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第8课《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划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① ,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②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③ ?
2.请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任选两人为写作对象,仿照前后的句子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
要求:①紧扣相关句式特点;②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借阿廖沙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 ;
; 我来到西班牙,仿佛听到塞万提斯在大风车旁边讲述哭与笑的滑稽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开始了_________的生活。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________的写作本领。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拒绝。他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反而更加奋发向上。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音容笑貌、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________研究的对象。( ),他________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23岁时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一帆风顺,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自食其果 一蹴而就 观察 终究
B.自食其果 一挥而就 观摩 终于
C.自食其力 一挥而就 观察 终于
D.自食其力 一蹴而就 观摩 终究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B.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C.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D.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5.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中忽视基于自然风貌而注重人造景观、风格__________、色调灰暗单一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取得了瞩目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某些扩建的城市新区,缺乏个性和特色,“千城一面”现象屡见不鲜。从美学角度深入探究这一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改善城市建设现状。中国地域__________,各地风貌丰富多彩。从南到北1.8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东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崎岖的高原,各具特色;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以及青海湖、洞庭湖等各类水系,__________,神州大地__________。然而,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 )。其审美效果是,如果只看建筑风貌,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就与自然割裂开来。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千篇一律 辽阔 各有千秋 众彩纷呈
B.循规蹈矩 寥廓 各有千秋 美轮美奂
C.千篇一律 寥廓 平分秋色 美轮美奂
D.循规蹈矩 辽阔 平分秋色 众彩纷呈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是很难的
B.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很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
C.人们都很难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D.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建树、有所运用、有所研究。
B.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运用、有所建树。
C.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研究、有所运用、有所建树。
D.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②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
③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
④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⑤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
……
⑥遇到债主堵在门口讨债的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
……
⑦我就在这座房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
材料二:
①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狄德罗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伟大文学的根本使命就在于展开生命个体的灵魂冲突。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
②福斯特认为“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因为前者内涵更丰富,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中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人物。她既聪明(在生意上)又愚蠢(在爱情上),既专横任性又坚强果敢,在她身上,同时聚集着可恨与可爱,也勾起读者复杂的心态——既鄙夷又同情。当然,“扁平人物”也并非没有价值。《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体现了“变色龙”“两面派”这类人物的“共性”,令人有鲜明的厌恶感,并在喜剧效果中获得讽刺的快意。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正如福斯特所言:“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出入其间。”
9.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一段反复强调“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突出了“我”的孤苦无依。
B.材料一第二段中“倒霉”“颤抖”等词语真实地揭示了“我”当时紧张、近乎绝望的心境。
C.材料二引用狄德罗的话,其目的在于揭示“圆形人物”更能打动读者的原因。
D.福斯特认为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的价值高于“扁平人物”。
10.下列对材料一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作品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传记体小说,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B.文章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货行外部环境的偏僻、泥泞和内部环境的污浊、腐臭,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
C.从文中对米考伯夫妇近乎滑稽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在对他们寄予了深深同情的同时,又表现出了批判与讽刺。
D.第五段通过外貌、细节、环境描写,表现了米考伯一家生活的不如意,同时也巧妙地暗示出米考伯夫妇二人都爱慕虚荣。
11.材料一运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故事,第一段中的成人视角的我和儿童视角的我交替出现,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请根据材料二对“扁平人物”的论述,以材料一中米考伯先生为例,谈谈他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中的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满怀豪情
狄更斯
我悄悄离开我的观察点,来到附近一处,在那里散步直到10点钟。告诉我时间的不是现在竖立在山顶上的那座尖顶教堂。那时还没教堂呢,而是一所当校舍用的红房子,在我印象中,那应该是所适宜读书的旧房子。
博士的住处是一个很可爱的地方,如果我可以从好像才完工不久的外表来判断,那他可能已为这住所花了不少钱了。我走近时,看到他在花园里散步,仍是那身穿着,好像从我做学生时起,他就一直散步而没停下过。他周围仍是那些伙伴——由于附近有很多高大的树,草地上有两三只看守他的乌鸦,好像它们收到了从坎特伯雷乌鸦来的信,而在密切注视他呢。
知道在远处想让他注意到是绝无可能性的,我就大胆推开门跟在他身后走,好让他转身时看到我。他转过身向我走来时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我,显然压根没想到会是我;然后他仁慈的脸上绽开笑容,他用双手握住我的手。
“嘿,我亲爱的科波菲尔,”博士说道,“你是一个大人了!你好吗?见到你我真开心。我亲爱的科波菲尔,你进步多大呀!你真是——真是——天哪!”我向他问候,还问候斯特朗夫人。
“哦,是的!”博士说道,“安妮很好,她见到你一定很高兴。你一向是她欣赏的人。昨晚我把你的信给她看时,她就这么说的。还有,哦,当然,你还记得杰克·麦尔顿先生吗,科波菲尔?”
