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在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使文学景观的内涵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更多的文学作品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这些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并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然后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史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粱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由此可见,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此外,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
材料二:
景观具有多个层级,因而具有多重价值。有地理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以及哲学的、宗教的、民俗的、建筑的、雕塑的、绘画的、书法的价值,有的甚至还有音乐的价值,如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但是这些价值都不及文学的价值。如果没有文学的价值,景观往往无由彰显。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景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虚拟文学景观,一种是实体文学景观。
所谓虚拟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大凡能够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视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都可以称为虚拟文学景观。
所谓实体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景观。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可以称为实体文学景观。
我们常说的文学景观,一般指的是实体文学景观。
凡是著名的文学景观,都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文学景观既是人们的一个登临游览之所,一个引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一个激发文学的灵感与才情的地方,也是一个吸引旅游开发和投资的地方。
文学地理学者还认为,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人们怀念故国、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媒介和载体。通过文学景观,人们可以找回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的自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摘编自曾大兴《论文学景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血脉相连,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
B.文学景观的生成需要一定外在条件,但都离不开名人因素或者名篇因素。
C.相关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凝固为集体记忆,人们借文学景观找到归属感。
D.文学景观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也有其它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综合效应生成的文学景观包含更复杂的文化隐喻,内涵更丰富,更有鉴赏价值。
B.兼具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文学景观,成为该地的文化符号后,才有旅游开发价值。
C.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如果是作者生活、写作的地方,也可称实体文学景观。
D.一个景观可以没有地理的、哲学的或者音乐的价值,但是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苏州寒山寺,建于南朝时期,自唐代诗人张继题《枫桥夜泊》诗后,该寺名声大振。
B.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县秀》而改名西湖,便蜚声天下。
C.潇湘八景在明代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此后无数文人墨客都痴迷于潇湘风景诗的创作。
D.韶关风采楼是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楼名取自赞美余靖的诗句“更加风采动朝端”。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5.为什么当下各地非常重视对文学景观的保护与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
马尔克斯
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不时从车窗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是上午十一点。
“你最好把车门关上。”女人说。
小女孩想把窗子关上,可是车窗锈住了,怎么也拽不动。
她们是这节简陋的车厢里仅有的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地飘进窗子里来。小女孩把她们随身带着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的座位上。自己坐到离窗稍远的位子上。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
小女孩十二岁。那个女人矮小瘦弱,穿的衣服像件法袍。整个旅途中,她一直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十二点了,火车慢腾腾地行驶着。女人低着头,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小女孩脱掉鞋子,然后到卫生间去,把那束枯萎的鲜花浸在水里。
她回来的时候,妈妈正在等她吃饭。
火车徐徐穿过一座铁桥,又经过了一个镇子,镇上另一端是一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平原。
女人停下来不吃了。
“把鞋穿上!”她对小女孩说。
小女孩向窗外望了一下。映入眼帘的还是一片荒凉的旷野。她把剩下的饼干塞进袋子里,连忙穿上鞋。
“梳梳头!”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
“你要有什么事儿,现在赶快做。”女人说,“接下来就算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小女孩点点头。
这是八月的一个礼拜二,小镇上阳光灿烂。小女孩用湿漉漉的报纸把鲜花包好,目不转睛地瞅着母亲。母亲也用温和的目光看了她一眼。
小镇热得像个蒸笼。母女俩下了车,穿过空无一人的车站。
快两点了。在这个时候,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有些人把椅子靠在树荫下,在大街上睡午觉。
母女俩悄悄地走进小镇,她们径直朝神父的住处走去。母亲用手指敲了敲纱门,有人细声慢语地问:“谁啊?”
“我要找神父。”母亲说。
“神父正在睡觉呢。”
“我有急事。”母亲固执地道。
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
“他叫你们三点以后再来。”开门的妇女把声音压得低低地说,“他才躺下五分斚。”
“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母亲说。她的口气很坚决,不过声音还是那么的温和,流露出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感情。
神父用手帕揩拭着眼镜,从里面走出来。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开门的那位妇女的哥哥。“你有什么事?”他问。
“我要借用一下公墓的钥匙。”女人说。
神父瞅了女孩一眼,又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透过纱窗望了望万里无云的明朗天空。
①“天太热了。”他说,“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嘛。”
女人默默地摇了摇头。
“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
“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
“谁?”
“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
神父还是听不明白。
“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神父打量了她一眼。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
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在细雨的淅沥声中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拿出一支老式手枪,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举起枪,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②她随即听到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卧着一具男尸。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神父说。
“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我唯一的儿子。”
神父走到柜子跟前。柜子里的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的。
神父吁了一口气。
“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
女人回答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
神父看看女人,又看看女孩子。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
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
“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都拔掉了。”女孩插嘴说。
“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
神父本人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他叮嘱她们把头包好,免得中暑。
在临街的大门打开之前,神父就觉察到有人把鼻子贴在纱窗上往里瞧。那是一群孩子。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树荫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神父一看大街上的反常样子,顿时就明白了。他悄悄地把大门关上。
③“等一会儿走吧。”说话的时候,他没看那个女人。
“人们都知道了。”神父的妹妹喃喃地说。
“要不从院子的门出去。”神父说。
“那也一样,”他妹妹说,“窗子外面净是人!”
