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杨氏之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杨氏之子 教案

资源简介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认读“诣”“禽”“惠”3 个字,会写“梁”“诣”“禽”3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课文大意,了解谐音双关的诙谐幽默的语言修辞,感知杨氏之子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课文大意,了解谐音双关的诙谐幽默的语言修辞,感知杨氏之子聪慧机智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走进文言
师:今天王老师要给大家认识一位出口不凡的古代小友,这是一位情商和智商都很高的孩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杨氏之子
师: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生:姓杨人家的儿子。师:好,“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是助词“的”,“子”是儿子。那“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你能这样的介绍一下自己吗?生:我姓王,我乃王氏之子。生:我姓李,我是李氏之女。师:“之”在古语中常常解释为“的”,在今天也常常有这个意思,想不想看,请看。
师:有一支舞蹈:雀之舞;谁懂?(关于孔雀的舞蹈)有一首歌曲:冬之梦;(关于冬天的梦想)有一只球队:梦之队;(追求梦想的球队)有一所美丽的学校:敬仲之二小。
教师小结:古人用“之”,会让文章有古文的味道,今天你们用“之”会让文章有语文的味道。
二、读通读顺,疏通文意
1.自读尝试,读准读通。
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请大家就读读看,挑战一下。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学生自由大声读。
师:好,孩子们停下来,我请同学来读?(指一生读)
师:谁来读?找一名王氏之子。(生读)师:王氏之子。真是一位小才子,读得很准确、很流畅。我再请一名同学读。来,张氏之女?(生读)
师:你读了几遍?生:一遍师:一遍就读得很有节奏感,语感不错,张氏之女,甚聪惠!王老师想问小才女,这篇课文有两个多音字,当我们拿不准字音时,怎么办?生:如果我拿不准读什么,我会去查字典。师:说得好,查字典。PPT 为设果:当“为”表示“作为,当作”时读第二声,表示“给,替”时读第四声,在课文里它读第四声。应声答曰:当“应”表示“应该,应当”时读第一声,表示“回答,应答”时读第四声,在课文里它读第四声。
2.再读重韵味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如此起劲,老师心里也甚是痒痒啊。我也特别想读,请大家跟我读。(师大声领读,生跟读。)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现在读的和之前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生:我觉得停顿更好了。
师:对,文言文停顿很重要,停顿好了,断句好了节奏感就出来了,要声断气连,如果很生硬地断开就失去了小古文的韵味。比如很生硬的断这句“孔指以示儿曰。”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地练一练,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趣味。(生自由读,齐读)三、用心会文,读懂大意
回忆方法,自读自悟师:好,大家刚才读出了小古文的韵味。接下来,我们要读懂意思,
同学们,回想一下了解文言文大意,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大意。生: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生:还可以可以查字典。......出示了解文意小锦囊: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查资料......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读懂这篇小古文。自己边读边圈画,想想每句话大概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或从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生默读、圈画,学生讨论交流)
文白对读,读懂小故事
师: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孔君平,一个是杨氏之子。
师:我用文言说,请同学们用现代文来讲。PPT: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生: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于是就叫杨氏的儿子出去。
师:谁叫杨氏的儿子出去。生:孔君平师:对,古文中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学会把省略的内容加上去。你补上了一个孔君平,使意思更加清晰。为设果,果有杨梅。生: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一些水果,水果中有杨梅。PPT: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师:在“指”后面省略了杨梅。“示”是“给......看。”“君”指的是?这句的意思谁能再来说一下?生:“君”指你。这句的意思是这是你家的水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杨氏子听了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动物。”(几个学生说是“动物”“宠物”)师:这个“禽”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动物、宠物吗?如果课下注释没有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查资料。
