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复活(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复活(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9.《复活(节选)》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聂赫留朵夫沿着熟悉的街道步行回家,一路上反复想着。刚才他同米西①谈话时的沉重心情到现在始终没有消除。他觉得,他对她并没有什么过错:他从没有对她说过任何对自己有约束力的话,也没有向她求过婚。但他觉得实际上他已经同她联系在一起,已经答应过她了。然而今天他从心里感觉到,他无法同她结婚。“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他反复对自己说,不仅指他同米西的关系,而且指所有的事。“一切都是又可憎又可耻。”他走到自己家的大门口,又暗自说了一遍。
“晚饭我不吃了,”他对跟着他走进餐厅的侍仆柯尔尼说,“你去吧。”“是。”柯尔尼说,但他没有走,却动手收拾桌上的东西。聂赫留朵夫瞧着柯尔尼,觉得他很讨厌。他希望谁也别来打扰他,让他安静一下。他走到客厅——三个月前他母亲去世的地方。这会儿,他走进这个灯光明亮的房间,不禁想起了他同母亲最后一段时间的关系。他觉得这关系是不自然的,令人憎恶的。这也是又可耻又可憎。他想到,在她生病的后期,他简直巴不得她死掉。他对自己说,他这是希望她早日摆脱痛苦,其实是希望自己早日摆脱她,免得看见她那副痛苦的模样。
“不行,不行,必须摆脱,摆脱这些虚伪的关系,抛弃遗产,抛弃一切不合理的东西……对,要自由自在地生活,到国外去,到罗马去,去学绘画……”他想到,“必须赶快辞去陪审员职务,还得同律师商量好这个案件。”
(节选自《复活》第一部第二十八章,有删改)
[注]①米西:公爵小姐,聂赫留朵夫此时的恋人。
1.“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这句话和“可憎!可耻!”相比,在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方面效果更佳,请简要分析。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分析下面评价文中人物的句子,指出其中事理逻辑上的错误并说明原因。
聂赫留朵夫没有对米西有过任何承诺,也没有向她求过婚,因而他不同她结婚是无可厚非的,由此可见他并不是一个可耻可憎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庸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里,通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展现出历史和社会的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____________,活泼轻松又启人深思。作者以“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武技,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____________。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重要原因。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____________,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仇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有力的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中,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的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在其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中的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____________的。虽然他写的是古代社会中的故事,但是其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黑暗腐败的官府,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鲜明的个性。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得之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一得之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C.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的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的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的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的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二、小阅读
7.探究点二 把握情节 赏析手法
《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要给玛丝洛娃钱的时候内心为什么动摇?
8.《复活(节选)》开头聂赫留朵夫纠结于用“您”还是“你”称呼玛丝洛娃,但随即决定用“您”,而为什么最后对玛丝洛娃称“你”了?
9.下面句子作者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有何作用?《复活》(节选)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玛丝洛娃的媚笑,是其风尘女好卖笑求财、灵魂堕落的表现,这种笑,能刺激读者联想到她的不幸经历,引起读者的思考。
B.聂赫留朵夫之所以窘态毕露,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任何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C.玛丝洛娃“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顺从”表明她程式般履行监狱管理人员要求的行为,已经习惯了监狱生活。
D.聂赫留朵夫所感觉到的玛丝洛娃身上的“同他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指的是玛丝洛娃所表现的对人的冷漠、鄙夷不屑的态度。
1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吊在自己脖子上的石头”和“不稳定的天平”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此时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意义的思考。
B.“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这些描写,意在表现玛丝洛娃防备副典狱长十分有经验。
C.作者朴素的叙述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如:“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揭露了大小官吏的巧取豪夺。
D.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深入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直接描写,有利于展示他心灵发展嬗变的“复活”过程。
12.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有几次变化,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轨迹?