“记得很清楚,先生。”
“当然,”博士说道,“当然,他也很好。”“他已经回来了吗,先生?”我问道。
“从印度吗?”博士说道,“是的。杰克·麦尔顿先生受不住那气候,我亲爱的。马克兰太太呢——你没忘记马克兰太太吧?”
忘记那个老兵!就这么快忘记她!
“马克兰太太为他好不苦恼,”博士说道,“真可怜,所以我们就叫他回来了;我们为他活动,让他去了一个小小的专利所,那地方对他特别合适。”
我了解杰克·麦尔顿先生的为人,所以我相信那是一个工作少而报酬高的地方。博士用手扶住我肩头,把他仁慈的脸友好地对着我,一面走,一面继续说道:“喏,我亲爱的科波菲尔,说说你的这个提议。说实话,我觉得很满意,很对我的意思。不过,你就不认为你可以做更好的工作吗?你有资格做许多好的工作呢。你已经建下了修造任何大厦的基础,把你一生的青春岁月献给我能提供的可怜职务,不是很可惜了吗?”
我又很激动了,于是我就用了一种很狂热的口气(我怕是这样)坚持我的请求,并提醒博士说我已有了个职业。
“是呀,是呀,”博士答道,“的确如此。当然,你有了职业,正在见习期中,这很重要。不过,我的好小朋友,一年70镑又算得什么呢?”
“可这使我们的收入就增加了一倍呀,斯特朗博士。”我说道。
“唉呀!”博士说道,“想想看!我并没说严格限定了一年70镑,因为我总想再给我聘用的任何年轻朋友一点另外的礼物。毫无疑问。”博士仍然扶着我肩头走来走去,并说道,“我总想到每年送一种礼物。”“我亲爱的老师,”我说道,我说的是心里话,“我欠你的情分已大大超过我能接受的了——”
“不,不。”博士打断了我的话说道,“对不起!”
“如果你肯接受我所有的那些时间,也就是我的早晨和晚上,并认为这些时间值七十镑一年,你就给了我一种难以言尽的恩惠了。”
“天哪!”博士天真地说,“想想看吧,用那么一点换到那么多!天哪!天哪!如果还有更好的机会,你会去吗,说实话呀,啊?”博士说道,他过去总用这句话十分严肃地激发我们做学生的自尊心。
“说实话,先生!”我按照昔日学校的作风答道。
“那就这样吧,”博士拍拍我肩说道。我们在园中走来走去时,他的手就一直放在我肩头上。
“如果我的工作和那部辞典有关,”我有点结结巴巴地说,但愿这没什么不好,“我就二十倍的快乐了,先生。”
博士站住,笑盈盈地拍拍我肩头,并用一种看上去很得意的神气说道:“我亲爱的小朋友,你说对了。正是那部辞典!”
他那神气就像发现我已洞察了人类智慧的极致一样。
(选自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校舍用的红房子该是一所适宜读书的旧房子,这样的心理感受侧面表现出大卫·科波菲尔对学习或读书的热爱。
B.在花园里散步,仍是那身穿着,好像从我做学生时起,他就一直散步而没停下过,这深刻表现博士不变的个性。
C.杰克·麦尔顿返回英国,博士说是去了“小小的专利所”,而实际是帮助他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这表现出他助人真诚。
D.大卫·科波菲尔和博士斯特朗曾在同一个学校就读,彼此是师兄弟,博士对大卫的关心关爱,凸显出同学友情的真挚。
14.下列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很多内容包含了作家本人的生活事实,被称为“半自传体”小说。
B.小说的主线是主要人物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他最后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C.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读后可以从天真无邪的大卫·科波菲尔身上唤回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D.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劳动人民的正面形象,如保姆佩格蒂、博士斯特朗、律师合伙人希普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高尚品质的最高赞美。
15.这部分文字在叙述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其特点及其效果。
16.有人说“这里的文字写得让读者有异常温暖的感觉”,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臂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切下的咸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你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不知道,”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呢。”
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粗布围裙。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姨婆谈我的问题。我听了吃惊不小。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你要是听了他的一面之词就袒护他,那必然的后果,我愿就我所知,直率地对你说一说。”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哼!”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幢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
1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真实细腻。
B.第二段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慌张不安的心情。
C.“我”和姨婆对话后,“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
D.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18.选文中姨婆的神情是如何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9.本文情节集中紧凑,人物冲突紧张激烈,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说在叙述上有何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穷人多是胖子 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
第一空可根据前文的假设句“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很容易得出“穷人多是胖子”的答案;
第二空可联系前文的现实的真相“穷人肥胖”,可得出此处应为“苗条的人明显多”等答案;文段最后一句是根据前文进行的推测;
第三空可从这种预言能否实现,而且是像贫富的胖瘦一样的角度组织答案。
2. 我来到英国 仿佛听到狄更斯借大卫讲述自己从童年的不幸走向伟大作家的经历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按照题干要求作答,二是要弄清被仿句子的句式:我来到某国,仿佛听到该国某作家在讲述什么(小说内容)三是作家要与其国别一致,不能出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C 4.B 5.示例: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该成语为褒义词。根据语境,应用“自食其力”。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文中形容“写作本领”,应用“一挥而就”。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观摩:观看学习,多指观看彼此的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结合“研究的对象”可知,应选用“观察”。