师:禽 ,上部是“今天”的“今”,下半部是有长柄的捕鸟网,这形象的捕鸟图演变成的就是“禽”字。
师:这个“禽”古代指鸟。现在多指家禽,如鸡、鸭、鹅。古代专指鸟类。点线格教学——禽。(人字头要写舒展,参照上点和两线,离字上窄下面宽,布白均匀看中线)
师:谁能把这句话再翻译一下?生:杨氏之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这两位同学都关注到了“夫子”,“夫子”是什么意思?注释是怎么说的?生:古时对男子的敬称。师:大家用“您”来表示非常好。
师:我用文言,大家用白话,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说着,我们就把意思给说明白了。
四、聚焦“聪惠”,感悟人物
1.咀嚼“聪惠”,品词析句。
师:在这个故事中,这位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词回答。生:聪惠(板书:聪惠)师:这个“惠”和我们平常用的“慧”有什么不一样?PPT:惠:①同“慧”,聪明。②仁爱,有礼貌。
师:“惠”不仅有聪明的意思,还可以表示有礼貌。这么“聪惠”的杨氏子,他的智慧和礼貌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读读下文,哪里能看出他有智慧,哪里能看出他有礼貌,请用笔圈画出来。(先自学,再小组交流)生:“为设果,果有杨梅。”他用水果来招待家里的客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很有礼貌。
师:对,一个九岁的孩子,父亲不在家,知道用水果招待客人。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夫子”是古时对男子的敬语,可以看出他有礼貌。生:他用上“未闻”,是一种否定,很委婉地说,也是表示一种礼貌;没有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禽。”让人感觉咄咄逼人。师:对,他用上“未闻”,很委婉,有礼貌;“夫子”,用了敬语,有礼貌。一起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生齐读)
师:同学们找出了杨氏子有礼貌的地方。那么他的聪慧体现在哪儿?生:“应声答曰”,尤其“应声”说明他思路清晰,反应很快。
师:对,这就是机智,瞬间他就想好主意了。如果我姓杨,杨梅是我家的果子,那么你姓孔,孔雀是不是你家的鸟呢?杨氏子知道孔君平是在开玩笑。你跟我开玩笑,我也跟你开玩笑,这玩笑开得“妙”,不仅用上敬语,还用了委婉的说法,真可谓“甚聪惠”!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仅仅能应对一个具体场景,还能应对好多种场景。比如,如果文中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柳君平,杨氏子会怎么应对呢?(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师生应答)
师:此乃君家果?生: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师:此乃君家树?生: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咱们班的同学更有智慧,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机智和礼貌都找出来了,说得明明白白。看来同学们都领会到本文语言的巧妙了。我姓杨,你说杨梅是我家的果子,那我就说你姓孔,却没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你不得不服。因此,梁国杨氏子九岁——生:甚聪惠。
师:到这里,课文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可能会说些什么?现在我们来当一回孔君平。听了杨氏子如此精妙的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你会怎么回答?生:妙哉!
师:用了文言的句式,“妙”实在是“妙”,不仅杨氏子的回答实在是妙,而且杨氏子的行为也实在是妙。生:未来一定大有作为。师:这是现代的说法。用文言,“此子——”生:此子日后必成大器。生:此子国之栋梁也。(一起再来读课文)
3.“谐音双关”修辞。“三个杨”“三个孔”同音同字,但意思不同,一个是姓氏的“杨”和“孔”,一个是杨梅的“杨”和孔雀(鸟)的“孔”。这种语言现象称之为“谐音双关”。杨氏子—杨梅—杨家的梅;孔君平—孔雀—孔家的鸟:“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预设:这里的“晴”是谐音双关。表面上“晴”指代“晴天”,实际上指代“感情”的“情”,结合整首诗歌来理解,女子巧妙借天气(晴雨)变化委婉含蓄地询问儿郎对她是否有情。
4.古人读书是没有变点符号的,请你来读。
五、推荐书籍,拓展阅读
1.看注释,明了出处。
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这么有情趣,这么好玩。知道这篇文章出自哪里吗?一起读。《世说新语》由南朝的文学家刘义庆编撰,主要内容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共 36 门。《杨氏之子》是“言语第二”中的第 43 个故事。(生读)
2.推荐小故事,激发兴趣。
师:出语不凡的孩子在《世说新语》里不止杨氏之子,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王戎、孔融等。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张吴兴的小故事。口中狗窦张吴兴,年八岁,口中缺一齿。人因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注释:张吴兴:张玄之。字希祖,东晋人。曾做过吴兴太守,故被称为张吴兴。因:因此。窦:孔,洞。耳:语气词。师:故事讲完。《世说新语》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故事,比如《管中窥豹》《咏雪》等。每个小故事都像《杨氏之子》一样很精彩。感兴趣的可以去读读这本书啊,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大家辛苦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