13.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探望有一种冷淡。请分析这种“冷淡”的由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
列夫 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
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 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探监的人纷纷出去。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像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有删改)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尴尬。
B.面对此时来请求赎罪的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C.小说存在两个聂赫留朵夫,一个是精神的,一个是兽性的,最终非道德战胜了道德,走向了“复活”。
D.离别时,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对他来说比妹妹还亲,是想撇清两者的关系,生怕谈及爱情和婚姻。
1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玛丝洛娃这个人物作了生动细腻的刻画,主要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特别是多次描写了她的笑。
B.小说多次写到副典狱长,他“踱步”“转身”“对着他们”“走到跟前”贯穿在两位主人公的活动中,丰富了他们的形象。
C.小说通过细节描写聂赫留朵夫呼唤玛丝洛娃的小名“卡秋莎”,而且改称“你”,说明聂赫留朵夫嫌恶她,不再尊重她。
D.作者刻画人物,擅长深入人物内心,抓住瞬间的思想感情变化,相对于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更关注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16.选文中聂赫留朵夫探监的情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17.作者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请从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三个角度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心理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这天夜里,玛丝洛娃久久不能入睡。她睁大眼睛躺在板铺上,想着心事。
②她想,她到了萨哈林岛后绝不能嫁个苦役犯,要么嫁个长官,或者嫁个文书,至少也得嫁个看守。他们都是色鬼,想起那个辩护人怎样盯住她,庭长怎样盯住她,法庭上遇见她和故意从她身边走过的男人怎样盯住她。
③她想到许许多多人,就是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因为回想起来太痛苦了,这些往事原封不动地深埋在她的心底。今天她在法庭上没有认出他来,倒不是因为她最后一次看见他时他还是个军人,没有留胡须,如今却留着大胡子,显得很老成,主要是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他。在他从军队回来,却没有拐到姑母家去的那个可怕的黑夜,她在心里把她同他发生过的事全部埋葬掉了。
④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但在那个夜晚以后一切都变了。后来的遭遇使未来的孩子纯粹成了累赘。
⑤两位姑妈都盼望聂赫留朵夫,可是他回电说不能来,因为要如期赶回彼得堡。玛丝洛娃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同他见面。玛丝洛娃服侍两个老姑娘上床睡了,就怂恿厨娘的女儿玛莎陪她一起去。
⑥这是一个黑暗的风雨交作的秋夜,温暖的大颗雨点时下时停。玛丝洛娃虽然熟悉这条路,但或许太兴奋,在树林里还是迷失了方向。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这节车厢里的灯光特别明亮。有两个军官面对面坐在丝绒座椅上打牌。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玛丝洛娃急切地用冻僵的手敲敲窗子。但就在这当儿,火车缓缓开动了。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她又敲了一下窗子,把脸贴在窗玻璃上。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
⑦火车加快了速度。玛丝洛娃也加快脚步跟住火车。就在窗子放下的一刹那,一个列车员走过来把她推开,自己跳上火车。玛丝洛娃落在后头,但她仍一个劲儿地在湿漉漉的站台上跑着,但头等车厢已经离得很远了。接着二等车厢也一节节从她旁边驶过,然后三等车厢以更快的速度掠过,但她还是跑个不停。等尾部挂着风灯的最后一节车厢驶过去,她已经越过水塔,周围一点遮拦也没有了。风迎面刮来,掀起她头上的头巾,吹得衣服裹紧她的双腿。她的头巾被风吹落了,但她还是一个劲儿地跑着。
⑧“阿姨!卡秋莎阿姨[4]!”玛莎喊着,好容易才追上她,“您的头巾掉了!”
⑨“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玛丝洛娃想着站住了,身子往后一仰,双手抱住头,放声痛哭起来。
⑩玛莎害怕了,搂住她湿淋淋的衣服。
“阿姨,我们回家去。”
“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玛丝洛娃想着,没有回答小姑娘的话。
她打定主意这样做。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
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发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有删改)
[注]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名字。
1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写玛丝洛娃夜里想到要嫁个长官或文书,想到盯着她的辩护人、庭长,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她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
B.玛丝洛娃在法庭上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不是他变化太大,而是她不再想起他,有时她会感到苦闷,说明她没有完全麻木。
C.玛丝洛娃在站台看到聂赫留朵夫后便敲他座位旁边的窗子,聂赫留朵夫却对她视而不见,推开了军官,粗暴地将窗子放下。
D.当玛丝洛娃刚被聂赫留朵夫抛弃时,她对生活失去信心,因腹中的孩子而产生活下去的勇气,但从此之后不再相信善良。
1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画线部分对风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和玛丝洛娃内心的悲伤,也暗示了她悲惨的命运。
B.小说节选部分一再强调玛丝洛娃不愿回想当年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有利于表现这件事对玛丝洛娃内心造成的伤害。
C.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既有动作语言描写,也有直接心理描写,这样更充分表现出了玛丝洛娃前后情感的变化。