女人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女孩子跟在她的后面。
④“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
“会把你们晒坏的。”神父的妹妹说,“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命。”
“谢谢。”那个女人回答说,“我们这样很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像电影镜头一样,小说的场景从行驶中的火车开始;“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车窗锈住了”等描写,奠定了小说不太明快的叙事基调。
B.透过“鲜花”“丧服”等词语,我们隐约可以猜测到母女俩将要进行的是一场拜祭活动,但拜祭谁,作者故意设下悬念,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并没有提及。
C.随着神父的出场,此前笼罩在母女俩身上的迷雾逐渐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小偷”母亲的身份,让女人变得冷漠而无情。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旁观叙述者的角度,几乎是一种纯客观的摄像式的描写,语言非常节制,和作品内在的浓烈情感形成极大的反差。
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处,神父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母女俩的关心,他主要是从天气状况出发给予母女俩一句很平常的劝说。
B.第②处,从“小偷”中枪后的表现中,我们可以明确“小偷”这一形象并没有被赋予过多的负面色彩,卡络斯·森特诺不是小偷,一切都是小镇人的误解。
C.第③处,神父的举止是为了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的伤害,他的言谈中充满了一种设身处地般的体贴。
D.第④处,神父的这句劝阻多少有点儿无能为力,神父内心所有的波澜只能凝聚在这一句话中,耐人寻味。
8.女人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意?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5分)
9.如欲以“一曲含蓄的母爱的赞歌”为题写一则《礼拜二午睡时刻》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图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割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宛臣恕、预以来,承儔守官十一世,追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稚结此,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雎扶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嬴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捻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窦,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做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纂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疑问。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攽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元稹谓:“诗人以来,木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牌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甫又善A陈时事B律切C精深至D千言E不少衰F世号G诗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其忍弃之”的“其”,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其”意思并不一致。
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的“惟”意思不同。
C.“甫谢”的“谢”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的“谢”意思不相同。
D.“时所在寇夺”的“夺”与《陈情表》中“舅夺母志”的“夺”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是杜审言的后人,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等地漂泊。后参加科举落第后困居长安。
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并且大力赞扬自己。
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受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他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暗地里却怀恨在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
(2)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14.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应该受到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安春雨初霁
【南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北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玩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①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做官后,曾遭贬谪:后靖康之变,北宋沦亡,逃亡南方。
15.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诗开篇直抒胸臆,情感喷薄,后三联情感逐渐回落,全诗情感起伏,由高到低而又浑然一体。
B.陆诗尾联“素衣”一句反用陆机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表现自己不受“风尘”所染
C.陈词上阕写“豪英”在月明花好的杏林中观月赏花,吹笛到天明的情景,充满了风流倜傥的情调。
D.陈词下阕从忆旧游回到当前,“闲登小阁”“渔唱起三更”表现出诗人将悲感化为旷达的大襟怀。
16.“一生心事杏花诗”,两首诗词均用反衬的手法以杏花入诗,请分析诗人借杏花各自抒写了哪些“心事”?(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3)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_”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4)李密《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宋代花事是由大的背景推送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的一大特点便是日常化和大众化。宋人对花的赏爱,很少再有狂欢式的热烈,也并非 A ,佯装高雅之态,而是把花事作为生活中每一天里的一点温暖,一份美丽的点缀。①从宫廷到贵胄到平常人家,买花卖花、种花赏花、咏花送花,故而寄托心志、传递友情、吟咏花事之作 B 。宋人花事是很商业化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②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就连宋徽宗的《宣和官词》中也曾提及此事。③旅店用日送鲜花的方式慰藉客中情怀,也成了当时一种日常化的服务
④宋人爱花,远不止于此。无论是杨万里言及的“胆样银瓶玉样梅”,李弥逊笔下的“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林希逸眼中的“胆瓶花在读书床”,还是赵孟坚描绘的“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这些诗词都是讲人们睡觉时枕旁边要放个胆瓶,而胆瓶里自然要插花,即算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花事对宋人生活的影响之大 C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还是再斟酌一下吧,这两句话连不起来。
B.这出话剧颇受观众喜爱,我们连演了一个多月。
C.这果子连皮一共三十斤,已经装好准备发车了。