终究:毕竟,终归。终于:表示经过较长的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是狄更斯努力的结果,应用“终于”。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A、C两项,“比同龄人”与“无法比拟”重复,故排除。
“深刻而丰富”顺序不合逻辑,应是先“丰富”后“深刻”,排除D项。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上文的提示,此处填写的内容应是狄更斯终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原因,“生活积累”“天赋”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6.A 7.D 8.B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①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循规蹈矩”多用以修饰人物,文段中是形容“风格”,应选用“千篇一律”。
②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旷,多用于修饰土地和海洋;寥廓,高远空旷,多用于天空。文段中形容的是“中国地域”,应选用“辽阔”。
③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平分秋色”比较的对象为两方,文段中对象是众多水系,应选用“各有千秋”。
④众彩纷呈,形容事物缤纷多彩。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也有“美好绝妙”的意思。“美轮美奂”多用于建筑、雕塑等,而文段中修饰的是“神州大地”,应选用“众彩纷呈”。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通读括号内语句的上下文,可知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A、C两项的主语为“人们”,B项的主语是“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都暗换了主语,与前文衔接不当,应排除。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序不当:一是“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应该为“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据此排除A、C两项;
二是“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应该是先有所研究,再有所运用,有所建树,据此排除D项。
故选B。
9.D 10.C 11.①儿童视角让成人的世界更真实,使作品增添童真童趣和诗意美,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②成人的眼光来补充说明,同时加入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现状的客观描述,让读者在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同时,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使整个故事更加客观真实。 12.①揭示生活中一类人的共性,体现对生活的高度概括;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喜欢享受,目光短浅、盲目乐观,关爱孤儿、同情弱者,是当时英国众多下层民众的代表。
②与“圆形人物”大卫配合,共同阐释作品主题。“米考伯先生”与“大卫”的交往中,展现了底层人民的悲惨境遇以及彼此间的患难与共、亲密温情,再现了19世纪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既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冷酷社会的批判。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D.“圆形人物”的价值高于“扁平人物”错误,原文福斯特认为“圆形人物”的艺术性要强于“扁平人物”。“艺术性”与“价值”两概念意义不同。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现出了批判与讽刺”错,表现的是对他们的同情。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视角作用的分析能力。
儿童视角的作用是真切地表现儿童的生活,深刻地表现对社会对生活的感受,从最佳的角度在最大的容量中表现社会生活。
本文从成人视角叙述的是对童年的“我”的经历的分析补充说明当时的生存环境。
以儿童视角讲述大卫的成长经历,又以成人视角去审视和评价这段经历,孩子的眼光折射出成人世界的真实面貌,但孩子的单纯天真又让他暂时无法参透这个世界的真相,于是让成年后的自己来做解答和判断,这样不但拓展了叙述的空间,而且充实了人物形象,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
两种叙述视角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读者在感受成熟与幼稚,理性与感性的对比中深入走进文本,解读小说形象、理解主题意义。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材料二提炼出扁平人物的价值:第一段的“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和第二段的“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
然后结合材料一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从第三段的外面描写不难看出米考伯先生讲究排场,爱慕虚荣,故作文雅。他“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从第四段可以看出米考伯先生热心善良。他对人彬彬有礼,对“我”充满友爱。第一次见面时,他详细地向“我”介绍他家的地址。从第六段可以看出米考伯先生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积极。当债主上门追债时,他“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一悲一乐的迅速转换,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写出了米考伯先生窘迫尴尬的生活处境,既表现了他爱享受、不切实际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
结合《大卫·科波菲尔》主题,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童年大卫与米考伯一家人的交往,表现了大卫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再现狄更斯对19世纪英国现实社会的揭露中对底层人物温暖的关照和诙谐的批评。