D.小说节选部分对车站夜晚的描述,回顾了玛丝洛娃遭聂赫留朵夫抛弃的情形,对他们两人性格塑造都很完整全面。
20.在见到聂赫留朵夫前后,玛丝洛娃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1.小说第⑥自然段对车厢内聂赫留朵夫和另一个军官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这句话用了回环、反复、顶针的手法。
(2)更能充分展示主人公内心挣扎的情感回旋,体现出他强烈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污秽和虚伪。
(3)相比“可憎!可耻!”更具有表现力,能让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2.①逗号让划线句成为几个独立的短句。②增强了动作性。③强化了主人公渴望摆脱现状,渴望走上精神复活之路的迫切心理。 3.①隐含前提错误,隐含的前提是“有过承诺,求过婚要结婚”。即如果他“有过承诺”“求过婚”,就必须“同她结婚”,前提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不合事理。②以偏概全,由对婚姻的态度得出对人品的判定是不全面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找到“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和“可憎!可耻!”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点。
形式上不同。原文“又可耻又可憎,又可憎又可耻”运用了回环、反复、顶针的修辞手法,句子表达富有表现力,更加生动形象。改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缺少生动的表现力。
情感表达上不同。回环、反复、顶针手法,能充分展示主人公内心挣扎的回环往复;重复得到“可耻”“可憎”,表现了作者内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强烈不满,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和内心虚伪的强烈反思。改句虽然简短有力,缺少强烈的情感表达。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点符号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把“对”单独隔开,表现出主人公对找到救赎之路的强烈肯定,改变现状的强烈盼望。“到国外去,到罗马去,去学绘画”几个动作单独隔开,形成几个短句,强化了动作性,强化了主人公摆脱现状,离开现有生活的渴望,改变现有状态的急切,也是作者真正向“复活”即将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
原句“聂赫留朵夫没有对米西有过任何承诺,也没有向她求过婚,因而他不同她结婚是无可厚非的”中,隐含前提错误,即如果他“有过承诺”“求过婚”,就必须“同她结婚”,前提条件和结果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不合事理。
原句中的前提条件是“聂赫留朵夫没有对米西有过任何承诺,也没有向她求过婚”,是说聂赫留朵夫在婚姻中的具体表现,对待婚姻的态度。
结论是“他并不是一个可耻可憎的人”,扩大到对于他个人品格的评价上,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用片面的根据、局部的现象来推论整体,结论不一定正确。
4.D 5.B 6.C
【解析】4.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1)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一得之见:谦辞,称自己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见解。根据语境“作者自身的”(作者指金庸)可知,应选用“真知灼见”。
(2)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结合“做到互为启发”分析可知,应选用“相得益彰”。
(3)睚眦必报:像被人瞪了一眼那样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心胸极其狭窄。小肚鸡肠:形容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根据语境“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反对滥杀无辜”可知,应选用“睚眦必报”。
(4)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艺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一般人不一样,指人的性格,行为等独具特色。结合后文“虽然他写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分析可知,应选用“与众不同”。
故选D。
5.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有没有”使句子存在“一面对两面”的问题,排除AC;②“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排除D。
故选B。
6.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结合前后语境分析可知,所补写的分句应与“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结构一致,并与其后的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只有C项符合这两个条件。
故选C。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7.①当聂赫留朵夫把钱团在手心里怕副典狱长看见时,玛丝洛娃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紧捏钞票的手,玛丝洛娃对金钱的欲望非常强烈。
②聂赫留朵夫开始担心这个女人无可救药,她可能会贪得无厌纠缠聂赫留朵夫,所以聂赫留朵夫想要救赎的心开始动摇,在救赎和放弃之间摇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通过“紧盯”这个动词可以看出玛丝洛娃眼中在乎的只有钞票,对金钱的欲望非常强烈。此时的玛丝洛娃已经不是聂赫留朵夫以前认识的那个天真无邪、充满梦想的他爱着的姑娘了,已经从面貌到精神上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通过心理描写表明聂赫留朵夫开始担心玛丝洛娃可能会贪得无厌地纠缠自己;“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因为只提供物质帮助解救不了她,需要在精神上唤醒她,所以聂赫留朵夫想要救赎的心开始动摇,在救赎和放弃之间摇摆。
8.对别人称“您”一般表示尊敬和陌生,称“你”表示亲近和平等。聂赫留朵夫见到被关在监狱里的玛丝洛娃时,她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聂赫留朵夫曾经引诱过年轻的玛丝洛娃,他熟悉的是那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而不是眼前这个饱经风霜、被生活扭曲的女囚犯。这是聂赫留朵夫不知如何称呼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正是因为聂赫留朵夫把玛丝洛娃抛弃了,她才一步一步走向堕落。为此他内心充满内疚,他希望得到玛丝洛娃的原谅,但是也知道这很难,他的内心既痛苦又不知所措,称呼上的纠结正是内心的纠结,该以怎样的身份面对这个被自己害苦的女人呢?
