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庖丁解牛》课件(共47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南怀瑾先生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
面对春秋战国的纷乱社会,孔孟以“仁政理想”,主张“养民”“教民”,希望重建一个黎民不饥不寒、明孝悌、知礼仪的理想社会。儒家关心的是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更像粮店,帮助人们解决温饱等实际问题。
道家所关心的,则是形而上的哲学问题,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自我保全的问题。所以道家更像药店,帮助人们解决精神困扰,帮助人们守护心灵净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药店,探寻一下庄子给世人开了一副怎样的养生秘方?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大宗师》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情,甘如甜酒。君子清淡却亲切,小人甘甜却易断绝。
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积累基础字词;赏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通过细读庖丁“解牛经”,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进而理解“养生之道”的含意,从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补充拓展,认识“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一群人在人家梦里打来打去,
有意思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宜。
我的坐骑可是纯天然无污染。
死亡,美妙的长眠,
值得高歌一曲,啦~~~
同学眼中的庄周
庄子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作者简介
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井底之蛙等,都是意蕴丰富、妙趣横生的寓言。
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
《庄子》
作品简介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作者思想
庄子的基本思想
1.批判现实社会--无情的揭露现实,蔑视礼法权贵。
2.向往自由--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3.提出辩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
庄子的思想是没落贵族阶级意识的反映,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常对黑暗现实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作者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
庄子轶事
弃绝功名,追求自由
庄子一开始是想做官的,可是,在他做过漆园吏之后,他觉得做官是对个人精神的一种折磨。虽然做官可以带来荣华富贵,但却会失去人性的自由,于是他决定不再做官。
一天,庄子正在水边钓鱼。楚威王派的使臣带着千金重礼找到了他,要请他去做相国。“楚王很早就听说了您的贤名,想让您费心操劳我们的国事。盼望您能出山相助,上为君王分忧,下为百姓谋福。”使臣讲话很客气。可是,听明使臣的来意后,庄子连钓竿都没放下,就淡然地说:“千金的重礼,真是不少了;一国之相,地位也够高了。不过不知你们是否见过祭祀用的牛呢?喂养它数年,要把它拉去杀掉之前,总是先给它披上有花纹的绸缎,让它风光个够。等到它不得不挨刀时,即便它想舍弃荣华,不要风光,去当一头猪圈中的小猪,却是不可能的了。我还听说你们楚国有一只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君还是把它当作神物,用丝巾包起来,放在锦盒里,供奉在庙堂上。你们说这只龟是愿意作为一把干骨头受人尊重呢,还是愿意活着在泥水里爬呢 ”使臣说:“当然是愿意活着在泥水里爬啦。”庄子说:“所以啊,你们请回吧,我也是宁愿做一只自由自在地在污泥中爬的龟,不愿意做一头先披红挂绿后被人宰掉的牛。”
庄子轶事
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正两脚往前伸直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人死了你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却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哩。她刚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可是她原本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和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化而有了气,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又变化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庄子认为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 ,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那,生与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没有必要悲哀。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想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写作背景
解题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为什么标题不是“庖丁杀牛”或“庖丁宰牛”呢?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使用这种刀时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解牛之礼
西周鸾刀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等祭祀活动中。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根据文章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庖páo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lǚ,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hào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rèn若新发于硎xíng 。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jiàn,恢恢huī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wéi,怵chù然为戒,视为wèi止,行为wèi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yǐ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wèi之四顾,为wèi之踌躇chóu chú满志,善刀而藏cáng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整体感知
根据文章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段):描写庖丁“解牛技艺”;
第二部分(第2—3段): 庖丁讲述“解牛之道”;
第三部分(第4段): 文惠君悟“养生之道”。
品读第一自然段中关于“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文字,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欣赏庖丁解牛的。
文本解析

庖丁为(   )文惠君解(     )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然向(
   )然,奏( )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 )中《经首》之会(  )。
替,给
剖开,分割

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响”

合乎音律

节奏
“所”字结构
“所”+动词=
名词性词组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作者是从哪些个方面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本解析
庖丁解牛
文惠君观看
艺术化
舞蹈化
生动描绘出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突出刀锋之犀利、灵动、飘逸,所到异乎寻常。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又为下文文惠君的赞叹、质疑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了自然的铺垫。
绘形:解、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摹声:“砉”然、“騞”然——莫不中音
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文本解析
【译文】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同“盍”,何、怎么
思考: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品读第二、三自然中庖丁对文惠君的询问的应答文字,认识庖丁的解牛之道。
文本解析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       )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 )止而神欲(    )行。
放下
天道,自然的规律
超过
具体的操作技术
接触
感觉器官的作用
精神活动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译文】
品读第三自然段
文本解析
这段答话层次分明,其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有哪三重境界?
文本解析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
(三年内)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无非全牛也”
第一境界
不懂规律
(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
第二境界
懂得规律
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有余)
第三境界
运用规律
文本解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臣之所好者,道也。
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三年之后
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文本解析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品读第三自然段
【译文】
文本解析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品读第三自然段
【译文】
文本解析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因为视力集中到一点,因此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译文】
庖丁将良庖、族庖和自己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良庖岁更刀”