D.你怎么连他也不告诉一声,你应该跟他提前说说的。
2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 ① 。当山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群发化学求救信号。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大快朵颐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 ② 。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后顾之忧。
③ ,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措手不及。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要求修改为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时,我们发现前人总强调认识一致,又推崇见解独到。
这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观点和立场,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1.(3分)
A(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一第一段“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可看出,依存和推动并不是由表及里的。故选A。)
2.(3分)
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更有鉴赏价值”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一第二段“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中并没有相关表述。
B.“成为该地的文化符号后,才有旅游开发价值”推断错误。原文“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无此意思。
D.“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第一段“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学的价值”强调文学景观的重要性。故选C。)
3.(3分)
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属于因名篇效应生成文学景观,可论证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B.属于因名人效应生成文学景观,可论证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D.属于人文景观。故选C。)
4.(3分)
C(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由原文材料二第四段“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可以称为实体文学景观”,可知“实体文学景观”和“人文景观”不是包含关系,是交叉关系。故选C。)
5.(6分)
答案示例:
①文学景观能激发作家创作作品,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②文学景观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③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标识,是寄托乡愁的媒介和载体,借此人们可以找到归属感。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特别提醒: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学生务必从文本中筛选、摘抄、整合、归纳、概括,照抄原文句子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6.(3分)
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让女人变得冷漠而无情”错,根据“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地继续说”“女人朝大街上看了看,然后从女孩子的手里把鲜花夺过去,就向大门走去”可知,女人褪去了神秘的外衣后开始变得从容坦然,充满直面人生的超常勇气。故选C。)
7.(3分)
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B.“不是小偷,一切都是小镇人的误解”错,“小偷”中枪后的表现只是人在临死前的一种正常反应,根据“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在细雨的淅沥声中寡妇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可知,从“小偷”中枪后的表现中并不能断定卡络斯·森特诺不是小偷,这样小镇人的误解也就无从谈起。故选B。)
8.(5分)
答案示例:
①这话是说给神父的:我的儿子,不可能是一个小偷。(你们因为“莫须有”的猜测杀了他,是应该接受灵魂的拷问和审判的)
②这话是说给自己的:在母亲的心目中,“他”不论做过什么,都不影响“他是一个好孩子”这一形象。
③“他”一直都是母亲的骄傲。“他”是一个担负家庭重任、宁愿把牙全部拔掉了、当拳击手常被人打得几天不能起床也不偷东西吃的好儿子,是任何母亲都应该骄傲的孩子。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三点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答案示例:
①儿子被人当做小偷打死,但母亲坚信他是个好人,到此祭奠他并为他正名;身份的特殊,又使母亲隐忍而压抑悲痛。
②为维护儿子的形象,母亲在神父面前“平静”“温和”“不动声色”:她的言行含蓄地表现了母亲的自尊坚毅。
③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而不动声色,只写下母亲面对一切的镇静、勇敢,背后的悲痛和深沉的爱都被含蓄地隐藏起来。
【每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作答提示:紧扣“含蓄的”“母爱”两个关键词,第一、二点就小说母亲的形象作答;第三点就作者叙事风格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
BDF(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写上千言的诗歌,其气势也不会有一点衰减,世人称为“诗史”。
“善”的宾语是“陈时事”,在“事”后B处断开;
“律切精深”为主谓句,表意完整,在“深”后D处断开:
“世号诗史”是说世人称(他的诗)为“诗史”,表意完整,应在“世”前F处断开。故选BDF。)
11.(3分)
B(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副词,表反问,难道,怎能:副词,表推测,大概。句意: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B.“意思不同”有误。两句中的“惟”均为“思考、考虑”的意思。
C.正确。前者为“谢罪”,后者为“告诉,劝告”。
C.正确.前者为“抢夺”,后者为“强行改变”。故选B。)
12.(3分)
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可知,皇帝此后没再起用他,但并未将其免职。故选C。)
13.(8分)
(1)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
【4分。大意1分:“赖”,依赖:“属”,写:“且”,将近:各1分。】
(2)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
【4分。大意1分:“自检”,自我约束:“高”,高谈;“不切”,不贴合实际:各1分】
14.(3分)
答案示例:
①学识、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辈的熏陶,家学渊源深厚;②自己有改变地位低下命运的强烈愿望;③文思敏捷、卓有才干。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 ”可知,他学识、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辈的熏陶,家学渊源深厚;
根据原文“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可知,他自己有改变地位低下命运的强烈愿望:
根据原文“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可知杜甫认为自己文思敏捷、卓有才干。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炙,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固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明透缺了三层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漫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怒、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拳,那么臣的萧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隱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适逢安禄山叛乱,皇上逃亡蜀地,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一身贫贱人打扮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贱捉住。至德二年,逃往凤翔,拜谒唐甫宗,被漫古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可是皇帝从此就不怎么审察录用他了。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己前往鄞州探视。杜甫跟着返回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追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衣冠不整,而性格祸狭放诞,曾经酒醉蟹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杜甫大醉,一天晚上死去,时年五十九。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所以元稹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曼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写上千言的诗歌,其气势也不会有一点衰减,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唯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可以相信他说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3分)
D(本题考查学生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表现出诗人将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错误.词人在追昔抚今中,抒发的是落寞孤寂的情怀。故选D。)
16.(6分)
答案示例:
①陆诗借杏花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早春的美景;而“一夜”又写出诗人国国事家愁翻爽衣眠的心情、爱丽的杏花春景反衬出诗人不被重用的无奈与落寞情怀。
②陈词将花、树和月色融合,营造出清新柔美的意境,表达诗人年轻时和爱人聚会的欢乐摇滚。他时过境迁,诗人以昔日的杏花美景反衬当下对盛衰兴亡、豪英零落、功业无我的恐惧。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6分)
(1)泪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2)飞湍瀑流争喧豗醚 砅崖转石万壑雷
(3)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18.(3分)
答案示例:
A.附庸风雅B.不胜枚举/不计其数/数不胜数C.可见一斑
【每空1分。意思相近的成语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A前有“狂欢式的热烈”,可知此处应当也是表明一种现象,“并非”一词作否定,可知此处填的应是一种反面现象。后文就此又补充了“佯装高雅之态”一句,可填“附庸风雅”。附庸风雅:指某些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B文中强调从宫廷到贵胄到平常人家,各种花事都备受人们喜爱,由此也就有了很多的吟咏之作。前面提及的花事极多,由“故而”一词可知,前后是因果关系,后文又指向由花事衍生出的吟咏作品,便知此处强调吟咏作品的数量之多,可填“不胜枚举/不计其数/数不胜数”。不胜枚举/不计其数/数不胜数:无法一个个全列出来,形容为数极多。
C这一段是承接上一段进一步讲宋人爱花,但所举的例子却是日常小事。最后一句总结道:“即算是如此日常的事也要有花相伴”,然后落脚点是花事对宋人的影响之大,由生活中极其日常的小事切入,反映的是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故用“可见一斑”。可见一斑:比喻从一点可推知全貌。
19.(3分)
D(本题考查学生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A.动词,连接。B.副词,连续,接续。C.介词.表示包括在内。D.介词,表示强调,下文多有“也、都”等词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与例句用法及意义相同。故选D。)
20.(3分)
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前文中的“但不妨碍它浸润诗意”及后文中“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可知此处应有诗句及叫卖的市声。②句“市声是人间烟火里也会捕捉的风雅”,二者内容上最协调。故选B。)
21.(4分)
答案示例:
天蛾幼虫一旦(如果)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是搭配不当。】
从后文来看,“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的主语应是“天蛾幼虫”,但中间句子的主语变成“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这就导致语义不连贯,且主语不一致,中间偷换了主语。
可让“天蛾幼虫”作主语,题干要求修改成假设关系的复句,可增加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在“摄入”前加“一旦”,改成:天蛾幼虫一旦(如果)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
语义通顺的假设关系,2分(若语义不顺,酌情扣分);主语正确,1分;搭配正取,1分。
22.(5分)
答案示例:
①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②就成了野烟草的一种求救信号③除了反击、求救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①处,横线前有“除了防御”,后文有“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无力继续为非作歹”,可知该空应填植物有关“反击”的措施;下文有“有些植物”,故主语“植物”前加“有些”更加科学准确。另外,第4段有“山艾树积极反击天幼虫的例子”呼应,可填: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
第②处,该段第一句中有“发化学求救信号”总起,后文是举例说明,横线前有“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可知该空应填“野烟草的求救信号”之类文字,还应该有“就成了”这样的文字衔接以呼应前文。
第③处,横线后面有“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情报”,“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可知横线处应填过渡句,总结上文,从而引出下文的植物第三种措施:未雨绸缪,主动防御。另外,第二段有句子“除了防御”,此处应对应。可填:除了反击、求救。
【评分建议:第一句2分,第二句2分,第三句1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具体评分细则
评分关键:
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即文章中要引用和结合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观点和内容,不能抛开经典来分析“认识一致”或“见解独到”)
②对“认识一致”(强调认识上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意识,要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或“见解独到”(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开创进取的精神品质)的分析要准确到位。
③“这种现象”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强调认识一致,又推崇见解独到的各种表现,在写作时应当适当呈现出这种具体的现象,以此作为写作逻辑的起点。“联想”,指能联系与材料相关的理论、观点或具体事例。“思考”,指由此及彼的抽象延伸,考生可以将这句话的要旨延伸到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
④“请明确立场观点”:针对材料中的“认识一致”或“见解独到”,考生要摆明立场,明确观点,即只能二选一,A说A有理(或没理),B说B有理(或没理)式的写作,并不是辩证,而是各打五十大板或各自美言之下的“骑墙”。
评分档次: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