最后,经过一番挣扎,聂赫留朵夫终于坚定决心乞求玛丝洛娃原谅,要唤醒堕落的她,让她恢复温顺善良的本性。所以聂赫留朵夫用“你”的称呼,表明自己平等而诚恳地表达歉意,要弥补当年犯下地过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你”和“您”的区别。“你”和“您”的适用对象以及表达尊重的程度均不同,“您”一般表示尊敬和陌生,“你”表示亲近和平等。见到玛丝洛娃后,聂赫留朵夫犹豫着,“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因为他看到的面前的玛丝洛娃早已经饱经风霜,是一个被生活扭曲的女囚犯,不再是当年他熟悉的那个年轻貌美的“卡秋莎”,并且眼前的“卡秋莎”也并未认出他,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
第二个原因是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时内心的矛盾与纠结。聂赫留朵夫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因为正是聂赫留朵夫把玛丝洛娃抛弃了,她才一步一步走向了堕落,他内心充满了内疚与自责之情。聂赫留朵夫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我来是……”,当面承认自己的罪恶需要很大的勇气,他在犹豫,在退缩,他的内心既痛苦又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身份面对这个被自己害苦的女人,这种内心矛盾的外在表现便是他在称呼上的纠结,所以一开始他选择用“您”来称呼。
最后用“你”来称呼的原因是聂赫留朵夫最终下定决心去唤醒堕落的玛丝洛娃,乞求她的原谅,弥补当年犯下地过错。聂赫留朵夫一想到“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就变得非常激动,“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他被自己洗净身上污垢的勇气感动得不能自抑,似乎又看到了“精神的我”在觉醒,终于鼓起勇气,大声说“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这里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你”,足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以至于忘记了之前内心设定好的称谓,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
9.通过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聂赫留朵夫强烈的负罪感。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的能力。
句子“我来是……”是语言描写,“‘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是心理描写,“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是动作描写,“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是神态描写,这些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聂赫留朵夫强烈的负罪感。
10.B 11.B 12.有三次变化。
①聂赫留朵夫起初用“您”称呼玛丝洛娃,是因为自己是来请求玛丝洛娃原谅的,而且两人之间也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
②后来称呼“卡秋莎”“你”,是因为聂赫留朵夫想得到玛丝洛娃的理解和宽恕,想在情感上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
③再次改为“您”,一方面是因为聂赫留朵夫忏悔和赎罪的想法不被玛丝洛娃理解和接受,让他感觉到与玛丝洛娃之间距离的遥远,有着难以消除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聂赫留朵夫不想让自己表现得太有失自己现在的身份。
④这些称呼上的斟酌变化,反映出聂赫留朵夫尽管很想帮助玛丝洛娃,但内心还是有着犹豫和摇摆。 13.①过往所受伤害大,不愿触及创伤。
②对聂赫留朵夫缺乏信任,不相信像他这样的贵族会愧疚,会赎罪。
③自己麻木,处于深深的堕落之中,已经失去了灵魂。
④现实社会最底层的处境让她对生活、对社会感到厌恶、绝望。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任何牵连”错。根据文中聂赫留朵夫愿意出钱请律师这件事来看,聂赫留朵夫并不是“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意在表现玛丝洛娃防备副典狱长十分有经验”说法错误。这些描写,意在表现玛丝洛娃的贪婪。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中有三次人称的变化。
由原文“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可知,聂赫留朵夫起初用“您”称呼玛丝洛娃,是因为自己是来请求玛丝洛娃原谅的,而且两人之间也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
由原文“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可知,后来称呼“卡秋莎”“你”,是因为聂赫留朵夫想得到玛丝洛娃的理解和宽恕,想在情感上拉近与玛丝洛娃的距离。
由原文“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可知,最后改为“您”,一方面是因为聂赫留朵夫忏悔和赎罪的想法不被玛丝洛娃理解和接受,让他感觉到与玛丝洛娃之间距离的遥远,有着难以消除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聂赫留朵夫不想让自己表现得太有失自己现在的身份。
人称上的变化,潜在的暗示了聂赫留朵夫尽管很想帮助玛丝洛娃,但内心还是有着犹豫和摇摆。让我们看到聂赫留朵夫内心“兽性的我”与“精神的我”展开激烈斗争,充分展示了他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可以看出他最终觉醒,“精神的我”战胜了魔鬼,真实而强大。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