13.D 14.D 15.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②以一个实习生的视角来表现对心中职业的渴望,让故事显得更加别致;③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故事,便于聚拢人物,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16.这种说法有比较充分的依据:①博士对“我”的爱意,让读者感受人际关系的温暖,博士和“我”对话,他的手就一直放或扶在我肩头上;②博士和“我”谈话中对彼此都认识的人一个个回顾、问候,让读者感受他们待人的热诚;③博士赏识、鼓励和帮助“我”,认为“我”“已经建下了修造任何大厦的基础”,并且为“我”介绍了一份让“我”期待的工作。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D.“彼此是师兄弟”错误,他们之间是师生关系,博士是坎特伯雷校长文中也有“我亲爱的老师”“他过去总用这句话十分严肃地激发我们做学生的自尊心”,这表明我们是师生关系。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正面形象……律师合伙人希普”错,维克菲律师的合伙人希普是一个阴险小人。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叙述特点的能力。
“我悄悄离开我的观察点,来到附近一处,在那里散步直到10点钟”“博士的住处是一个很可爱的地方,如果我可以从好像才完工不久的外表来判断,那他可能已为这住所花了不少钱了”,可知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
“我又很激动了,于是我就用了一种很狂热的口气(我怕是这样)坚持我的请求,并提醒博士说我已有了个职业”,可知以一个实习生的视角来表现对心中职业的渴望,让故事显得更加别致;
“嘿,我亲爱的科波菲尔”“你是一个大人了!你好吗?见到你我真开心。我亲爱的科波菲尔,你进步多大呀!你真是——真是——天哪!”“马克兰太太为他好不苦恼”“真可怜,所以我们就叫他回来了;我们为他活动,让他去了一个小小的专利所,那地方对他特别合适”,可知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故事,便于聚拢人物,增强故事的戏剧性。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把握文本审美特征的能力。
先理解“这里的文字写得让读者有异常温暖的感觉”,文中的“温暖”主要体现在博士对“我”的态度和对“我”的帮助上。
“他转过身向我走来时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我,显然压根没想到会是我;然后他仁慈的脸上绽开笑容,他用双手握住我的手”“博士拍拍我肩说道”,可知博士对“我”的爱意,让读者感受人际关系的温暖,博士和“我”对话,他的手就一直放或扶在我肩头上;
“安妮很好,她见到你一定很高兴。你一向是她欣赏的人。昨晚我把你的信给她看时,她就这么说的。还有,哦,当然,你还记得杰克·麦尔顿先生吗,科波菲尔?”“马克兰太太为他好不苦恼,”“真可怜,所以我们就叫他回来了;我们为他活动,让他去了一个小小的专利所,那地方对他特别合适”,可知博士和“我”谈话中对彼此都认识的人一个个回顾、问候,让读者感受他们待人的热诚;
“如果你肯接受我所有的那些时间,也就是我的早晨和晚上,并认为这些时间值七十镑一年,你就给了我一种难以言尽的恩惠了。”可知博士赏识、鼓励和帮助“我”,认为“我”“已经建下了修造任何大厦的基础”,并且为“我”介绍了一份让“我”期待的工作。
17.C 18.①姨婆“想得出了神”(“沉思”)。表明在处理“我”的去留问题上是棘手的,表现了她纠结的心理。②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在揭露谋得斯通姐弟俩罪恶时,姨婆表现出愤怒之情。③“我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经过唇枪舌剑之后,姨婆取得了胜利,也解决了“我”的去留问题,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19.①文章使用第一人称(或以我的视角来叙事)。②多用对话形式。使情节更加集中。③以“我的去留问题”为线索,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便于展现人物性格,揭示矛盾冲突。
【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的理解能力。
C.“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是错误的。文章开篇写到虽然姨婆给大卫的后爸写了信,但是姨婆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由“‘我不知道,’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呢’。”也能看出来姨婆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心理的把握能力。
文章开篇写到大卫下楼的时候,看到姨婆低着头坐在早餐桌前,并且想得出了神,我知道姨婆想的一定是关于自己去留的事情,从姨婆低头沉思的程度可以看出我的去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姨婆此时内心比较纠结。
当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来到姨婆这里时,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们,并且揭露了谋得斯通姐弟俩对大卫的虐待以及占有了大卫母亲的遗产,在揭露这些罪恶时,姨婆表现出愤怒之情。姨婆在和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据理力争时,“专注地听着”,“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最后说:“……呸!滚开!滚!”,充分表现了她的愤怒。
而当谋得斯通姐弟两个没有带走大卫时,“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可以看出经过唇枪舌剑之后,姨婆取得了胜利,也解决了“我”的去留问题,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方法的把握能力。
本文在叙述的过程中,是以大卫的视角来叙述的,即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
本文在叙述事情时,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通过“我”和姨婆的对话表现出我并不想回到后爸那里;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两个的对话来表现他们姐弟两个的虚伪和狡诈。
本选段围绕“我的去留问题”展开讨论,这一问题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的情节更紧凑集中,并且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从而表现出谋得斯通姐弟两个的虚伪,并且矛盾也在讨论中更尖锐化,可以说“我的去留问题”是小说的线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