编写的《查士丁尼法典》、之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延伸】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过程:
影响:
对罗马帝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对后世:对世界的司法和立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征服战争消耗了自身的势力,领土广大,被统治者起义不断,还有斯拉夫人的入侵,种种打击之下,拜占庭帝国失去往日的辉煌,13-15世纪的拜占庭,遭到艾斯曼土耳其的侵扰,双方的斗争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终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②俄罗斯
【过渡】在拜占庭的落日余晖中,东面的斯拉夫国家逐渐发展并壮大,就是后来的俄罗斯。
【师】结合历史纵横,基辅罗斯的发展,标出时间节点,概括发展过程
9世纪,基辅罗斯形成,受到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与改造,宗教和拜占庭一样,为东正教。1240年,蒙古远征军攻陷基辅,基辅罗斯随后落入蒙古统治之下。通过地图看到,莫斯科公国在反抗蒙古的过程中,逐渐强大起来,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起来。伊凡四世是留里克王朝最后一位沙皇,以残暴的专制统治出名。这副绘画作品“伊凡四世”形象展现伊凡四世的性格,17世纪末,已经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总结】5-15世纪的欧洲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与上古时期截然不同的面貌,向着更加高级的形态演变,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区域因为自然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发展时间和程度上又有差别,但都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罗马共和国
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
习惯法—成文法
公民法—万民法
《民法大全》完成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