由原文“‘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可知,冷淡是因为过往所受伤害大,不愿触及创伤。
由原文“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您的话真怪”“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可知,冷淡是因为对聂赫留朵夫缺乏信任,不相信像他这样的贵族会愧疚,会赎罪。
由原文“我想请求……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可知,冷淡是因为自己麻木,处于深深的堕落之中,已经失去了灵魂。
由原文“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话好像都已说了……”可知,冷淡的原因是现实社会最底层的处境让她对生活、对社会感到厌恶、绝望。
14.B 15.C 16.①对聂赫留朵夫心存善念,努力自我救赎走向“复活”的肯定;对他作为贵族人性弱点的否定与批判。
②对玛丝洛娃这样的女性遭受欺凌无法“自我复活”的怜悯与同情。
③同时也是作者人性理想的自我寄托。 17.①内心独白:从“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等内心独白,可以看出他内心发生了动摇,对要不要继续请求她的宽恕产生了犹豫。
②对话:“我还有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那您就来吧。”“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等对话表现了聂赫留朵夫已经下定决心唤醒玛丝洛娃,同时救赎自己,开始走向精神“复活”之路。
③全知视角:与魔鬼的对话,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让我们看到聂赫留朵夫内心“兽性的我”与“精神的我”展开激烈斗争,充分展示了他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可以看出他最终觉醒,“精神的我”战胜了魔鬼,真实而强大。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理解错误。从下文聂赫留朵夫出钱给玛丝洛娃请律师的行为来看,聂赫留朵夫并非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牵连,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是因为玛丝洛娃向他要钱的行为出乎自己的意料。
C.“最终非道德战胜了道德”说法错误。应是“最终道德战胜了非道德”。
D.“是想撇清两者的关系,生怕谈及爱情和婚姻”分析错误。这说明聂赫留朵夫从内心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开始由爱情向亲情转变,标志了他人性的复苏。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说明聂赫留朵夫嫌恶她,不再尊重她”说法错误。应是表明聂赫留朵夫想拉进和玛丝洛娃的距离。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能力。
在探监这一情节中,作者描写了聂赫留朵夫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感到内疚,他想解救陷入困境中的玛丝洛娃,他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决心救出玛丝洛娃并与之结婚。同时,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描写了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挣扎,如“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这是他作为贵族人性弱点的体现。所以,这一情节体现了作者对聂赫留朵夫心存善念,努力自我救赎走向“复活”的肯定;对他作为贵族人性弱点的否定与批判。
其次,玛丝洛娃从一个善良纯洁的农村姑娘变成了妓女,又沦为了杀人犯,她遭受了各种的屈辱与欺凌,她曾有过“自我复活”的想法和行动,但都归于失败,作者对其寄予了高度的同情。所以这一段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玛丝洛娃这样的女性遭受欺凌无法“自我复活”的怜悯与同情。
最后,作为俄国的贵族,聂赫留朵夫的身上有着作者的影子,借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作者也写出了自己身上的弱点,他希望玛丝洛娃“复活”,他也希望聂赫留朵夫身上的人性“复活”。所以,这一段也是作者人性理想的自我寄托。
1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运用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
对于托尔斯泰在刻画聂赫留朵夫时成功运用了“心灵辩证法”,可以从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三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从内心独白方面。在选段中,作者对聂赫留朵夫在玛丝洛娃向他要钱时有内心独白的描写。如“‘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拯救玛丝洛娃发生了动摇。“‘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从中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对要不要继续请求玛丝洛娃的宽恕产生了犹豫。而“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则有表明他最后又坚定信心,决心拯救玛丝洛娃。
在对话方面。通过与玛丝洛娃的对话,聂赫留朵夫表现了对玛丝洛娃感情以及唤醒玛丝洛娃同时救赎自己的决心。如“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我还有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那您就来吧。”“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等对话,都表明聂赫留朵夫唤醒玛丝洛娃的决心从动摇到坚定的过程,他不仅要“复活”玛丝洛娃,也要救赎自己,让自己的精神也得到“复活”。