反衬。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的重要,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
“族庖月更刀”

“臣之刀十九年”

“刃若新发于硎”
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文本解读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和不懂规律固执蛮干的人。
文本解析
《庖丁解牛》的内容层次
庖丁解牛技术出神入化的原因是什么?
细读第三段,筛选相关信息完成以下表格,探究庖丁的“解牛之道”。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所见无非全牛→目无全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每至于族,动刀甚微。
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技术出神入化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表格信息,探究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有哪些?
①理念高于普通厨师,以“求解牛之道”作为目标。
②“执着”。为了“解牛之道”,不懈追求,反复实践,探求规律。
③“得法”。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懂得并且能够利用解牛的规律。
④“谨行”。虽掌握了解牛之“道”,但解牛之时仍然小心谨慎。
⑤“藏锋”。虽踌躇满志,却不露锋芒。
文本解析 第四段
【译文】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文本研读
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悟“养生之道”
1.庄子所讲寓言故事中的“牛”“刀”、“解牛之道”“解牛境界”到底指什么?“庖丁”和“族厨”分别指哪类人?


解牛之道
解牛境界
庖丁
族厨
社会

立身处世之道
人生境界
得“道”之人(懂得自然规律的人)
无“道”之人(不懂自然规律的人)
2. 文惠君说自己“得养生焉”,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何联系?
生命脆弱需保养长寿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悟“养生之道”
总结庄子所传达的“养生之道”:
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应该像庖丁那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像躲避牛身上可能使刀口钝折之处一样,躲避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矛盾,顺着“天然”的缝隙,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生存于天地之间,否则便会像文中提到的“族厨”一般遍体鳞伤,渐渐被社会这头“大牛”吞噬消耗掉。
寓言含义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揭示寓意
我们把这个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于丹<<庄子心得>>
小结
能力拓展: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这篇文章旨在说明养生之道。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不要为善去追求功名,也不要为恶而遭受刑辱,要善于避开一切矛盾、是非,“以无厚入有间”,在矛盾是非的空隙中苟全性命,这样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样的养生之道,实际上是从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发展而来,反映了庄子企图回避矛盾的思想,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
  这种消极的处世哲学曾给后世处在危乱时代的人们或悲观失意的人在避世免祸的行为上以精神安慰,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疗法。
但它也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它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庖丁解牛》中,庖丁遇到牛“筋骨交错”地方就避开,顺其自然,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明知当时诸侯大都崇尚霸道,还是不遗余力地宣扬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庖丁和孟子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之若命,而后有为
人生常遇坎坷,唯有保持一颗处变不惊之心,于无声处沉淀磨练自己,对逆境安之若命,方能在无为后有所作为。
《庄子》有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因此他笔下的庖丁,也能顺其自然,游刃有余。这是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行随心动、心由境转,坦然面对人生风雨,不暗自嗟悼自怨自艾。正如苏东坡于黄州绵绵阴雨中吟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如钱锺书蹲于牛棚之中仍安然读书,甚至完成了皇皇巨著《管锥编》。古语有言“先穷后工”,这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者,更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故当我们自觉身处生活深谷之中,无力有所作为的时候,不妨心平气和地先做好身旁小事,而不是自暴自弃,妄自菲薄。
但安之若命,就真的是无所作为吗?对任何一位有志之士,都断然不是如此。尼采有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看似无为者,实际正在蓄积力量,为的是将来的一鸣惊人。
孟子曾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仁人志士在困境之中保持着庄子所说的平静之心,以看似无为之心默默坚守正道。或如梅兰芳抗战期间蓄须而不为日伪演出,无为于艺术,有为于人格;或如董作宾在外人如火如荼抗战之际在偏远李村中完成巨著《殷历考》,无为于战斗,有为于文化;或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在深远寂静之中为国铸剑,无为于个人,有为于国家……故曰:无为实为有为。若要有宏伟的成就,就必须有所舍弃,有所作为。
庄子所言之安之若命的状态,往往意味着一种智慧的沉潜,而到了应当有所作为之时,这力量当如“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我们正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强盛的国力使我们自感应有所作为。领袖的话铿锵有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美好生活是干出来的”,从辽宁舰到蛟龙号,从高速铁路到神舟飞船、墨子号,中国已在国际舞台上大有所有。而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抓住机遇,以有为之心积极入世,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心如止水,厚积薄发,方能有为于天下。
成语积累
庖丁:古代指厨师。解:分开,剖开。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
庖丁解牛
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游刃有余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踌躇满志
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全:完整。
目无全牛
成语积累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切中肯綮
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批郤导窾
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新硎初试
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官止神行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善刀而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