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缓慢的变化和激烈的变化,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2.知道“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用相应观点解释相关的客观现象; 3.清楚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火山地震利弊分析,培养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和火山带的分布,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播放《冰河世纪4》片段,引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寻找沧海桑田变化的证据 展示喜马拉雅山脉海洋生物化石以及海底人类活动遗迹图片,引导学生展示交流: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活动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后,你有什么感想?                                2、读图思考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的这一事实,是不是巧合?  活动三:探究板块运动                                 1.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的基础上,科学家们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展示六大板块图,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2.解读板块构造学说: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c.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利用六大板块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 (1)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 (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3)结合地形图,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 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任务三: (1)板块的两种运动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 (2)板块运动的位置在哪? 5.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张裂和挤压产生的现象。 6.引导学生利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7.出示山系图:请找出世界两大山系,为什么? 追问:对比板块分布图,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吗? 环太平洋地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带 展示交流 (1)该区域曾是一片海洋 (2)该区域曾是一片陆地 总结:地表处于永不停歇的运用之中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归纳:(1)海岸轮廓线相吻合;(2)动物的相似性;(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 1.阅读与读图 自主完成任务一: (1)请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 (2)在图中准确找出六大板块。 2.图文结合理解记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3.读图分析,展示交流 (1)太平洋板块 (2)印度洋板块 (3)印度洋板块 4.思考交流: 分别表示挤压和张裂两种运动。 发现都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5.观看动画,理解张裂和挤压运动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 挤压作用: ·陆地:山脉; ·海洋:海沟;海洋缩小。 张裂作用: ·陆地:裂谷、断层; ·海洋:海洋、海岭。 6.合作交流: (1)地中海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2)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 观察发现: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活跃的板块交界处。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即课堂板书。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学法大视野上的课后练习
教 学 反 思 设计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海陆变迁的积极性,教师给材料放手让学生间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刺激学生知识的内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