在叙述特点上,这一段采用了全知视角。在描写聂赫留朵夫的内心斗争时,作者将其与魔鬼的对话,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让我们看到聂赫留朵夫内心“兽性的我”与“精神的我”展开激烈斗争,充分展示了他在矛盾中挣扎的艰难。他也曾有过动摇,“‘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但最后“精神的我”战胜了魔鬼,“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他最终觉醒,真实而强大。
18.C 19.D 20.①满心希望聂赫留朵夫回来,兴奋而急切地想要见到他。②在黑暗的泥地里,想到聂赫留朵夫在列车上喝酒玩乐,内心充满了愤恨,想以死来报复他。③肚子里孩子的颤动,让她平静下来,回来后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 21.不同:有详有略。①深入细致地描写了聂赫留朵夫的穿着、神态、动作等;(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两次出现“神秘奇怪的笑容”,粗暴地关窗等)②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
作用:①突出此时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深切关注,带有她的主观感受;②刻画出聂赫留朵夫衣着光鲜行动粗暴和给玛丝洛娃的陌生感;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埋下伏笔。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聂赫留朵夫却对她视而不见”错误,文中没有明确说明聂赫留朵夫是否看见了玛丝洛娃。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D.“对他们两人性格塑造都很完整全面”错误,小说节选部分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只是从玛丝洛娃的角度来写,对他性格的塑造并不是完整全面的。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及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节选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注意从时间顺序,总结情感变化,答题时,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
结合“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分析可知,“满心希望他回来”,玛丝洛娃对他的一种爱恋之情,满心希望聂赫留朵夫回来,兴奋而急切地想要见到他。
结合“他在灯光雪亮的车厢里,坐在丝绒软椅上,有说有笑,喝酒玩乐,可我呢,在这儿,在黑暗的泥地里,淋着雨,吹着风,站着哭”“等一列火车开过来,往轮子底下一钻,就完事了”分析可知,通过“他”和“我”境况的比较,表明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怨恨之情,想以死来报复他。
结合“但就在这当儿,她肚子里的孩子,他的孩子,突然颤动了一下。忽然间,那在一分钟前还那么折磨她、使她觉得几乎无法活下去的重重苦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满腔愤恨,她不惜一死来向他报复的念头——这一切顿时都烟消云散了。她平静下来,理了理衣服,扎好头巾,匆匆走回家去”分析可知,玛丝洛娃彻底埋葬了她与聂赫留朵夫的往事,彻底的绝望了。
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及作用的能力。
对另一个军官的描写客观简单,只抓住了他的动作“一个军官手里拿着纸牌站起来,往窗外张望”“那个军官想放下窗子,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来”。
结合“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等分析,抓住了聂赫留朵夫的穿着、神态、动作等来写的,如“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的外貌描写,两次出现“神秘奇怪的笑容”的神态描写,“粗暴地关窗”的动作描写等,刻画得非常细致。
所以,第⑥自然段对车厢内聂赫留朵夫和另一个军官的描写有详有略。
文章写到玛丝洛娃特意去火车站同聂赫留朵夫见面,玛丝洛娃一跑上站台,立刻从头等车厢的窗子里看见了他,所以此时对聂赫留朵夫的描写突出此时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深切关注,带有玛丝洛娃的主观感受,更加深入细致。
结合“聂赫留朵夫穿着紧身的马裤和雪白的衬衫,坐在软椅扶手上,臂肘靠着椅背,脸上泛着让玛丝洛娃感到神秘奇怪的笑容”“聂赫留朵夫站起来,推开那个军官,粗暴地把窗子放下,这时玛丝洛娃彻底看清了仅一窗之隔的这张陌生的脸上那神秘奇怪的笑容”,可见本处刻画出聂赫留朵夫衣着光鲜行动粗暴和给玛丝洛娃的陌生感。
结合“在那个夜晚以前,她满心希望他回来,因此不仅不讨厌心口下的娃娃,而且常常对她肚子里时而温柔、时而剧烈地蠕动的小生命感到亲切”分析可知,“满心希望他回来”,玛丝洛娃对他的一种爱恋之情,满心希望聂赫留朵夫回来,兴奋而急切地想要见到他。结合“从那天起,她心灵上发生了一场大变化,她不再相信善了。如果她心里发生疑问: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可知,以前的玛丝洛娃是一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女人,而见到聂赫留朵夫之后,玛丝洛娃想要以死来报复聂赫留朵夫,内心变得绝望,所以本处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玛丝洛娃思想的巨变,由怨恨到绝望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